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处于戒油子的状态,破戒连连,疯狂掏空自己,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充满了绝望和无助,深深的无力感,看不到任何希望。一会信誓旦旦,一会疯狂找不良视频,这是两个我,如此交织错落充满矛盾地苟活于这个尘世。
那时我不知道自己的问题,一直找不到原因,一直犯同样的错误,后来学习了戒色文章才找到了原因,以前我不知道什么是心魔,也不会断念,看不良视频的怂恿一上头,我就听信,于是沦为了疯狂的纵欲机器。
我似乎不是人,而是一部机器,输入了邪念的程序,就执行那个特定的动作,完事后又开始悔恨,感觉上当受骗了,两个腰子被掏空了。腰子的形状就像两个钱包,感觉自己被洗劫了。感觉被掏空,这句话太贴切了!
完事后完全是另外一种心情,我讨厌堕落的自己,镜子里的我如此憔悴不堪,宛如行尸走肉,鬼气缠身,我是邪淫的灰人,所有的光彩和活力都被手淫恶习给抽走了,身体的精华被榨干了。
我发誓戒过很多次,无奈一次次被心魔拉回怪圈,再次被它牢牢掌控,就像提线木偶一样被操控,身不由己。戒戒破破也不知道多少次了,中间也放弃过,后来又开始戒,因为症状爆发了,不得不戒,戒了一段时间,好了伤疤忘了疼,肾气恢复,心魔蠢蠢欲动,又开始堕落了。
一直重复这样的死循环,这个怪圈着实强大,把我死死摁在里面。我想冲破怪圈,但一次次失败,也变得麻木了,有时一天5、6次,人都半死不活了,走路扶墙,颤颤巍巍,生怕摔倒,放纵的第二天尿频症状就爆发了,一天上厕所几十次!摧残啊!腰痛啊!
处于戒油子状态的我,有很多缺点,喜欢消极思考,每次破戒后就说自己怎么那么差,把自己贬得一无是处,甚至想自残。后来我明白消极思考的危害实在太大,让人感觉更糟糕更无力更差劲,消极思考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加深了困境。
有了这个觉悟后我不再消极思考,我开始积极思考,向成功的前辈学习,汲取他们的宝贵经验,他们怎么对待戒色的?学习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他们是怎么理解断念的?
他们是怎么练习断念的?他们的实战表现是怎样的?他们是怎么做到的?他们是怎么管理情绪的?他们是怎么控遗的?他们是怎么安排日课和自己的生活的?这些问题都值得我去认真思考。
找不到深层次原因,就无法改正,如果无法改正,就必然总是犯同一个错误,有些戒油子觉悟尚浅,没有一针见血的洞察力,这就需要有经验的前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指出他的问题,帮助他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督促他去改正。也可以从戒色文章中找答案,也能帮助自己认识到问题所在。
减少使用手机,不刷诱惑视频,不看擦边内容。不少戒油子沉迷手机和游戏,这就导致他们对戒色日课敷衍,不上心,无法保证日课质量。经常看短视频,到处是诱惑,很容易出现破戒。网上擦边的内容太多,一定要管住视线,不要去看,多思维危害,不要去贪。
可以多参考戒色文章,自己可以参照着制定一个日课。一定要坚持完成日课,日课不宜多,但要能坚持。日课太多完不成,就容易懈怠;日课太少,就难以保证进步,所以制定日课要适中。日课要坚持,不能中断,中断容易掉状态,不利于戒色。[page]
我不再消极思考,不再自暴自弃,我开始激励自己。消极思考让我感觉更糟,戒油子习惯于消极思考,习惯于抱怨,这一定要改过来,要积极思考,激励自己。失败后消极思考,就被失败打败了;失败后认真总结,积极思考,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而变得更强。
一个消极,一个积极,差距极大。消极思考者必定越戒越差,积极思考者必定越戒越好。戒油子如果意识不到这个问题,就会一直是戒油子。
很多前辈都说过,实战打不赢,一切等于零。当我认识了心魔,所谓心魔就是邪念、图像、怂恿、贪恋、微妙感觉等会导致破戒的念头。
当我知道了心魔的进攻套路,我心里就有底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必须要认清心魔的那些进攻套路。做好慎独,独处时心魔易进犯,要小心谨慎,提高警惕,做好实战。
