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佛教寺院是这样形成的

佛学常识 | 作者:网络 [投稿]

原来佛教寺院是这样形成的

  佛教佛陀教育的简称,透过历史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佛教大约在春秋时期就传到了中国,一直到后汉永平十年(也就是公元六十七年),由汉明帝派特使蔡愔正式到西域礼请,同时,迎请印度高僧摩腾及竺法兰两位法师带着佛像以及经书来到中国。这是国家大事,一开始先有鸿胪寺接待(寺是属于皇帝直接管辖的,鸿胪寺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外交部)。

  两位法师与帝王大臣相处的非常融洽,大家在一起非常欢喜,王臣们都希望他俩长住中,于是,汉明帝正式增设一个同样的机构,也称之为“寺”。这个寺就是佛教教育机构。古代的专制,君权与相权还是分得很清楚。帝王对宰相非常尊重,宰相执行帝王的旨意,管理国家。

  宰相之下办事的一级单位称“部”,“部”的长官称“尚书”。另外,直接属于皇帝管的称“寺”,寺的长官称“卿”。皇帝之下有九个“寺”,就是九个一级单位,称九卿。于是,汉明帝的政府就有十个“寺”,新成立的“寺”就专管佛教教育。佛教在中国第一个寺院就是现在的洛阳白马寺。白马寺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国家佛陀教育部,就是专门推广佛陀教育的。另外,宰相下面有个礼部,也是办教育,教育的中心是孔孟教育。所以,中国从汉明帝以后就变成两个教育部。这两个教育机构一个归皇帝管,一个归宰相管。因此,佛教教育在全中国的推动,远远超过礼部的推动。可见,中国人对“寺”是多么的重视啊!所以,不是,与宗教也毫无关系。

  现代一般人将寺与庙合称,就与鬼神扯上关系了(庙是供养鬼神的,过去皇帝祭祀祖宗的地方叫太庙。一般百姓供祖先,祭鬼神的地方叫祠堂。庙跟祠堂的性质完全相同)。

  寺院成立之后,有两个重要的任务,一个是教育,一个就是翻译佛经。翻译佛经所需的译场,规模之大也不是我们想象得到的。唐代玄奘法师,他的译场,编制就有六百多人。早期鸠摩罗什大师的译场的编制也有四百多人。所以,寺院是个很大的政府办事机构。现在的寺院完全变质了,教育几乎完全丧失!变成专门跟鬼神打交道的场所,这是很冤枉的一桩事情。这是清朝中叶以后,逐渐演变到现在这个现象。我们学佛,一定要知道佛教简单的历史,晓得佛法的本质,我们要学它真正的好东西。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