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曹洞宗专题 禅宗-云门宗专题 禅宗-法眼宗专题 沩仰宗 禅宗-临济宗专题
禅宗-曹洞宗专题
  • 日本曹洞宗

    日本曹洞宗为道元禅师所开创。今天的日本曹洞宗,以永平寺、总持寺为两大本山,据称拥有一千万信徒,为日本最大的佛教宗派。近代以来还创办了驹泽大学、爱知大学院大学和东北福址大学及鹤见综合医院、鹤见女子大学等,为本宗和日本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日本曹洞宗是释迦牟尼佛和历代祖师代代相传下来的正传佛教宗派。本宗以坐禅的理论为依据,认为通过坐禅的实践得到身心安宁,当下即是佛身。同时,以坐禅的精神安住在行住坐卧的生活中,与人安稳而和平地相处,在人间世创造自己的价值。 道元

  • 曹洞宗祖庭

    曹洞宗祖庭是曹山宝积寺,简称曹山寺,始建于唐咸通(公元870873)年间,由佛教禅宗、南岳清源法系弟子本寂禅师所创。是有1200年的江南古寺,是中国三大古书《辞海》、《中国旅游文化大辞典》、《宗教辞典》都有全面记载的名刹古寺。它坐落在宜黄城西12.5公里的形如莲花瓣的曹山之中,占地52亩,山林400多亩。 曹山原名荷玉山,四周的山就像一朵朵的莲花瓣,曹山寺便坐落在莲花瓣当中,犹如一颗莲心。正对着寺庙的山叫供养山,它的形状就像一碗盛满的斋饭,供奉着菩萨,与供养山相对的是虎山,虎山的

  • 曹洞宗法脉 曹洞宗法脉

      曹溪慧能青原行思石头希迁——药山惟俨——云俨昙成——洞山良价——云居道膺——投子义青——芙蓉道楷——鹿门自觉——宗镜宗书——少室常润——大觉方念——云门圆澄——瑞白明雪——破闇淨灯——古樵智先——碧岩祥杰——仁寿——德峻——吉堂——智光弥性——峰屏——卓然——慧达——东初镫朗——慧空圣严。

  • 曹洞宗道元法师

    道元法师是日本佛教曹洞宗的创始人。俗姓源,号希玄,京都人。父为大臣久我,母是摄政藤原之女,可谓名门出身。道元三岁时,正是平氏灭后十五年,镰仓幕府设立第八年,西京的政界不安,其父顿死于急变的时势下。八岁时其母又死去了,后由其叔父收养为嗣子。九岁时已经读过毛诗、左传,能解俱舍论,称为文字童子。道元受到家门内外吹来无常之风,难免印下深刻的感伤,遂于十三岁投睿山随从其外舅,十四岁于建仁寺出家。 受戒后的道元常想到,无论是显教无论是密教,都教人本来本法性,天然自性身、本来

  • 曹洞宗传承

    曹洞宗的发源可追溯至唐大中年间(847859年)。青原下四世洞山良价入住新丰山(今江西宜丰县)接引学人,后迁至洞山,肇建普利寺。倡导三种渗漏、三路之法以广修持。座下法筵大开,弟子法嗣有本寂、道膺、匡仁等26人。本寂又在曹山另开法席,弘扬曹洞宗的佛法。 在曹洞宗创立之后,本寂师兄弟和师父良价一起,在各地广为传播曹洞教义。其中本寂自己在曹山、师父良价在洞山、匡仁在金溪县疏山、道膺在永修县云居山、成启在浙江宁波天童,他们都致力于弘扬曹洞法脉,使曹洞一宗很快就盛传天下。 曹

  • 日本佛教曹洞宗创始人——道元

    日本佛教曹洞宗创始人。俗姓源,号希玄,京都人。内大臣久我通亲之子。14岁就比睿山天台座主公圆出家,于延历寺戒坛院受菩萨戒,遍学天台教义。1214年到建仁寺谒荣西,初闻临济宗风。荣西寂后,师事法兄明全,改信禅宗。1223年与明全到中国,历游天童、阿育王、径山等著名寺院。后回天童寺谒新任住持如净(曹洞宗第十三代祖)。随侍3年,师资相契,受曹洞宗禅法、法衣以及《宝镜三昧》、《五位显法》等回国。1233年在深草建兴圣寺,为日本最初的禅堂。1243年,应波多野义重之请,率弟子至越前(今福井