断念实战,要快;对境实战,要避!外避内断,严格做到位,如果没做好,就要深刻反省。
戒油子需要重燃决心和信心,立场要坚定。立场不坚者极易动摇,一会听信无害论,一会听信诽谤言论,自己没有主心骨。这类人还没开始戒,就已经注定失败了,因为他们的信心和立场不坚固,外界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就会起退心,就要开始怀疑。成功者都是坚定者,请记住我的忠告。
阿法狗靠的是深度学习,足球明星靠的是精深练习,有了深度,达到精深,就能大幅提升实力。突破怪圈靠的是硬实力,不是靠嘴皮子。
你的实力必须得到提升!必须强化实战能力。实战强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要做到深度学习,就要注重复习笔记,背诵笔记,整合笔记;要达到精深练习,就要反复练习断念,保质保量。练习次数多了,很多感悟就会自动涌现,很多道理就能一下看懂,加上实战的磨练,就能越来越强。
我之前做戒油子,总以为自己都懂了,其实是一知半解,皮毛之懂。后来学习和看了一些佛教的大德开示,也才知道自己有多么浅薄。戒色也不是光懂理论就行的,还需要坚持练习断念。
每每有戒油子说自己道理都懂了,危害都知道,怎么还破?因为他们的实战太差,和我过去的毛病一样。这其实是认识存在误区,没有重视实战。
骄傲的人也很容易失败,骄兵必败,要谦虚,要低调,要谨慎,谦卑自牧,德行要跟上,不能说脏话,不要起负面念头。修好德行,好戒色。
这三个问题在戒油子身上很普遍,这三个问题也是执行日课的大敌。日课无法执行或者执行的质量不高,实力就很难得到提升,结果必然是屡戒屡败。
这三个缺点改正了,提升自己的执行力,严格落实日课,注重积累,必然能冲破怪圈。责任心是提高执行力的源泉与基础,没有良好的做事态度,就不会有高效的执行,我们要对自己负责。
为什么要坚持学习戒色文章,不仅是为了提升觉悟,也是为了保持良好的戒色状态。
行善也有类似的效果,行善可以增加正能量,修福报,有助于稳固戒色状态。积善成德,有助于提升和培养自己的德行,对戒色很有利。
当然戒色不能光靠行善,也要注重修心断念,这两个方面都重要。为什么学习了戒色文章,记了笔记,练习了断念,还是三天两头破?这是很多戒油子的疑问,他们感到迷茫。
我的分析:
一,学习的吸收率如何?吸收了多少?转化率如何?任何有效的学习都会注重吸收率,比如同样上课听讲,有的学生就能全部吸收,有的学生只能听懂一小部分。你听课,你做笔记,不代表你能考高分,因为要看你的吸收率,理解程度。
二,为什么练习了断念,还是三天两头破?因为你还不够强大!只有强大到一定程度才能降伏心魔,才能冲破怪圈,在那个临界点之下,都是被虐的命运。
只有过了那个临界点,才能反转心魔的控制。练习要精进,要经常总结反省,加强学习断念的理论,只要你真正付出努力,必然会有丰厚的回报。前提是你的投入和努力必须是有效的。
三,盲修瞎练。没有正确理解断念,不知道练习和实战的原理。练习的原理是保持专注,发现被念头带跑了,马上拉回来,这就是在训练觉察力,觉察力强了,就能降伏心魔。
实战的原理:发现念头图像上头了,马上念口诀或者念佛号,反应要快,功在平时,平时念熟了,实战就快了。根本原理就是:以一念代万念,发现念头上来就立刻念,速度要快,反应要快,不能贪恋、犹豫,要快狠。断念的决心、气势和狠劲要加强,这需要平时训练,临时抱佛脚很难奏效。
平时练到了高水平,实战就狠了。注意不要压念,不要抗拒,不要害怕,不要过度紧张,这是断念的四个误区。
后记:
当我处于戒油子的状态,一个月都难以突破,100天是我不敢想的,何况1000天?但我现在做到了,1000天零破,一次未破。
戒油子脱油不难,关键自己要开窍,也需要前辈的点拨,必须深刻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坚决改正,拿出勇猛的执行力,坚决落实日课。
不要沉迷手机和游戏,加强自律,规划好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锻炼。当我冲破怪圈时,我意识到某种改变已经发生了,那张束缚我这么多年的网终于被我冲破了,我就像一条大鱼扬长而去,感受到了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当你冲破怪圈了,戒色天数就会猛增!到时你也不会太在意天数了,因为你自由了。戒油子们,请不要灰心和气馁,拿出改变的勇气和决心,下一个逆袭的就是你!
