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生种类众多,不下三十四亿种。畜生类有空中飞的,有地上走的,有水里游的;有怀胎而生,有卵中孵化而生,有湿生的,有化生的。龙、蛇、凤、鸦,鱼、鳖、虾、蟹,豺、狼、虎、豹,牛、马、驼、驴,鸡、鸭、鹅、狗,蚊、蝇、蛆、虱等,都属畜生类。
依《正法念处经》中说,若人在世愚昧不明事理,命终则入畜生道。由于为人时逆理背天,所以畜生不能直立行走。四肢朝地、背朝天。故畜生又称为横生类,或傍生类。
虽然同属畜生,由于造业不同,果报也各不相同。故畜生类福报差别悬殊,身体有大有小,寿命有长有短。体型大者如金翅鸟,身长三十二万里。摩竭大鱼身长一万二千里。体小者如鹪鹩鸟,在蚊子须毛上产卵,人肉眼见不到。龙,寿命长,有一劫。寿命短者,朝生暮死。或瞬间即生即逝,如细虫之类。
畜生福报大者,可生在天界,享受自然美食。福报小者,如粪厕蛆虫,以粪尿为食。天龙,神通变化可兴风行雨;蚊虫,敌不住一场秋霜。《首楞严经》中说,为人在世罪业深重,地狱罪尽不足酬偿者则转生鬼道;鬼道不足酬偿者则转生畜生类。
若人以贪物为罪入地狱者,地狱罪尽不足酬偿,转生鬼道则为“怪鬼”。鬼道罪尽不足酬偿,转生畜生类,多为枭鸟。
若人以淫欲习气贪色造罪,从地狱出,转生鬼道则为“魃鬼”。鬼道罪业不足酬偿,转畜生类,多为淫兽色禽之类。
若人以诳习造罪,从地狱出,转生鬼道则为“魅鬼”。入畜生道,则为狐狸类。
若人以嗔习造罪,从地狱出,转生鬼道则为“蛊毒鬼”。入畜生道,多为螈蛇、蝎子、毒虫类。
若人仇怨心造罪,从地狱出,转生鬼道则为“厉鬼”。入畜生道,为蛔虫类。
若人傲慢心造罪,从地狱出,转生鬼道则为“饿鬼”。入畜生道则为虎、豹、豺狼等兽。
若人诬枉心造罪,从地狱出,转生鬼道则为“魇鬼”。入畜生道为祸鸟。
若人邪见造罪,从地狱出,转生鬼道则为“魍魑鬼”。入畜生道,多为候鸟。
若人讼习造罪,从地狱出,转生鬼道则为“传送鬼”。入畜生道多为猫、狗家畜类。牛、马、驼、驴、鸡、鸭、鹅、狗等畜类,来偿前世业债,如杀彼身命或食其肉,经历多劫相杀相食不停。故杀报恩而来的禽畜类众生,罪业则重。
人在世间行恶,悭贪吝啬,邪佞谄曲、虚伪不实,或贪钱财,或贪妻儿、女色,或贪名声、地位、名誉、权力,或贪种种吃喝玩乐、种种安逸,临命终时,为此贪心所牵则入鬼道。
贪恋钱财妻儿,悭贪吝啬入于鬼道。但许多忠良义士、帝王将相,也不在少数入于鬼道。他们虽做许多轰轰烈烈利益他人之事,不贪财、不贪色,但好贪名声、权力、地位,命终时因贪心起,也堕落鬼道。
鬼道众生依业报差别分有三类。一类是人间修福者,能利益他人,命终贪心起而堕落鬼道。此种鬼称名为“鬼神”。如山神、海神、河神、湖神、阎罗王、大鬼王、土地、城隍等。大福德鬼有神通力,可于空中飞行往来,享受五欲如同天人。有自然宫殿、自然饮食,常在人间护持一方。有修佛法者,成为护持佛法的护法善神、护戒善神,护持人间修道者。
另一类鬼,在人间时做了些利益亲族的事。入鬼道中,生在亲族的祠堂里,为守祠堂鬼。此鬼可得亲族们的祭祀供养。最苦一类的鬼是饿鬼,有从地狱道余报未尽入鬼道者,有因于人间悭贪吝啬、自私自利不肯施舍济人,又行种种不善业,临终贪心重,入于鬼道。这类鬼,纯苦无乐,如地狱众生。
经中说:有的鬼咽喉细如针尖,腹大如山,滴水难进,日夜奔走,求食求水;有的鬼头发蓬乱,身毛甚长,唯皮包骨,爪甲长利、泪流满面;有的鬼遍身毛孔自出火焰,烧炙自身,奔走旷野,呼叫求水;有的鬼口出臭气,臭气自薰,恒空逆呕;有的鬼身毛坚如铁针,日日刺身;有的鬼常有热铁丸入口,烧烂口腹……饿鬼受苦,日日盼望早死,然而业报不尽,虽百千万岁不得饮食,终不能死。有鬼寿命长者,七万岁或八万岁;有鬼寿命短者,万岁、千岁、百岁不等。
世间大多数人看不见鬼,但是鬼神无处不在,有人所居处,就有鬼神在。所有山林、川泽、国邑城隍、村坞聚落,一切街衢四交道口,屈曲巷陌、屠脍之坊,及诸岩窟,森林、冢间、丘壑,一切恶兽所行之道,皆有鬼神在中居住。一切林树,高至一寻,围满一尺,即有鬼神以为舍宅在上依止。
世间若有男子、女人出生,依其前世所修福德,即有众鬼神相随守护。大福德人,则有百千诸神随行守护。若世间人习行非法,心有邪见,行不善法,说不善法,以作不善护生诸神则渐渐舍离。
地狱是世间人造恶死后受苦报之处。世间人在佛门中造罪,是造第一大重罪;在父母身上造罪,是造第二大重罪;在恩人身上造罪,是造第三大重罪。地狱虽是惩治罪恶人之处,但是世间人,若不思苦,则难发菩提心。多有世间人因畏惧地狱苦,而发出离心者。
