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 星云大师 虚云法师 大安法师 道证法师 济群法师 印光大师 证严法师 太虚大师 净界法师 慈法法师 宽运法师 明一法师 白圣法师 白云禅师 宝静法师 本法法师 本焕法师 本性法师 本源法师 斌宗法师 忏云法师 昌臻法师 常福法师 常照法师 超定法师 超然法师 彻悟禅师 成峰法师 成刚法师 持松法师 崇慈法师 传道法师 传明法师 传印法师 纯祥法师 慈航法师 慈舟法师 慈庄法师 达观法师 达摩祖师 大寂尼师 道坚法师 道信大师 道隐法师 道源法师 涤华禅师 谛闲法师 东初法师 法藏大师
法藏法师文章
  • (法藏法师)净土法门的实修与检非

    台湾法藏法师开示 这一讲要离开理论进一步讨论实修的总问题,上一讲讲了很多有关正、助行的事情,但那是就理论上来说的。在真正实修当中,会有种种杂音、种种说法来影响我们。有一些说法并不是净土法门所要求的,它会增加修持的难度,或是会干扰实修。譬如说该深

  • (法藏法师)净土法门修持的正助

    台湾法藏法师开示 上一讲说了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弥陀四十八愿是我们修持净土法门之所依。修持净土法门最需要注意的是否能往生和如何往生的问题。对四十八愿当中摄受众生往生的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这三个愿,我们分别讲述了它们各自摄受什么样的众生。我又

  • (法藏法师)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

    台湾法藏法师开示 我为什么不说特异方便的净土法门,而说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呢?这两种说法是不同的。如果我说特异方便的净土法门,意思是净土法门只有特异方便。现在我说净土法门的特异方便,意思是净土法门很广,其中有一种修法是特异方便。或者说是净土法门有

  • (法藏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质

    台湾法藏法师宣讲 这次净土深义讲座主要是对出家人讲的,你们应该懂得净土法门是一种大修行,是出家修行的十分重要的法门。作为一个出家人,不光要知道怎样修,还应该知道净土法门在整个佛法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这样你才能比较彻底的祛疑生信,正确引导众生修行,

  • (法藏法师)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台湾法藏法师宣讲 各位比丘、各位比丘尼、各位居士大德: 大家午安。我们从今天起用几堂课的时间跟大家共同研究净土法门。这次讲解净土法门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建觉老尼师最近往生了,促使我们几位常住出家众深深感到求生净土的重要,所以才有这个讲座的发起。我们

  • (法藏法师)净土深义

      净土深义  台湾法藏法师宣讲  自 序  附[印光大师法语三则]  念佛之人,若是一心念佛,不念世间家业儿女,决定可以蒙佛慈力接引往生。无论修持久近,乃至临终始得善友开示,一心念佛,或止念上十声

  • (法藏法师)法藏法师:关于净土法门的十个疑问

    第一种说法是你要到阿弥陀佛那里跟他修行,你就要跟他一样发愿,跟他相应。 应当知道诸佛发愿是为了要摄受众生,不是让众生去学他发愿的。否则,他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去学诸佛的愿,而是看了十方诸佛的刹土以后,归纳成为他的四十八愿呢?为什么药师佛的

  • (法藏法师)淫欲之害

    一、什么是淫欲之害呢? 好,我们现在来看看。哎,附录四。我们先讲现在新打的附录四,《八师经》里头说:佛以八苦为师。当中的一个。但是这里头是说:八戒为师。当中的淫戒他提到了这么一段,他说:淫为不净行,迷惑失正道。我们大家念一下。(大家念)淫为不净行,迷惑

  • (法藏法师)楞严咒略考

    楞严咒略考 前言 正名第一 句释第二 出处第三 发音第四 分句第五 环境第六 背诵第七 功德第八 附考第九 结论 前 言 楞严咒自明、清以来三、四百年间,一直是我国各宗、各派丛林中早晨课诵的主要内容,相沿至今未曾稍替。这大概是因为楞严咒的缘起是断修行人的

  • 为什么我们需要皈依? (法藏法师)为什么我们需要皈依?

      皈(归)有「回归」的意思。是因为我们在归依之后,渐渐透过学佛,而懂得将人心比佛心,回归到内心那真正纯真、无自私、慈悲、无我之原始的佛性觉悟状态,这叫回归(皈)佛性的皈依。当我们回归到这个觉悟佛性的状态时,我们就是一个最富有、没有不安、远离逼迫的自在之人。

  • 居士护持三宝的真义 (法藏法师)居士护持三宝的真义

      所谓护持三宝,简而言之,就是「协助三宝常住在世间,广弘于世间」的意思。如何才能如法、如律地达到这个目的呢?概括地说,也就是其护持,一切皆应以「法」为中心;以「僧」为所依;以「佛」(觉悟)为内涵。若离此三者而言护持,则与一般世间事业并无差别,是不能圆满自、他解脱之无上功德的,望有心于护持三宝事业的居士,多留意于此。

  • 如何礼拜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法藏法师)如何礼拜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拜八十八佛是显教中最通行而实用的忏悔法门之一,若欲再进一步作观,可观面前有相应的古大德带领我们拜,身左右两侧分别有父亲(男众亲属不论尊卑皆在自己的左边,女众则皆在右)、母亲(右边),祖父母,兄弟亲友等与我们一起拜。身后则有六道一切有缘冤亲债主(尤其是三恶道者、及今生所误伤、杀害、食啖的众生)等,随同我们拜佛求忏。

  • 学佛就是在不合理中找出道理 (法藏法师)学佛就是在不合理中找出道理

      什么叫学佛?就是运用一切的佛法看见自己,然后面对所有不合道理的事情,把它看出道理来,在不合理中找出道理。

  • 一切都刚好而已,绝对不会有无因而受的 (法藏法师)一切都刚好而已,绝对不会有无因而受的

      很多人,遇到问题,就觉得「为什么是我?」佛法当中讲,天底下没有哪一件事情意外是你,绝对都算准了是你,所以,你身上所遭受的都是过去的因缘。可以当作消业想;可以当作警惕想;可以当作惭愧想。现在是好人一枚,没问题,可是过去怎么做,谁晓得?所以,怎么办?

  • 别让自己反覆地挫败在同样的烦恼事上 (法藏法师)别让自己反覆地挫败在同样的烦恼事上

      没有观察到自己烦恼相的人,他就会这样:比如,对某人所讲的话,感到不悦,然后自觉受伤、越想越气,乃至演变为——想起对方过去如何待己,于是决定下次也要反击于彼的对立心情。当烦恼已经产生,此时不管如何地自我伪装,往往在话语中带有火药味,而使他人莫名地「扫到颱风尾」,或者无形中表现出一副「谁都别惹我」的样子。随著时间的延长,当情绪冲淡了,烦恼也就过去了。然后再等待著下一次的烦恼出现,如此这般地在烦恼中「循环不已」。

  • (法藏法师)念一声佛 吐一道光

    我曾经在美国弘法,法会结束后,有一位美国人自我介绍说:「我是学神通的人」,他说他看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人,口中都会现一道光明出来;有诚心的人,所现的光明很大,大到几乎能把整个地球都包起来;没诚心的人,所现的光明就很微小,噗一下、噗一下,微弱的光而

  • (法藏法师)印光大师对台湾净土思想之深刻影响

    台湾佛教的净土宗,受到印光大师的影响可说非常大,煮云老法师的影响层面主要是属于通俗性的,还不算太大。然而像忏云、妙莲等老法师,乃至已往生的李炳南老居士等,对印光大师的推崇,可说都到了极点。尤其李老居士所创之佛教莲社,更是四处印制印光法师之《文钞》

  • (法藏法师)怎样才是彻底信佛

    佛菩萨护念众生念念不舍,我们信得及吗?当我们已没有办法的时候,却还是想要靠自己,这就是不信。当你没有办法瘫在那里的时候,能当下勇猛、清楚地,把一切交给佛菩萨,那就是信佛。对一般凡夫而言,当你临终时,你还有什么办法呢?你已经於一切无能为力了。那时若能

  • (法藏法师)不要求财,求财是乞丐行为,越求越穷!

    你看看世界上,求财的是什么人?是乞丐在求财,大叔大婶给点吧,好心的人给点吧,是这个样子,乞丐才求财呢!你天天抱着个求财的心,你天天都是乞丐,因为你有乞丐的心理正报,就有乞丐的受贫依报.所以决定是乞丐在求财,也决定求财的都是乞丐. 你看看富人有求财的吗?有

  • (法藏法师)信能往生而后行

    所以净土法门让你当生还活着的时候,就要渐渐的得到自在,得到仰信、仰承、投归、不疑惑,先信而后行。这有点像禅宗的先悟而后修。 其实净土法门也是这样,你先信你能往生,然后再来念佛,念一句赚一句。我们现在是不相信我能往生,然后是念一句,累计一句,念一万句,

  • 淫为不净行,迷惑失正 (法藏法师)淫为不净行,迷惑失正

    好,我们现在来看看。哎,附录四。我们先讲现在新打的附录四,《八师经》里头说:“佛以八苦为师。”当中的一个。但是这里头是说:“八戒为师。”当中的淫戒他提到了这么一段,他说:“淫为不净行,迷惑失正道。”我们大家念一下。“(大家念)淫为不净行,

  • (法藏法师)淫欲之害与对治方法

    一、什么是淫欲之害呢? 好,我们现在来看看。哎,附录四。我们先讲现在新打的附录四,《八师经》里头说:“佛以八苦为师。”当中的一个。但是这里头是说:“八戒为师。”当中的淫戒他提到了这么一段,他说:“淫为不净行,迷惑失正道。”我们大家念一下。“(大家念)

  • (法藏法师)对净宗念佛法门的几个误解

    净土深义(台湾法藏法师) 第一种说法是你要到阿弥陀佛那里跟他修行,你就要跟他一样发愿,跟他相应。 应当知道诸佛发愿是为了要摄受众生,不是让众生去学他发愿的。否则,他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去学诸佛的愿,而是看了十方诸佛的刹土以后,归纳成为他的四

