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节是什么意思?浴佛节的来历

佛学常识 | 作者:网络 [投稿]

浴佛节是什么意思?浴佛节的来历

  浴佛节又称浴佛会、佛诞节、龙华会、灌佛会等,是从佛陀诞生的神话传说中引申出来的一个节仪。印度的鹿野苑和阿摩罗伐底出土的佛传雕刻均绘有浴佛这一情景,可见这一节俗由来甚早

  早期的汉译佛经亦常常涉及这一传说,如三国支谦译《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到四月八日夜明星出时,化从右胁生堕地。即行七步,举右手住而言:‘天上天下,唯我为尊。三界皆苦,何可乐者’。是时天地大动,宫中尽明。梵释神天,皆下于空中侍。四天王接置金机上,以天香汤,浴太子身。”

  此外,西晋法炬译《佛说灌洗佛形像经》、聂道真译《异出菩萨本起经》、北凉昙无谶译《佛所行赞》、刘宋宝云译《佛本行经》以及求那跋陀罗译《过去现在因果经》等佛经文献对此均有提及。

  当迦毗罗卫城贤主净饭王(Suddodana)五十多岁时,佛母摩耶夫人(maya)年已四十五岁,怀孕十月,她因为爱好清静,喜欢在自然风光的郊园去散步。一天,正当春末夏初的四月初八,一个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好晨朝,她悠游于蓝毗尼园,看到一株清荫的无忧树,枝叶繁茂,便想举手攀折,不意释迦牟尼就从她的右胁自然诞生下来,并有种种殊胜瑞相,举国欢庆,这便是有名的佛诞故事。传说释迦牟尼生后七日,佛母摩耶夫人不幸辞世,由其姨母摩诃波阇波提(mahapraiapati,汉译为“大爱道”)夫人扰养长大,他受到姨母的爱护,如母无异。

  不同文献之内容虽存在细微差别,但都包含以下几点。

  第一,佛诞日多为四月八日。第二,于佛诞日从事纪念庆祝活动可以获知福德。法炬译《佛说灌洗佛形像经》即声称:“浴佛形像,如佛在时,得福无量,不可称数。”第三,渲染太子(佛陀)出生时的种种神异之处,如龙王以香汤为太子浴身、散花、天乐供养庆贺。

  浴佛节何时传入中国的问题,史无明文。最早于《后汉书》卷七十三《陶谦传》载:“谦使(笮融)督广陵、下邳、彭城运粮……每浴佛辄多设饮饭,布席于路,其有就食及观者且万余人。”至晚东汉末年,浴佛节就已出现。

  两晋以后,浴佛节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上至皇室贵胄下至平民百姓全民参与的宗教性节日。例如,《魏书·释老志》:“于四月八日,与诸佛像,行于广衢,帝亲御门楼,临观散花,以致礼敬。”《宋书·刘敬宣传》:“敬宣八岁丧母,昼夜号泣,中表异之……四月八日,敬宣见众人灌佛,乃下头上金镜以为母灌。”《宋书·沉道虔传》:“累世事佛,推父祖旧宅为寺。至四月八日,每请像。请像之日,辄举家感恸焉”,皆为其证。

  该时期的浴佛节一方面沿袭了印度传统佛诞的节仪,如浴佛、行像、散花、伎乐表演,另一方面又增衍出一些新的活动,如施斋、抄经、造像等。例如,刘宋新安王刘子鸾的母亲殷淑仪死后,“四月八日陆斋并醮佛。僚佐儭者多至一万,少者不减五千”。又,北魏正始三年高阿兴造像之发愿文记:“正始三年四月八日,为七世父母,所生父母,建造真容。缘此敬因,愿前往生处,所离三途,不遭八难,龙华树会以为首,广及一切,共同思愿。”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