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密印寺 密印寺位于宁乡县沩山山腰、毗卢峰下。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大宗家之一沩仰宗的起源地。唐宪宗元和二年(807),高僧灵祐禅师来沩山开法,经宰相裴休奏请朝廷御赐密印禅寺门额,建立了这座寺庙。 密印,指印度向中国传入佛教密宗。灵祐禅师是来自衡山南岳的仰山宗的高僧,故寺门门联曰: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据史籍记载,唐宋时,密印寺占地广阔,殿宇宏伟,传说寺内铸有千僧锅、万斛洪钟,声震山野。 密印寺传承法系是沩仰宗的吉祥地,其宗风在中国佛教史上独树一帜,法嗣源远流长。密印
山门 密印寺位于宁乡县沩山山腰、毗卢峰下。是我国佛教禅宗五大宗家之一沩仰宗的起源地。唐宪宗元和二年(807),高僧灵祐禅师来沩山开法,经宰相裴休奏请朝廷御赐密印禅寺门额,建立了这座寺庙。 密印,指印度向中国传入佛教密宗。灵祐禅师是来自衡山南岳的仰山宗的高僧,故寺门门联曰:法雨来衡岳;宗风启仰山。据史籍记载,唐宋时,密印寺占地广阔,殿宇宏伟,传说寺内铸有千僧锅、万斛洪钟,声震山野。 密印寺传承法系是沩仰宗的吉祥地,其宗风在中国佛教史上独树一帜,法嗣源远流长。密印寺开山
禅门宗旨即指真见,悟境与功行当赖之以成。宗乘中诸家语录的上堂法语,最能显示其真见,于沩仰宗,亦复尔尔。 沩山上堂:夫人之心,质直无伪,无背无面无诈妄心。一切时中视听寻常,更无委曲。亦不闭眼塞耳,但情不附物即得。从上诸圣只说浊边过患,若无如许多恶觉情见想习之事,譬如秋水澄渟,清净无为,澹泞无碍,唤他作道人,亦名无事人。 时有僧问:顿悟之人更有修否? 师曰:若真悟得本他自知时,修与不修是两头语。如今初心虽从缘得, 一念顿悟自理,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尽,须教汝净除现业流识,即
在中国禅宗史上,开宗最早的要数沩山禅,道场规模至为宏大的恐怕也要数沩山禅。 想当年,沩山尚未开发,那里到处峭壁荆榛,周围数百里迥无人烟。灵祐祖师(771年-853年)卜居于是,只得与猿猱为伍,以橡栗充食,其自然条件之艰难是可以想见的。灵祐禅师居山后达五六年之久,而山下绝无来造访者,这便使得誓愿度人的灵祐大师也一时而产生了另择道场之想。但不久,安上座携数僧人从百丈处来此护法,由是徒众日盛,共营梵宇,使当时那个荒芜人烟的大沩山,不久就成了拥有千五六百人共住的大道场,襄阳连率
灵祐的禅法,从现存的记载看并不太多,正面表达禅法思想的更是少之又少。不过他的禅法记录虽然很少,却非常精要,对修行人具有纲领式的指导意义,下面举要作些介绍。 1、主张直心、情不附物以达到无为、无事的解脱自在 《景德传灯录》载,灵祐上堂说: 夫道人之心,质直无伪,无背无面,无诈妄心行。一切时中,视听寻常,更无委曲。亦不闭眼塞耳,但情不附物即得。从上诸圣,只说浊边过患。若无如许多恶觉情见想习之事,譬如秋水澄渟,清净无为,澹宁无碍,唤他作道人,亦名无事人。[11] 直心是道场,这是
香严智闲 香严是青州人,因为厌世所以辞别亲友,四处去访佛寻道。他先是在百丈门下参学,尽管他聪慧超人,但却仍是无缘觉悟。后来百丈寂灭,他又转依于沩山。沩山对他说:我听说你在百丈先师处时,能问一答十,问十答百。这说明你聪明伶俐,确有过人之处。但现在我不问你平生的学识和见解,也不问你经卷上的言词语句,我只问父母没生你时,你的本来面目是什么?你说一句试试。香严顿时茫然无语。回到住处后,他冥思苦想,遍翻所学经书,找到一言词去向沩山作交代,沩山不认可。香严叹道:画饼不能充饥!