  • (法藏法师)佛法与世间道德的异同

    佛法与世间道德的异同 佛法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基础,固然也有「类似」道德的意涵。 然而人类的所谓道德,往往以人类自身的风俗文化、生活习惯、气候物产、乃至政治目的、神能信仰、人性哲思等为基础而建立,总不离「我执、以人为中心、以现世或神旨为目

  • (法藏法师)念佛乃无上妙法门

    念佛乃无上妙法门 念佛的修持方法能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念念佛号之间的时间)与距离中(口、耳之间的距离),念念藉由忆念弥陀四十八大愿利益众生之功德,使令反熏、显发自己之清净心。 依此功夫为基础,当面对人生的痛苦时,就能够「任运地」忆念阿弥陀佛的本愿加

  • (法藏法师)烦恼与苦的微细相貌

    烦恼与苦的微细相貌 烦恼很微细,并且展现的相貌非常之多样化,不是只有佛教所说八个苦的事情(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才叫苦或者烦恼,也不只是让你感觉不愉快的才叫烦恼。 只要内心里头跟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个人产生对立感、

  • (法藏法师)情爱为苦

    情爱为苦 情爱无主,如刃上蜜; 幻化生灭,其乐甚寡。 我执为因,私欲为缘; 宿业所追,相对成迷。 吾爱汝色,汝爱吾情; 情投意合,日夜相牵; 假名为爱,刻骨铭心。 日久淡然,情义不再; 缘尽怨生,转眼成空。 世人执迷,不了此义; 爱着难舍,穷劫追寻; 为爱酬业,轮回难出

  • (法藏法师)居士护持三宝的真义

    居士护持三宝的真义 所谓护持三宝,简而言之,就是「协助三宝常住在世间,广弘于世间」的意思。 如何才能如法、如律地达到这个目的呢? 概括地说,也就是其护持,一切皆应以「法」为中心;以「僧」为所依;以「佛」(觉悟)为内涵。 若离此三者而言护持,则与一般世间事

  • (法藏法师)发心出家应如何选择依止之善知识与道场

    发心出家应如何选择依止之善知识与道场 对一位有心想出家修行的行者而言,选择契机而如法的出家道场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应遵循世尊的嘱咐:男众当前往纯一男众的道场亲近,同理,女众则应该前往纯一女众的道场亲近,现在有一些女众特别「喜欢」找男众师父剃度,甚

  • (法藏法师)何谓善知识

    何谓善知识 大体上能在身、心行为上感化吾人向于生死解脱的,即可名为佛法中的善知识,并不必拘泥于他的能力、身分、地位甚至年龄如何。因此善知识也会因每个人的修行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条件需要,无须一概而言,亦不必强人同己。 但无论如何,身为学习位的人实

  • (法藏法师)循序的依法不依人

    循序的依法不依人 〝依法不依人〞,是佛陀明示弟子们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应该以佛所说的经典之法义为依止。盖一切经典,乃是佛陀证得诸法实相后,以言语流露出来的文字记载,其所显示的义理,乃是真实究竟之「法」。而一般凡夫所说出的言语,大多是由情识及分别心

  • (法藏法师)修行是为了调练心性

    修行是为了调练心性 修行的目的,在去〝我执我爱〞、断〝烦恼〞持咒、诵经、拜佛、听经、闻法,都是修行的手段,不是最终的目的。 佛教的修行手段,不是为了求神通,是为了调练我们的「心性」,修改错误的〝我执〞、〝我爱〞。 透由修行的手段,在遇境对缘,烦恼现起

  • (法藏法师)大乘佛法的价值

    大乘佛法的价值 「大乘佛法」在当今社会上的价值,除了对于戒杀、素食的推广,并促进社会的安宁祥和之外,也对个人于面对世间内外境之诱惑或恐惧时,能提供人心超越的智能,与心灵安定的力量! 同时更能从大乘教义中,体解一切众生的苦难相,使我们愿意为解脱一切众

  • (法藏法师)怎样在工作当中也能够专心念佛

    怎样在工作当中也能够专心念佛 有人问怎样在工作当中也能够专心念佛?我要告诉你,平时你就要了解阿弥陀佛庄严一切,也庄严你的心。那么你的工作也在庄严道场,当然也庄严你的心。所以你专心做的和弥陀佛一个样,你每做一件事情,都作这样想,我在庄严极乐世界,这不

  • (法藏法师)佛法与传统文化

    佛法与传统文化 一位正信的佛教徒并不需要为「挑战传统而挑战传统」,也不会「为反对而反对」地反传统! 但是,佛教徒依世尊的大悲智能为根本所依,以确立其人生的根本价值与处世原则,而非依「人间我执为基础的知见」或「纯粹以人或特殊文化为立

  • (法藏法师)请问法师关于「汉传佛教」的定义、内涵与特色为何?

    问:请问法师关于「汉传佛教」的定义、内涵与特色为何? 答:汉传佛教的定义: 从文献资料而言,是指以汉文记载的佛法文献作为理解及实践所依的佛教,此中又包含翻译,及祖师所著作的两大类;若从思想内涵上来谈,汉传佛教应是指中国祖师,依着汉译的佛典理解佛法,实修

  • (法藏法师)佛法如何看待器官移植

    佛法如何看待器官移植 佛法认为随顺因缘而生死才适当,并不太建议取器官作移植。 因为器官冷掉就不能用来移植,所以器官移植,一定要在还有「体温」的状态下摘

  • (法藏法师)提倡素食之论点

    提倡素食之论点 一、佛教只是为了「彻底断除(有意的)杀缘」、「积极地培养慈悲心」、「学习控制自己的食欲」等等修行理由而〝提倡〞素食,但佛教并不〝强迫〞素食。大乘佛教推崇素食的慈悲精神,但从来就不是把素食无限上纲成为一种宗教唯一的「神圣」行为,充

  • (法藏法师)净土教法的生死观

    净土教法的生死观 一、前言:信息生活的盲点 二、了生与脱死的宗教现世关怀与终极关怀 三、大乘佛教所共的生命观 四、净土教法建立的目的 五、净土三资粮──信、愿、行 六、结语 一、前言:信息生活的盲点 这次圆光佛研所举办大专智能营,邀请学人来向大家说明

  • (法藏法师)持名念佛与实相念佛之统一

    持名念佛与实相念佛之统一 提要 一、前 言 二、弥陀净土教的缘起与修行目标 (一)净土法门之缘起 (二)净土法门之修行目标 三、持名念佛的理论与实践 (一)持名念佛的建立 (二)持名念佛之实践 四、实相念佛的理论与实践 (一)实相念佛行的建立 (二)即心持名念佛

  • (法藏法师)略谈佛法修行与佛教学术的分野

    略谈佛法修行与佛教学术的分野 此篇乃作者参加1998年10月,在台北由慈光禅学院所主办的第一届「两岸禅学研讨会」,在会后由主办单位访谈,经誊稿、修润及分段安立子标题而成。 一、新气象的滥觞 一般在台湾的佛教学术会议,大都唯学术是瞻,主办单位的眼中似乎只

  • (法藏法师)梵呗略考

    梵呗略考 引言 梵呗之名义 梵呗之成立 梵呗之利益与用途 如法梵呗之相貌 中国梵呗之起源与发展 梵呗不如法运用之过失 梵呗与佛教音乐的分野与把握 如法梵呗之条件 结论 引言 梵呗对于中国的出家人而言,虽然不是一门被刻意强调的出家知能,然而却几乎是所有中

  • (法藏法师)佛七大回向西方文

    佛七大回向西方文 今天是台湾楠西万佛寺弥陀佛七的圆满日,同时也是阿弥陀佛圣诞日,自古这段「佛七大回向西方文」的观文就大有感应,常有古德在至诚恳切的唱颂中,亲见西方三圣,或极乐胜境。 愿我临终无障碍 阿弥陀佛远相迎 观音甘露洒吾头 势至金台安我足 一剎

  • (法藏法师)随顺业缘而行

    随顺业缘而行 修心要懂得随缘,而随缘也要懂得「转缘」与「创造因缘」,不是宿命的随顺恶缘,今生不求努力改变。 但,在学着「转缘」与「创造因缘」之前,要先学会「看懂自己的因缘」。 人往往看不清自己的「因缘相」,常常「逆缘而行」,才会产生痛苦。 要知道「因

  • (法藏法师)说谎

    说谎 妄语,俗话叫「说谎」,啊,那是不好的!恐怕每个人都知道,但差不多很少人能做到不妄语。为了私利、欲望等等,为了掩饰自己的过失,为了我执、自尊或种种其它逃避自我受伤害的理由,我们都可能撒谎。甚至为了避免误会,破坏和合或造成不堪负荷的打击等等理由,我

  • (法藏法师)白衣得自僧伽的功德教化

    白衣得自僧伽的功德教化 佛陀要出家人以少欲清净的形象,来感动刚强难化的有情; 要出家人以持戒,刻苦的自行,来感化贪吝自私的众生; 要出家人以定慧、解脱的道德,来感应无明不安的世界。 这是出家人之所以是出家人, 出家人之所以能饶益自他世间的「因」, 一切

  • (法藏法师)面对社会抗争之佛法态度与作为

    面对社会抗争之佛法态度与作为 做为一位行者,主要是反观诸己,追求自我生命的净化与心灵道德的提升。 处于今日的大时代因缘中,由于外境的动荡,确实已波动人心。 然而身为佛门弟子,更应于此时以佛法的因缘观,透视出此一强大业感的形成,实乃众生之共业所招。能

  • (法藏法师)何谓心外求法?

    何谓心外求法? 求神通、炫感应、迷名师、好名利、崇拜权威、比寺庙大

  • (法藏法师)何谓「了生脱死」?

