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养子十法父母必知

佛化家庭 | 作者: [投稿]

中医养子十法

  我国的小儿保育经验记载于历代医学著作中,尤以古人所倡导的“养子十法”最为全面,至今仍值得借鉴。

  一、背要暖:人体背脊部有肺俞穴,小儿肌肤嫩薄,加之肺常不足,常易为外邪所袭,伤于肺经,皮肤闭而为病。故小儿宜常令背部温暖,以防其病。

  二、肚要暖:肚乃胃之所也,胃为水谷之海,“胃热则消谷,谷消故善饥”。肚若冷,则物不腐化,出现腹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

  三、足要暖:中医认为寒易从足下而起。小儿脏腑娇嫩,元气易虚,足暖,可促进手足等肢体末端的经络运行,促进气血循环,增进小儿健康

  四、头要凉: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本就易热,“脑为髓之海”,头若过温,则髓溢汗泄,或囟颅肿起,或头缝开解,或头疮目疾,故小儿保健头宜凉。但同时要注意避风,因头部是人体最高处,俗话说高处不胜寒,人体也一样,头部最易受风着凉。因此不论在外还是在室内均要避开风口,不可当风直吹头部。

  五、心胸要凉:心胸部血液循环旺盛,且心属火,若外受邪热,易致不适,轻则口干舌燥、腮红面赤,重则啼叫惊掣。故小儿心胸部以凉为宜,睡觉时不宜盖太多衣被。

  六、避惊吓:小儿脏腑未坚,神气未定,易受外界惊吓而引起抽搐等症状,且心气乘虚,易致精神中散。

  七、忌寒凉:脾胃属土,主养人体五脏六腑。“若脾胃全固,则津液通行,气血流转,使表里冲和,一身康健。”除了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寒凉,在小儿患病用药时应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寒凉药物。

  八、啼哭勿喂乳:小儿哭闹时,常有空气吸入腹内,此时立即哺乳或进食,易伤儿脾胃,轻则呕乳,重则腹胀肚鸣。此外,哭闹时喂食也易使乳汁、食物误入气管,重者易致窒息。

  九、勿服轻粉朱砂:轻粉、朱砂虽有下痰涎、镇静安神的作用,但其性寒、有毒,小儿忌服。

  十、勿过度洗浴:小儿皮毛、肌肉、筋骨、髓脑、五脏、六腑、荣卫、气血皆未坚固,故不可频频洗浴,恐湿热之气郁蒸不散或风寒外邪袭表入里而致病。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