仰山慧寂 仰山九岁时于广州和安寺,依止不语通禅师门下出家。14岁时,他父母又把他领回家,要给他娶妻。他坚决不从。为表决心,他竟用刀斩下左手两根手指,跪在父母面前,发誓要求得大法,以报父母养育之恩。父母无奈,只好让他遂愿。慧寂于是又回师门修习。以后仰山四处游方求学。他参谒耽源禅师后,虽了悟玄旨,但最后却是在沩山那里才得以直入堂奥。 仰山见沩山时,沩山问他:你是有主沙弥,还是无主沙弥?仰山说:是有主沙弥。沩山就问:主在哪儿?仰山就从西边走向东边站立。沩山一见,大为赞赏。
沩山灵佑 潭州的沩山灵佑禅师,15岁出家。在杭州龙兴寺剃发,并在那里钻研大乘和小乘的经典。23岁那年,他去江西参拜百丈怀海禅师。百丈一见他,就挺欣赏,于是留他在门下参学。 一天,沩山正侍立在百丈身旁,百丈对他说:你去拨拨炉子,看看还有火没有?沩山拨了一会,说:没火了。百丈就起身亲自去拨,拨至深处,拨出一点火星。然后他夹出来给沩山看,说:你还说没火,这是什么?沩山忽然大悟。 随后,沩山把他的领悟告诉了百丈。百丈说:你只是暂时走了歪路罢了。经上说:想要认识佛性,应看时机因缘。时
自达摩东渡中国,禅宗五传至弘忍,其下分北宗神秀与南宗慧能两派。慧能以后又传衍出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等五家,史称一花五叶。到了宋朝,临济宗又分出黄龙派与杨岐派,合称七宗,从此盛行通称为五家七宗(或称五家七派)的新禅风。 沩仰宗是由唐代沩山灵佑禅师及其得法弟子仰山慧寂禅师共同创立的。因灵佑常住潭州沩山(今湖南宁乡县西),慧寂常住袁州仰山(今江西宜春县南),故名。 灵佑(公元771-853年),福州长溪人(今福建霞浦),俗姓赵,15岁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律师出家,在杭州
今年九月底,湖南宁乡举办了中国禅?沩仰论坛,笔者在会上作了题为《沩山田与沩山牛》的即席发言,获得与会的赞好。回来后,因赶著完成《虎丘禅系概述》一书,因而也就无暇去检故了。今此书初步定稿,因将昔日发言的要点拈出,其中似仍有可资借鉴者,因而将之连缀成文,以俟方家郢政。 一、沩山田──对农禅的省思 在中国佛教中,农作引入其中,似乎并不起源于中唐时期的百丈怀海,在早期佛教的弘传中便已出现了。据佛门中的文字记载,最早的引农作到教中者恐怕要数刘宋时期的译经大师昙摩密多了。
唐代著名禅师沩山灵祐,是中国佛教禅宗一花五叶中最早伸展的一叶沩仰宗的创始人。虽然沩仰宗似乎过早退出历史舞台,其实她走过曲折的发展道路,现在仍在不断开创新机。沩仰宗密印寺祖庭是最早实践百丈清规并取得卓越成效的十方丛林,故特别值得人们重视。 一、 灵祐禅师与其宗风 灵祐(七七一八五三),俗姓赵,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县)人。十五岁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律师剃发,后于杭州龙兴寺受具。先习大小乘经律,后入浙江天台山,造国清寺,遵寒山、拾得之嘱,诣泐潭,谒百丈怀海禅师,怀海一见许之,
灵祜和弟子慧寂是沩仰宗的创始人。因灵祜常住潭州沩山,慧寂常住袁州仰山,故称其宗派为沩仰宗。据《祖堂集》、《景德传灯录》等载,灵枯(77l一853),俗姓赵,福州长溪(治所在今福建霞浦南)人,15岁出家,三年后受具足戒,学大小乘经律。曾先后在浙江天台遇寒山、拾得,均指示他从学于百丈怀海。年23到江西百丈山参怀海,为上首弟子。唐宪宗元和年(806--820)末,到潭州沩山(今湖南宁乡西),数十年间,聚徒众多达千余人,建同庆寺。会昌年间曾一度还俗,后因裴休所请,重新剃发,徒众复聚如初,世称沩山