  • 神奇宁乡景诱人

    今年冬天,灰汤温泉景区成了宁乡县旅游最热的地方:来泡温泉的游客每天络绎不绝,景区内10多家宾馆、酒店家家爆满;长沙首届温泉节在这里举行,省内外50多家旅行社老总闻风而来,纷纷谋划开辟灰汤养生休闲游线路;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紫龙湾温泉酒店开门纳客,投资40亿元的中部华天温泉城项目启动建设。 灰汤的火爆是宁乡旅游产业异军突起的一个缩影。从2005年开始,宁乡旅游产业渐入佳境,旅游总收入由6亿元猛增到2009年的25亿元,4年时间翻了两番多。去年以来,宁乡先后荣获中国旅游强县、湖南省

  • 曹洞禅

    华方田 弹宗五家自宋代以后,只有曹洞、临济许行灭下,但曹洞法脉偏盛一隅,而临济却广传四方,故有临天下,曹一角之说。 曹洞禅学全部理论讨论的是事理关系,其认为背理就事与舍事入理都是片面的,只有理应众缘(事),众缘应理,事理双明,体用无滞,才可达到用而不动,寂而不凝的境界。 曹洞禅是洞山良价禅师和曹山本寂禅师师徒共同创立的禅法,良价和本寂分别为六祖慧能门下青原一系的第五代和第六代传人。 良价禅师(807 869),俗姓俞,赵州诸暨(今浙江绍兴)人,从婺州(今浙江金华)五世灵默(马祖弟

  • 洞山不语说曹洞——曹洞宗

    曹洞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于良价禅师在江西宜丰洞山创宗,其弟子本寂在吉水(今江西宜黄县)的曹山传禅,故后世称为曹洞宗。 曹洞历史传承 《祖庭事苑》七中记载:曹山即洞山之嗣子,今不言洞曹,言曹洞者,盖由语便而无他。丛林或指曹为曹溪,盖不知世裔来历之远近,妄自牵合。 曹洞宗源出六祖弟子行思,传希迁,希迁传药山,药山传云岩,云岩传良价禅师。住瑞州洞山,洞山传本寂禅师。住抚州曹山,其说立五位君臣以为宗要。五位者,正中偏,偏中正,正中来,偏中至,兼中到,是也。君为正位,臣为偏位。

  • 曹洞禅法

    温金玉教授 曹洞宗以良价和本寂为宗祖。因良价和其弟子本寂先后在江西的洞山和曹山举扬一家宗风,故后世称为曹洞宗。其实曹山原名为吉水山,因本寂曾至曹溪礼六祖慧能塔,回到吉水(今江西宜黄县),大众请他开法,本寂追念慧能道风,便把吉水山改名为曹山。

  • 禅宗五家:曹洞宗东渡

    13世纪,日本僧人道元从宋携来曹洞正宗法脉。到六百多年后的当代,仅居日本禅宗二十四流派之三的曹洞宗,却已拥有一千万信徒,为日本最大的佛教宗派。 1227年,在佛教曹洞宗的发展史上至关重要。这一年,在宁波天童寺,曹洞宗第十三代祖如净,正式将本宗法脉授予了28岁的道元。 道元是一位日本僧人,出身日本村上天皇第九世后裔,父亲是朝中高官,母亲是摄政藤原氏之女,可谓名门高第。然而他出生时,正逢幕府军人集团与与朝廷天皇公卿集团激斗,三岁时,父亲死于政局动荡中,八岁时母亲又去世,家门内

