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之根本—儒家的纲常伦理,四维八德

入门须知 | 作者:网络 [投稿]

\

三纲:

  1、君为臣纲:居上位者,以身作则,指导关怀下位之人,若有错误过失,则虚心接受部下劝解,即君仁臣忠。

  2、父为子纲:长辈作好模范,使晚辈可以效法,自然知孝敬,明礼仪,若有差错过失,也要接受晚辈劝解,方能受下辈之人,加倍孝敬,即父慈子孝。

  3、夫为妻纲:丈夫要以身作则,作好道德模范,使妻子可以效法,妻子自然能孝敬公婆,和睦妯娌。妻子一定要随从丈夫,有事商议,能使夫妻和合。丈夫若有差错过失之时,也要能欢喜接受妻子劝解。即夫义妇听。

五常:

  仁:仁者人也,亲亲(敬爱双亲)为大,存心良善,即是人要讲天理良心,慈悲为怀,坏事不可干。

  义:宜也,指人舍弃私欲,作事正当而合宜,谓之义也。知恩报恩,做人问心无愧,上无愧于天,下不怍于人,合理则行,非理则退,合道则进,非道则隐。

  礼:不染邪气,有恭敬心之意。恭顺长辈,远离一切淫乱背德之行为。

  智:知也,正知正见,不蒙蔽其心。有过必改,有善必行,见义勇为。

  信:诚实待人,做事讲信用。人若欺心,便是欺天,无信也。

五伦:

  君臣有义:居上位者待众以礼,下位者待上以忠,君仁臣忠,自然君臣有义也。

  父子有亲:父教化子弟要仁慈,子侍奉父母要孝顺,父慈子孝,自然父子有亲也。

  夫妇有别:夫待妻尽其责任,妻事夫君尽温和,夫爱护贤妻,妻敬爱夫君,相敬如宾,各尽人伦之道,家有大小事情夫妻商议而行,自然乾坤合德,白头偕老。

  长幼有序:敬老尊贤,年长者,须尽其责务,以教爱幼辈,年幼者,安其身份,以恭敬长辈,若能长幼各守其份,而不乱伦,则一团和气,自然长幼有序也。

  朋友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若有过错,劝而改之,若有善事助而成之,不论贫富,一视同仁,以道德来往,自然朋友有信也。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又称为十义,意指为人所必须履行的十项义务。

  五伦之道是人伦之根本,也是做人之基础,人遵五伦,天降吉祥也。

四维:礼、义、廉、耻。

  礼:礼者天理之节序,人事之仪则也。礼能表现人之身分及人格,态度谦虚仪容端庄,行为有规律,对尊长有礼貌,待下辈慈和博爱,你若以礼待人,他人必定以礼答之。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绝不做败坏风俗的事,倘若人人不守礼,秩序即乱,所以修道必注重礼节,自重自爱、敬人爱人,如此方不亏礼之道也。

  义:义就是做事能合正道,尽义务的意思。为人不可做不正之事。虽天下财物为人人所喜爱,但需要用正义而取,若用不义横财逆取,损人利己,最后必定受祸失败,所以正义君子,不但不贪不义之财,而且疏财仗义,布施贫穷,救济诸善。

  廉:廉就是清清白白,端端正正的意思,无私欲无邪念,不做亏心等恶事也。待人接物诚诚实实,办公做事有始有终,临财不苟,遇色不迷,心清而寡欲,内心清廉,家虽贫亦不愿贪求分外之利,安分守己,奉公守法为之廉也。

  耻:耻者为人之本性,本性纯善而无恶,所谓人之良心。“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有了羞恶之心才能知耻,知耻之人做事光明正大,不知耻者心身不端正。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孝:孝敬父母,人伦之道以孝为首,不孝者后来必遭受天谴。世人并非不知孝顺之道,有的明知而故犯,人为万物之灵,鸟兽亦知孝义,如羔羊跪饮母乳,乌鸦知反哺之义,人更应该尽孝道! 不孝父母之人,虽有行善之功,亦不能赎其不孝父母之罪。

  悌:乃兄友爱弟,而弟恭敬兄也。兄弟原来同气连枝,共乳成人,兄宽弟忍不失手足之情,言语温和,不争家产,自然家兴族盛也。

  忠:真心诚意做事合法合理,竭尽心力至公无私,所报无谎,所言无虚,光明磊落,不作亏心事,可以对天地对神祗,对国家对社会,对父母兄弟妻子,对自己良心无亏者就是忠也。

  信:信者诚实也,信乃人道之准绳至宝,人之事业成败皆以信字为基础,若与人相约之事,买卖或工作总是顾自己利益而失约,或讲话虚而不实者,皆失信也。所以言顾行,行顾言,心口和一,自然建立良好信誉。

  孝悌也者,为人之本,道德之源,必须遵行,修道者不可不勉矣。人道不修与禽兽何异。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