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 智云咒文本生谭

佛咒文章 | 作者:网络 [投稿]

  (菩萨弟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顽固比丘之所说者。佛言:「汝比丘!汝253 之顽固非只于此世,前生即亦如是。而为汝不守贤者之忠告,汝为锐剑斩为两段倒卧途中,由同一原因,使千人失去生命!」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都治国时,某村住一婆罗门知智云咒文,据传,此咒文是非常宝贵之价值,于月与月宿相合之时,返复唱此咒文,眺望虚空,则由虚空降来七宝 1之雨。

  尔时菩萨于婆罗门膝下为弟子修学技术。某日,婆罗门携菩萨为某事离自己之村欲往支提耶国,途中于某森林中有五百贼人名为「派遣盗贼」 2,作抢掠之事。菩萨与智云婆罗门于林中被捕。何故彼等号称派遣盗贼?彼等捕获二人,使持财宝前来,留置一人,另派遣一人前往取之,故名「派遣盗贼」。彼等若捕父、子,则命其父曰:「尔持财宝前来与我等,携汝子归!」若捕母、女,则派遣其母;若捕兄弟,则解放其兄;若捕师与弟子,则放免弟子。

  于此情之下,盗贼捕智云婆罗门而派遣弟子之菩萨。菩萨向师敬礼,敬告师云:「予经二三日即速归来,师决勿怖!请从予之忠告!今日为月与月宿之相合,将降宝雨。师如不堪其苦,可反复诵念咒文,勿使财宝降下。若使雨降,则不仅吾师,而五百盗贼亦将破灭!」彼忠告后,即往取财宝而去。

  日暮之后,盗贼终将婆罗门捆缚,恰于此时,由东方升起满月之月轮。婆罗门眺望月宿而自思惟:「月与月宿之相合,宝雨将降,予何故须如此受苦?予反复诵念254 咒文,使宝雨降下,分与盗贼财宝,予亦将为自由之身而去!」于是开始向贼谈判,彼问:「诸君何故缚予?」彼等答:「为得财宝!」婆罗门云:「若君等欲求财宝,则应解我束缚,洗头使着新衣服,以香气涂香,以花饰身待我!」盗贼等闻彼之言,依之而行。婆罗门知月与月宿之相合,即眺望空中,反复诵念咒文,财宝忽由空中降来。

  盗贼等集合财宝,以上衣包里出发,婆罗门亦由彼等之后尾随而来。尔时其它之五百贼又将此等盗贼捕获。第一群之盗贼问曰:「缘何目的捕获我等?」第二群之盗贼答:「为得财宝!」前着答:「若汝等欲求财宝,应先捕此婆罗门!彼眺望空中,使降宝雨,予等之财宝,亦由此人而得来!」第二群盗贼,将第一之盗群放免,向婆罗门云:「请与我等财宝!」于是又将婆罗门逮捕。婆罗门云:「予亦欲与汝等财宝,但降财宝之月与月宿之相合,自今须俟一年以后始能再得。若汝等欲得财宝,应须耐至后时,宝雨始能降下!」

  盗贼等怒云:「恶性之婆罗门!与他人降贵重财宝之雨,于我等须待一年!」于是锐剑将婆罗门一劈为二,斩于路傍!然后火速由后急追第一盗群,而起战斗,第一盗群之彼等悉数被杀,将财宝夺去。其次第二群之五百人分为二派,为争夺财宝再起战斗!其一派二百五十人又被杀戮。如是一千人至于全灭,最后只余二人残生,255 彼等将财宝运至与前同样之近村森林中隐藏,其一人执剑看守,别一人为求白米煮饭进入村中。

  「贪欲实灭亡之根 3!」近于财宝而坐之盗贼思惟:「彼如归来,此财宝须将二分!予将于其归来,以剑剌杀!」于是持剑挺身而立,窥视对方归来而坐。

  一面对方盗贼亦思惟:「此财宝将须二分,予必须于饭中入毒,使彼食而灭亡!则予一人独得财宝!」于是将煮饭自己食毕,剩余者入毒持之归来,将饭放置而立。

  前之盗贼于彼站立瞬间,以剑斩彼为二,投弃不为人知之所。然后取饭食之,自己亦即死亡。于是为此财宝而争夺之人,均归破灭!