  • 纵观曹洞宗

    曹洞宗的创立及发展 曹洞宗为禅宗五家之一,由良价禅师住持宜丰洞山时所创立。 曹洞宗,禅宗的五个主要流派之一。渊源有两种说法:一为取曹溪六祖慧能及六世孙,洞山之名;二为取第二祖曹山,第一祖洞山之名。为了读音方便,次序作颠倒。 祖庭事苑七中记载:曹山即洞山之嗣子,今不言洞曹言曹洞者。亦犹慧远即慧持之的兄但言持远而不言远持,盖由语便而无他。丛林或指曹为曹溪,盖不知世裔来历之远近,妄自牵合。然以前者为近于真也,案曹洞宗源出六祖弟子行思,传希迁,希迁传药山,药山传云岩,云岩

  • 话说曹洞宗

    佛教曹洞宗源于禅宗,禅宗始创于南北朝,祖师为菩提达摩。初唐时传之五祖弘忍,分成南北两宗。原因是弘忍大弟子神秀之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比不上春米行者慧能之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佛性常清静,何处有尘埃?"弘忍将达摩的袈裟传给慧能,成为嗣法人,为免遭神秀迫害,慧能连夜南逃,陷居16年。武则天仪凤元年(676)在广州制旨寺得到印宗法师拥护,移住曹溪宝林寺开讲佛法,创立禅宗南宗,与神秀北宗对立。慧能主张"顿悟成佛",不经过累世修行就可成佛或死后即可

  • 何燕生:道元和日本曹洞宗

    中国佛教自公元六世纪中叶经由朝鲜半岛移植到日本以后,逐渐在日本社会流传开来。隋唐时期,中日两国通过海路开始直接往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三论宗、法相宗、华严宗、律宗、成实宗和俱舍宗也相继传到了日本,因这些宗派均以国都奈良为传教中心,故史

  • 石头和尚

    石头和尚希迁,唐朝比丘,禅宗大德高僧之一,曹洞宗的创始人,著有《草庵歌》,《参同契》流传于世,在海内外享有极高声誉。 希迁,俗姓陈,端州人(今广东省高要县人)传说其母自怀孕时即不茹荤腥。后产下希迁,迁祖幼时性情刚烈,乡间民俗畏鬼神.常杀牛洒酒祭祀,习以为常。迁祖每次遇见则毁祠夺牛而归。一年时间竟达数十头,乡村父老都不能制止,只好任其作为。弱冠之年,赴曹溪谒见六祖慧能,六祖度其出家,但未及圆具,六祖即告圆寂。六祖寂后,迁祖遵遗命往江西青原谒见行思和尚,尽得心传。 天宝初

  • 曹洞开宗

    公元九世纪随后的一两个世纪禅宗全面鼎盛,与西方黑暗的神学中世纪相比,中国的这个宗教鼎盛的中世纪,情况完全不一样,中国连续数世纪禅僧之中代代涌现的智慧群星却震烁今古。其原因固然很多,但若论从其代表性人物心态着眼,了解其最初动因,直叩心灵的源头,曹洞宗的正式创立者洞山良价,在这方面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叩问门径。 洞山良价(807-869),会稽诸暨(在今浙江)人,俗姓俞。先从马祖道一的弟子五泄灵默披剃,二十一岁时前往嵩山受戒。此后参学于多位著名禅师门下,例如南泉普愿、沩山灵祐等

  • 曹山本寂禅师的禅法思想

    曹山本寂为曹洞宗的创建者之一,他发展并完善了由洞山良价开创的曹洞宗基本理论。本文对曹山的五位君臣、五相偈、三种堕等理论及其机缘语句进行了具体的解释,指出对自由的极端追求才是曹洞宗的真精神,而这一精神是建立在以自性为唯一真宰的基础之上的。

  • 希运的禅学思想

    希运所倡立的禅宗新学主旨是无心,即无心说。对此,希运曾这样解释:无心者,无一切心也。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塞不碍。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又说:但能无心,便是究竟。因此,他称自己的禅法是教外别传心法。希运继承了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思想,力倡心即是佛之说。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表明了希运心佛一如的思想。他从这一思想出发,主张心即是法,法即是心、以心印心,心心不异,后世故有心心相印一说。 希运不主张读佛经,而主张读公案(即禅祖行止记述及语录);不主

