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文库 放生心得 放生因果 放生愈病 放生功德

《事情是这样的》 7

  《事情是这样的》 7

  蛋和牛乳都一样,是不是素的其实早已无需花费精力讨论,我们只要问自己:这样得来的东西吃下去是否能心安?

  被捕捉的鱼蟹,

  想回归河海。

  被豢养的禽兽,

  想回归山林。

  当我们超越了口欲,

  和被囚禁的动物一样,

  人想要回归自我的念头也将与日俱增。

  路人乙:

  「不知那个没天良的猛破坏雨林,难道以后要人类改吸二氧化碳维生?」

  雨林严重受破坏的最主要原因:

  砍伐雨林↓为了辟田↓为了种牧草等饲料作物↓为了出口供欧美澳等国喂养牲畜↓即使生活在地球的另一端,而每个人也都吃过美国牛肉、澳洲牛肉吧……

  从今以后可别再随便骂:「不知是那个没天良的猛破坏雨林。」不然这样会连自己都感到不好意思喔!

  把路旁的鲜花摘回家,没有人会认为这样叫真正疼惜这朵鲜花。

  可是把小鸟养在笼子里,把乌龟养在水族箱,为它取个小名,提供它饲料,天天对它说甜蜜的话(其实它根本听不懂),人却没意识到那对它是终生的监禁及剥夺,反而认为这样是真正的疼惜。

  「我有养宠物的自由。」

  路人丙说。

  人的确有养宠物的自由,不过动物一旦被收养之后,它从此也就失去了自由。

  人类看待动物与自己之间的关系就是食物炼,以前生物课本总是这样教我们。生物课本的说法当然让多数人感到高兴,因为你我都因而摇身一变成了「高层人士」。

  不过老实说,食物炼只是原始时代野蛮人的见解,因为身为生物界其中一环的我们,也不会希望那天进化比我们高的外星人拿大家当食物。

  此外,由于猪牛鱼鸭吃了含有农药的饲料,这些有毒的化学物因为无法排出体外,所以日积月累存留在牲畜的肌肉里,最后人类再透过食物炼全部吃进自己的肚子,因此「高层人士」想也想不到他们吃进的农药量,竟然要比素食者多过十三倍。

  这也是身为「高层人士」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动物是要靠吃东西才能长大的。

  单单在美国,有超过七成的谷物(例如玉米大豆燕麦)被制成饲料用来喂养牲畜(注)。而数学很优秀的人类这么做以后,就造成每一百公斤的谷物只能转换成约七公斤的猪肉,或者约六公斤的牛肉。于是乎,宝贵的粮食就这样消耗殆尽。

  讽刺的是,这时地球的另一端每年又会吹起一再重复的悲歌:八百万人以上死于饥荒,十亿人以上每日活在粮食不足的边缘……

  如果,全体的美国人愿意每星期一天不吃肉,所释出的谷物将可让地球上不再有人饿死。

  如果,全体的美国人愿意每星期一天不吃肉,所释出的谷物将可让地球上不再有人饿死。

  如果,已开发国家的民众愿意每星期一天不吃肉,所释出的谷物将可让地球上不再有人营养不良。

  听起来,真是再简单不过了……但是,凡事只为自己想的人类就是不愿意。

  他们还是只愿意咬着汉堡等吃出问题后,再上法院告告麦当劳。

  注:这些谷物足以养活十三亿人口。

  「因为青菜要喷农药,所以吃素的人也是在杀生,甚至杀的数量比肉食者还多呢!」

  这是鄙视素食的人最常提出的论调了。

  然而实情是----当然是肉食者杀生比较多。证据如后:

  一、假设作物喷洒农药造成菜虫死亡要怪素食者,那肉食者所造成的虫类死亡数量仍旧第一名。原因是大家都忘了牲畜必须吃饲料,而那些做成饲料的谷物也一样使用农药来杀虫(注)。鸡鸭猪牛一生所吃的饲料何其多(造成菜虫死亡),而人豢养牲畜是为了得到它身上的肉,所以这些菜虫的死亡责任总不能推给无辜的牲畜吧。既然这些责任要归肉食者,而肉食者所

  二、以宏观的角度来看,鱼虾蟹等水生动物一次能产上千颗卵,若母体不被吃掉,这上千颗卵孵化后又能繁衍上千只的下一代,由此等比级数类推,可知这个数字十分庞大。而菜虫每次只能生下约数十颗卵,纵使用相同的方式计算,其数量怎样也追不上。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