    何谓「了生脱死」? 何谓「了生」?即是今生的生命在生活中所对面的一切,如学生考试、老师教书,丈夫赚钱、太太持家,老板经营事业、员工上班做事,凡此等等所有的工作都用佛法的智能来面对与完成,这叫做「了生」。 何谓「脱死」?就是了解死亡是什么,以及该如何面

  • (法藏法师)自杀的因果

    自杀的因果 一般人往往以为,自杀可以一了百了。其实自杀,只是将一切痛苦打包,带在自己的内心,一点都没有解决。不但没解决,因为已经打包了,解决的力道不存在了,一切的痛苦,将会一再的在身心当中,完整而没有变动的重复再重复。自杀前的痛苦有多重,当自杀完成之

  • (法藏法师)在家菩萨戒会上堂法语

    在家菩萨戒会上堂法语 居士教育,2012年12年05讲于印尼圓缘寺 一 在家尘劳滚滚流,犹如狂马奔不休,但依毗尼净三业,莫舍真如向外求。 无上菩提戒为基,归敬三宝离恶习,虽处红尘常信愿,念念弥陀心不离。 二 欲浪滔滔戒作筏身口摄持法无他 人身不失凭五戒佛果利他

  • (法藏法师)这辈子,做过什么坏事?

    这辈子,做过什么坏事? 有居士问:师父,我这辈子又没做过什么坏事!为何生活仍有诸多不顺与痛苦? 师父回答: 这辈子「没做坏事」吗? 那~有杀、食众生肉吗? 有侵损公物、三宝物吗? 有欠他财物,故意或勿忘不还吗? 有买卖过度暴利取财吗? 有恶口相向、嗔心对骂于人

  • (法藏法师)断恶

    断恶 精进,对于一个初修行者来说,既不能离开事相上的多寡,却又不只是事相上的多寡而已。所以每天拜多少佛、坐多久禅固然重要,可是更重要的却是,必须透过这些事修,让自己的心智、性格与行为模式等,渐次地往道上会──随时断恶、修善、自净其意。 然而在断恶、

  • (法藏法师)佛法的恭敬与护持,不拘泥于「一师一道」

    佛法的恭敬与护持,不拘泥于「一师一道」 一般的皈依是一次几百人,然后:「跪下来跟着我念,你们的法号统一叫某某。」回去之后,你就对外宣称:「哦!我是谁的弟子,我皈依了谁。」然后看到其它师父,还跟他讲:「『我的』师父是谁哦!」 这就是对皈依意义的不理解,其

  • (法藏法师)如何反复的运用「迂回之术」,使修行与人际关系皆能够逐渐成熟

    如何反复的运用「迂回之术」,使修行与人际关系皆能够逐渐成熟 一、蜻蜓点水:碰触境界,试着与对方〝不深入〞的面对面沟通。如果发现情况还是未改善,当下忍下,至少没有铸成大错。然后思考对方的态度,下次又该当如何面对? 二、以退为进:浅接触后,发现还是不行,

  • (法藏法师)同体大悲

    同体大悲 悲情,是站在佛法的立场上,真正地「看」到他人的苦,而产生的一种真心想帮助对方离苦得乐的「愿心」。不是因为「我喜欢」或者「有好感」之类的理由,而是因为「我对他已没有私(贪)心,而他的一切苦恼我都能感同身受,因此我很愿意在彼此的关系基础上,随

  • (法藏法师)三昧略释

    三昧略释 所谓「三昧」,是梵语的Samadhi音译,又译作「三摩地」、「三摩提」等,意译为定、等持、调直定或正心行处……等。乃指心识离开惛沉与掉举(等),而能不散乱、专注于一境(持)的意思。依此原义,则「三昧」之名,偏指心一境性的「定」而言。 然于大乘佛法中

  • (法藏法师)怎样成就一位具格的弘法者

    怎样成就一位具格的弘法者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僧人若具备出离心、惭愧心、调柔心与佛法正见等基本的标准,即使没有具体的「讲经说法」,他也已经成就了令佛法常住在世的功德了。 再进一步说,所谓的讲经说法,正如?谛闲老法师所说的:「讲经非关记问之学,而是从

  • (法藏法师)净土行者如何修持「礼敬门」

    净土行者如何修持「礼敬门」 《往生论》中所示的「礼敬门」,对念佛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门,其内容简单的说,就是五体投地来礼敬、仰祈弥陀佛的悲愿不舍摄受往生。由于我们过去愚痴,只知追求名利、财色、我执、我爱、贡高、我慢、贪爱娑婆,因此这辈子又来轮回了,

  • (法藏法师)原谅别人,就是释放自己

    原谅别人,就是释放自己 不原谅他人,等于拿别人的过失,来惩罚、折磨自己; 能原谅别人,就能释放一个囚犯,那个囚犯正是自己。

  • (法藏法师)我慢贡高,法变毒药

    我慢贡高,法变毒药 修道之人,若起了「贡高」之心,从那时起他就结束了修行的生命! 因为贡高人犹如覆钵,法水不能入「心」,即使听了再多的〝佛学知识〞,也只是增加〝世智辩聪〞,来巩固贡高、我执而已!这是不能会入修道法流,在心性上调柔、解脱的。

  • (法藏法师)立在皈依三宝的原点上修行佛法

    立在皈依三宝的原点上修行佛法 有人学佛,懂得「努力」修行,乃至也能讲说佛法,但是就是不懂、不愿意皈依:不皈依于佛、不皈依于法、也不皈依于僧,就可能只皈依他自己。 乃至于已经出家的人,甚至也不是真正懂三皈依、往往只皈依自己,都只依照自己的「想法」、「

  • (法藏法师)超越自己的经验理性

    超越自己的经验理性 一般我们讲「经验理性」,意思就是说:下雨了,就要收衣服。这就是一种由人类的经验所形成的「理性思维」。它虽符合人类的「经验」,但却不即等于「真理」! 在某个时间、空间当中,可以一再地重复着同样的「经验」,从而对此经验进行人类所熟悉

  • (法藏法师)观法不净,勿须对立,但须努力

    观法不净,勿须对立,但须努力 不圆满的世间,自会有它不圆满的事情发生。本来圆满,就不会与不圆满的因相结合;所以不圆满的因,自然就会有「不太」圆满的缘,来跟它配合,以成就「堪称」圆满的果。这样我们要以圆满的心,去谅解这堪称不太圆满的因与缘。就能看见诸

  • (法藏法师)菩萨道的布施修行义

    菩萨道的布施修行义 不要以为今天捐了钱、做了布施、供养的功德,以为这就是行菩萨道,而自个儿在那里自满、自高了。 做「菩萨」可没那么简单,不是拿钱出来投进功德箱,就是行菩萨道了。要真是那这样的话,天下「乐善好施」的人,个个不就都成佛足足有余了?或者越

  • (法藏法师)皈依三宝能真正趣向生命解脱

    皈依三宝能真正趣向生命解脱 大部分的人都会说他是好人,但是「好」人不等于是一个「能解脱」的人,或者以佛法的角度来看:是一个「真正不伤害」众生的人。例如:钓鱼,世间人说是「怡情冶性、健康休闲」,但其实却是名符其实的「伤害众生」之事。 暂且还不要讲利

  • (法藏法师)努力「决心」去做,成败「随缘」以对

    努力「决心」去做,成败「随缘」以对 一 当你已经很努力的去做,可是最后还是失败时,我们可能会对造成这样结果的人或事,产生排斥、怨恼甚至仇视的恶心,因此往往也接着生起了强烈的:「非除去阻挡我成功的人、事或物不可!」之类强力对抗、对立的念头。 这种「一

  • (法藏法师)业障风再大,也吹不断柔软的忏悔草

    业障风再大,也吹不断柔软的忏悔草 不相信因果不名为「学佛」,所以遇到状况时,就是不相信因果,才总要说人家错、我对! 这样一定不会解脱,生命一定不潇洒。 所以记住:当我们感到烦恼与不自在时,就是我错了。 做错事了你能够去求忏悔,说:我错了,把头低下来身体放

  • (法藏法师)觉知「感觉」背后的修行意义

    觉知「感觉」背后的修行意义 我们常用「感觉」面对事情;而缺乏用「智慧」看待事情。身而为人,面对不愉快与不顺遂时,会有某种「感觉」反应是正常的事。 但重要的是,要客观的自问: ——这感觉的相貌如何? 对于这「感觉」,我又有何感觉? 为何会有如此反应? 感觉

  • (法藏法师)试着调伏苦,为正念所用

    试着调伏苦,为正念所用 没有一个善知识,像〝苦〞(瞋怒、贪爱、烦恼)这般,会叮咛着吾等的「修行」。因为有〝苦〞,人生才知道要「修行」,而不敢懈

  • (法藏法师)临终该如何破除障碍求生净土

    临终该如何破除障碍求生净土 1、能觉悟临终颠倒之可怕,当于平日真心切愿,老实念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平时应多听闻、阅读能增长信心与愿心之净土教理,及往生的事迹。若能一意西驰,信心、愿力具足,如此必能克服临终的一切障碍。犹如树往西方长,一朝树倒,必是

  • (法藏法师)人情练达即佛法

    人情练达即佛法 我们有时候大言不惭地说:不可失去人情,其实真正的,是怕「失去自己」!因为怕失去自己(自己的名、利、地位……等等)而施为的人情,这是与解脱相违的,说与解脱相违,即是与佛法相违。 然而,若能真正与无我的般若相应(已能自利),又能不毁坏现在或未

  • (法藏法师)走一条看似艰辛,却是最美好的道路

    走一条看似艰辛,却是最美好的道路 坚持理想,为理想而奋斗,(修正个人的行为、利益他人、造福人群、成为众生的依怙…等等),本来就是条孤独、难行、漫长的道路,又也许是条少数人走的路。但是只要想到那美好的果实(解脱),眼前的小利都不足以构成诱惑,因为我们贪

  • (法藏法师)出家的目的:了生脱死

    出家的目的:了生脱死 【了生】:活着的时候,必须很清楚、明白、洒脱、自在。如果一时尚不能绝对的洒脱、自在,也要趋向洒脱、趋向自在。活着的时候,必须吃得下、睡得着;跟一切人的关系,必须保持如法、平衡、清净;跟一切信徒、名闻、利养的关系,必须保持少欲知

  • (法藏法师)当相信佛菩萨的不思议境界

    当相信佛菩萨的不思议境界 随着时代的改变,学佛人口的心态与素质也渐渐地产生质变,因此讲求理性与辩证的弘扬方式确实也渐渐地重要起来。 但,这并非意味着佛教就没有〝感应〞或完全不讲感应,因为佛法乃立基于世间而又超越世间的大觉之法,佛法超越人类经验的〝