福州灵云志勤禅师,本州长溪人也。初在沩山,因见桃华悟道。有偈曰: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华后,直至如今更不疑。沩览偈,诘其所悟,与之符契。沩曰:从缘悟达,永无退失。善自护持。 有僧举似玄沙,沙云: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在。众疑此语。沙问地藏:我恁么道,汝作么生会?藏云:不是桂琛,即走杀天下人。﹝住后,上堂:诸仁者所有长短,尽至不常。且观四时草木,叶落华开,何况尘劫来,天人七趣,地水火风,成坏轮转,因果将尽,三恶道苦,毛发不曾添减,唯根蒂神识常存。上根者遇
内容提要:沩山灵祐禅师,是中国禅宗史上著名的高僧,为禅门五宗之一沩仰宗的开创祖师,他的禅风对后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他的禅法内容都是在对学人的开示记录,不是在有系统的著述中体现,所以很难准确全面地把握他的禅法要领。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对他的生平作简要的梳理,对他
沩仰宗,中国佛教五大禅宗之一,属南宗的南岳一系,为唐灵礻右 及弟子慧寂所创。因先后在潭州的伪山、袁州的仰山发扬禅宗而得名。灵礻右 在沩山弘法时期,得到了另一高僧懒安的得力辅佐,为沩仰宗的创立奠定了基
沩仰:即沩仰宗。 沩仰宗:佛教禅宗五家之一,唐代沩山灵佑禅师及其弟子仰山慧寂所创。因其先后在沩山(在今湖南省醴陵市)和仰山(在今江西省宜春县)发扬禅宗,自成一派,故名。至宋衰微。参阅《景德传灯录.灵佑禅师》。 沩印禅:沩山灵佑禅师印证之禅。 沩叟:指禅宗沩仰宗的创始人沩山禅师灵佑。 洧津:洧水边。典出《诗.郑风.溱洧》。借指男女结成恩爱之情。 洧盘:古代神话中的水名。据说发源于崦嵫山。 洧外:洧水之岸。《诗.郑风.溱洧》:"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一 沩山灵佑 潭州的沩山灵佑禅师,15岁出家。在杭州龙兴寺剃发,并在那里钻研大乘和小乘的经典。23岁那年,他去江西参拜百丈怀海禅师。百丈一见他,就挺欣赏,于是留他在门下参学。 一天,沩山正侍立在百丈身旁,百丈对他说:你去拨拨炉子,看看还有火没有?沩山拨了一会,说:没火了。百丈就起身亲自去拨,拨至深处,拨出一点火星。然后他夹出来给沩山看,说:你还说没火,这是什么?沩山忽然大悟。 随后,沩山把他的领悟告诉了百丈。百丈说:你只是暂时走了歪路罢了。经上说:想要认识佛性,应看时机因缘
沩仰宗由灵祐和他的弟子慧寂创立,因灵祐住潭州沩山(今湖南宁乡县西),慧寂住袁州仰山(今江西宜春县南),故称为沩仰宗。 灵祐 (771-853),福州长溪人,15岁依同郡建善寺法常剃染,于杭州龙兴寺受具,学大小乘经律。23岁游江西,见百丈山怀海而入室,居参徒之首。
沩仰源流诀 百丈沩山祐,仰山寂与涌。 芭蕉清且徹,五世在其中。 沩山下首次演派二十字 自六祖传百丈海。海传沩山祐。祐传仰山寂。後人遂立沩仰宗。派演二十字。未知从何世起。 宗福法德慧,普贤行愿深。 文殊广大智,成等正觉明。 沩山下第四世芭蕉慧清禅师徒继徹禅师演派二十个字 慧继妙真恒,心空悟上乘。 续宗宏法远,万古耀联灯。 沩山下第八世虚云德清延续沩仰法脉缘起及演派五十六字 余居南华。甲戌夏。长沙郭涵斋宽慧居士。南岳宝生长老。与九成了照首座等。相继由大沩山来。恳请兴
