古印度有些僧人没有固定的住所,“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沿门乞食。中国也有修习“头陀苦行”的行脚僧。“游方”,意谓周游各地寺刹,参学问道。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卷四载:竺法义“十岁便以博见驰名,弱年出家,游方受业”。又如唐·贾岛《送灵应上人》诗:“遍参尊宿游方久,名岳奇峰问此公。”再如《水浒传》第四回:“智深道:俺行脚僧人,游方到此经过,要买碗酒吃。”
词目:游方
拼音:yóu fāng
[travel far and wide] 指僧人、道士为修行问道或化缘而云游四方摇身一变,变做个游方的云水全真。——《西游记》
词语资料
游于方内。指在尘世之中。语出《庄子·大宗师》:“ 孔子 曰:‘彼,游方之外者也;而 丘 ,游方之内者也。’” 成玄英 疏:“方,区域也。彼之二人……游心寰宇之外。” 晋 陶潜 《桃花源》诗:“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指僧人为修行问道或化缘而云游四方。 唐 无可 《禅林寺》诗:“终断游方念,炉香继此焚。”《西游记》第七四回:“想是跟你师父游方,到处儿学些法术。” 郭沫若 《橄榄·三诗人之死》:“是中午时分,一位游方和尚到我们门前来化缘。”
泛指到处逛荡。《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知县道:‘胡说!既是同宿,岂有不知情的?况且你们这些游方光棍,有甚么做不出来/”
苗语音译。 黔 东南 苗 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一种方式。一般在村寨附近都有固定的游方场或游方坡。只限本寨女子与外寨男子参加。男女整装相聚,通常是两男两女对歌;双方属意后,分别相邀谈唱,若有意成婚,则互赠礼品作为信物。《苗族民间故事绚天上人间》:“一天,这家姊妹二人,上山去打猪菜,见路边有两棵枫香树,树身苗条,枝叶繁茂,活像两个小伙子,撑着伞儿站在那里游方唱歌。”
游览;云游。 北魏 郦道元 《经注>序》:“今寻图访迹者,极聆川域之说;而涉土游方者,寡能达其津照。” 唐 独孤及 《唐故虢州宏农县令天水赵府君墓志》:“解龟后,贫无馀资,因游方 河 朔。” 吴越 钱鏐 《天柱观记》:“游方有志,蹑屩忘疲。”
谓僧人云游四方。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竺僧朗》:“ 竺僧朗 ,京兆人,少而游方,问道 长安 。” 唐 于武陵 《访道者不遇》诗:“及户无行迹,游方应未归。”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 河南 少林寺 拳法,天下所无,其僧游方者皆敌数十人。”
谓医生流动行医。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某驾长》:“ 海昌 有游方之医 王 姓者,奔走江湖间,获利颇丰。”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二:“从最初发现她的病症的时候起,作父母的便以全心灵的力量灌注在这步入老年后得来的独生孩子的身上,千方百计的寻求诊治,祈神、许佛、医生、游方郎中、针手、草药,甚至素来不敢信任的新式医院也访问过了好几家。”
依止(佛教解释)依止 即依存而止住之意;或以某事物为所依而止住或执着。 又一般谓依赖于有力、有德者之处而不离,亦称为依止。法华经方便品(大九·八中):‘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大乘庄严经论卷四述求
心性(佛教解释) 心性。谓性情;性格。中国古典哲学范畴,指“心”和“性”。 战国 时 孟子 有“尽心知性”之说。其后佛教各宗盛谈心性,禅宗认为心即是性,倡明心见性,顿悟成佛。 宋 儒亦喜谈心性,但各家
性空(佛教解释)性空 (术语)十八空之一。见空条。 谓众缘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可得。 佛教语。十八空之一。谓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暂生还灭,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
所依(佛教解释) 所依,指作为教义信条等存立之典据而被依用的经论。谓为物之所依托者︰‘能依’之对称。基本解释 所依(梵a^s/raya,巴a^ssaya,藏rten-gnas、rten-gshi)(
十八层地狱,分别为「光就居、居虚倅略、桑居都、楼、房卒、草乌卑次、都卢难旦、不卢半呼、乌竟都、泥卢都、乌略、乌满、乌藉、乌呼、须健居、末都干直呼、区通途、陈莫」。十八层地狱又称十八地狱、十八重地狱、十八泥犁,阎王为地狱之首,属下的十八位判官分
共业(佛教解释) 佛教又把业分为共业和不共业,共业之中又包含不同的个业。共业和不共业,主要是根据它的结果来说明的。由共同感受到的生活环境,如大家都生活同一地区,一样的天时,一样的空气污染,当刮台风时,
佛教六相是指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凡是要明白任何一事理,必须要就各谛各句例的宗旨,得到六相融和不离的意味,方可以算是究竟。
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止观)、智慧 一、布施——看见一切人生受苦,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乐。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