地狱苦报,皆是自心造恶所感。比如:心中瞋恨起,杀气发动,死后即感得地狱中的刀山、剑树、斧钺(yuè)枪锯,割斩剉刺;心中阴毒诳诈,则感得地狱中的飞石投砾、钮械锁杖、尘土屎尿、肮脏秽污不净;心中邪淫,则感得地狱铁床、铜柱,大猛火烧;心中覆藏罪恶,则死入地狱感得业镜、火珠照一生罪恶,使人不能覆藏。地狱罪报皆是自心反馈,于人间造什么恶,堕入地狱即受什么苦。
最苦的地狱名阿鼻地狱,又称五无间地狱。何为无间?一、日夜受苦无暂停时间。二、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无闲余空间。三、地狱刑具遍受无间。四、无论龙、神、天、鬼、人,入此地狱所受苦报平等无间。五、堕此地狱,从初入时至百千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日日时时受苦不停,此世界坏时寄生他方世界,他方世界坏时再转寄他方世界,辗转相寄,此界成后还复而来,出此地狱无有时间,除非业尽。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恶意破坏佛像、毁佛经书),毁谤三宝,不敬佛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侵损常住(包括侵占大众供三宝的财物饮食),玷污僧尼(与出家男女行淫),或伽蓝(寺庙)内咨行淫欲,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伪作沙门、心非沙门(虽身出家而心不出家,不行佛事,信奉鬼神,占寺为家的伪出家人)破用常住,欺诳白衣(俗人),违背戒律,种种造恶,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即偷窃),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无间地狱易入难出。无间地狱周围八万余里,高一万里。其城纯铁,上面火聚而下燃,下面火焰上燃,四周赤热。铁蛇、铁狗吐火驱逐罪人,百千恶鬼夜叉口牙如剑,眼如电光,手如铜爪,拖拽罪人。有夜叉拿大铁叉叉刺罪人身,抛空翻接置大铁床上。床上火燃,皮肉烧烂。又有铁蛇绞罪人颈,铁鹰啄罪人眼。五百亿铁嘴虫爬满罪人身,从鼻孔爬入从眼爬出,从眼孔爬入从耳孔爬出,从耳孔爬入从口爬出,从口爬入于肺腹,透肉入骨吸食骨髓、脑汁。又身体百肢节内钉入长钉,熔铜灌口,热铁浇身,饥吞铁丸,渴饮铁汁……一日之中万死万生,无一念暂停,千万亿劫求出无期。
又有十八冰寒地狱、十八黑暗地狱、十八刀轮地狱、十八剑轮地狱、十八沸屎地狱、十八获(huò)汤地狱、十八铁丸地狱、十八饮铜地狱……又有五百亿剑林地狱、五百亿刺林地狱、五百亿铜柱地狱……如是等众多地狱。
冰寒地狱:八万冰山合围罪人体,寒冰从毛孔入,通身上下冻起疮泡,寒苦之状难以言说,历时八千万年,一日一夜如人间五十年。
沸屎地狱:城墙四壁有百万亿剑林,树间蒺藜生诸铁虫,其数无量。铁虫口吐热屎,沸腾如熔铜,罪人堕沸屎河中,遍身糜烂,群虫食肉咬骨,罪人痛苦大叫,沸屎、铁虫一齐涌入口中,虫咬舌根,沸屎顺口入腹,烫烂胃肠,其苦难当。
铜柱地狱:有大铜柱高六百由旬,猛火烧红,下有铁床,罪人于铜柱顶,抱热铜柱,烧烂皮肉,痛苦万状;惊怖下视,见铁床上有美女,心生爱染,从铜柱上滑下,上烈火床,俱时六根火起。有铁嘴虫从眼咬入,又从男女阴根咬出,痛痒钻心彻骨,另有九百亿小虫,遍咬罪人体,欲躲不能,欲动不得,死去活来。
又有叫唤地狱、拔舌地狱、粪尿地狱、铜锁地狱、火象地狱、火马地狱、火狗地狱、火牛地狱、火山地狱、火床地狱、剥皮地狱、锯牙地狱、饮血地狱、烧手地狱、烧脚地狱……如是等地狱,其中各个复有诸小地狱,或一、或二、或三乃至百千,此等皆是行恶众生罪业所感。地狱罪毕,若有余罪未尽,则转生饿鬼、畜生中受苦。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一)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二,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回向偈三,大慈菩萨回向偈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虽然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其实有很多烧香拜佛的人,他们的动机并不如法。三年前曾经有一位居士对我说,某一个庙门口,有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高香,祈祷佛菩萨说:“观音菩萨呀、佛菩萨呀,我的儿媳妇对我不好,让她早早受到惩罚吧!”这哪里是在学佛呀?明明是害人,太可怕了!这种东西简直是离佛教千里之遥。还有这样说的:“神佛呀,让我赚多少多少钱吧,我拿着多少多少钱来给你烧高香……”这些是要佛菩萨替你出气、合伙做生意。
