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CCTV年度经济人物首榜大奖,陈光标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年度经济人物之一。他出生于安徽省五河县长淮乡的一个贫困的农家,靠着自身努力打拼成为一个成功商人。仅2007年一年,他捐出的善款便超过1亿元。他没有向银行借贷一分钱,也从不在受赠地区进行投资。 作为内地最年轻的慈善家,因这个年度的慷慨之举必将摘下内地首善的桂冠,也必将推动中国慈善公益事业春天的到来。不惑之年的陈光标10年来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4.75亿元,被资助人数20多万人。2007年度捐赠总额为1.81亿元。仔细了解,他竟然是持续放生者……他说:在菜场见到青蛙、乌龟我就要买来放生。我放生到玄武湖里的青蛙、乌龟等大概要按吨计了。 我们坚持把企业利润的近30%捐赠慈善事业。
他生于一个极度贫困的农家,却靠着自身努力打拼为一个成功商人。浙商、闽商、晋商、粤商、苏商……各路新商帮中,不乏财富更多、名声更大者,他却是捐助穷人最豪爽的人。仅2007年一个年度,他捐出的善款便超过1亿元。他没有向银行借贷一分钱,也从不在受赠地区进行投资。
这个经历酷似李嘉诚,目标亦是李嘉诚的年轻富豪,作为内地最年轻的慈善家,因这个年度的慷慨之举必将摘下内地首善的桂冠,也必将推动中国慈善公益事业春天的到来。
他叫陈光标,刚满39岁。
陈光标,一个声名日隆的苏商。他的“名”,并不在于他有多富有,他的“名”有一个响亮的称呼——慈善家。10年来,他累计捐赠款物到位3.17亿元,其中现金2.18亿元,物资9900多万元,捐助范围达全国10多个省市欠发达地区,受益人数超过30万人……这一连串的数据,是对他的“名”的最好注脚。
从照片上看,这是一个年纪不大、面相和善的商人。他是怎样一个人?何以致富?又何以对慈善事业乐此不疲?带着一连串疑问,记者走近了陈光标。原本以为陈光标是个需要破解的谜,而随着采访的深入,陈光标乐在其中的慈善人生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中国,历来都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传统,但陈光标似乎有些特殊,因为在他还是“穷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发自内心地帮助别人了。
关于贫穷,陈光标有着深刻的记忆。他曾对熟识的记者披露自己的隐私:“你注意到了我吃鸡蛋的认真?有意思!我一般每天只吃一只煮鸡蛋,的确是慢慢地吃、认真地品味。我有一种特殊的鸡蛋情结,或者说是隐私。”接着,他讲述了一个吃鸡蛋的故事。这是一个发生在“文革”后期,对他后来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故事——
我的老家在苏皖交界的西南岗农村,“文革”后期相当贫穷落后。我两岁多时,一个哥哥一个姐姐相继饿死了。从我记事起,父母就常常因为村上的红白喜事而向别人家借个一两块钱。我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一块多钱的书本费也是父母东家西家两毛、三毛钱凑起来的。父母亲借了钱之后就常念叨,等鸡子下蛋后卖掉还债。那时,农村一户只能养两三只鸡,鸡蛋也就十分金贵了。在只有过春节才能尝点肉味的年代里,吃一只煮鸡蛋多么令人向往!一念之差,我偷吃了第一只生鸡蛋。
父亲看出了问题,鸡子光啼叫不见蛋,以为是黄鼠狼偷吃了,便在鸡窝边支起两只鼠夹捉拿“凶手”。我的“偷吃”暂停了几天。然而,诱惑是挡不住的妖魔。当我又一次在墙角磕破母鸡刚下的鸡蛋准备生吸的时候,小我两岁的妹妹惊叫了起来。父亲大怒,和母亲一人操着木棍、一人舞着竹竿围追过来……
现在想来,父母当时也是气愤至极。父亲是建国初的高中生,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在那个年代也算是“虎落平阳”。但父亲却教子极严,母亲也是个好人。我比弟弟大8岁,我至今记得,弟弟躺在床上饿得直哭,母亲怀里却奶着邻居家的孩子。你说,在这样的家庭里,我不是个该打的坏小子吗?所以,这一段人生插曲于我是刻骨铭心的。古人劝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太语重心长了。多少年来,掉在桌上的饭粒我一定要捡起来吃掉,见到自来水龙头滴水我就要拧紧,街头倒地的自行车我会扶起,在菜场见到青蛙、乌龟我就要买来放生。我放生到玄武湖里的青蛙、乌龟等大概要按吨计了。而且,我做这些,有条件时都会带上家人、带上孩子。正是放生,使他结下了成功的缘分……。
