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断舍离?

佛与人生 | 作者:网络 [投稿]

什么是断舍离?

  夏暮秋初,两个季节正在交接,许多人想趁着换季给家里来个“断舍离”,但往往刚开始清理,就犯了难,九成新但已是旧款的连衣裙,漂亮的包装袋……每件东西,似乎都能找到留下的理由。

何为“断舍离”?

  “断”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是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是脱离对物品的执着。就像生活的新陈代谢,我们需要不断地把适合我们的东西留下来,把不适合的东西推出去。

  其实,我们生活当中,要断舍离的,不止是衣物和一份不满意的工作,紧紧缠绕在每个人身上的,令我们倍感压力和负担的东西还有很多。不当的人际关系、无意义的社会交往、不良的职业和业余爱好等,把我们拖入了时间、精力、价值感困扰的泥潭,很多人和事,我们都需要进行“断舍离”。

  我们处于“物质过剩”的世界

  在这个时代,事物很容易渗入到我们自身的生活空间里。当我们亲身感受到这种物欲横流的现状时,会下意识的责备自己。其实,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中,社会因素占了很大一部分。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商品数量已今非昔比,然而我们依然会受到来自上个时代,因物质匮乏而格外惜物的观念的影响,面对无用的物品,我们下意识想着“不能浪费!”而忽略了“我不需要。”这些都是导致我们喜欢囤货、无法舍弃杂物的原因。

  “断舍离”的核心归咎于我们那颗贪嗔痴的三毒心,如果不能让自己的贪心,降低再降低(极简主义),家中空出来的位置,又会变成“报复性”买买买的动力。所以扔也罢、结缘出去也罢,都只是治标;治本,还得治这一颗贪执之心。

  断舍离注重的不是物品,而是空间,确保生活空间干净、整洁,也要确保心灵上的空间有余地。

  生活,是一个长期的修行过程,面对纷繁复杂的红尘,能量力度非常微弱的人,特别是刚踏入社会之门的初学者,选择什么样的人在路途当中能够陪伴自己,就非常的重要。和负能量的人相处定会影响自己前行路上的定力和发挥,如果做不到根本不接触,也要记得不是同路人不深交。

  语言的断舍离

  要避免隐藏自己的错误,宣扬别人的过失。绝大多数人在人格、思想、说话方式、待人接物上都会存在着缺陷,对这些,有些人会选择深藏不露害怕被人知道。

  但一听到别人,特别是自己的竞争对手有什么过错,就根本不思考、不观察,迫不及待地四处揭发、八方张扬,恨不得告知全世界。

  正直坦荡的人,敢于披露自己的缺点,善于学习,保持谦虚。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也能毛遂自荐、当仁不让。是否宣讲自己的缺陷,把握好时机与场合,但对别人,却永远不能说长道短。

  为什么老人们常说知足常乐呢?因为幸福生活和拥有和享受的物质多少,并没有太直接的联系,滚滚的物欲红尘反而让人受到捆缚,从中迷失自己。我们需要重新去定位寻找内心的自由和幸福。

  如今,做“减法”的时代已经到来,剔除纷繁复杂、无意义的人、事、物,让生活回归真正的简单、自在和纯粹,当下我们就可以做起。断舍离的核心并不是物品,不是外界,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