  • 良价禅学思想

    良价禅学思想的真正形成是在他涉足洞山时,他看到水中映着自己的倒影,顿时大悟彻悟,由是作偈语: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 须应凭么会,方得契如如。 良价认为无须四处去求佛,佛在性中,心即是佛,觉悟不假外求,得道靠顿悟,用不着以打坐息想、起坐拘束其心地终年修行来渐悟。此后,良价陆续作了《玄中铭》、《五位君臣领》、《五位显诀》等偈颂,用正、偏、兼3 个概念配以君臣之位来对其教义加以阐述: 所谓正位,即是君位,含体、空、理,指本

  • 曹洞宗云居道膺禅师

    道膺禅师(853~902),唐代曹洞宗僧。幽州(河北省)蓟门玉田县人,俗姓王。幼年出家,诵习经法,二十五岁于范阳延寿寺受具足戒,学小乘律仪。既而叹曰:大丈夫岂可桎梏于律仪!乃去。后入翠微山问禅要,居三年,又往参洞山良价,契悟宗旨,遂嗣其法。 师初居三峰庵,后住云居山,接四众。故有云居道膺之称。南平王季、钟传深钦师之德风,奏请唐昭宗赐紫袈裟及师号。荆南节度使成汭亦常遣斋檀施。师开堂讲学三十年,徒众常达千余人。天复元年秋示疾,翌年正月三日示寂,享年不详。谥弘觉大师,塔号圆寂。法

  • 律宗在福建的弘扬——本相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到了隋唐,以其崭新的风貌繁荣昌盛起来,形成了天台、华严、禅、净、密、律等中国式的佛教宗派。这些宗派大多在福建流行过,唐道宣律师所创的南山律宗就是其中之一。现将律宗在福建的弘扬,分三个时期略作介绍。 一、兴盛时期 律宗从中原向南传播而进入福建后,在沿海一带得到迅速流行和发展,并逐步向闽北、闽西内地渗透,一直延续至宋,尤以唐代最为鼎盛。 弘律名僧辈出是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在唐代,象宣一、志彦、弘则等律师就赫赫有名。据志书载,

  • 福建三明市确定两处佛教寺院为对台交流重点寺院

    2009年12月18日上午,福建省三明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在建宁报国寺,为获得三明市对台交流重点寺院和三明市重点寺院的单位授牌。 在授牌仪式上,建宁报国寺和泰宁庆云寺被授予三明市对台交流重点寺院。天湖净寺、甘露寺、金莲寺等23家寺院被授予三明市重点寺院。 报国寺是为台湾佛教复兴作出重要贡献的慈航法师的启蒙寺院,慈航法师一生主张念佛不忘救国,到台湾以后,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两岸佛教交流、推动佛教薪火相传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此外,报国寺还是佛教曹洞宗福建祖庭,在港澳台

  • 曹洞宗禾山一支归宗南岳之一证

    徐文明 内容提要 一般认为源于药山的曹洞宗属于青原一系,但事实上药山一门对此并非一致承认。属于药山门下道悟系的禾山直到五代末年及宋初时仍然坚持南岳与荷泽两家并立之说,不承认青原系的地位,这表明药山一支未必出自青原。 主题词:禾山 曹洞宗 九峰 南岳 青原 一般认为,曹洞宗属于青原一系,这一说法起于晚唐之时,经《祖堂集》大加宣扬之后,更是成为定论。然而,即便到了云居道膺的弟子们都承认自己属于石头一支之后,药山一门也并非全加认可,属于道悟一系的禾山依然坚持旧说,不肯承

  • 洞山良价与曹洞宗风

    洞山良价(807869)禅师,上承药山、云岩家风,下有曹山、云居举倡,使洞上玄风远播天下、曹洞一宗绵延于今。其博采众说、妙思独运,家风宛然,有超师越祖之谈;宗旨分明,含通天彻地之机。妙旨玄奥,难以言传;宗史冥迷,可假语辨?今偎以浅识,妄测圣意,以就教于诸方。 拙文《药山惟俨的

