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的层次

佛学常识 | 作者:星云大师 [投稿]

星云大师:布施的层次

  凡是良善者,无不希望给别人一些帮助,给别人一点施捨。但是布施也有原则,不能随便的施捨,否则会产生反效果,或是增加别人的困扰,或是引起他人的反感。在《增一阿含经》里即说,不可以对无法生起信仰的人布施佛法,因为会引起他的瞋恨之心,犹如一个人患有痈疮,还没有痊癒,又拿刀子去刺伤,会使他更痛不可忍。所以,布施是有层次的。

第一、施捨真理是上等布施:

  佛教认为上等的布施,是给予心灵启发的「法施」,这是人生最为欠缺的。因为一个人即使有再多的钱财,再高的地位,不能明理,不能安心自在,也是贫穷。真理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假如能把真理布施给人,把知识、技术传授给人,则不仅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还能开发人们的智慧,以此利益更多的人,这就是上等的布施。

第二、急公好义是中等布施:

  当我们看到社会上诸多的不公平,应该勇敢的伸张正义。看到国家的公益团体、弱势团体生存困难,也应该给予赞助,助其发展,以发挥社会急公好义的精神,这是中等的布施。

第三、济贫救穷是下等布施:

  有一句话说:「救急不救穷。」对于一时的急难救济,犹如雪中送炭,会让急难困苦的人获得转圜的生机,是莫大的慈善因缘。但是对于恆常的穷困,有时候是救济不了的,因为这种治标的慈善工作并不究竟。像佛光山曾经到泰国北部救济贫民,除了一开始给予食物、衣物的救急,后来更协助建设工厂,以提供就业机会代替金钱财物的布施,如此才逐渐解决贫穷的困境。

第四、施不甘愿是劣等布施:

  有的人出钱赞助公益,但是布施之后,心里很苦恼、很懊悔;或是在别人强迫之下捐款,让他感到心不甘情不愿,犹如剥去身上的血肉骨髓那样的痛苦。这种不是发自内心欢喜的布施,是为劣等的布施。

  大家可以衡量一下,自己平时的布施,是属于哪一种?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