  • (法藏法师)圣凡身心差别

    圣凡身心差别 圣人,身不与心合,身虽痛而心不动。 凡夫,身心妄合、相执,故身动心随动,相牵入轮回。 修行人,于身动中,藉境炼心,正念一合相缘起非我。 虽有身痛来去,心则择法安忍。

  • (法藏法师)给想要学佛的年轻人建议

    给想要学佛的年轻人建议 年轻人该试着: 发现自己的问题点是什么? 该补强的是什么? 该增上的是什么? 以及人生该抉择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做这些检视? 因为你接收到的信息早已塑造了「你」,往往在你能自我选择之前,你已被周遭的信息所塑造,一再地塑造安逸、享乐

  • (法藏法师)学佛,要有强大的「愿心入体」

    学佛,要有强大的「愿心入体」 「皈依」就是依着三宝之法,要做一个觉醒的人。问题是学佛的过程,会有自己的习气、业力、因缘,以及自己做不来的种种障碍、迷惑、智能不足、缺乏毅力、意志力不坚固、恶缘的显现难以阻挡、恶缘的现前难以超越与突破,这一切使得我

  • (法藏法师)僧宝-和合共住的僧伽集团

    僧宝-和合共住的僧伽集团 皈依的第三个对象叫「僧」,僧是和合众,也就是出家人的集团,不是指单独一个出家师父而已。 单独一个出家师父当然也叫「僧」,但「僧宝」更指的是一个和合共住的僧伽集团。 出家是出离名、利与眷属、情爱的枷锁。更发愿尽此一生,舍离自

  • (法藏法师)皈依!依靠!

    皈依!依靠! 有财富、有地位、有容貌,乃至于有权势都不一定有威德,足以影响别人。 所以,纵使身为总统,也不见得一定管的了别人。除非你有足够的福报与威德。 事实上,要成就任何事业,都需要有所「依靠」

  • (法藏法师)人一直活在恐惧当中

    人一直活在恐惧当中 人一直活在恐惧当中,你看一个男人在家里乃至管不了一个太太,可是佛只是坐在那里,他说如是如是、众生当如何如何,众生就听话了。那是因为佛陀的觉性已完全显发之故。 而你我也都有佛性,只是我们的佛性没有发挥作用,所以缺乏威德,也无法影响

  • (法藏法师)如何将苦「交给」阿弥陀佛

    如何将苦「交给」阿弥陀佛 试试以下四个步骤── 首先:于苦、痛苦、苦难、煎熬、痛不欲生当中,不对抗、不埋怨、不逃避、不恐惧、不哀怨、不怨天尤人、不自我放弃。 其次:虽尽份努力离苦,但也不执着一定要如何。 观修:只是念念的对弥陀慈父,忏悔自己的我执、

  • (法藏法师)当生活中常面临许多有关鬼神的事时

    当生活中常面临许多有关鬼神的事时 首先,我们要确信,众生间之善、恶、顺、逆,其彼此的因缘复杂而深远,并非凡夫肉眼所能了知、也不是一般的鬼神或算命者、通灵者所能正确说明的,唯有佛菩萨的智慧乃能知之究竟。 当学佛之人有这类因缘发生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先

  • (法藏法师)学会随缘

    学会随缘 随缘当然不是宿命的随顺恶缘,而不图努力及改变。因此要懂得生命的风光仍然是掌握在自己的努力当中的,面对人生,我们就得先有「扭转恶缘」与「创造因缘」的认知与准备。 但,人的一生并非就能扭转一切的恶缘,或创造所有的善缘。所以在「扭转恶缘」与「

  • (法藏法师)当觉性来敲门

    当觉性来敲门 有时,在人来人往过后,于夜深人静之际,展转难眠的夜晚。 总有种,空虚却上心头,又有种莫明的焦虑盘旋于心。 那就是内心的觉性来敲门了! 只是,一般人都未曾追问……总是当面错过!

  • (法藏法师)理性的出家抉择

    理性的出家抉择 古德云:「出家非将相能为」,出家岂是容易、轻率之事?当然,劝人出家只要不是出之以威胁、利诱、欺骗等的恶心或手段,基本上也是善行之一。只是施劝之人,亦应善观根器,同时也要考量当事人的家庭因素,及出家道场如不如法、应不应机等条件。若过度

  • (法藏法师)情绪〝停看听〞,跟烦恼say〝掰掰〞

    情绪〝停看听〞,跟烦恼say〝掰掰〞 因为烦恼已经产生、坐稳了,我们才逼不得已的〝转念〞。 其实我们可以在烦恼产生前: Step1.先观察到情绪的出现(当下的心情为何?谁在不满?who),要想:「欸!我怎么有种不同于平常的感觉?」 Step2.紧接着,观察感觉的细微相(感觉

  • (法藏法师)呼唤内在的觉性

    呼唤内在的觉性 「拜佛」是放下妄想、自私的想法,祈求他像阳光一样照亮黑暗的心。 过去佛曾经自私、贪爱,而今已经走过来,是生命的典范与老师。 然而无知、懦弱、自私使我做不到同他一样,因此藉由佛的经验,给我信心、知识、提醒与导引,走着与他一样的,内在觉

  • (法藏法师)用佛法观照一切

    用佛法观照一切 一 学习佛法不应该跟你的生活分开。 诵经的法会,正经八百,行为有序,万缘放下,一出了这个道场坛场,世俗的烦恼又来了,不是这样子的。 佛法是帮助你完全的生活,完全的成长,完全的面对,你的生活你生命中的一切!出家如此,在家人也如此。 换句话说,

  • (法藏法师)错不是绝路,原谅能给人出路

    错不是绝路,原谅能给人出路 当一个人没有修行、没有内在的「解脱」为基础时,他本来就会“自私我执”。 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可能做出我们眼中认为的不法律、不道德之事。 如果我们能提升到人性的「觉悟」面来看,就会看到“爱、包容、原谅”。 违犯社会的“

  • (法藏法师)生活要懂得「随缘」

    生活要懂得「随缘」 身为凡夫,一定有自私、我执、是非、痛苦、无明。当无明产生时,有人可能就没办法产生力量继续学佛了,虽然这只是生活修养过程中必然的考验,我们若因此起了退心实在可惜。 所以,我们学佛首先就要学会「随缘」面对生活,随缘是一种智能,在生活

  • (法藏法师)看懂缘分相信因果

    看懂缘分相信因果 再快乐的事也有结束的一天,再痛苦的事总有跨过去的时候,这就是缘。 所以说身为佛教徒,一方面像一般人一样,都在缘起缘灭中生活,但是他跟别人不一样的,不是因为他有佛祖保佑念佛吃素,这样的表面而已,而是因为他更能懂得创造正确的优质的解脱

  • (法藏法师)创造自己生命的样貌

    创造自己生命的样貌 人生的生命画布,不应该是被大人规划好,也不应该是依着别人的期望,或人云亦云而画出。如果每个人的生命,被现今的社会与教育体制,教出一样的生命期望,当与别人不一样时,感到焦虑与郁闷。 结果使得普遍人的生命画布长相都差不多:赚钱、比车

  • (法藏法师)让自己远离时代的「共业限制」

    让自己远离时代的「共业限制」 每一个「个体、自我」都是特殊的。 但是无论你再怎么特殊,也一定具有某一种这个时代的「共业」。 现代人倾向安逸、舒适、浪费与过度追求,虽然不必用道德标准,来评论对错,可是,如果真的想要提升心灵,就要学着超越时代的共业,不

  • (法藏法师)悲智双修

    悲智双修 佛就是一再的超越自我,超越自我的经验,然后一直增上智慧,最后证得毕竟空性,超越一切世间的智能与经验,体解到一切的存皆是缘起空性,同时于空性中又不坏种种妙用。 从了解缘起,再了解妙有;从了解妙有,再进一步了解「真实相」,即是证得所谓的「中道实

  • (法藏法师)无常来时,有什么可以保护这个家

    无常来时,有什么可以保护这个家 我们常常误以为往外追寻、往外取得个什么,然后放到自己建构的「虚幻家庭」,这样才是最有意义、最安全的,殊不知这一点都经不起「无常大鬼」的摧残! 这就好比:屋檐底下的燕子造巢穴,每一次飞出去叼一小粒的泥土回来,之后以自己

  • (法藏法师)忏悔的心法与方法

    忏悔的心法与方法 小乘忏法是根植于佛陀所制的戒,在行为上有犯,所以忏悔,它与「心」无关,只是事相上的忏悔,有一定的忏悔仪式。 大乘忏法是根植于内在的觉性,进一步的观察到所犯过失,已违背菩提心与觉性。能从事相上的忏悔,更深刻的回到的忏悔因心。 忏悔,不

  • (法藏法师)可以从外道改信佛法吗

    可以从外道改信佛法吗 佛世时,很多居士、大阿罗汉,在遇到佛法之前也都是外道的信徒,乃至世尊在成佛之前,也示现亲近六师外道。 各人修行入佛门的因缘,并非都是一接触宗教就信仰佛教的,而在接触其它宗教时,也确实可蒙受该宗教的利益,然而这并非意味着我们就因

  • (法藏法师)蛋壳上的人生/危如垒卵的人生

    蛋壳上的人生/危如垒卵的人生 多数人的生活其实充满了不安感,也许你会认为:『妻子是我娶的,孩子是我生的,车子是我买的,房子是我盖的,我很好啊!』 ……然而这些真的都是很「安稳」的吗? 其实,若是加以审视一切真实状况,会发现-你只是站在一个“蛋壳”上面说:

  • (法藏法师)随缘的智慧

    随缘的智慧 随缘的智慧一 随缘是一种懂得看透因缘、放下执着的智慧,也因为懂得「随缘」,所以能够在不勉强的心态下,接受不圆满,能够在困难与困顿中,仍要活得自在。 「有什么快乐,不会在时间的洪流中淡去呢?」 「有什么伤害,不会在放下的理解中抚平呢?」 「有

  • (法藏法师)能听闻佛语,是最幸福的事

    能听闻佛语,是最幸福的事 人所说的话,往往只是畅自己的无明,宣扬一自的经验、见解而已,既使有所饶益,其利益人的成分也不圆满、充足,更别说可能流于以偏盖全所造成的反效果。 可是对于佛陀来讲,世尊从不「私心」为自己说什么,世尊所说的一切,都只为众生而说!