  • 丛话禅门五宗:曹洞宗

    【曹洞的法脉】 曹洞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良价禅师住持宜丰洞山时所创立。其渊源有两种说法:一为取曹溪六祖慧能及六世孙洞山之名;二为取第二祖曹山,第一祖洞山之名,为了读音方便,次序作颠倒。 曹洞宗源出六祖弟子行思,传希迁,希迁传药山,药山传云岩,云岩传良价,因住瑞州洞山,世称洞山禅师。良价(洞山)传本寂,因住抚州曹山,世称曹山禅师。其说立五位君臣以为宗要。 良价(807-869),禅宗六祖慧能下第六代,会稽诸暨(今浙江诸暨县)人,少时出家,青年时期到嵩山受戒,之后遍游禅林。他先去

  • 洞山良价与曹洞宗源

    洞山良价(807-869)为药山惟俨(751-834)之法孙,云岩昙晟(782-841)之弟子,他与弟子曹山本寂(840-901)共同创立了曹洞宗,药山一系至此大盛。一般认为,曹洞宗属于青原石头一系,根据是药山惟俨为石头弟子,青原法孙,然拙作《药山惟俨的宗系和禅风》已力辨其伪,以为药山虽问学于马祖、石头两家,却终归心于马祖,因此此派应属于洪州一系。今再据洞山师弟之宗缘法语详加考辨,以明是说。 洞山良价虽终归宗于云岩昙晟门下,但他并非自蔽于一家,而是广泛参学,博采多纳,由是终成大器。他曾先后从五泄

  • 曹洞宗的创立和发展

    曹洞宗属禅宗之南宗五家之一,为良价及其弟子本寂共同创立。相传如来以心印付,嘱迦叶为禅宗初祖,二十八传至达摩传入中国,为东土初祖。后衣钵相传,至五祖弘忍,禅宗分为南北两宗。六祖慧能之禅行于南方,称南宗,神秀之禅行于北方,称北宗。慧能和神秀两大禅师同师于弘忍。北宗数传之后即衰微不振。南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号称顿门,又名心宗,故久传不衰。南宗分为南岳(传马祖),青原(传石头)两支。南岳一支又分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五家。临济下又有黄龙、杨岐两支,故号五

  • 东皋禅师是日本曹洞宗寿昌派开山鼻祖

    《东皋禅师国际古琴交流会昨天举行》一文中说:东皋禅师在1676年东渡日本,传授琴道和禅法。被日本人尊为近代琴学之祖和曹洞宗寿派开山鼻祖。 这句话里的曹洞宗寿派应该是曹洞宗寿昌派。 曹洞宗由唐代洞山良价和其弟子曹山本寂创立;曹洞宗寿昌系的创立者是明代禅宗僧人慧经(1548年-1618年),蕴空常忠弟子,俗姓裴,字无明,世称无明慧经。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应请移住江西新城寿昌寺,常以偈颂法语应答学者。因为长期中兴禅道于寿昌寺,所以人称曹洞宗禅派为寿昌系。 慧经禅师的门徒晦台元镜

  • 曹洞宗创始人——本寂禅师

    唐代中国佛教禅宗大盛,南宗禅创始人六祖慧能大师之下,分传南岳、青原两大支系,厥后一花五叶,衍成五家七派;曹洞宗即五家中的一家。此宗唐咸通初年由良价禅师在江西洞山奠定了发展的基础,至其高足法嗣本寂禅师告成于江西曹山。史称曹洞宗,亦称洞曹宗。自南北朝迄今,莆仙禅门历代高僧辈出,龙象亦多,然为中国佛教各个宗派之创宗祖师者,惟有本寂禅师一人。 本寂(840901年),俗姓黄,名崇精,父讳昌岌,母郑氏,世居莆田黄巷今涵江区国欢镇黄霞村。据黄氏族谱记载,本寂在俗乃是江口镇囊山慈寿寺