人的一生须练就两项本领:一是说话让人结缘,二是做事让人感动。“恶语伤人心,良言利于行”。行事之恶,莫大于苛刻;心术之恶,莫大于阴险;言语之恶,莫大于造诬。伤人以言,甚于刀剑。
人有时候,真不知要谋求什么?往往把最值得维护和珍贵的东西忽视了,却不知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现在好多人都在透支健康,燃烧生命,经常借口工作忙、应酬多,不注意生活方式,不重视锻炼和爱惜自己,过早处于亚健康状态。一般都是撑不住了才去看医生,身体有毛病了和退休了才去保养和锻炼。往往都是等到健康状况不行了,才想起去珍惜和维护。其实,如果我们过早地把自己身体都搞垮了,要再多的身外之物又有何用? “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世界上再富有的人,往往也无法买回自己的健康。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一)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如果国中有地狱、饿鬼、畜生的话,我就不成佛。【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解释:我成佛的时候,西方净土中的天人(指带业往生的凡夫)寿终之后不再堕入三恶道。如果此愿不成就,便不成佛。
1、《梵网经》中的五荤 《梵网经》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 2、《楞严经》中的五荤 《楞严经》曰: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
如何烧香?一、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二、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三、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二,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回向偈三,大慈菩萨回向偈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虽然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其实有很多烧香拜佛的人,他们的动机并不如法。三年前曾经有一位居士对我说,某一个庙门口,有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高香,祈祷佛菩萨说:“观音菩萨呀、佛菩萨呀,我的儿媳妇对我不好,让她早早受到惩罚吧!”这哪里是在学佛呀?明明是害人,太可怕了!这种东西简直是离佛教千里之遥。还有这样说的:“神佛呀,让我赚多少多少钱吧,我拿着多少多少钱来给你烧高香……”这些是要佛菩萨替你出气、合伙做生意。
布施,六度之首,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内容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佛教的布施是要人学习舍弃悭吝之私念,但布施的来处,必须是清净的,不违反国家的法律,同时施者心不骄慢,受者心怀感恩,是「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的清净布施。
未来佛弥勒佛是佛教的八大菩萨之一,虽然他被称为是佛,但是实际上却是菩萨。那弥勒佛为什么被称为未来佛呢? 从他出家为僧开始一直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它是慈悲、宽容、乐观的化身,他总是一副笑呵呵的
当年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觉悟之时,最先观察到的就是这“十二因缘”,众生为何在生死轮回中不得自由?正是因为没有看透这“十二因缘”之间的关联。“十二因缘”又名十二有支、十二缘起,说的是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这十二个“环节”环环相扣,就像一条我们肉眼看不见的“锁链”,将众生困在生死轮回之中。
在社会上,确实有很多贡高我慢之人。有一点点学问的人,就认为自命不凡。其实学问多了又怎么样呢?徒增分别念而已。有一些人长得漂亮,就目空无人,其实你长得再美,青春都会老去。有些人,有钱有势就盛气凌人,其实这只是今天的努力。有些人哪怕是出家了,也很傲慢
我们人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一个选择向善向上,就是走向光明;一种就是走向堕落。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是增上的,要往上走。所以我们就要找到一些方法来让我们的生命往上走。佛教把引导我们生命往上走的第一个基础就讲到五戒,五戒是通往人天的护照。如