  • (法藏法师)佛要学会超越情欲的挣扎

    佛要学会超越情欲的挣扎 学佛~ 并非要你落入情欲的挣扎;而是要你面对情欲的挣扎,并且接受情欲挣扎的「存在事实」,从而运用佛法以超越情欲挣扎。 ……透过佛法的理解之后,纵然〝情欲〞犹在,然而我们已知道:它不过是~基于无始以来的习气,所妄生的意识表面之

  • (法藏法师)如何正确的精进学佛

    如何正确的精进学佛 所谓精进学佛,最主要就是从积极改变你的邪见和我执做起! 那又当如何改变起呢? 其实很单纯,就是我们要时时学会并习惯于:以听「闻」佛法而正确「思」维真理,由正确「思」维真理而确实「修」正思想与行为。从而使我们在平常与平淡中,有着一

  • (法藏法师)“听经”的当下就是「修行」

    “听经”的当下就是「修行」 听经是『三慧、三学』,当下于心中转。 首先,听经是「闻思修」的『三慧』一时于心中转: 正听之时,心无旁骛,随音领纳法义,这是「闻慧」。 “闻”经之后,随着讲解者的道理推演,就能随文入观,这就是「思慧」; “思”惟法义的那一剎那

  • (法藏法师)念佛法门殊胜的原因

    念佛法门殊胜的原因 净土法门为什么念一句佛号就能蒙弥陀佛接引? 为什么念一句佛号就能够降伏种种的业障? 为什么在临终烦恼相现前时,这一句佛号提念起来,就能导引你往生? 就在于这「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道理。 印光大师提倡:心作心是。这个心是什么心呢?

  • (法藏法师)楠西万佛寺对沙弥教育的期待

    楠西万佛寺对沙弥教育的期待 “对小沙弥们,大家的目标是,希望他们未来能成为一个——性情成熟、体魄健强、僧格高尚、知见深广、心量广大、持戒清净、道行坚固、退能潜修、进能住持、坐能书写、立能言说,广学汉传佛教传统知能的汉传大乘比丘。 为了这样的目标

  • (法藏法师)勉居士如法护持三宝

    勉居士如法护持三宝 离开台中近半载,个人隐居自修的学程,如今算是进入了初步的安顿阶段。其间,虽无暇再多顾及台湾佛教的诸多事务,同时亦与大部份的居士停止了交往,仅与极少数的优婆塞,维持着稀少而间断的联系。但既使如此,仍然从中感受到一些居士界的护教动

  • (法藏法师)生命的欲求

    生命的欲求 生命的欲求总是无法停止……我们需要被了解、被爱护、被需要,因此生命里头,总是在寻寻觅觅,一个感觉对的人,即便是找到了,都还感觉不踏实,不知是否会被抢走?这种感觉到就是内心里永远不止的追寻。

  • (法藏法师)身苦大患

    身苦大患 身是大苦具,三轮苦相逼; 昼夜常不息,众生知者稀; 以小苦为乐,汲汲错营求; 如搔痒出血,也如饮鸩酒; 虽有小乐时,后苦无量巨; 现世如炬燃,来世堕地狱。

  • (法藏法师)佛法是彻底的因果法

    佛法是彻底的因果法 记得一件事:天底下绝没有「偶然」的过失,也绝对不会有「偶然的」受伤害,我倒霉、我受到伤害,没有这种事。 只有牙齿才会咬到舌头,牙齿不会咬到耳朵,会害到你的绝对跟你过去有因缘,哪怕他只是一条狗。那么多只狗,别只狗咬不到你,就那一条狗

  • (法藏法师)自性清净

    自性清净 一个沾满尘埃的镜子,什么也照不见(充满无明)。 但只要我们把尘埃擦干净了,「本具的镜子」(自性清净心)就能照见真相,而使人生获得自在。

  • (法藏法师)因缘果

    因缘果 “单因不成果,单缘不成事”。这世间要成就一个你的想法或作为的时候,一定是因因缘缘的各种样,所以说单因不成果,单缘不成事。 与欲望共存是修行的开始 欲望阻挠了我们通向智慧、解脱、自在、无我、无私的光明之门。 我们只是跟欲望共存,在生活中一步步

  • (法藏法师)断烦恼 ,了生死

    断烦恼 ,了生死 若能断烦恼(因),自然了生死(果);我们因为太习惯于忽略烦恼,而让烦恼悬而未决;又太习惯于随顺烦恼,只是让时间的洪流冲走它。 当下一次的烦恼再生起时,又周而复始的让烦恼生起(生)、存在(住)、转变(异)、消失(灭)。 如此这般,于时间的洪流中,烦

  • (法藏法师)对孩子们的勉励语

    对孩子们的勉励语 爱自己,不是爱护自己,爱护有一种怕被伤害的意思。 爱自己是看得起自己,爱自己非常重要,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够去爱别人、尊重别人,也比较能够接受自己的缺点。 爱是不需要有条件的,爱也不因为你很强,所以才爱自己;爱也不是因为有爸妈爱我,所

  • (法藏法师)天台念佛观

    天台念佛观 天台是修「一心三观」念佛,了知法界即空、即假、即中,所以没有可执着,也没有一个真实。虽然没有真实,但是你相信阿弥陀佛的正愿,那么阿弥陀佛的正愿就是唯一的真实。因为唯心所造、唯心所念,心即是法界,一念法界心中,若真信阿弥陀佛,那么整个法界

  • (法藏法师)梵呗之应用

    梵呗之应用 论及梵呗之应用,主要分三方面: 一者用于日常朝暮课诵及六时行道当中(上供、过堂等亦属之)。 二者用于讲经前后及授归、授戒、拔荐、度亡等法会仪式之中。 三者用于道场忏法(正是以天台忏法为代表)的专精修持中。 梵呗在这三方面的应用,除了具有摄

  • (法藏法师)习性与我执

    习性与我执 何谓习性?在你的理性中认为该这么做,然而却没有这么做。在你的背后似乎有一个黑影,一再地推着你去做不想做的事,比如习惯性抽烟、偷窃、说谎等,也就是习惯性的行为。 在佛教来说这些行为是挑动了过去的某一个习性,所以在这一世它才会又接上轨,这就

  • (法藏法师)求生极乐世界

    求生极乐世界 感谢累世以来,所有爱过我的人! 感谢多生以来,所有我爱过的人! 因为深爱你们,所以我于今日发愿: 将此深情转化成另一种「相爱的型态」-- 我于今生,决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于彼心灵学校,精进修学! 将来,回到此世界~以回报一切: 所有我曾经爱过与

  • (法藏法师)台湾楠西万佛寺之展望

    台湾楠西万佛寺之展望 展望未来,所谓身安道隆,僧团将在既有的道场硬件基础上,一方面继续本寺未完成的硬件建设(分近、中、远程三阶段 见附录...) 以逐步建立起具有: 一、现实生活之安顿(身安则道隆) 二、佛法解行之增上(根本之目的) 三、个人理想之发挥(同中

  • (法藏法师)痛念生死、发菩提心

    痛念生死、发菩提心 如果我们粉饰太平,以为生命的苦逼与我无关,那终究受苦的是我们自己,要痛念:「生死这条路得自己走!」 如何发菩提心?首先得先确知:亲近三宝不为别的,只为了隆盛三宝,以及断除自己的贪瞋痴,了自己的生死苦。 兴

  • (法藏法师)全僧格

    全僧格 记得以前读物理系的时候,曾读到物理学天才爱因斯坦曾说过一句话:「专家不过只是一只训练有素的狗!」乍听起来好不吓人,总觉得未免批得太刻了点。不过仔细想想,其实也有点道理:一只训练有素的狗,可以单纯地为了一块肉,而把某一个口令做得非常好,然而除

  • (法藏法师)回向的功用

    回向的功用 所谓一念三千,此三千大千世界皆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是故一念三千之境,心为不可思议。 回向之时,即在转动法界之因缘,被回向者的因缘亦会随之转动,而有所转变! 众生心力不可思议、众生因缘不可思议故,回向的效果亦将不可思议。

  • (法藏法师)人生像一面镜子

    人生像一面镜子 人生其实象一面镜子,你用什么脸对它,它就用什么脸对你。虽然有时侯,这样的因果反应,不一定会立刻显现出来,但它终究是会回到这个根本方向上来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持续地保持并散发我们的善念及慈悲心意,慢慢地你将发现,原来那个「不太可爱的

  • (法藏法师)看见失败的价值

    看见失败的价值 西方有一句谚语:「失败的人,没有资格悲伤」。 因为失败已经发生,继续悲伤只是浪费精神力量! 应该做的是:反

  • (法藏法师)事在人为

    事在人为 每一件事情的成功或者失败,不会只有你单一的力量而已! 每一件事情的好或坏,也绝对不会永远一成不变! 一切都充满了不确定、无常,以及变动的因缘。 然而这一切并不是冥冥中的定数,都是随着「心」以及过去的「缘」而相互牵动的,所以佛教不是宿命论! 我

  • (法藏法师)念佛求生净土较容易成就

    念佛求生净土较容易成就 对大部份的人而言,「求往生净土」比求大彻大悟容易成就! 一个从来都没有听过佛法的人,乃至到临终的时候,地狱相都现前了,只要遇到一个跟他很有缘的修行人,为其讲解佛法、了解极乐世界的殊胜,使他能念念思惟「阿弥陀佛」,乃至十句佛号

  • (法藏法师)智慧与慈悲

    智慧与慈悲 阿罗汉只得偏空的智慧,所以他不能发展出同体的大悲,偏空的智慧能够了生死,但是不足以成佛,这是小乘的基本意义。 所以阿罗汉与佛的差别不只是慈悲的差别而已,其实在本质上是智慧的差别。圣阿罗汉的智慧尚不及佛,所以《法华经》上圣弟子们曾感叹的