如果说偷吃鸡蛋的经历让少年陈光标深刻认识到了行善助人的道理,那么他少年时的另外两件小事就可以看作是他慈善行为的肇始了。
我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去理发。理发店对面有户人家专门是靠养牛、杀牛为生的。那天在理发的时候,我正好看见他们在杀牛,他们把牛吊起来,用大油锤直接砸牛头,我根本受不了这么残忍的场景,因为我从小就放牛,和牛有着很深的感情,尤其是看到旁边的牛在流泪,我心里难过得很。当天夜深的时候,我就偷偷跑进那户人家,剪断了拴牛的绳子,把后门打开,把所有的牛都放走了。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想到这件事情,我还会很快乐,虽然给那家人造成了一点损失,但我却救了好几头牛的命。
还有一件事,让我真正体验到了帮助人的快乐。那是小学三年级快开学的时候,我在暑假里每天拿小木桶从二三十米深的井里提水挑到一公里外的镇子上卖,一分钱随便喝,每天能赚个两三毛钱。开学的时候要交书本费,也就1.8元,但我听说邻居家的孩子还没有钱交这个书本费,家里人正在到处借,我就去学校帮他把书本费交了,把书给他领了回来。其实,当时我卖水赚的钱除去贴补家用,还有还别人的钱,已经没有多少了,但这是我第一次拿自己赚的钱去帮助别人,心里的那种快乐真是比吃了蜜还甜。
小事其实不小。善良之心人皆有之,难能可贵的是,无论在怎样的困境中,陈光标都没有让一颗善良的心蒙尘——就像《扬子晚报》的评论:慈善的元素,在陈光标的血液里快乐地流动着。
人行善,天在看。做好事者,必然得到上天的奖励。不信你也试试看。
陈光标用了“五个不能忘”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之情:“我觉得人应该常怀感恩之心。人生在世,有五个不能忘:一是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二是不忘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三是不忘老师的培养之恩;四是不忘亲朋好友帮助的滴水之恩;五是不忘回报社会。”有感恩的心才是符合天道的。没有感恩的心,怎么能够成功呢?
陈光标在1997年到2002年期间捐赠款物近2000万元,因为中国有句古话——人怕出名猪怕壮,所以我从没做过宣传。我父亲劝我说,不要怕,你要坚持诚信做企业,坚持守法经营,走你自己的路,不要管别人怎么说。中国这么多穷人,你捐这点钱算什么?在大海里就是一滴水,你应当站出来带个头,号召其他企业家也来回报社会!我就动摇了。那几年,我也常听说有些企业家承诺捐款多少多少,实际上却没兑现;另外,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自己行善,劝别人行善,更是功德无量的好事。因此,从那以后我每次捐款捐物,捐到哪就把实物放在现场,现金支票开好,并请各部门来做见证,真金白银地捐赠!我在好几个场合表态:如果谁发现我的捐赠有伪善成分,我的公司运行有人为的劣迹,我一定给他家乡的公益事业捐款200万元。
渐渐地,陈光标不仅把慈善事业越做越大,而且越来越热衷于传播慈善公益理念。在2006年4月12日的《人民日报》“人民论坛”上,他发表了一篇题为《富而有德,德富财茂》的文章,以他自身的实践,提出了“资本和道德”的命题。诸葛道熹:富而有德,德富财茂,这是企业家的成功秘密。
在他看来,“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应当成为企业家的价值观”。
陈光标用了这样一个比喻——财富如水:“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独自享用;如果你有一桶水,你可以存放家中;但如果你有一条河,你就要学会与他人分享。作为一名企业家,我认为有责任和义务去回报社会。牢记恩情,为他人、为社会做些事情,这将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和最明智的选择。”
所有的善举都应得到褒奖,慈善家和慈善企业自觉自愿地将其所得拿出一部分无偿地献给社会,对于“慈善还没真正开始”的中国来说,极具引领价值。但是,所有的善举,都不能回避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放生、救苦、捐助穷人、资助弱者、关心弱者、做好事的人永远吉祥如意。为什么?因为这是天道,这是佛家、道家、儒家的真谛……,愿每个人都放生、救苦、捐助穷人、资助弱者、关心弱者、做善事迎来辉煌人生!