中国佛教近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对中国佛教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120岁的人生中,处处充满神奇的色彩----铁树开花、猛虎皈依、树神受戒、灵狐护法。重建南华寺、云门寺、云居山,整顿鸡足山、鼓山等名山古刹。一身肩挑五宗:传临济、曹洞,续云门、法眼、沩仰,创办
沩仰宗由唐代灵祐和慧寂在潭州(今长沙宁乡境)大沩山所创,以大圆镜智为宗,把想生、相生、流注生三种生作为虚妄,宗风以方圆默契,体用圆融为特色。其传承据《传法正宗论》,约99人,至六世以后,虽传承不明,仍然与临济宗一起继续流传。在海外,主要由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五观顺支(唐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入唐,唐懿宗乾符元年874回国),为沩仰宗在在国外的著名传承者 。唐代湖南主要代表人物是灵祐、慧寂、智闲等。 1、 沩仰立宗 沩山灵祐(771─853)唐代僧人。俗姓赵,福州长溪(今福建霞浦县南)人
灵佑大师,唐代高僧,沩仰宗初祖。 十五岁从建善寺法常律师出家,于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后参百丈怀海,并嗣其法。唐宪宗元和(公元八○六-八二○)末年,至沩山弘扬禅风,村民感德,群集共建同庆寺。相国裴休前来闻道,声誉大扬,学僧云集,遂于此敷扬宗风达四十年之久,世称沩山灵佑。 有《潭州沩山灵佑禅师语录》、《沩山警策》各一卷传世。《沩山警策》与《四十二章经》、《佛遗教经》合称为「佛祖三经」,是禅宗初学者入门必读之典籍。法嗣有仰山慧寂、香严智闲等四十一人,其中,慧寂承其后而集
香严击竹悟诗表达了丰富深邃的开悟体验,沩山印可,仰山则继续予以勘验。香严作了去年贫未是贫偈后,仰山仍然不予认可,说他只领会了如来禅,还没有领会祖师禅,香严遂又作一颂: 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智闲》 仰山看了此偈,终于印可了香严。此偈的重点在机字和伊字。机指心灵,心灵是一个有机体,可以活泼运用,所以称为机;伊指自性。瞬目视伊,意指心灵专注自性,即见性,是顿悟的景象。机是心之用,伊是心之体。体本非用,用本非体,而体不离用,用不离体。体用相即而又相离,相
沩山灵祐(公元七七一至八五三年)是百丈的学生,也是沩仰宗的创始者。他的开悟经过也很特殊。有一天,他正在侍候百丈,百丈要他拨拨炉中,看看是否有火。沩山拨了一下说看不到火。于是百丈就是亲自去深深的一拨,居然被他拨出了一点火星,便指给沩山说:这不是火吗? 听了这话,沩山才恍然大悟。 这点深藏着的灵火。据说那次仰山问沩山说:什么地方是真佛的所在? 沩山回答说:要想到那无思的妙处,要返照心中灵火的不朽。想到极点,又必须返本归源,使你的本性和形相都永恒的合一不变,这就是真佛的如
沩仰宗是五家七宗中最早形成的宗派,它的开创者是灵佑771~853 及其弟子慧寂814~890。灵佑在沩山,慧寂在仰山,举扬一家宗风,因此后世称为沩仰宗。沩仰宗创立并兴盛于晚唐五代,在五家中开宗最先,前后传承约一百五十年,入宋后逐渐衰微。沩仰宗的宗风是体用双彰,《五家宗旨纂要》谓:沩仰家风,父子一家,师资唱和,语默不露,明暗交驰,体用双彰。无舌人为宗,圆相明之。 在五家七宗中,沩仰宗的资料相对来说较少,创作的禅诗也相当有限,这与沩仰宗的语言观有关。沩仰宗在接引学人时倡导不说破原
唐贞元元年(公元785年),灵佑15岁,在家乡无闻寺和滴水庵众僧尼的教导鼓励下,第一次走出家门,他怀揣一本已记诵领悟在心的佛教密宗典籍《大威德陀罗经》以及家乡渔民赠予他的一只采自东海澎湖岛的黄色鹦鹉螺,乘着一艘挂满风帆的渔舟,从家乡北壁四门桥出发,驶向波涛汹涌的八闽海上要塞东冲口,沿着嵯岈曲折的长溪海岸线,一路颠簸北上,来到了他仰慕已久的清潭寺。 清潭寺,是当时八闽著名的真修梵境,位于古长溪福宁湾畔巍峨的船山顶上。船山(现改为松山),因其山形极象一艘乘风破浪的古战船而