  • (法藏法师)如何能至心念佛

    如何能至心念佛 心不虚伪、不怀疑、不朝三暮四,至诚恳切、不动不转到极致,就有「至心」的法味现前。 一个人的善是不可思议的大 一个人的善是不可思议的大,释尊的善就是由人所修而来,竟然能够影响两千五百多年后到今天,无数的众生皈依、景仰、学习、依靠、成

  • (法藏法师)检视自心是否降伏

    检视自心是否降伏 如果有一个人的作为,让你感觉到:「已经忍无可忍了,想要跟他谈一谈」,那你已经没有降伏你自己的心了。 因为当心生起「无法再忍」的相貌时,我们自己的心已产生了「毒素」。 既使那样还是要「忍下来」,固然于世俗人算是「有修养」了,可是毕竟

  • (法藏法师)念善、行善

    念善、行善 一念之善,犹如滴水牵涟漪,可以遍满十方法界。 一善之行,犹如滴水能穿石,可以启发每颗人心。 慈悲、平等、觉性 基于认为人类是万物之灵的概念,为了让自己更「快乐」的目的,而使用自己取巧的方法,无顾于其它生命个体也有着相同的恐惧与自我爱,却去

  • (法藏法师)为什么我们需要皈依

    为什么我们需要皈依 为什么我们需要皈依? 皈(归)有「回归」的意思。 是因为我们在归依之后,渐渐透过学佛,而懂得将人心比佛心,回归到内心那真正纯真、无自私、慈悲、无我之原始的佛性觉悟状态,这叫回归(皈)佛性的皈依。 当我们回归到这个觉悟佛性的状态时,我

  • (法藏法师)自性三宝之意涵

    自性三宝之意涵 每个人的本性当中,都有「佛、法、僧」三宝的功德,这就是所谓的「自性三宝」。 「自性佛宝」:在你的自性中有觉性光明,这个光明是平等普施,是你原来本具的「觉悟之性」; 「自性法宝」:当遇到事情,你能依着自性的觉性光明而做,也就是随顺于法尔

  • (法藏法师)修持佛法须具足的条件

    修持佛法须具足的条件 修持佛法,要走得踏实、不入岔路,有几点条件是必须具足的: 1.发菩提心——要有自利利他的心。 2.恒持心——学佛必须持之以恒。 3.不求速成的心——修学佛法必须踏实不可躐等。 4.恭敬心——古德云:要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必须从恭敬三宝中

  • 如何礼拜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法藏法师)如何礼拜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拜八十八佛是显教中最通行而实用的忏悔法门之一,若欲再进一步作观,可观面前有相应的古大德带领我们拜,身左右两侧分别有父亲(男众亲属不论尊卑皆在自己的左边,女众则皆在右)、母亲(右边),祖父母,兄弟亲友等与我们一起拜。

  • (法藏法师)一切的「善」,都是从〝自己〞做起

    一切的「善」,都是从〝自己〞做起 有人认为要改变这个世界「缓不济急」,从自己做起太慢了。 但是没有更快的方法,也没有第二条路好走。 一切的善都是从自己做起,与周边的世界产生好的关系与连结。 所以要使这个世界更好,唯有从每个人的小善开始,最后凝聚成大

  • (法藏法师)相由心现,美的方法

    相由心现,美的方法 别人长得美美的! ~~~~我却长得::::::: 一个腰像水桶、两只腿如象腿、一个鼻子看到两个孔、耳朵就像老鼠....成天怨天怨地、骂母亲、怨父亲。 万般皆有因果─要检讨与惭愧自己以前没有说好话,没有好脸色对待人,对人讲话大小声,脾气暴躁,今天

  • (法藏法师)如何解决痛苦

    如何解决痛苦 解决痛苦必须正面的由〝业力的角度〞去给予消除痛苦,对一个真正〝有修行观念〞的佛教徒而言,一定知道:那必定是有过去世的恶缘。 若想要改变过去所造作的业,重点在现世的「缘」,即透过今生努力的积聚忏悔心力及福慧资粮,来降低恶业果报的势力,令

  • (法藏法师)世间好话佛说尽

    世间好话佛说尽 所谓:「世间好话佛说

  • (法藏法师)何谓「法」宝

    何谓「法」宝 「法」是佛陀自我修行,开悟的轨迹。 法就像火车上的轨道,一切人照着法的路径修就能成佛,所以法有让众生依止而成佛的「威德力」,所以谓之为宝。 宝也有「平等义」,任何人依着法修都能成佛;没有谁才能够依法,谁修了才能成佛。任何人只要依循法的

  • (法藏法师)火烧西方土

    火烧西方土 不要再抽烟了! 因为,烟不但熏死你的肺还会堵坏你的脉…… 更要命的是:「煙」=「火」燒「西」方「土」! 修是修自己,莫论他人非 好好安分的听闻正法,如说修行;无需多费气力于反驳他人,徒增困惑! 生命没有一定的标准答案 人生是一场非常复杂的「缘起

  • (法藏法师)修忏悔心

    修忏悔心 有位法师问:如果遇到有人来干扰时,该如何自处而修呢? 我对他讲:去拜忏。他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去实践了。 但是,「拜忏」是什么意思呢?是替对方求忏悔吗?不是! 还是藉此以修忍辱?其实说「修忍辱」是对我们这凡夫所讲的表面话,若说拜忏是修忍辱,这只

  • (法藏法师)当下承担:那是我的因果

    当下承担:那是我的因果 苦来临时不要抱怨说:「我怎么会遇到这么倒霉的事情!」。 如果不是「我们」遇到,难道「别人」就该遇到吗? 试想天底下有多少倒霉的事情,是由「别人」去遇到的? 那么你不也是别人眼中的「别人」?遇到了「倒霉的事」,即使是难过(凡夫,难免

  • (法藏法师)修行也有〝过渡期〞

    修行也有〝过渡期〞 鱼缸里,已经习惯生存于污水的鱼,如果将牠一下子换至清水中,鱼儿就会立即死掉。同样的,「修行」并非要一次拔掉〝恶〞。 一个人开始修行了,不代表就不会犯错。只要是凡人,难免会有hold(掌握)不住的时候,而为情绪所主宰。 所以我们更要以包

  • (法藏法师)能认错就是修行

    能认错就是修行 知道自己贪心,要生起惭愧。知道自己错了,就求忏悔。 我们都有无常、无明与自私的习气嘛!重点不是立刻改,而是要看清楚自己,然后说我错了。 不是要你立刻变成圣人,你可能还是照常吵架,但是以前骂完之后气呼呼的,现在骂完会跟佛祖求忏悔,跟对方

  • (法藏法师)人性有「纯善」,但是也有「修恶」

    人性有「纯善」,但是也有「修恶」 孟子与旬子曾经辩论过:「人性是本善,还是本恶?」 佛法认同「人性本善」而无「性恶」,本性的善,也就是「佛性」。 但虽无「性恶」,却有「修恶」。 因此佛陀不会说众生「本来」是佛,如果本来是佛,那为何我们现在却是众生? 佛法

  • (法藏法师)睁眼学做事 闭口修自心

    睁眼学做事;闭口修自心 做事,睁大你的眼,多学着点,是非自然分明; 修行,闭上你的口,少说着点,内心自然祥宁! 瞋心起时,如何观心 念菩萨慈悲之教化、念无我,作消业想、生惭愧心,作甘露想、生感恩心。 佛法要智信合一 思而不信,世智辩聪;信而不思,烧香结缘;有思

  • (法藏法师)为什么要学佛

    为什么要学佛 为什么要学佛?因为想「成佛」! 但「成佛」又意谓着什么呢?对一般人而言,这个目标或许太遥远了。 有时候我们连「明天要怎么过」都不晓得,怎么有能耐去想到「成佛」的事? 因此,若问:「为什么要学佛」?比较贴切现代人的回答,或许是:学佛,至少可以

  • (法藏法师)人生要「随缘如云」

    人生要「随缘如云」 每个人都要学习随缘,就像天空的云自由自在的飘动,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它,既使是最高的高山也无法挡住云。 因为软软的云无形无体,它随风而去,不会逆风而行;遇到树就穿过树,遇到山就穿过山;风怎么吹它,它就变成什么样子,遇到阻挡物就转弯

  • (法藏法师)如何看待并调理自己的疾病

    如何看待并调理自己的疾病 因缘果报如影随形,这是佛弟子应该坚信的!然而生命中的因果关系,并非单纯机械性地〝单因生单果〞,而是多因多缘的因果表现。 因此身体的多病,依经说,除了少数的其它原因外,往往与前世伤害人类或动物的生命有关。以此为主因再以「饮食

  • (法藏法师)往外追求,要适可而止!