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又叫六字大明神咒——唵嘛呢叭咪吽。此神咒为观音菩萨的心咒,具有多重且深广的意义与功德,普为一般佛教徒所诵持。一说唵嘛呢叭咪吽就是“皈依莲华上之摩尼珠”的意思,为西藏佛教徒向莲华手菩萨祈求未来往生极乐时所唱的咒语。
许愿是佛教发愿思想的一种民间表现形式。在茫茫人海中,个人的力量非常渺小。通过向佛菩萨许愿,祈望得到加持保佑,增强人生信念。多数人许愿,是为亲朋好友的健康平安、工作顺利和儿女的学业有成。这样美好的人生愿望,被一些人错误理解为向佛菩萨贿赂。偏见实在令人无语。
什么是业障?业障,指妨碍修行正果的罪业。谓众生于身、口、意所造作之恶业能蔽障正道,故称业障。业是造作,佛在经上把它区分为三种,身、语、意叫三业。我们身体的动作是身业,包括的范围非常广,肢体动作是业,我们肢体不动作的时候,还在造业,造的什么业?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全文,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 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归命礼。(一拜)南无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一拜)南无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尊法。(一拜)南无归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贤圣僧。(一拜)
佛,在佛教里是指佛陀,是释迦牟尼的简称。释迦牟尼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他在廿九岁那年舍弃了即将可以继承的王位,出家学道,寻求解脱人生苦恼的方法。六年后,也就是卅五岁的时候,释迦牟尼在尼连禅河旁的菩提树下证得了正觉,正确而透彻地觉悟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 释迦牟尼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他能够藉修行而悟道,所有千千万万的人类也都可以群起仿效,依照他所垂示的教法修行而证果。他祗是人类无数的先知先觉之一
印良法师,1974年出生于天津市,法号“天几”,字号“印良”,别号“岚山斋主”。天津乐善妙觉院住持,武夷山乐善福安寺住持,现代梵呗佛教音乐人。医易世家世袭祖德,自幼参学儒释道文化,研习禅、律、净、密四宗佛学,垂髫皈依,而立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披剃,太姥山平兴寺律坛得戒。常年历行佛学及传统文化推广,孜孜不倦示德身行。势承如来家业,发愿利乐有情。
在社会上,确实有很多贡高我慢之人。有一点点学问的人,就认为自命不凡。其实学问多了又怎么样呢?徒增分别念而已。有一些人长得漂亮,就目空无人,其实你长得再美,青春都会老去。有些人,有钱有势就盛气凌人,其实这只是今天的努力。有些人哪怕是出家了,也很傲慢
我们人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一个选择向善向上,就是走向光明;一种就是走向堕落。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是增上的,要往上走。所以我们就要找到一些方法来让我们的生命往上走。佛教把引导我们生命往上走的第一个基础就讲到五戒,五戒是通往人天的护照。如
佛教以人的认识为中心,对世界一切现象分为根、尘、识三大类根,合称十八界,包括能发生认识功能的六根(眼根界、耳根界、鼻根界、舌根界、身根界、意根界),作为认识对象的六境(色尘界、声尘界、香尘界、味尘界、触尘界、法尘界),和由此生起的六识(眼识界、
什么是幽冥菩萨戒?“幽冥菩萨戒”是在世人给过世亲人、祖先、冤亲债主等一切亡者,及孤魂所受持的菩萨戒律。由于他们生前曾造作恶业,现在堕落在恶道中受苦无尽,如果没有阳上亲人代他们超度,并受持菩萨戒律,就会永无出离之期。所以,受持幽冥菩萨戒就是阳上亲
