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生即护心

放生仪轨 | 作者:网络 [投稿]

  护生即护心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曾出现过提倡素食的呼声,各种保护生灵的团体也活动频繁,中国也出现了由蒋介石题写报头的声称“为东亚提倡保护动物,宣传素食主义”的专刊《护生画集》问世了。

  丰子恺弘一法师的艺徒,也是皈依为佛门弟子的漫画家。当年为祝贺弘一法师的50寿辰,师徒俩商定出版一部《护生画集》,目的是通过一些爱护动、植物的故事,引导人们向善止杀。诚如弘一法师在《护生画集》中“农夫与乳母”一图配诗中所说:“西方之学者,倡人道主义,不啖老牛肉,淡泊乐蔬食。卓哉此美风,可以昭百世。”

  丰子恺是一位有心计的人,他的漫画大多描绘儿童生活。当年拜弘一为师时,弘一以自己在虎跑断食后曾改名“李婴”而为丰子恺取法名为“婴行”。马一浮理解弘一的用意,在为《子恺画集》中题词说:“子恺之于艺,若佛五行中有婴儿行”。接着解释“婴行”的意义说,“艺之独绝者,往往超出情识之表,乃与婴儿为近”。又说子恺之贵婴儿,乃真具大人相,与世俗所言之大人截然不同。

  马一浮的精妙议论为弘一法师所认可。由于马一浮善于用佛法阐发事物本意,所以在《护生画集》出版时,师徒二人都想到请马一浮写序言。

  马一浮在序言中提出“护生即护心”的观点,恰好表达了护生画的宗旨:

  《华严经》云:“心如工画师,能出一切象。”此谓心犹画也。古佛偈云:“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相。”此谓生亦画也。是故心生法生,文采彰矣;各正性命,变化见矣。智者观世间如观画。然心有通蔽,画有胜劣。忧喜仁暴,难其所取。今天下交言艺术,思进乎美善,然杀机方炽,人怀怨害。何其与美善远也!月臂大师(即弘一)与丰君子恺,深解艺术,知画是心。因有《护生画集》之制。将凭此慈力,消彼犷心。可谓缘起无碍,以画说法者矣。圣人无己,靡所不已;情与无情共一体,况同类之生乎?天依正果报,悉由心作,其犹延埴为器,和采在人。故品物流形,莫非生也;爱恶相攻,莫非惑也;蠕动飞沉,莫非己也;山川草木,莫非身也。以言艺术之源,孰大于此!故知生,则知画也;知画则知生也;知护心则知护生矣。吾愿读是画者,善护其心……

  《护生画集》出版以后,立即引起佛教内外的巨大反响,诸如大中书局,大法轮书局,大雄书店,佛学书局等相继印行(《护生画集》鼓励翻印流通),一时就有15种版本之多,还有英译、日译外销。

  并非所有的人都有能理解护生即护心的本意。《护生画集》出版后,也曾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风波。作家柔石写文章抨击,认为“护生即护心”这种思想是自欺欺人的互骗;抗战期间,曹聚仁也写过批评文章,认为在抗战的大背景下,提倡护生有悖于抗日杀敌的义举。对此丰子恺反驳说:“马一浮在序言中把道理说透了,即护生就是护心,救护禽兽鱼虫是手段,倡导仁爱和平是目的。我们为什么要‘杀敌’?因为敌人不讲公理,侵略我国,违背人道,荼毒生灵,所以要‘杀’,故我们是为公理而抗战。我们是‘以杀止杀’,不是鼓励杀生,我们是为护生而战。”

  马一浮看了丰子恺的文章,写信称赞:“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在近时作家浅薄思想中,忽有此等朴实沉着的文字,此真是最后胜利的福音也。”

  1938年2月,丰子恺作护生画二集时,马一浮指点说:“务望尽力发挥非战文学,为世界人道留一线生机。目睹战祸之烈,身经离乱之苦,发为文字,必益加亲切,易感动人。”丰子恺高度理解马一浮作为抗战时文艺创作思想的阔大视野和宽广的胸襟,在护生续集里一扫凄惨罪过之场面,而描写万物自得其乐之趣与人禽之感应同情。(信息来源:摘自《正法眼》)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