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必须经历的孤独

佛与人生 | 作者:网络 [投稿]

人到中年必须经历的孤独

  必须声明寂寞不是孤独,孤独肯定是因为寂寞。

  当一个人开始接纳孤独,明白孤独的存在,其实是表明人生的阅历逐渐富足,思想逐渐睿智,胸怀逐渐坦然,因为懂得孤独,才能腾出大段的时光阅读自己,才能从容的接纳冗长的留白放空自己。

  孤独是一个人成熟的必经之路,走近它才知道孤独与安静、坦然、从容、甚至是智慧、沉静结伴而行,身前身后是气象万千的沧桑和接纳。

  当一个人接纳了孤独,就懂得自律,知道万千繁华不懂自己也是枉然,不是自己的何必强求,那些诱惑、喧闹怎么能撑起一颗灵魂的桀骜不驯、天马行空。与其迎合,不如沉默,时光静好,不过是给孤独营造的一片清澈世界,安放灵魂。

  孤独不是寂寞,寂寞是在乎别人的目光里刻意寻找存在感,而孤独恰恰是享受一个人的时光,努力让自己清醒,知道自己是老几,知道出发的理由,将去向何方。

  我有两个文友,一位年长,著作等身,我们认识十几年,从来没有听他主动谈文学技巧,讲自己的艺术成就,每次在我纠结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他总像一位长者,分享他的经历,怎么度过艰难,以至于我们常常忽略了他的成就,觉得他木讷。

  恰恰相反,我的年轻的文友,天赋异禀,出口成章,坐在一起几句话就能引导到诗词歌赋,指点江山。任何现象他都能说的头头是道,没有他不懂的事情。长者依旧木讷,年轻的依旧爱憎分明、挥斥方遒。

  不同的是长者越发喜欢安静,著作不断;年轻的朝气蓬勃,酒局不断,热热闹闹,至今没有成型的作品。那天,我看到钱钟书的几句话,突然茅塞顿开,他说:学会和孤独为伴,人才会不断反省自己,发现自己。

  反省其实就是思考,孤独是思考存在的土壤。人在思考中才能清除障碍,沉淀优势,明确方向,获得持续的成长。

  因为《围城》,陈道明与钱钟书结识,并成为知己,一老一少在一起什么都聊。但是留给陈道明印象最深的是钱先生的恬淡。陈道明感慨道:这些恬淡是源于孤独,钱先生从容接纳岁月的态度。

  在陈道明的记忆中,他很羡慕钱先生家里弥漫的气息,那种闻得到书香,也让人感到安静的氛围,眼前是两位饱读诗书,却非常淡定,这是一种别样的孤独。

  迷茫的年轻人突然感觉,在这样的文化人面前,自己狗屁不是。“突然发现了自己特可怜,在学问面前,你特别可怜,你的自信也突然间特别无助。”

  静!下!来!这是陈道明从钱先生那里得到的最好的感悟,随着阅历,才知道,静下来就是接纳孤独,享受孤独,事实上,之后他宁愿做一些看似无用的事情,养心。他的低调和沉默几乎衍生成神秘。反而更加吸引观众对他的推崇和敬仰。

  网络时代更是借他之名流传很多关于他的文章,字里字外无不透露出一种对孤独的敬畏,那是一种沉淀,沉淀了自己几十年未变的感伤。

  陈道明自己总结说:做人的最高意境是节制,而不是释放,所以我享受这种节制,我觉得这是人生最大的享受,释放是很容易,物质的释放,精神的释放都很容易,但是难的是节制。

  可惜现在社会的风气从励志人物到娱乐明星都是倒向不甘寂寞,号召趁热打铁,三年五载就变成老人手了,有些明星一辈子没有自己的代表作,靠着绯闻走秀上头条吸引眼球。最终过气的周期越来越短,像陈道明这样的好演员越来越少。

  懂得孤独,就是要学会和自己相处。依照自己的意愿安排一段时光,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姜文说他是孤独的,梵高说他是孤独的,但凡那些才华横溢、有所作为的人,都会享受和利用孤独,在孤独中积蓄能量,才能有那么美的绽放。

  金庸小说里的武林高手在未成为武林高手之前,都会有一个机缘让他离群索居、深山密林、负重疗伤、十年寒窗的孤独经历,之后在蜕变中学得万般武艺,成为江湖中的独孤求败、一代宗师。

  当一个人真正孤独地面对自己、开始思考时,这个人就开始走向成熟。孤独是我们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只有沉下心来,面对自己,才有可能镇定自若,看淡看开,所谓的中年不惑,不就是要的这份安然吗?

  孤独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经过了孤独的洗礼,等于是一次密林中的闭关,悟透了,人生不过是一场自己说服自己,自己看见自己,自己给自己幸福的过程。

  孤独是一个道场,每个人注定要来一场盛大的遇见安度时光,抚慰灵魂。

  与孤独为伴,让自己来一次涅槃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