弟子问:顶礼法师!请问法师第七识是什么?把阿弥陀佛名号和第七识绑在一起,是什么意思?一如法师解答:这个问题第七识是末那识,是什么识呢?他是一种我执的根本,就是我们凡夫众生生死的根本就是坚固的我执,但是坚固我执的根本原因就是第七木那识……
最初,梁武帝并不信仰佛教,但是当他登上了王位以后,他就改奉佛教了。当时,他下旨“舍道事佛”,并且要求群臣百官都“返伪就真,舍邪入真”。梁武帝推崇佛教可谓是不遗余力,在他的倡议下,佛教很快就进入了繁盛时期。在南朝时期,全国的寺院、僧尼数量也迅速增加起来,仅建康这个地方,就有五百多座寺院,十多万僧人。
在中国历史上,法显是第一位前往印度巡礼佛迹,求取经律,并且获得了巨大成就的中国僧人。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他从长安出发,向西前行到达了巴连弗邑,他在这里停留了三年,求得了大量的经律论梵本,包括《萨婆多部律抄》、《摩诃僧只阿毗昙》等,后来,他又将这些经本传到了斯里兰卡。
简单地说,修行就是按照佛法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修正,要反思自己曾经的过错,要修正自己的心、口、意等。佛教修行的方法有很多,但最终的目的都是破邪显正,去妄存真。因为佛教认为,众生遭遇的苦难都来自于贪爱,如果希望能够离苦得乐,就必须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进行修正。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居住在东欧和中亚地区的雅利安人开始从兴都库什山和帕米尔高原入侵恒河流域,占领印度,并且创立了野蛮的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婆罗门教把人分为了四等,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悉答多王子得道成佛后,就动身去寻找侨陈如等五位侍者,他在鹿野苑里为他们开示说法,佛教史上将这称为“初转*轮”。
“我怎么什么都不会”“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成了人生的关键词。焦虑、不安、压力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总结过去很焦虑,计划未来更焦虑……也许大多数人更多的是抱怨与逃避,而佛陀却早已教给我们,直面问题的智慧与勇气。
“我怎么什么都不会”“我怎么什么都做不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焦虑成了人生的关键词。焦虑、不安、压力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总结过去很焦虑,计划未来更焦虑……也许大多数人更多的是抱怨与逃避,而佛陀却早已教给我们,直面问题的智慧与勇气。
一、口德。得饶人处且饶人:1、直话:可以转个弯说。2、冷冰冰的话:可以加热了说。3、批评人的话:一对一的说,要顾及别人的自尊。二、掌德。赞美别人,学会鼓掌:1、每个人都需要来自他人的掌声。2、为他人喝彩是每个人的责任。3、给别人掌声其实是给自己掌声。
投子大同禅师与嵇山章禅师在室外品茶。大同禅师指着茶杯中倒映的青山绿树、蓝天白云说:“森罗万象,都在里边。”
僧璨禅师召集僧众,向他们宣讲佛法。有一小和尚,名道信,年方14,礼拜完僧璨禅师后问道:“什么是佛心?”禅师反问道:“你如今是什么心?”
道吾禅师带着弟子渐源到一信徒家诵经吊祭超度。渐源敲着棺木问师父:“棺木里的人是生?抑是死?”道吾:“不说生,不说死!”渐源:“为什么不说?”
石巩禅师一天问他的师弟西堂智藏说:“你能不能抓住虚空呢?”智藏回答:“能!”石巩就要智藏示范一下,智藏于是向空中抓了一把。
从前,无德禅师面前来了三位信徒,他们为各自的事情烦恼不已,不知道如何才能使自己快乐。禅师首先问他们:“你们为了什么而活着?”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道:“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过分不懂常识,是在骗人吧?”
一人问禅师:人的一生中哪一天最重要? 禅师不加思索答道:今天。 问:为什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