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乡村的麻雀

放生心得 | 作者:网络 [投稿]

  守护乡村的麻雀

  麻雀是鸟类中的“贫民”,它们习惯于迷恋乡村与小镇,是最能够与人一起和谐相处乃至同存共荣的一种飞翔动物。故而在许多人的潜意识中,一看到“鸟”字,就会立刻想到了麻雀的形象。

  不论怎么回忆与印证,麻雀都是我最早认识的一种鸟。至今在我的脑海中还时常清晰着这样一幅美好的图景:乡村麻雀一开始出现在我视线中的时候,母亲就适时教我口念“麻雀”这个新鲜名词。接下来,母亲还口授给我“麻雀是一种鸟”的简洁短语。这样渐渐地我就在乡村认识了麻雀并且喜欢上了麻雀。于是在我家的小院里,每当麻雀成群地飞来与鸡鸭争抢食物的时候,我手心里飞撒而出的谷粒或麦粒就要多一点点,因为从内心来讲我早已把麻雀当成了不可多得的小伙伴。

  毕竟父母双双离家到田间劳作的时候,我常常可以在寂静的院子里与一群前来凑热闹的麻雀一同快乐地度过一个冗长的下午。自然,在人鸟共处的宁静日子里,我才得以健康快乐地成长。到我开始踏进乡村学堂时,几乎每天早晨自己都是被一群争相练嗓的麻雀吵醒的:它们常常纪律严明地在我家的屋顶上排成一条“鸟线”,直到看见我背上书包奔跑出院门时,才停止鸣叫一只又一只地相继飞离,有时甚至还很热心地从空中送我一程。于是,这一天里我的心情也会随之感到特别地舒畅。可以这样说,正是有了麻雀的时常穿梭,才使我那隐藏于山间的蓝色村庄充满了更多的诗意。

  与人相比,麻雀似乎更懂得恋旧,麻雀习惯于守护而不习惯于远飞。麻雀一旦选择了一座村庄或一座小镇之后,就会乐此不疲地繁衍生息。

  麻雀不会像其它鸟一样在树上做巢,这好像显得没有足够的灵性与智慧。其实,在做巢这一点上,麻雀恰恰是最能表现出一种鸟类中少有的大智若愚。试想一下,再美丽的巢一旦做在树上,那就要别无选择地接受风吹、日晒和雨淋,生命的风险势必大大地增加了。而不能在树上做巢的麻雀,仿佛明白这个道理而机智地选择在人类的屋檐下或墙洞中安放自己的小巢。这样一来,日晒不到、雨淋不湿、风吹不到,繁衍起后代来要安全得多,或者说更有生存的保障。至于做巢的材料也可就地取材,比如在房前屋后叼来一些散落的柔软鸡毛鸭毛铺好,就可以养育下一代了。

  事实是,麻雀可以反复使用同一个墙洞做巢而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下去。即便是多年之后的今天,在我乡下老家的那些高低不一的墙洞中,每年的春天依旧有麻雀飞进飞出忙碌不止地繁衍着后代。而从老屋里出生的人儿呢,却一个个长大之后背起行囊毅然告别了老屋,再漂泊到一个个缺少麻雀陪伴的现代都市谋生,直到被人情所累和被人情所伤的时候,他们才会想起遥远在身后的那一个乡下老家,以及那一群替他们守护着古老屋舍的乡村麻雀。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