    往外追求,要适可而止! 一 物质、生活、名利、欲望、亲情、爱情……等的追求,都是一种往外的追求。 对世俗人来讲,这似乎无法完全避免。但是请记得:那些欲望一切如幻!并不是宝贵生命中,真正的「正餐」。 因此,往外追求要适可而止,够用就好。要趁着年轻,赶快往

  • (法藏法师)何谓真修道人

    何谓真修道人 问: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修道人」? 答:真心怕死!修行路漫漫,道念挽狂澜! 法语 自觉成功的人,不能忘记过去;自觉失败的人,则不能忘记未来! 生死如同远游亦需准备 出国旅行,会知道要去哪个国家、何时去,然后做很多的事前准备,而且觉得理所当然。 然

  • (法藏法师)不管外境如何,求生西方之心总是不变

    不管外境如何,求生西方之心总是不变 我们都是娑婆过客。既是过客,则敦伦尽份之余,不妨学着放下: 「有工作就做,做完了就放下,也不必去分别它们是多是少、是坏是好」,总是随缘消旧业,莫再造新殃。 不管外境如何变,心中那一念念佛、求生之心总是不变。 大家在工

  • (法藏法师)福慧要并修

    福慧要并修 在俗之人信佛、学佛,初下手时,若是因缘与根性使然(如,喜欢热闹、爱办活动、乐与人结缘……等),而多修些福报行,当然亦很好。因为「福可资慧」,所谓「福至心灵」,智能若无福报与善行的滋润,则深刻的智能亦无法真正的开发,修行人必须福慧双修,道业才

  • (法藏法师)如何做一名真修道者

    如何做一名真修道者 现今我们处在五欲(染缘)炽盛的时代当中, 信佛者多,学佛者少; 学佛者多,修行者少; 修行者多,坚持者少; 修行能够坚持者多,但能时时坚之又坚、久之以久,直至菩提,心不退转者少之又少! 吾人修道果能如此坚持到最后,才可称为真修道者,是名浊世

  • (法藏法师)其实,幸福意味着责任

    其实,幸福意味着责任 你喜欢的人靠你越来越近,这是【幸福】。 你喜欢的人离你越来越远,那要【祝福】。 其实,幸福意味着责任。 常人都喜欢单独拥有美丽的「幸福」姊姊,却往往忘了一定会伴之而来的,没那么漂亮的「责任」妹妹。 另外,祝福意味着成长。 我们常常

  • (法藏法师)修行之路

    修行之路 修行之路固然很长,但不修行的路更长;修行之路固然很苦,但不修行的路更苦。 看似孤独寂寞,却是寂灭为乐;看似行路艰难,但有三宝为伴。 修行的路孤单吗? 有人问:师父!修行的路孤单吗? 其实~~ 修行的路看起来孤单,却能时时亲近十方贤圣,不离一切众生。

  • (法藏法师)从爱情看人生

    从爱情看人生 众生有许多的恐怖~ 恐怖死亡、恐怖失去、恐怖爱情远离…… 当爱情转身了,该怎么办 ? 我们要追过去吗…… 爱情一转身 ~ 就像,彩虹消失了一样。抓都抓不到 ! 彩虹,本来没有生。 只是,某个角度,看起来──像是彩虹。 爱情,也没有生。 只是,某个

  • (法藏法师)僧团的理想

    僧团的理想 僧团希望给人的感觉(或者说它想要建立的)是: 传统中不无创新、淡泊中不缺热情、持戒中不失善巧、自利中不坏利他、做务中不昧修心、困勉中不忘菩提、严肃中不失活泼。 虽注重教理但更重视于实践、原则虽很清楚但也不坏人情、虽有人情但绝不出卖佛

  • (法藏法师)以「我」为中心,就是一切苦的来源

    以「我」为中心,就是一切苦的来源 有「我」在本质上不能叫过失,但以我为中心就有过失。 如果每个人以自我为中心,「分别」就出来了。 也就是在想法中有「这是你的、这是我的」,这种对立感将会形成苦的来源。 比如说:为什么你的比较好,我的比较差;做同样的工作

  • (法藏法师)「忏悔」是一种〝勇于面对自我〞的修道

    「忏悔」是一种〝勇于面对自我〞的修道 当过失发生时~~ 「客观地」觉照〝自己的错误〞, 「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无知〞, 「坦然地」面对〝错误的结果〞, 「柔软地」放下〝我执的矫饰〞, 「勇悍地」发愿〝改往与修来〞! 修心的下手处 少一点自私,多一点将心比

  • (法藏法师)从天台圆教之建立试论圆教止观的实践

    从天台圆教之建立试论圆教止观的实践 提要 一、序 言 二、天台圆教的理论与旨趣 三、天台圆教止观之观境 四、天台圆教止观的核心观法 五、结 论 ------------------------------- 提要 长期以来由于战乱所造成的人才凋零、教典散失,加以祖师禅及净土法门的

  • (法藏法师)天台禅法的特质

    天台禅法的特质 法藏法师 提要 正文 1缘起与目的 2天台禅法概述 2·1圆教三种止观 2·1·1总说 2·1·2别释 2·1·3小结 2·2别释三止三观 2·2·1别教次第三观 2·2·2圆教一心三观 2·3结示本章 3法华三昧忏仪在天台禅法中的意义 3·1天台忏仪行法之目的 3

  • (法藏法师)浅谈天台宗的性格与价值

    浅谈天台宗的性格与价值 法藏法师 天台宗乃是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以来,经过五百多年的辩证与理解,并逐渐「组织化」与「本土化」后,第一个成立的宗派。也是汉传佛教存在最久,而且影响最深远的汉传佛教宗派,到目前为止,仍有专人专处在弘扬且传承不辍,其教理与

  • (法藏法师)台湾净土教思想的发展

    台湾净土教思想的发展 (一)台湾佛教净土发展 (二)印光大师对台湾净土思想的影响 (三)印光大师念佛法门的思想内容 (四)净土宗教理思想的不彰 台湾净土宗与各宗派之关系 净土教未来的发展与忧虑 ------------------------------ 我们现在要谈的所谓“台湾佛教

  • (法藏法师)南山律学研究的新面向─—代序

    南山律学研究的新面向─—代序 净心诫观发真钞序 天台沙门 允堪 述 夫学道者,以明己为本;立言者,以益物为宗,在昔圣贤率循此二。兹《诫观》者,乃明己益物之教乎,吾祖南山虽托训于慈忍,岂无意于将来?愚庆荷大师之道,凡二十载,所述诸科记,仅将百卷。噫!着文字而

  • (法藏法师)《中国佛教史概说》讲纲

    《中国佛教史概说》讲纲 大 科 壹、悬谈: 甲一、道人为何仍要研究佛教史 甲二、「历史」及「历史研究」泛论 甲三、「佛教史」及「佛教史研究」概说

  • (法藏法师)法华三昧忏仪辅行集注序

    法华三昧忏仪辅行集注序 本忏功德利益 忏法之再兴 法华三昧之重要 集注缘起 略释三昧 忏法差别 行法要略 别明求生净土 本忏所依 劝请正修 感恩 附:重治法华三昧仪轨编辑说明 本忏功德利益 “法华三昧忏仪”,原名“法华三昧行事运想补助仪礼法华经仪式”,乃是

  • 如何使护法成为你的修行 (法藏法师)如何使护法成为你的修行

      护法绝不只意味着物质的供养,护法是佛法的相互增上。  所以在护法时不要观念不清,以至把目标弄错……  把世间的斗争、群体性和封闭性全放到佛门来。  观念要正确  护法是你自己本身的意愿,并不是师父

  • 什么叫正行、助行? (法藏法师)什么叫正行、助行?

      我记得我在广德录音带上常对居士讲,你们修行要分正助,譬如说你吃饭,要不要配菜呀?要配菜。菜好吃,饭就多吃一点,因此菜好不好吃很重要。那你就不吃饭光吃菜行吗?菜有好多种,饭只有一种,白米饭或糙米饭,永远是

  • 我们学佛法、出家的目的是什么? (法藏法师)我们学佛法、出家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出家的目的是了生死。首先是了生,了生才能够脱死。什么是了生?就是不要再醉生梦死,在我们活着的时候,对宇宙、人生看得很清楚、明白,生活得洒脱、自在。学了佛法以后,吃得下,睡得着。跟一切人的关系是如法

  • 净土法门的特质是难信难解易至这六个字 (法藏法师)净土法门的特质是难信难解易至这六个字

      净土法门是一种大修行,是修行的十分重要的法门。净土法门的特质是难信、难解、易至这六个字。难解、难信、易至这六个字是同一件事情。它是大乘佛法的真实利益之所在,是大乘佛法之用。  净土法门就是阿弥陀

  • 怎样来认识净土法门 (法藏法师)怎样来认识净土法门

      以后要讲的是怎样来认识净土法门,净土法门的实质是什么。这里我用一句话六个字,你对净土法门就知之过半。如果你承担得了这六个字,临终往生就没有问题。这六个字是难解、难信、易至。难解是不容易理解。难信是

  • 生死的事情是一场不能重复的考试 (法藏法师)生死的事情是一场不能重复的考试

      各位,生死的事情是一场不能重复的考试。听清楚,生死这件大事是一场不能重复的考试,它只能考一遍,你怎么能够把这么严肃、这么重要的考试,交付给一个你并不很理解的法门去面对呢?如果你不能确定净土法门这样的

  • 你真的想要往生吗? (法藏法师)你真的想要往生吗?

      我要往生,我要往生!你真的想要往生吗?你又不敢往生,你总觉得你不能往生。因为你觉得还没有念到一心不乱,你无法往生。所以你说要往生是骗人的。很多人参加念佛七都念到像我这样喉咙沙哑,就不敢承担往生这件事

  • 信愿念佛求生净土 (法藏法师)信愿念佛求生净土

      ◎首先要护持好自己的家庭。做好家务之后,要发心恭敬和护持三宝,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平时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言谈不论他人是非,助人为乐,随喜功德(钱、物、行动或言语),少欲知足。要懂得一切空、苦、无常的

  • 对治方法:不净观 (法藏法师)对治方法:不净观

      佛陀立教法,从远的来讲固然是要人成就佛道。而成就佛道就要「自利利他」,自利就是自己要解脱生死。说到 自己解脱生死,自己有什么生死不能解脱的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各式各样的。  《楞严经》讲:「男

  • 欲之害 不净行 (法藏法师)欲之害 不净行

      一、什么是淫欲之害呢?  好,我们现在来看看。哎,附录四。我们先讲现在新打的附录四,《八师经》里头说:佛以八苦为师。当中的一个。但是这里头是说:八戒为师。当中的淫戒他提到了这么一段,他说:淫为不净行,迷

  • 真正的忍耐是要学「垃圾焚化炉」 (法藏法师)真正的忍耐是要学「垃圾焚化炉」

      所谓「忍耐」,不是情绪性或表面理性上的「硬压」,那就像把垃圾硬塞入「垃圾桶」,从来不清理,终有一天会爆开、更臭一般,只会使事情更糟,或使自己得「内伤」而已。  而真正的忍耐,是要学「垃圾焚化炉」,以客

  • 修福报 (法藏法师)修福报

      福报,在凡夫的位上说,就像水一样,可载舟、可覆舟。  然而在大乘佛教中,是告诉我们必须福慧双修的。  就果上说,佛陀百劫修相好,正是修学广大无边的福報;就因中论,欲行菩薩道,福利众生,亦不能没有足夠的福

  • 寻找内在的自性清净心 (法藏法师)寻找内在的自性清净心

        在我们的生命当中,亲情、物质、生活、名利、欲望、爱情等的追求,似乎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而一切的欲望,都是一种往外的追求!欲望对世俗人来讲,如果无法完全避免,那么请记得:这就像小孩子吵着吃糖

  • 因为爱,所以求生净土 (法藏法师)因为爱,所以求生净土

      过去的我,以自私来爱你,因此无始以来的生命,一再地重复着「爱」与「离开」。自私的完成爱,然后再难堪的彼此离开。  今后,不是不爱你,正因为太爱你,所以要到心灵学校「极乐世界」,去学习达到更棒的

  • 面对恶缘时,作一切众生皆我慈母想 (法藏法师)面对恶缘时,作一切众生皆我慈母想

      有人来损恼时,作如是思惟:  他之所以来损恼我,都是由于无始以来做我慈母时,为了替我成办利益,全无顾虑到自己的罪苦和恶名,以致遭到生死苦海之种种苦,又由于迷乱力,导致对过去的眷属全不相识,所以才来损恼我

  • 什么是菩提心?云何发菩提心? (法藏法师)什么是菩提心?云何发菩提心?