  菩萨弟子经二三日后持财宝归来,于彼场所不见师尊,却见财宝散乱于各地。

  彼思惟:「师不听我忠告,降财宝之雨,为此以致一切诸人皆死矣!」于是菩萨进入大道而行,行进之中见师于道傍被斩为二,彼云:「师不听予之忠告而死!」于是集薪作尸积将师荼毘。供野生花,菩萨更往前进见有五百死尸,更又有二百五十死尸,依次至最后发现二人之死。彼思:「些一人必于先之千人死者中不足之二人。此二人必为最后之残生者。而此二人亦终不能控制战斗!究竟二人又前往何处?」于是菩萨又向前进,不久发现持去财宝通往森林之大道。更向前进,则发现捆缚财宝之布袋。

  一人之钵覆置,探得死者之居处!至此,菩萨对一切之行为明了,但另一人现在何256 处?经不断搜寻,发现彼被弃舍于不为人知之场所!菩萨思惟:「吾师顽固,不听予之忠告,不但自至灭亡,更令一千盗贼亦因彼而致破灭!此实为依不正之手段,谋一己之利益,如我师所招之结果!」于是唱次之偈:

  手段邪误求利益 行不正者总灭亡

  支提国贼杀咒师 彼等破灭至无残

  如是菩萨于森林中响声高唱此偈:「我师误于不正场所努力降财宝之雨,造成自死而他人亦归破灭之原因!他人亦以不正方法谋自己之利益,虽尽全力,当然亦归破灭!亦造成他人破灭之原因!」于森林诸神赏赞之间,彼依此偈而为法话,使其财宝毫无故障运抵自己家中,为布施之善行,定全其命,死后得至彼处天界。

  结分 佛言:「汝比丘!汝不只于此世顽固,于前生亦复如是。而为心之顽固,引起至大破灭!」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智云婆罗门是顽固之比丘,弟子实即是我。」

  注   1 七宝为金、银、真珠、摩尼珠、瑙璃、金刚、珊瑚。

  2 原语panthaghata 为街道强盗。与panthadusaka同一意义。

  3 此一句可视为原典之作者或注释家所插入则易于了解。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精彩专题
楞严咒 楞严咒

楞严咒叫佛顶光明,是佛的顶上化佛所说。所以是微妙不可思议的。每一句有每一句的用途,每一字有每一字的奥妙,都具足不可思议。「佛顶光明」就是表示咒的力量能破除一切黑暗,能成就一切功德。《楞严经》来源于其因缘为阿难被摩登伽女用邪咒所迷,在阿难的戒体快要被毁坏时,佛陀令文殊菩萨持楞严咒前往救护阿难,阿难才被救醒归佛。故知楞严咒乃《楞严经》之主体,没有楞严咒的因缘,就没有《楞严经》。楞严咒是咒中之王,亦是咒中最长者(2622字),佛经上说“这个咒关系整个佛教的兴衰。世界上只要有人持诵楞严咒,就是正法存在。”

大悲咒 大悲咒

《大悲咒》出自“伽梵达摩”所译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全名为《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按照内容文字的多少,《大悲咒》有广、中、略三种不同的版本。现今通行的“伽梵达摩”84句《大悲咒》,其经本以《大正藏》的底本为依据,是一个变化差异较大的晚期增改本,并非“伽梵达摩”译本的原始面貌。除此类藏经外,还有一些很重要且更准确的可参考文献。如与译经年代较接近的敦煌抄本、房山石经,以及与汉译本多有一致的西藏大藏经等。《大悲咒》在汉传佛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唐代翻译《大悲心陀罗尼经》。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