  • 曹洞宗禅诗·曹洞宗正偏思想的渊源

    曹洞宗最为显著的思想是理事、正偏的兼带回互。它的思想渊源,远可以追溯到《华严经》、华严宗,近可以上溯到石头希迁。关于华严的理事无碍思想,请参《禅宗思想渊源》之《〈华严经〉、华严宗与禅宗思想》章。 希迁的禅风圆转无碍,时人称为石头路滑。其五言偈颂《参同契》,借用东汉末年炼丹方士魏伯阳著作的名字,展开各种思想的会通: 竺土大仙心,东西密相付。人根有利钝,道无南北祖。灵源明皎洁,枝派暗流注。执事原是迷,契理亦非悟。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回而更相涉,不尔依位

  • 禅学的黄金时代:曹洞宗的祖师洞山良价 禅学的黄金时代:曹洞宗的祖师洞山良价

    曹洞宗的建立者是洞山良价(公元八零七至八六九年)和他的学生曹山本寂(公元八四零至九零一年)两人。我们之所以称本宗为曹洞,而非洞曹,这并不是因为学生比老师更重要,而是由于学生所住持的曹山,和六祖的曹溪同一个曹字,因此为了尊崇六祖,所以叫做曹洞。

  • 日本佛教曹洞宗开山祖——唐代莆籍高僧本寂禅师

    日本是个信仰佛教的国度,其佛教文化源流与中华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国人们多知道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扶桑传教弘法之史事,但未必了解当今日本佛教曹洞宗之开山祖也出自中国。这个人就是唐代莆籍高僧本寂禅师。 本寂俗姓黄,名崇精,生于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涵江黄巷(今国欢镇黄霞村)人,系唐代另一莆籍高僧妙应禅师(俗名黄文矩)之弟。 本寂自幼习儒学,博闻强记,天资聪慧。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他离家弃俗进福州名山学禅,法名耽章。唐懿宗咸遇五年(公元864年),在该寺削发受具足

  • 曹洞宗渊源

    曹洞宗,禅宗的五个主要流派之一。渊源有两种说法: 一为取曹溪六祖慧能及六世孙,洞山良价之名; 二为取第二祖曹山本寂,第一祖洞山良价之名。为了读音方便,次序作颠倒。 祖庭事苑七中记载:曹山即洞山之嗣子,今不言洞曹言曹洞者。亦犹慧远即慧持之的兄但言持远而不言远持,盖由语

  • 曹洞宗的创立及发展

    曹洞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良价禅师住持宜丰洞山时所创立。 曹洞宗,禅宗的五个主要流派之一。渊源有两种说法:一为取曹溪六祖慧能及六世孙,洞山之名;二为取第二祖曹山,第一祖洞山之名。为了读音方便,次序作颠倒。 祖庭事苑七中记载:曹山即洞山之嗣子,今不言洞曹言曹洞者。亦犹慧远即慧持之的兄但言持远而不言远持,盖由语便而无他。丛林或指曹为曹溪,盖不知世裔来历之远近,妄自牵合。然以前者为近于真也,案曹洞宗源出六祖弟子行思,传希迁,希迁传药山,药山传云岩,云岩传良价禅师。住瑞

  • 曹洞宗五位君臣

    曹洞宗为禅宗名僧,江西洞山的良价所创。曹洞宗是提倡即事而真,其宗风绵密,以默照暗推而入真性的"默照禅"而为特点,以修证自我清净之心为本,别无其他。他们通过禅参者对真如本体与现象世界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与理解,确立了五种境界。五位分别以偏和正来表示,偏代表现象世界,正代表真如本体,正位即属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属色界,有万形象。而就在这偏与正的相互配合,互相回复中,构成了五种形式。 僧问曹山五位君臣诀,山云:正位即属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象形。偏中正者,舍事入理,

  • 佛学大词典——曹洞宗

    【曹洞宗】 略称洞家。我国禅宗五家七宗之一,日本十三宗之一。以洞山良价(807 ~869)为宗祖。宗名曹洞之由来有二说:一说洞指洞山,曹指曹山,乃合其师徒所住之山为名。本应称洞曹宗,为习惯故称曹洞;另一说取曹溪慧能之曹与其法孙洞山良价之洞,合称为曹洞宗。取六祖曹溪慧能,系以此表明本宗乃六祖正风之嫡传,慧能门下以青原行思、南岳怀让二者最杰出,本不分嫡庶,后一宗之法分为二。良价初就五泄山灵默出家,不久即上嵩山受具足戒,从云岩昙晟受心印,即传承慧能、青原行思、石头希迁、药山

