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最后一句话

佛与人生 | 作者:网络 [投稿]

  不说最后一句话

  有位高傲的富婆,在一家非常昂贵的餐厅里,一直抱怨这样不对,那样不好。侍者耐着性子直赔不是。

  但这位富婆的气焰反而越发嚣张,随而指着一道菜对侍者说,「你说,这叫做食物?我看连猪都不会吃!」

  侍者终于按捺不住,对这位富婆说:「太太,真的是这样吗?那么,我去替妳弄点猪吃的来。

  一个是「心中无半点善意」,一个是「胸中无半分宽容」,真是道尽现代人典型的交往模式,再看看下面二则夫妻的对白。

  丈夫:「听妳讲话就像是一个白痴。」

  太太:「你难道不晓得只有这样,你才会懂?」

  「拿去洗衣店的衬衫拿回来了吗?」丈夫问

  「我是你什么人,女佣吗?」妻子回答

  「当然不是,」他顶了回去,「你如果是女佣的话,至少应该懂得怎样洗衣服。」

  我们经常掉进一个陷阱,就是争论必有输赢,在所有的争吵事件中,大家都坚持自己的观念,将之视为金科玉律,不肯退让。

  我常开玩笑说,这就是所谓的「礼让」…不管自己有没有「礼」(理),别人都要「让」。

  更重要的是双方都不愿意放弃说「最后一句话」。

  似乎谁说了最后一句? 不管有理无理,谁就是胜利者,以致争吵不休。

  想解开缠绕在一起的丝线时,是不能用力去拉的,因为你愈用力去拉,缠绕在一起的丝线必定会缠绕得更紧。

  人与人的交往不也一样,很多人只知道「得理不饶人」、「火上加油」,却不晓得「逢人只说三分话」、「顺风扯蓬、见好就收」的道理,结果关系缠绕纠结,常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是非对错并没有快乐来得重要。

  快乐的秘诀就是「退一步」,先向别人伸出友善的手。

  让对方做「对」的人,并不代表你就「错」了。

  因为,当一切都好转后,你会发现你将获得放下的平安,也会感到让别人「对」的喜悦。

  由此,你也做「对」了。

  丘吉尔在退出政坛后,有一次骑着一辆脚踏车在路上闲逛。

  这时,也有一位女士骑着脚踏车,从另一个方向急驶而来,由于煞车不住,最后竟撞到了丘吉尔。

  「你这个糟老头到底会不会骑车?」这位女士恶人先告状地破口大骂:「骑车不长眼睛吗?」

  「对不起!对不起!我还不太会骑车」丘吉尔对那位女士的恶行恶状并不介意,只是不断地向对方道歉,「看来妳已经学会很久了,对不对?」

  这位女士的气立刻消了一半,再仔细一看,他竟然是伟大的首相,只好羞愧地说道:「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你知道吗?我是半分钟之前才学会的,而教我骑的就是阁下您。」

  有位智者即说:「几分容忍,几分度量,终必能化干戈为玉帛。」

  曾有一对父子坐火车外出旅游,途中有位查票员来检查乘客的车票,父亲因为找不到车票而受查票员怒言以对。

  事后,儿子就问父亲,为什么刚才不反目以对呢?

  父亲说:「儿子,倘若这个人能忍受他自己的脾气一辈子,为何我不能忍受他几分钟呢?」

  「不说最后一句话,则可以避免纷争。」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