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佛教的服式之一“海青”

佛学常识 | 作者: [投稿]

话说佛教的服式之一“海青”

  佛教传入中国,由于气候、国情及实际需要等种种关系,原有之三衣不再适用,所以就另制小褂、中褂、长褂及大袍。原有之三衣仅于礼佛、诵经或集会时,披搭于大袍之外,并依实际情况仅择一衣披搭。

  佛教“海青”也就是大袍,是我国僧团中主要的服装之一。因它的款式:腰宽袖阔,圆领方襟,比较其他衣裳肥大很多。所以叫做“大袍”。

海青来源

  “海青”这一名词,在辞源里解释它说:“吴中称衣之广袖者为“海青”。按李白诗:“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盖言广袖之舞,如海东青也。今亦称僧衣曰“海青””。另据星云法师所著无声息的歌唱解释说:“海青本是雕类的鸟名,生得俊秀文雅,常在辽东海边飞翔,其状类似衫之大袖。因此,把海青鸟名,借来当做大袍的名字”。

海青服式

  “海青”的服式,它原是从我国汉唐时代的服式衍流而来的。在从前,无论僧俗都穿用它。不过由于世界潮流的演进,生活方式的变革,世俗大众都早已改穿“满服”、“西服”、以至于穿着多彩多姿的“时装”了。

  佛教尊重古制,“出家人”生活比较保守。同时为了整肃仪容、庄严道风,所以“海青”虽然不是“法衣”,但是到今天都还能够遵守穿用着。

海青颜色

  “海青”的颜色,一为青黑色为主;已受戒者,可于海青外加搭袈裟;未受戒者,仅著海青,不得披搭袈裟。另为黄色,为一寺之方丈或法会中之主法者所穿,一般大众不得穿著。

特异之处

  “海青”虽然是脱胎于汉服,但是它究竟还有一些特异之处。“海青”的衣领,是用三层布片覆迭缝制而成的;这样子叫做“三宝领”。在衣领的前面中段,还车有五十三行蓝色线条;这叫做“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些说词,其实都是穿鉴附会之谈。实际上,无非是为了加强衣领的耐用而已。另外,俗袍的袖口是敞开的,而“海青”的袖口,却是缝合起来。这也是僧袍和俗袍彼此不同的一点。

  “海青”缝合袖口,也有一种傅说。据说:“梁武帝的后妃郗氏,她不信奉佛教,时常想用方法诬害僧尼。有一次她命宫人做了一些猪肉包子,召请宝志禅师师徒用斋;以便造成和尚犯戒,羞辱佛门。如果僧众当时不吃,就会构成违逆皇后旨意之罪。宝志禅师乃是得道高僧,早已预知其意。于是事先命令门徒,都把“海青”袖口缝合起来,先把馒头预藏袖筒之中。当进宫接受午宴之时,一手把包子放进空袖筒里,一手取出馒头来吃。这样子才逃过了郗氏的诡计”。——这一种傅说是否属实,还须要一番查证。

改革之争

  在我国的僧团中,除了“袈裟”,“海青”算是最尊胜的僧服了。穿着“海青”,大都是在“礼诵、听经、会宾、议事”、以及晋见长老等重要的场合。

  由于“海青”体量庞大,用布过多;而且宽松摇摆,动作不便,同时又非“佛制”;所以近世以来,已经有人提议改革。民国太虚大师等,就曾经倡导过新式的僧装。不过在同时也有一些人士,抱持相反的意见。认为傅统的服式,肃穆庄严,不宜轻言改革。因此,在“见仁见智”的情形下,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结论。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