  • 曹洞宗思想——性为本寂

    (一)公案本文 洞山禅师问:「 黎名什麽?」 (缘起於现象界,禅师欲寻机度化机熟之人矣。) 僧对曰:「本寂!」 (本寂者,涅盘也;本寂者,体性之实相,湛然寂静也。) 师曰:「向上更道!」 (本寂向上,更有可言也无?) 僧曰:「不道!」 (向上一路,已离言说相矣!) 师曰:「为什麽不道?」 (为什麽不再言说呢?) 僧曰:「不名本寂。」 (既有言说,已离本体,故不名本寂也,能达此境界者几稀?) 洞山深器之。 (本是法器,终成一代宗匠也。) (二)玄祥释解 1. 前言 曹洞宗的建宗禅师为洞山禅师与曹山禅师,後人

  • 曹洞宗开山祖师——洞山良价大师传之后记宗教

    记得当年上山下乡,笔者在四川省江油县的山乡里当了一名知青。那时还未满二十岁,有幸认识了被打成牛鬼蛇神、封建余孽、反动武术权威被发配回乡的海灯法师。作为初生牛犊,居然不知避讳,竟拜了海灯法师为师。因我不喜打斗,性好玄思,海灯法师就把我交给了本光法师。 本光法师出于川北名族,为北京大学一九二四年历史系的高材生,一九二七年于普陀山法雨寺出家后,就一直追随太虚大师,先就读于武昌佛学院,后任教于汉藏教理院。本光法师禅教双运,史学渊深,对我这一个仅读了一年高中的毛孩子说

  • 宋代曹洞宗

    至少从公元10世纪中叶起,曹洞宗进入了百年孤独的年代。 臣主相忘古殿寒,万年槐树雪漫漫。 千门坐掩静如水,只有垂杨舞翠烟。 这首诗,本来是曹洞宗用以形容其臻于偏正回互、君臣道合、成佛作祖之至上境界的,但是从后世史家的眼光来看,却不免成为一种纤语:这个富于思想家特质的大宗派,在经历了8-9世纪的辉煌之后,失去了其强健的思想活力,在万看槐树、千门坐掩之中再也不见有人天师之主体出世,惟余偏正回互的余绪言,如垂杨在历史的风中漫舞,这真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百年孤独。 这种孤独,当然

  • 曹洞宗历史

    曹洞宗的创立及发展 曹洞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良价禅师住持宜丰洞山时所创立。 曹洞宗,禅宗的五个主要流派之一。渊源有两种说法:一为取曹溪六祖慧能及六世孙,洞山之名;二为取第二祖曹山,第一祖洞山之名。为了读音方便,次序作颠倒。 祖庭事苑七中记载:曹山即洞山之嗣子,今不言洞曹言曹洞者。亦犹慧远即慧持之的兄但言持远而不言远持,盖由语便而无他。丛林或指曹为曹溪,盖不知世裔来历之远近,妄自牵合。然以前者为近于真也,案曹洞宗源出六祖弟子行思,传希迁,希迁传药山,药山传云岩,

  • 守默观照的默照禅

    曹洞宗人宏智正觉(1091~1157)认为临济宗宗杲的看话禅,滞于公案功夫,不利解脱。与看话禅相对立,他提倡默照禅的观行方法。默指沉默专心坐禅;照是以智慧观照原本清净的灵知心性。默照禅就是守默与般若观照相结合的禅法,是基本上以打坐为主的修习方式。宏智正觉本人就昼夜不眠,与众危坐【《正觉宏智禅师塔铭》,《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9套第5册,455页。】,坚持宴坐入道的修持方式。 宏智正觉强调,默与照是禅修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两者应当结合,统一起来。他说:缄默之妙,本光自照。【《宏