放生,就是救命,放生就是积德,放生就是改变命运。每年四月八日佛诞日举行放生会。但是关于放生的日子,就没有什么说法,只要你有心,天天都是放生日。但是放生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要做到真正的放生。放生要看缘分,缘分到了就是最好的时间。你放生不是攀缘,而是说你碰见了,别人要杀生,你当下救那众生,不为自己着想,哪怕多花钱,完全来救它于水火,然后给它做三皈依,众生最需要你救它而又让你碰见了这叫放生的最好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你等于救了一条人命。
问:放生一定要念咒吗?答:放生不一定非念咒不可,当然念咒就更完美一些。假如你放生忘记了念咒念佛,现在念依然来得及。若你不会念往生咒,只念阿弥陀佛就足够了。念皈依的方法,就是这样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或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 皈依法不堕饿鬼 皈依僧不堕旁生 (三次)
首先要加持一杯大悲咒水(可以预先加持准备好),洒在被放众生的身上。在什么都不具备或紧急的情况下,可大口出声念“南无阿弥陀佛”,让所放众生听的清楚真切,在八识田中种下金刚种子,等到因缘具足,种子成熟,自有开花结果,修成佛道,彻底脱离苦海的时候。如在马路旁或任何地方,看见人家正在杀害生命,没办法救它的时候,我们应发出怜悯的心,口中赶快为它念三皈依及往生咒或“阿弥陀佛”佛号,也略尽我们三宝弟子的一点悲心。细心周到:放生地点宜选择人烟稀少
大悲咒 (一或三遍):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无阿唎耶 婆卢羯帝烁钵啰耶 菩提萨埵婆耶 摩诃萨埵婆耶 摩诃迦卢尼迦耶 唵 萨皤啰罚曳 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 婆卢吉帝室佛啰愣驮婆 南无那啰谨墀 醯利摩诃皤哆沙咩 萨婆阿他豆输朋 阿逝孕 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 那摩婆伽 摩罚特豆怛侄他
放生泥鳅几天放一次?放生泥鳅的日期没什么讲究,只要有时间都可以去放生,泥鳅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时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冬季水温下降到5℃以下时,即钻入泥中20-30cm深处越冬。
放生仪轨念诵 我弟子妙音,今在佛像前,诚心皈依三宝,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皈依佛,两足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离欲尊, 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僧,不堕畜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佛教语。又称回向偈,佛家于法会结束时齐声朗诵的一种偈文。即发誓愿共同皈依佛道。净土宗多以唐善导之《发愿观三宝》偈“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为回向文。其余诸宗,大同小异。根据国际君友会佛教典藏,记载回向是佛教的特有名词,亦是重要的修行法门。
放生乌龟怎么做 要放生乌龟一定要慎重,不管是生态学上还是风水学上,放生都是很需要认真考虑的事。个人总结放生应该注意的事项包括(这里只介绍水龟,陆龟由于植食性为主,所以生态威胁风险很小,只要环境温度等适合即可): 1 放生要合理,不能随便放生。选择龟种的时候要注意,巴西龟、甜甜圈、彩龟这些龟切勿放生。它们是外来物种,对本土物种危害极大。放生的话十分推荐我们中国本土龟种,如草龟、花龟、鹰嘴、黄缘、闭壳龟等。不推荐放生外国龟种,对生态环境和本土物种有风险