--仰山慧寂禅法述略 佛法妙义谛是难以表述的,依《起信论》之说,则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也因为佛法之了义难以言诠,故禅家主张离一切诸相而直指人心,以明心见道。然而,离言绝相毕竟是无法给学人以指月方便的,因而禅门大德的开示学人或语而未语,或瞬目扬眉,或施喝行棒,以种种方便来接引后人。在古德接机的作略中,仰山慧寂(814年-890年)藉圆相以表法,假身势而说禅,使得沩仰一宗,别具特色。尽管仰山的这套圆相手势作略弘传并不长久,但作为宗门
关于禅宗五宗的传承,北宋明教契嵩大师说:正宗至鉴(慧能),传既广,学者遂各务其师之说,天下于是异焉,竟自为家。故有沩仰云者,有曹洞云者,有临济云者,有临济云者,有云门云者,有法眼云者,若此不可悉数。而云门、临济,法眼三家之徒至今犹盛。沩仰之息,而曹洞者仅存,绵绵然若干旱这引孤泉,今人陈荣波先生说:在这五宗中,沩仰宗成立最早,临济及曹洞次之,云门及法眼较后。沩仰一宗在唐末时,后继无力,就绝传了。法眼宗也在宋初随之灭亡。至于云门一宗,发展到北宋就中断。目前尚存者,只有曹洞与
一、沩山灵佑 潭州的沩山灵佑禅师,15岁出家。在杭州龙兴寺剃发,并在那里钻研大乘和小乘的经典。23岁那年,他去江西参拜百丈怀海禅师。百丈一见他,就挺欣赏,于是留他在门下参学。 一天,沩山正侍立在百丈身旁,百丈对他说:你去拨拨炉子,看看还有火没有?沩山拨了一会,说:没火了。百丈就起身亲自去拨,拨至深处,拨出一点火星。然后他夹出来给沩山看,说:你还说没火,这是什么?沩山忽然大悟。 随后,沩山把他的领悟告诉了百丈。百丈说:你只是暂时走了歪路罢了。经上说:想要认识佛性,应看时机因缘
在中国禅宗史上,沩仰宗是创立得最早的一个禅门宗派,同时也是消亡得最早的一个宗派。因此,我们对沩仰宗禅作一些有意义的历史考察,这对于总结禅宗发展的历史教训,为现代的丛林得建设提供某些有价值的借鉴,自然会是有益的。为此,我们权且对沩仰禅作一番粗浅的探索,以就正于
中国佛教中 禅宗五家 之一。由于此宗的开创者灵祐和他的弟子慧寂先后在潭州的沩山(在今湖南省宁乡县西)、袁州的仰山(在今江西省宜春县南),举扬一家的宗风,后世就称它为 沩仰宗 。 灵祐(
新罗 沩仰宗 初祖顺之 禅 师是袁州(今江西宜春)仰山慧寂大师的法嗣。仰山慧寂大师,俗姓叶,韶州(今广东韶关)怀化人,九岁在广州和安 寺 依通禅师出家,勤奋好学,遍参知识,祈求明心见性,后
潭州的沩山灵佑 禅 师,15岁出家。在杭州 龙兴寺 剃发,并在那里钻研 大乘 和 小乘 的经典。23岁那年,他去江西参拜百丈怀海禅师。百丈一见他,就挺欣赏,于是留他在门下参学。 一天,沩山正侍
关于禅宗五宗的传承,北宋明教契嵩大师说:“正宗至鉴(慧能),传既广,学者遂各务其师之说,天下于是异焉,竟自为家。故有沩仰云者,有曹洞云者,有临济云者,有临济云者,有云门云者,有法眼云者,若此不可悉数。
(三)沩山 禅 法的特点 沩山作为五家禅中开宗最早的一家,若论宗风特色,它委实不如 曹洞 的五位禅法那般绵密,也不如行四宾主教法的 临济 那般剀切凌厉,它没有 云门 三句式的高古格调,也没
迦叶二十八传至达摩,达摩五传至曹溪六祖六祖后派列五家。六祖传青原思祖,思传南岳石头迁祖,迁传药山俨祖,俨传云岩晟祖,晟传洞山良价禅师,价传曹山本寂禅师,后人尊为曹洞宗。又石头传天皇悟祖,悟传龙潭信祖,信传德山鉴祖,鉴传雪峰存祖,存传云门文偃禅师,曰云门宗。
