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种习惯影响夫妻间的沟通

佛化家庭 | 作者:网络 [投稿]

  习惯一:充当审判官

  夫妻间出现问题时,一方总是将自己的标准作为客观标准,因此他或她在这件事就不可能有错误,那么自己就可以“审判官”的面目堂皇地指责另一方。

  习惯二:模糊的要求

  不把话说清楚,是不少人的习惯,他们习惯于用一种模糊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和要求。比如:太太向丈夫要求“我想要你哄我开心”,丈夫很难把握分寸,而一旦太太不开心了,丈夫就“犯错误”了。

  习惯三:上纲上线

  “你从来就没准时过!”“你总是冷落我!”“你永远也不可能做好!”面对问题时,很多人经常不自觉地使用加强程度的词,这些话很可能将一个简单的小分歧升级,并且激怒对方,而使交流无法正常进行下去。

  习惯四:威胁

  “如果你再晚回家,咱们就离婚!”将感情当成一种威胁的工具,如果再付诸于行动,只能使对方更加轻视你,使双方的关系陷入更深的恶性循环。

  习惯五:期望过高

  婚姻中的很多矛盾是由于其中一方的期望值太高而造成的。比如,太太因为究竟选择在哪家餐厅吃晚饭的问题责怪丈夫,女士往往在就餐前心中就已经对餐厅有所期待,也许她认为餐厅只分成两类:一类是浪漫的,另一类是不浪漫的,如果丈夫带她到“不浪漫的餐厅”就餐,那么丈夫就该受到指责?

  习惯六:回避

  两人沟通时,一方不敢面对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而是千方百计地找些毫无意义的借口,比如:“如果那天没下雨,事情就不会是那样的结果了!”“他们不让我走,所以我回来晚了!”“全是我的错,这下你该满意了吧。”等等,其实都是在回避,甚至在拒绝有效沟通。

  习惯七:轻易发怒

  本来可以通过平心静气地交流,就能够轻易解决的事情,却在还没有说清楚双方真实想法的时候,就进行不下去了——其中一方的态度是“不要听、也不要说什么”,并且他或她显得很冲动。其实发火是逃避责任的一种方式,“发火”会让他或她感到轻松。

  习惯八:消极的语气和肢体语言

  在两个人的对话中,其中一人说话的语气和肢体语言很容易给对方造成压力、感到不舒服。轻蔑的笑、紧皱眉头、交叉双臂、厌恶的眼神等等,都会大大降低沟通的质量。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