  • 重解悟与重证悟

    克勤之后,禅宗界兴起两个表面看来与文字禅势同水火,实际上又相互联系的禅法,即宏智正觉的默照禅和大慧宗杲的看话禅。简略分析这两种禅法,以及他们对文字禅的态度,有助于深入认识文字禅。 正觉(1091~1157)是曹洞宗僧人,他在禅宗史上最主要的贡献,是倡导和完善了默照禅,为注重坐禅提供了可资依据的理论。默照禅的主要特点,是把静坐守寂作为证悟的唯一方式。通过静坐默究,既要达到休歇向外攀缘之思的目的,也要达到不为外在因缘流转的目的,这就是净治揩磨的功夫。默照禅既有别于动静语默

  • 曹洞宗法脈

    曹溪慧能(638-713)-青原行思(?-740)-石头希迁(700-790)-药山惟俨(751-834)-云俨昙成-洞山良价(807-869)-云居道膺-投子义青(1032-1083)-芙蓉道楷(1043-1118)-鹿门自觉(?-1117-宗镜宗书(1500-1567)-少室常润(?-1585)-大觉方念(?-1594)-云门圆澄(1561-1626)-瑞白明雪(1584-1641)-破闇淨灯(焦山系)(1603-1659)-古樵智先-碧岩祥杰(1703-1765)-仁寿-德峻-吉堂-智光弥性(188

  • 曹洞正宗月山寺

    月山寺,位于博爱县城西北7.5公里的月山,面积9平方公里,坐北朝南。金代正隆三年,由曹洞宗大师空相所建。金大定二十一年,皇帝赐名大明禅院。明天顺戊寅年,皇帝赐名月山宝光寺,清代改为月山寺。月山寺初建时规模宏大,分东西两大院,房舍千余间,山僧五百余,有八大景、七小景,与少林寺、白马寺、相国寺并称为中原四大名寺。主体古建筑于20世纪30年代倒塌。20世纪90年代,经博爱县人民政府重修,现该寺成为河南省著名风景名胜区。

  • 衣钵传承与一花五叶 衣钵传承与一花五叶

      佛教三千年,法灯辉映,相传至今,全赖历代贤哲大德的‘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正法是‘以心传心’的。自古以来,诸佛唯传‘见性心法’,诸祖只是密付‘自性本心’。又,唯传‘心法’,恐人不信,故传‘衣钵’,以资证明,由此代代相继承嗣。

  • 曹洞宗禅诗

    禅宗五家七宗中,南岳下的临济和青原下的曹洞最具特色,影响也最为深远。曹洞宗出自行思的青原系,其开山祖师是洞山良价807~869,后经曹山本寂840~901的发扬光大,曹洞宗风即告形成。洞山传曹山本寂、云居道膺、疏山匡仁、青林师虔、龙牙居遁、九峰普满、乾峰和尚等;其中曹

  • 以曹洞宗为中心

    释慧严 中华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华佛学学报第十期 页279~310 中华佛学研究所发行 1997.7月版 -------------------------------------------------------------------------------- 提要 曹洞宗在台布教事业,是日本统治时期台湾佛教史的一环,在此论文中笔者主要根据曹

  • 西来庵事件前后台湾佛教的动向——以曹洞宗为中心 西来庵事件前后台湾佛教的动向——以曹洞宗为中心

    曹洞宗在台布教事业,是日本统治时期台湾佛教史的一环,在此论文中笔者主要根据曹洞宗自明治30年起所发行的《宗报》,29年发行的《台湾教报》及《曹洞宗海外开教传道史》等的史料,来探讨自明治28年至昭和10年的四十年间,日本曹洞宗在台湾所从事的宗教活动。

  • 慧经禅师“中兴”曹洞宗法

    明代是江西佛教的兴旺时期, 临济 、 曹洞 、 净土 诸宗派传人名声大振,徒众称盛,各府县创建的 寺 宇420余所。这既是明代诸帝支持的结果,也与江西官绅佞佛、王学名家谈 禅 的思想倾向有关。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