临济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运禅师住持宜丰黄檗寺时暂露端倪。从曹溪的六祖惠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一直到临济的义玄,于临济禅院举扬一家,后世称为临济宗。义玄是惠能的六世法孙。又临济六世孙为石霜之圆禅师。圆禅师以后分杨岐派、黄龙派。
释迦牟尼佛→初祖摩诃迦叶→二祖阿难尊者(中经二十八代至)→西天二十九祖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慧能大师→南狱怀让禅师→马祖道一禅师→黄辟希运禅师→临济宗第一代临济义玄法师(中经四十二代至)→虚云古岩禅师→净慧本宗禅师→寂仁常毅禅师→四十六代义辉寂月
印顺大和尚,字源利,湖北襄阳人。2000年于深圳弘法寺礼本焕长老为师剃度,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代衣钵传人,次年依广东云门寺佛源长老圆具。印顺大和尚出生于湖北襄阳书香之第。父亲执教乡学,熟读经史,教书之余,兼习笔墨。六岁母亲去世,由继母扶养成人。印顺大和尚自幼聪慧,心慈悲怜,不忍杀掠,喜欢放生,虽然生活贫穷,但是志向很高,喜欢探究天下宇宙与人生问题。小学期间成绩优秀,考入重点中学。初中毕业后进入县城高中,勤奋学习,努力拼搏,最终考入武汉大学新闻系。
第一世:云门文偃 1人第二世:云门文偃大师法嗣: 共88人 香林澄远 白云子祥 南台道遵 双峰竟钦 净本常实 黄元元 云门爽 白云闻 净法章 温门满 地藏慈 奉先深 大容(言*西土) 罗山崇 云门常实 德山缘密 临溪竟脱 华严慧 观英和尚 林泉和尚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谁曾想这短短的四句偈竟成为禅宗中国化革命的标志,是禅宗进入成熟阶段的开始。禅宗进入成熟阶段 公元656年前后,唐朝武则天时代的某日清晨,一位身着灰色的打满补丁,却清洗洁净衣衫的青年,肩挑一副柴担,匆匆行走在乡间小道上。
曹溪慧能青原行思石头希迁——药山惟俨——云俨昙成——洞山良价——云居道膺——投子义青——芙蓉道楷——鹿门自觉——宗镜宗书——少室常润——大觉方念——云门圆澄——瑞白明雪——破闇淨灯——古樵智先——碧岩祥杰——仁寿——德峻——吉堂——智光弥性——峰屏——卓然——慧达——东初镫朗——慧空圣严。
作为中国禅宗的五家七宗之一,法眼宗是最后产生的一个宗派,由唐末五代的清凉文益禅师(885—958)开宗。& 8203; 禅宗自六祖惠能大师建立南宗,分传出荷泽神会禅师、南岳怀让禅师、永嘉玄觉禅师、南阳慧忠
佛教三千年,法灯辉映,相传至今,全赖历代贤哲大德的‘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正法是‘以心传心’的。自古以来,诸佛唯传‘见性心法’,诸祖只是密付‘自性本心’。又,唯传‘心法’,恐人不信,故传‘衣钵’,以资证明,由此代代相继承嗣。
禅宗自菩提达摩六传至慧能,下出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二位巨匠,南岳之下经马祖道一、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传至临济义玄?~867。义玄于唐宣宗大中八年854住镇州临济院,接化徒众,大振禅道,以机锋峻峭著称当世,遂成临济宗。义玄之法嗣有兴化存奖、三圣慧然等22人。存奖之下,经南院慧颙传至风穴延沼,延沼传首山省念,省念门人有叶县归省、谷隐蕴聪、广慧元琏、汾阳善昭、承天智嵩等。归省门下有浮山法远等。善昭门下有石霜楚圆、琅岈慧觉、大愚守芝、法华全举等。楚圆传黄龙慧南与杨岐方会,创黄龙派、杨岐派。
