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的是四种境界,叫做“恬淡虚无”

佛与人生 | 作者:胡超 [投稿]

人活的是四种境界,叫做“恬淡虚无”

  听老师讲经54:恬淡虚无

  人活的是四种境界,叫做“恬淡虚无”。

  第一个“恬”的意思和“舔”是同根同源,动物或人受伤的时候,都会下意识的用舌头去舔舐伤口。而科学也证明在唾液中含有很多促进伤口愈合的酶和其他的物质。所以恬的意思是指一种自我疗伤和宽慰,它是对于心理的一种安抚的能力。

  有一个词叫做恬不知耻,意思就是这个人对于自己的愈合能力实在太强。无法刺痛。

  很多的老人和小孩在一堆破烂当中,自得其乐,这也是恬。无法在平淡的生活当中汲取快乐就是不懂得恬。我们以前也讲过,叫不天真。

  淡的意思是指平淡淡泊,没有太高的要求,去除掉攀比。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其实就是讲为人淡薄才能自得其乐。

  公司要发展,国家要发展。以前的统治者都会:“内用黄老,外示儒术”。儒家会鼓舞人们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给你更多的薪水、更高的工资、更多的名声,你就需要更卖力一些。如果你对这些都没有兴趣,那么你这个人也不好使唤,不容易控制了。

  禅宗说不立不破,你看这个世界上最有钱的人,像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马克扎克伯格。到了最后会把所有的财富都捐出去。大家一看,就想不明白了,为什么不留给家里人?

  虚是指保持虚空的状态,保护好自己的心神,不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人的心本来不应该被其他的事情所牵挂着。活着的本来境界就是心无挂念。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如果心中的念想太多,目标太多,就是蒙上尘埃,就容易活得很累。背负的东西太多,也无法轻快的行走在这世间

  最后谈到这个“无”字。人是从哪里来的?世界是从哪里来的?其实道家给出过答案:叫做“无中生有”,世界的本源来自于那个“无”。

  如果穷极一生能够体悟或者接近于这种状态,其实就已经近于佛家讲的成佛了,也悟到了自己的本心。

  所以恬淡虚无,其实是循环而上的四种境界。

  读懂了这个世间的“无”,就能够理解所有的“有”。就能够强调真正的天人合一,你的内心就能感觉和谐共振,天地的震动到了你这里,你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收音机一样调到那个波段。哗一下,这个世间的美好都立刻出来了。

  一通百通能够读懂这世间天地的变化。

  南宗的创始人六祖惠能,本不识字。世人皆说他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

  北宗神秀把佛教理论“戒、定、慧”解释为:“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而惠能则另有不同解说:“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高下立现。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听老师讲经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