放生一尾鲤鱼的功德不单是一条生命,还包括鲤鱼妈妈肚内的鱼卵。鲤鱼自古就是吉祥的象征,由于鲤鱼的「鲤」和「利」同音,故春节期间老百姓都喜欢在家中饲养鲤鱼,有「家家得利」之说。记得儿童游戏中有「放生大鲤鱼」玩 法,而真正的放生鲤鱼是从唐朝开始,唐朝皇帝姓李,而鲤与李同音,犯了皇帝的忌,于是把鲤鱼改称为「赤公」,当时朝廷还颁了一项法令,规定捕到鲤鱼必须放 生,全国上下不准吃鲤鱼,谁卖鲤鱼就要受罚,并且打60大板。
1、以此随喜放生功德回向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2、此善为主三世累积诸善根,以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众生累积诸善根,以及我们三世的身体及其他受用。诸佛菩萨如何回向,我和众生即如何回向。
前一段时间,有一位信众提问:发现一只流浪狗在小区附近活动,由于受到物业人员及业主的驱赶,经常找不到食物,自己又没有能力帮它,不忍其受苦就想给小狗进行安乐死,但又不知这样做是否违反佛教的不杀生戒?首先,安乐死是在生命受到无法逆转的重大疾病将遭受死亡前,病者无法及不愿再忍受极大痛苦时,在病患自愿的基础上,医生提供帮助,患者自主启动注按钮以无痛苦的方式而结束自己生命,它是西方根据医学伦理临终关怀的一种方式,在个
居士问:夏天晚上开车,挡风玻璃到处都是小虫子受伤害,会死亡,师父这个是不是杀生,这个杀生戒很难持啊!一如法师答:在开车的时候,无意当中肯定会伤害到众生,像我们开车一样的,你晚上开车,把灯一打开,一个个虫子啊,一个个蛾子啊,飞过来,那个高速上速度很快,碰一下就死掉了,所以第二天一看,挡风玻璃到处是死的虫子,这个对我们来说是无意杀生,不叫犯戒,叫无意伤生。
善信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我在饭店工作,避免不了杀生,怎么办?觉火法师答:阿弥陀佛!如今学佛,能改则改。不能改就是造杀生业,受报很严重。当今大环境都是造业的,虽很难改。但信佛了,也要有惭愧心,念佛忏悔,这样日后感召的罪报会轻些。
放生能增上我们的慈悲心,看到生命被救,能唤起我们这个“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对我们提高佛教的修养,增进我们的同理心、慈悲心、无常心非常有好处;也让我们知道了要珍惜这个暇满人身,好好地用来了生死、度众生,不要再像这些鱼一样迷惑轮回。
放生虽然功德无量,但很多人在放生过程中还是存在误区的。有人担心因为放生的条件限制,物命会在放生前就死去,与其这样,还不如不放。我们要知道,佛教的放生并不是单纯地救命,更是救度它们的法身慧命,所以,我们在放生时,尽量做到佛法僧三宝具足,为它们作三皈依,种下佛法的善根,未来总有一天,它会因为这个因缘而得到究竟解脱
有善士一家来寺院找师父,自述小孩无故全身疼,医院检查不出结果,所以求助佛法。小孩母亲:“看到小孩生病,心里难受。”师父:“这是你们宿世的因缘,是一家几口之共业。”稍顿了顿,师问道,“你们现在是做什么工作的?有没有杀生?”
将被捕获之鱼、鸟等生灵放入山野或池沼之中,使其不受人类宰割、烹食,是佛教表达慈悲理念的常见方式。佛教徒在放生之时依仪式进行的法会,即为放生会。放生义举源于经典中戒杀生食肉及积极救护生灵的理论,据《梵网经》卷下所载:佛子应以慈心行放生之业,因一切男子是我父,一
善信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我们在家几个佛友组织了放生小组,定期放生,这是着相吗?达照法师答:阿弥陀佛!活着,是所有众生最宝贵的财富;你不要管它活得质量怎么样,只要有生命,都要被尊重和善待。这就是佛陀最伟大的地方:慈悲利物。
“护生园”就是建了放生用的,那你要建多大?主要放什么生命?建设的这个护生园是放什么种类的众生?是水族众生,还是陆地的众生?是适合哪些气候、水土的众生?这些你都要考虑。它们来了适合在这里吗?还有,你资金够不够?除了建园投资,你还得有长时间的后续资金来养这些生命。
元朝的时候,有一位富商求子,他听说太岳真人可以召请来神仙判事,非常灵验,于是这位富商就前往叩问太岳真人关于子嗣的事情。神仙判说:“因为你前生杀业太多,使得物类绝种,所以得此果报。现如今你一定要放满八百万生灵才可以赎罪。如果误伤一虫,必须再放一百生灵才能准数。想要挽回命运这是最重要的事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