禅宗作为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宗派,并不是中国祖师创造发明的。在佛法的传承上,有着印度佛教的渊源——“拈花一笑”!佛陀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就是禅宗的源头,迦叶尊者是禅法在佛之后的第一位印度祖师。从迦叶尊者开始,一直传到第二十八位祖师菩提达摩。菩提达摩在中国则被尊为禅宗初祖。
达摩祖师首倡禅风,不与译经沙门为伍,所以在经录中没有留下姓名与事迹。在北魏及初祖之前,传道以讲经说法为主。对于达摩祖师这样只传心要,不讲经教的,也曾一时遭到讥讽。当时真正能够得到达摩祖师教诲的人是极少数,有“皮肉骨髓”的说法,也只是四个人而已。
农历七月二十一,是普庵祖师的圣诞日。普庵祖师是禅门临济宗第十三代祖师,宋代高僧,江西宜春人。说起祖师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甚是奇特,难以尽述。今天,我们仅就祖师的一二事迹,来体会学习,互相勉励。祖师二十七岁时,在寿隆寺正贤法师座下披剃出家。一日,他前去参访法忠禅师,请问道:“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禅师竖拂尘示之。祖师见后有所省悟,后回到寿隆寺静心坐
曹洞宗乃中国禅宗南宗五家之一,为洞山良价(公元807-869)及其弟子本寂共同创立的。先由良价禅师在洞山创「君臣五位,偏正回互」的新禅说,后经本寂禅师在曹山解释阐发而成的禅法。相传云岩昙晟圆寂之后,良价每年都会于他的忌辰设斋上供。于是有僧问他︰「您是在南泉普愿座下悟道,为何尊云岩作恩师而为他设供?」
桶地脱时大地阔, 命要断处碧潭清。 好将一点红炉雪, 散作人间照夜灯。 ——宋-大慧宗杲禅师《赠别》 大慧宗杲禅师,是南宋临济宗盛极一时的大师。他三十七岁时谒圜悟克勤禅师而大悟,嗣法分
临济宗,禅宗南宗五个主要流派之一,自洪州宗门下分出,始于临济义玄(?-867年)大师。义玄(?-867年)从黄蘖希运禅师学法33年,之后往镇州(今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临济院, 广为弘扬希运禅师所倡启“般若为本、以空摄有、空有相融”的禅宗新法。
雪窦重显(公元九八○──一○五二年),宋代 云门宗 僧 人。 大师与佛门因缘甚深,七岁便依止仁铣法师出家;后投香林澄远弟子光祚禅师,因问:「不起一念,云何有过?」被棒喝三次开不了口,终
关于禅宗五宗的传承,北宋明教契嵩大师说:“正宗至鉴(慧能),传既广,学者遂各务其师之说,天下于是异焉,竟自为家。故有沩仰云者,有曹洞云者,有临济云者,有临济云者,有云门云者,有法眼云者,若此不可悉数。
禅宗五祖弘忍,俗姓周,黄梅人。东山法门开创者,被尊为禅宗五祖。后迁居蕲州黄梅。弘忍大师生于隋仁寿元年。七岁时,从四祖道信出家。十三岁,正式剃度为僧。他在道信门下,日间从事劳动,夜间静坐习禅。道信常以禅宗顿渐宗旨考验他,他触事解悟,尽得道信的禅法。永徽三年(651年)道信付法传衣给他。后道信圆寂,由弘忍继承法席,后世称他为禅宗五祖。因为四方来学的人日多,便在双峰山的东面冯茂山另建道场,名东山寺,时称他的禅学为东山法门或“黄梅禅”。
禅宗五家七宗是我国南宗禅各派的总称,又称五派七流。即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等五家,加上由临济宗分出的黄龙派和杨岐派,合称为七宗。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