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吉祥,请问师父,牛奶和鸡蛋是素食吗?就是说吃素的人能食用这两种东西吗?
请问法师,1)居士在家施食,7粒米是用生米还是熟米?2)我住6楼,做倒食的时候,是直接倒到1楼还是自己下到1楼倒?比较如法应该如何做啊 ?3)倒食之前,是不是还要弹指,以及写吽字啊?请法师具体讲讲如何做这些事情? 智随法师答:所谓‘施食 ’仪规主要适用在寺院作,居士
我们都是病人,不要认为我们不是病人。在佛的眼光当中,轮回众生都是病人,而且还不是轻病,都是重病。医术再高明,也不能治死病,只能治生病。劝病人念佛,有没有效果?念到什么程度?病的改变有多少?怎么来劝人或者是给对方一个信心?这个没有固定的标准。
南无阿弥陀佛,恭请法师详细开示,念普召请真言,开咽喉真言,甘露水真言,变食真言,一字水论真言,乳海真言,如何观想,麻烦法师用白话文详细讲解。 智随法师答:南无阿弥陀佛: 本人专修净业,对咒语不甚了解(咒语也无须注解)。如仁者学修净土,可放下此心,专一念佛即
按戒律来讲,“沙弥”虽然很小,是出家的最基础阶段。但是沙弥发心来出家,也要具足相应的德行。戒律里面有讲,沙弥应具足“五德”,也就是五种功德、利益。第一、“发心离俗、怀佩道故”。沙弥出家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放下世间的染污,发心要离开世俗。
第一段经文,是学净土法门的人都熟悉的,《无量寿经》讲:“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我们往生净土是什么时候决定的?“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的时候就决定了,“即得往生”,当下就得到往生了
请问:我有一个小兄弟,他长得挺好,挺诚实的,几次在婚姻上失败,他的女朋友给他找一个算命的先生,他好相有点仙摇六摇就说,要她男朋友的生日八字,说她们俩命中犯克,她们已皈依了净宗法师了,那位先生说不行,一个师父压不住,得上庙认四个师父才行
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法身是无形无相的,谁都看不到。开悟的人、觉悟的人知道,那是靠悟性。佛讲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这就是法身,我们凡夫也有。为什么凡夫和佛没有差别?因为法身都是一样的。比如长江水、黄河水,体性上都是水,没有差别。
每个出家人应该都要对自己有所定位,这个定位跟出家人的类型有关。出家人的目标基本都一样,在寺院这个大环境中修学的内容也都差不多,尤其同一个法门的更是都一样。但是出家人的差距很大。从净土来讲,只要信仰净土念佛往生,方法、目标、结局都一致,差距应该不大
尊敬的法师, 我是一位专修念佛的在家居士,看了您的文章,心灵受到了震撼,师父您的慈悲,我无法用语言形容,只有南无阿弥陀佛!念念不舍,当生往生极乐才是对您最好的感恩!才是对大慈大悲的阿弥陀佛最好的感恩! 师父,弟子有一问题,请您慈悲开示!也希望这个问题能发
学法,要有殷重心。就是要把学法这件事看得很真实,恳切地去面对。就像世间的人赚钱一样,可以不顾一切地努力。我们学法,有没有不顾一切来求法的精神?其实求法比赚钱更重要,但是学法人的求法之心,往往不如赚钱人的心。这就是我们对法的殷重心不够。
长远心当然不仅是用于学法,可以用于很多地方。比如求道的心,包括出家的心,往生心,都属于长远心。从学法来讲,我们的长远心,如果按时间定位学习,就个人而言,应该是终身去学习。有一句话,“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修之道,也非一日之功,靠一两天是难以成就的
中国人有一个很普遍的观念——认命。认命,就不用跟命运抗争,因为过去的事情本也无法改变。善导大师在他的著作里面讲过,当我们往生之后,很多人还在回忆:“娑婆世界好苦,我这一辈子真不容易。阿弥陀佛,我一辈子找不到知心人,想诉苦的人都没有,我现在跟你诉诉苦。
善导大师《观经疏》原文中提到的“弘愿”是没有“门”字的,加一个“门”字可不可以?就文句而言,不可以加,如善导大师所说,“一句一字不可加减”故。但弘法时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加一个“门”字也是可以的。因为“要门、弘愿”本来就是一种对应关系,既然“要门
天成就人,没有固定方式。从佛法讲,就是因缘没有固定的。每个人遇到的缘不一样,在缘分中成长,得到的利益也不一样。在乐中可以得到利益,在苦中也可以成就;在顺境、逆境中都可以成就。关键在哪里?“唯在当人具通方眼,善体天心”——关键在于我们要体会天心。
有很多原因,这要从理论和事相来理解。从理论来讲,就法而言,他没有“三时”的分别。单纯从佛法讲也没有正法、像法、末法之分,只要佛法在,时时都是正法。通途法门就单纯从法的立场来论,佛法在,就是正法。末法时代遇到了佛法也是正法,没有正法、像法、末法之
出家人就要把时间、精力用来修行。在六度里有一个是“精进”度,那怎么显示精进呢?持戒。禅宗也注重持戒,就是要通过持戒才能够反映出是不是在精进,“进”就是要有进步。如果我们整天忙的事情,看上去好像在进步,但是没有约束、内心没有升华,在修行上没有进步,
我们的岁月、我们的生命就像江河的水一样,每天都在流动,过去的就过去了,就不再存在了,过一天就少一天,过一年少一年。这就是生命在流逝,在消失,在无常地变化。正因为万事万物、整个人生都是无常的、生灭的,所以古人讲,我们的人生就像梦幻泡影,像做梦一样,
《无量寿经》有讲,极乐世界是光明土。净土是放光的:黄金放光、水放光、树放光,金、银、琉璃、砗磲、玛瑙,万事万物都是光明的,极乐世界是一个光明的世界。我们心中有阿弥陀佛,无论到哪里都是一片光明围绕。虽然我们是凡夫身看不到,但是无形的光明会起作用。
僧,很多人都理解成“我个人就是僧人,我就是出家人”,这是从单纯简单的个人行为、身份来看,其实僧的意义本身并不是这样的。所谓“僧”,是“僧伽”的简称。有些地方办“僧伽班”,意指针对出家人办的班。“僧伽”,翻译成中文,就是“和合众”的意思。“众”是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