      就世俗谛说,「菩提心」就是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因心与愿心,他以〝大悲心〞为根本,以智能为支柱,出之以自利利他的方便。  因此,要发起菩提心,除了必须依止、亲近,已发心的善知识外,就是要常常忆念四

  • 关于居士对出家师父的称谓 (法藏法师)关于居士对出家师父的称谓

      所谓佛法于恭敬中求,身为一个在家居士,乃至出家人,对于出家师父的称呼方式,皆有佛门中的规矩。因此身为佛弟子,都应该知晓对出家师父适当而得体的称呼法,方能彰显内心的恭敬,从而得到佛法的利益。  一般我们

  • 老修行脾气大!确定这不是在说你吗? (法藏法师)老修行脾气大!确定这不是在说你吗?

      常常我们会劝别人或者要求自己──要精进用功。问题是,什么才算是真正的精进用功呢?是不是念佛、诵经、持咒……这些善法越多越好呢?精进的方向在哪儿呢?法藏法师的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精进是原本是

  • 法藏法师:《不净观略说》 (法藏法师)法藏法师:《不净观略说》

    末学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法藏法师讲解的《不净观略说》虽然有视频但是没有文字文件,故发心将法藏法师讲的《不净观略说》整理成文字文件以供养大家。末学把这件事作为2015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去做。希望将此功德用于忏悔自己过去无知所造的淫业……

  • 如何理解一切唯心造? (法藏法师)如何理解一切唯心造?

      大乘佛教是非常注重“心”的作用,但大乘佛教的思想,并非就是西方的所谓“唯心论”,顶多是在表述方面,有些宗派或经典的说法(但也不是全部),多少给人有这样的认知罢了。

  • 是否要先学习小乘的四念处,才能学大乘? (法藏法师)是否要先学习小乘的四念处,才能学大乘?

      善士问:是否要先学习小乘的四念处,才能学大乘?法藏法师答:像长老说的观四念处修法,然后做基础,然后才去修大乘,这个是绝对没问题,可以。这就是所谓的别教人的修法是这样,但他老人家不一定这么接受啦!那就不一定,但我们的天台宗的角度,我是用天台宗角度来看

  • 愿我临终无障碍,要怎样做才真正无障碍? (法藏法师)愿我临终无障碍,要怎样做才真正无障碍?

      善士问:愿我临终无障碍要怎样做才真正无障碍?法藏法师答:愿我临终无障碍,并不是说有障碍你就不能临终,是说,我的障碍少一点,让我的往生极乐更加得容易一点,并不是说如果我有障碍。算了,我就不应该往生,我无能力往生,不是这意思。因为我终究是凡夫嘛!你就不能

  • 没做到父母想要的回应就认为自己不孝顺,如何转念? (法藏法师)没做到父母想要的回应就认为自己不孝顺,如何转念?

      善士问:如果小孩偶尔要回应父母的亲密关係,但是,如果小孩感觉累了,他就会开始觉得自己没做到父母想要的回应,不孝顺,针对那些没学佛的年轻人,他们要怎麽转这个念?法藏法师答:其实自认为没孝顺也不坏,那才能警策说,我要更孝顺一点。

  • 为什么要去朝圣? (法藏法师)为什么要去朝圣?

      善士问:为什么要去朝圣,到目前为止讲的话,我觉得没必要,增加碳足迹,又花那么多钱,我还不如把那钱拿来供养。法藏法师答:朝圣,一个是经上明白讲。那可不是我们推论,他就说到说那里有加持,那里会产生很强大的忆念。碳足迹跟工作跟少赚钱

  • 天台教观的大开圆解,跟宗门的明心见性是一致的吗? (法藏法师)天台教观的大开圆解,跟宗门的明心见性是一致的吗?

      善士问:天台教观里所讲的大开圆解,跟宗门的明心见性是一致吗?或者说不是一致,它们的区别在哪里?法藏法师答:总结来说, 悟入有一致,可是,过程方法差别相当大,善巧也差别相当大,也是不一样的,

  • 祖师讲一念相应一念佛,这个一念相应是当下还是临命终? (法藏法师)祖师讲一念相应一念佛,这个一念相应是当下还是临命终?

      善士问:祖师讲一念相应一念佛,这个一念相应是当下还是临命终?法藏法师答:一念相应最好是当下,但有人也是临命终。有人一辈子没有相应,可是他信心坚固,他念到念念念佛,念念是佛,不是即佛,是是佛而已。也就说,我还是能念,能念的我还在,所念的佛还在

  • 念佛太感性的话,对往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法藏法师)念佛太感性的话,对往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善士问:刚才法师讲念佛不能够太理性,也不能够太感性,我们是凡夫,属于感性的比较多,如果太感性的话,对往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法藏法师答:我解释一下,没有说念佛不要太理性,不要太感性,不是这意思。我的意思是说,念佛当然会用感性导出,理性来收归、稳定

  • 净土法门的真信是从定慧,还是从感情和欲望当中生起? (法藏法师)净土法门的真信是从定慧,还是从感情和欲望当中生起?

      善士问:净土法门的特点就是易行难信,那麽,这个真信是从定慧中生起的,还是从感情和欲望当中生起?法藏法师答:刚开始是从你的善根跟感情,分别见来的。有人就是一见锺情,就是喜欢,这个根性的是直觉的,但这个直觉一定有一个过去的业因。

  • 广钦老和尚的保任境界是念佛三昧吗?跟禅定有什么区别? (法藏法师)广钦老和尚的保任境界是念佛三昧吗?跟禅定有什么区别?

      善士问:广钦老和尚那个境界是保任境界,那请问说,他这个是不是念佛三昧?还是说他只是禅定,三昧跟禅定到底是有什分别?他这个功夫是不是一定要在禅定之内?法藏法师答:刚开始的时候,禅定有那个样貌,有那个静坐不动的静中禅定,念佛三昧已经入到动中就在三昧中。

  • 念佛功夫成片跟禅宗的破本参,是不是一个境界呢? (法藏法师)念佛功夫成片跟禅宗的破本参,是不是一个境界呢?

      善士问:按照印光老法师的解释,就是说圆教名字位,六即佛的名字位就可以大开圆解,那比如说现在我们要念佛了,那念佛功夫成片跟禅宗的破本参,是不是一回事情,一个境界呢?法藏法师答:不好说,不好说是一个境界,何以故?禅宗的破本参,他对于自己本身无明壳

  • 往生是不是要有百分之百出离心?还是信愿发菩提心即可? (法藏法师)往生是不是要有百分之百出离心?还是信愿发菩提心即可?

      善士问:如果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出离心是不是要有百分之百,还是只要有信愿,然后发菩提心即可?法藏法师答:不管几percent,你的愿心一定要强过世间的贪恋!虽然也会对身外之物还有点不捨,但真要往生了,正念可以提起,你要能保证这样。

  • 西方的吸引力法则与佛说唯心所现之理可有类似? (法藏法师)西方的吸引力法则与佛说唯心所现之理可有类似?

      善士问:现西方有所谓吸引力法则,认为健康财富都可由人的心力而求来,只要百分之百相信。这与佛说唯心所现之理可有类似?法藏法师答:不类似啦,这样怎么类似?吸引力法则违背了一个因果概念,吸引力是有的,但是在正因,正果才有啊。要有正因起正念,那个正念是吸引力

  • 傻老比丘在法师的开玩笑中证四果显神通 (法藏法师)傻老比丘在法师的开玩笑中证四果显神通

      你看当年在印度在西域哦,印度有这么一个故事。有这么一个老先生,他,有这么一位老比丘。他过去世讲经说法呢,刻意保留。就是把重点不好好讲,就带过,怕人家开悟啊!怕人家懂太多,将来讲经说法比他好,刻意保留。

  • 什么才是真正了解自己? (法藏法师)什么才是真正了解自己?

      这很难!没有刺激了解不到自己,但问题是我们又不喜欢接受刺激,因为一刺激就焦虑,好惨!所以,我们不容易瞭解自己。怎么办?尽量就好。自己像什么?像深不见底的深渊,所以,不要太相信自己,「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 该如何正视疏通认为佛教是迷信这个想法? (法藏法师)该如何正视疏通认为佛教是迷信这个想法?

      善士问:对现今的大学生而言,愿意学佛的同学或许只是少数,但凡有兴趣者,多半因为其理性思惟观察的特质而接受,但对于大乘不思议法,或者加持、诵经等仪式,却往往贴上「迷信」的标籤,该如何正视疏通这个想法?

  • 佛弟子如何看待“一师一道一经”? (法藏法师)佛弟子如何看待“一师一道一经”?

      古德有这么讲说,一门深入,是有这样讲,但那个一门深入并没有排他啦!并没有排斥其他,因为如果没有其他门就没有一门呐!因为我们不是天生说就把所有的佛法都了解的。所以对于各种佛法的了解,是需要有一定程度范围的一个广度。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