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天气乍暖还寒,气温忽高忽低,正是一些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时节。省疾控中心专家提醒,春季风疹、麻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流感这五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应重点予以防治。那么,这五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有什么特点,该如何预防?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省疾控中心计划免疫所闫滨副所长和病毒所的许军老师。
麻疹
发病有顺序 从耳后到脚心
流行时间: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全年可见,冬春季易流行,我省发病高峰在每年的4-6月份。
易感人群及症状:典型麻疹病例体温在38℃以上,全身出现淡红色斑丘疹,持续3天以上。出疹前常有咳嗽、流涕、结膜炎等症状,眼睛水汪汪的,分泌物增多。皮疹的出现有明显的次序,即耳后→颜面→颈部→胸部→四肢→手心脚心。
预防方法: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麻疹类疫苗的初免月龄是8足月,再免为18-24月龄。发生麻疹病例后,应尽快对易感人群进行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在流行期间,不带儿童去病人家里,也不要去公共场所,发现疑似病人后,要进行隔离治疗。
流感
老人孩子易引发肺炎
流行时间: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传染性极高。一般情况下,11月至次年3月是高发季节。
易感人群及症状: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易在集体单位暴发。前期症状为头痛、寒战和干咳、打喷嚏、鼻塞、流涕等,接着出现头痛、高热、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全身不适等症状。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及免疫低下者可发生肺炎型流感。
预防方法:平时注意保暖,增加体育锻炼,流感流行季节少去公共场所或空气混浊场所,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患有慢性疾病者、老年人、体弱者等人群可应用流感疫苗进行免疫预防。
腮腺炎
5-15岁患者多见
流行时间:腮腺炎,全称为流行性腮脉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发病较多,但全年都可发生感染流行。
易感人群及症状: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2岁以下、40岁以上很少发病。腮腺肿大常是本病的首发体征,持续7-10天。
预防方法:接种疫苗。儿童满18个月接种1剂麻疹-腮腺炎联合疫苗或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免疫成功率在80%-90%,抗体有效保护期可达数年。
风疹
3-5月是发病高峰
流行时间:该病是由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3-5月份达高峰,亦偶有夏季的风疹流行。
易感人群及症状:任何年龄的人都可发病,一般以1-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常在集体托幼机构中流行。患者常有低热、头痛、食欲减退、疲乏及咳嗽、喷嚏、流涕、咽痛、结膜充血等前驱症状。
预防方法:接种风疹疫苗。对于12月龄以上的儿童或成人,只需一次注射0.5ml风疹疫苗,即可得到理想的保护,血清抗体阳转率达95%-100%,而且免疫力可维持多年。
流脑 15岁以下多发病
流行时间:流脑的全称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在冬春季节会出现季节性发病高峰。
易感人群及症状: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一般病人早期无症状,部分病人有咽喉疼痛,鼻咽部粘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患者出现突然高热、畏寒、寒战,伴头痛、食欲减退及神志淡漠等毒性症状。
预防方法:居室勤开窗通风,勤晒衣服,儿童玩具消毒,多晒太阳。对6-18月龄儿童接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基础免疫两针,两针间隔3个月;3岁、6岁接种A+C群流脑多糖疫苗,各加强一针。成人建议接种A+C群流脑多糖疫苗。
夏季雨水增多,为了避免雨水湿鞋很多会选择穿洞洞鞋,认为既防水又透气。可最新研究显示,洞洞鞋的透气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常穿会得脚气!这是怎么回事呢?小编告诉你洞洞鞋如何穿健康,一起来看看吧。天气越来越热...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
春季万物生发,也是蔬菜大量上市的季节。人们知道吃蔬菜有益健康,可以对一些疾病起到食疗作用。但吃蔬菜保健的关键不仅在于吃得多,还在于吃得对。在春季,有的蔬菜不可“贪鲜”,有的蔬菜则不宜多吃。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秋季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所以,顺应秋季的自然特性来养生,即保肺,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唐代着作《天隐子》中的描述:“斋戒者,非蔬茹饮食而已;澡身者,非汤浴去垢而已。益其法在节食调中,摩擦畅外者也。”意思是吃斋不只是戒荤吃素,通过节食还有调和脾胃的作用;洗澡也不只是用热水洗去污垢,它还可通过摩擦皮肤,使人体肌肤通畅、血脉流通。
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久过程,通过因人因时因地辩证的原则,才能达到最佳的养生目的。营养师认为,养生是一种选用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等保健方法,因人因时因地而异,通过长期的锻炼和修习,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技术及方法体系。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与而勿夺,赏而勿罚,此养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肝木味酸,木能胜土,土属脾主甘。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春阳初升,万物发萌,正二月间,乍寒乍热。
主料:面粉,柳树叶,酵母,糖,盐,硷粉做法:1.柳树叶去粗杆,洗净,用温水浸泡2小时.2.放些温水,放搅拌机粉碎。3.连汁带渣,混入面粉4.再放入酵母,揉匀,放些糖,盐,揉匀,醒30分钟.5.放些硷粉退酸,把面粉团揉...