佛教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对世界一切现象分为根、尘、识三大类根,合称十八界,包括能发生认识功能的六根(眼根界、耳根界、鼻根界、舌根界、身根界、意根界),作为认识对象的六境(色尘界、声尘界、香尘界、味尘界、触尘界、法尘界),和由此生起的六识(眼识界、
什么是幽冥菩萨戒?“幽冥菩萨戒”是在世人给过世亲人、祖先、冤亲债主等一切亡者,及孤魂所受持的菩萨戒律。由于他们生前曾造作恶业,现在堕落在恶道中受苦无尽,如果没有阳上亲人代他们超度,并受持菩萨戒律,就会永无出离之期。所以,受持幽冥菩萨戒就是阳上亲
弟子问:顶礼法师!请问法师第七识是什么?把阿弥陀佛名号和第七识绑在一起,是什么意思?一如法师解答:这个问题第七识是末那识,是什么识呢?他是一种我执的根本,就是我们凡夫众生生死的根本就是坚固的我执,但是坚固我执的根本原因就是第七木那识……
最初,梁武帝并不信仰佛教,但是当他登上了王位以后,他就改奉佛教了。当时,他下旨“舍道事佛”,并且要求群臣百官都“返伪就真,舍邪入真”。梁武帝推崇佛教可谓是不遗余力,在他的倡议下,佛教很快就进入了繁盛时期。在南朝时期,全国的寺院、僧尼数量也迅速增加起来,仅建康这个地方,就有五百多座寺院,十多万僧人。
在中国历史上,法显是第一位前往印度巡礼佛迹,求取经律,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就的中国僧人。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他从长安出发,向西前行到达了巴连弗邑,他在这里停留了三年,求得了大量的经律论梵本,包括《萨婆多部律抄》、《摩诃僧只阿毗昙》等,后来,他又将这些经本传到了斯里兰卡。
简单地说,修行就是按照佛法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修正,要反思自己曾经的过错,要修正自己的心、口、意等。佛教修行的方法有很多,但最终的目的都是破邪显正,去妄存真。因为佛教认为,众生遭遇的苦难都来自于贪爱,如果希望能够离苦得乐,就必须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进行修正。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居住在东欧和中亚地区的雅利安人开始从兴都库什山和帕米尔高原入侵恒河流域,占领印度,并且创立了野蛮的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把人分为了四等,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悉答多王子得道成佛后,就动身去寻找侨陈如等五位侍者,他在鹿野苑里为他们开示说法,佛教史上将这称为“初转*轮”。
“我怎么什么都不会”“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成了人生的关键词。焦虑、不安、压力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总结过去很焦虑,计划未来更焦虑……也许大多数人更多的是抱怨与逃避,而佛陀却早已教给我们,直面问题的智慧与勇气。
“我怎么什么都不会”“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成了人生的关键词。焦虑、不安、压力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总结过去很焦虑,计划未来更焦虑……也许大多数人更多的是抱怨与逃避,而佛陀却早已教给我们,直面问题的智慧与勇气。
一、口德。得饶人处且饶人:1、直话:可以转个弯说。2、冷冰冰的话:可以加热了说。3、批评人的话:一对一的说,要顾及别人的自尊。二、掌德。赞美别人,学会鼓掌:1、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2、为他人喝彩是每个人的责任。3、给别人掌声其实是给自己掌声。
投子大同禅师与嵇山章禅师在室外品茶。大同禅师指着茶杯中倒映的青山绿树、蓝天白云说:“森罗万象,都在里边。”
僧璨禅师召集僧众,向他们宣讲佛法。有一小和尚,名道信,年方14,礼拜完僧璨禅师后问道:“什么是佛心?”禅师反问道:“你如今是什么心?”
道吾禅师带着弟子渐源到一信徒家诵经吊祭超度。渐源敲着棺木问师父:“棺木里的人是生?抑是死?”道吾:“不说生,不说死!”渐源:“为什么不说?”
石巩禅师一天问他的师弟西堂智藏说:“你能不能抓住虚空呢?”智藏回答:“能!”石巩就要智藏示范一下,智藏于是向空中抓了一把。
从前,无德禅师面前来了三位信徒,他们为各自的事情烦恼不已,不知道如何才能使自己快乐。禅师首先问他们:“你们为了什么而活着?”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道:“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过分不懂常识,是在骗人吧?”
一人问禅师:人的一生中哪一天最重要? 禅师不加思索答道:今天。 问:为什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