一、宜喝韭菜粥。先把粥煮熟,再将适量韭菜切碎投入,稍煮片刻便可食用。韭菜内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B、C和钙、磷、铁等物质。熟韭菜甘温补中。经常食用韭菜粥可助阳缓下、补中通络。适合背寒气虚、腰膝酸冷者食用。
经过一天的进食,我们的牙齿中有许多食物的残留,睡觉之前刷牙,不仅保护了我们的牙齿,而且更有利于我们良好的睡眠。睡觉之前在室内散步20分钟,可以让心情变得舒缓,精神和身体都可以得到放松,这样便可以帮助你很好的入睡。
1、甜浆粥 做法:大米50克洗净与新鲜豆浆500克同煮粥,加白糖少许,可供早晚餐温热服食。大豆有宽中益气,利大肠,润泽肌肤的功效,豆浆的营养价值更为丰富,并易消化吸收。本粥除起润肤的作用外,对体虚久嗽、便秘等症亦有良效。
在众多果蔬成熟丰收的秋季,琳琅满目的水果让人挑花了眼,这一时节,吃什么水果最养人呢?这就告诉你吧!其实入秋后,伴随而来的将会是身体的干燥,人们在秋天常常会感到鼻、咽干燥不适,下面几种香甜可口的水果,立秋后可以多食用。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炎热的夏季,人体出汗多,消耗大,或多或少都有体虚的表现。尤其是体质本身就虚弱的老人,在秋季合理进补,可以补充夏季的虚损。夏季,人们大多贪食冷饮冷食,脾胃功能还没有恢复过来。此时,若是大鱼大肉进补,会增添脾胃负担
春天多风易燥,气温多变于是病毒性感冒、禽流感趁虚而入,免疫力稍弱的人这时候会更加惶恐。而干燥是人体之大敌,心肝脾胃肺无不以“润”为先,但随之而来的焦虑、春困也是春天的另一个表情,其实在春季只要找对滋补食材。
盛夏季节,气温较高,人体机能也随之会遇到酷暑的挑战,比如大家熟知的中暑,既是在高温天气因身体水分散失与补充不平衡形成电解质紊乱,继而引发心悸、昏迷甚至休克等严重后果。然而我们在夏季遇到的麻烦远不止于此,夏季高温是各种肠道传染病和皮肤病的高发季节,
“每天应喝8杯水”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人们往往发现,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做到这一点。其实,除了“喝水”,“吃水”也非常关键。美国《健康》杂志最新载文指出,在我们每天摄入的水中,大约有20%来自固体食物。
冬季是适合养生的季节,养生的目的是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但无论哪一种养生之道,都必须“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也就是要与外环境的节律同步。那么,冬季养生应吃哪些蔬菜比较好?又该注意哪些问题?
秋天为什么容易上火? 秋季是最干燥的季节,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应四季,它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秋季气温变化频繁,不容易掌握,秋天的气候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干燥,人体自然很容易上火,常会出现口干
深秋将至,我们最该吃的是什么?本期《生命时报》请来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养生学教授杨力和上海华东医院营养科陈霞飞教授,介绍秋季食物榜上的各类食物状元。第一菜:莲藕 上榜理由:民间早有荷莲一身宝,
冬季饮食保健,腊八粥帮你祛病疗疾。 时值隆冬,在腊八这天,人们通常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为中国节令小吃,其味多样,清香甜美,营养丰富,还是一种极好的冬令食疗佳品。各地因民俗的差异,腊八粥所
春天是百病多发季节,如果不注意保养,一些慢性病也容易复发或病情加重。今天特别推荐8道简便易做的药粥,既利消化吸收,又助春阳升发,是理想的春日养生食品。
原料:糯米各半,大米各半, 熟板栗子10多个,红枣10个
原料:胡萝卜、香菇、大米 胡萝卜香菇焖饭 做法: 1 把胡萝卜和香菇切小丁,放入炒锅加作料炒一下。盐要稍微多放一点。
原料:香菇20公克,洋菇20公克, 青豆仁20公克,玉米粒20公克, 香椿20公克,白饭1碗,香油20㏄, 蕃茄酱30公克,盐适量
原料:茼蒿叶 玉米面条 米醋, 味极鲜,麻辣椒油,花生米
原料:加州大核桃30g,小蘑菇8个,玉米粒1杯, 盐1小匙,黑胡椒粉1 2小匙,白胡椒粉1 2小匙, 白芝麻1大匙,橄榄油2大匙
冬季是山楂的上市季节,山楂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具有开胃、消食、活血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山楂含有枸橼酸、苹果酸、抗坏血酸等有机酸,这些有机酸能够增加消化酶分泌。
立冬以后,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许多女性觉得总是手脚冰凉,全身发冷,该怎样缓解这种症状?到寒冷季节,很多女性便会感到全身发冷,手、足等末梢部位尤甚。为什么女性更怕冷?
薏米的功效:1 生薏米煮汤服食,利于去湿除风;用于健脾益胃、治脾虚泄泻则须炒熟食用。2 薏米用作粮食吃,煮粥、做汤均可。夏秋季和冬瓜煮汤,既可佐餐食用,又能清暑利湿。
一日三餐是人类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可是,吃到肚子里的饮食营养物质,不可能百分之百地被吸收利用,于是就产生了自由基。自由基十分活跃,不断地夺取细胞的营养物质和破坏细胞物质,从而导致细胞的提前衰老。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