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中会出现的魔障。所谓的魔就是障碍,使我们的修行停滞不前。以佛法的正知见来看,本来是没有魔的。因为在佛菩萨的境界里一切平等无二,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障碍他了,所以魔是对我们众生而言的。所谓“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在佛法里讲有四个瀑流。第一个叫“欲瀑流”,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对着外面的五尘,当我们的根和尘接触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分别心,这个分别心就是叫前五识。在五根接触五尘的一刹那起作用的那个分别心,就叫前五识。那这里讲的瀑流是什么呀?大家注意,我
我一直强调,学佛是一件让人很开心的事情,但我却看到很多人,学佛之后却越来越烦恼了,越学越烦恼是什么原因呢?有的人说诵经好累,有的人觉得礼佛拜佛很辛苦。其实若你能够去了解,为什么要诵读经文,为什么要礼佛拜佛?那么你就不觉得学佛会有烦恼了,因为如果
在佛法里,很多事它并不是像“对错”这样两极二元来划分的。把时间拉长远来看,你原本认为是正确的,未来不一定就正确;而你认为是错误的,也未必就是错误。因此,在佛法的角度不会绝对的跟你说,这是“对”还是“错”。那至于“没有对错,只有因果”这句话,确实,
数息、观呼吸,通常在汉传佛教里,另外一个比较被重视的方法就是观察心念、念头。相比观呼吸来说,这种禅修的方法更细腻一点,要有一定的止的修行作为基础,坐在那里心能静下来,能听话,才可以做观心的修行。
如果各位是学佛人,就会常听到一段话:“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什么是四重(zhòng)恩呢?就是:非常重大、非常伟大的四个恩典。身而为人都拥有这四个恩典,让我们活在娑婆世界中有归属感,也被这四个恩典滋润着。那么,是哪四个恩典?一是“父
早课的第一个内容是楞严咒。 楞严咒出自于《大佛顶首楞严经》。这个咒有很多功德。在《楞严经》里面记载,它能够给我们自己,我们生活的世界,给其他的众生带来很多利益。对出家人来说,每天坚持念这个咒
所谓的业力,如果以正向思维来看,其实就是我们来娑婆世界之前给未来的自己所设定要挑战的功课。比如这辈子需要学习“与金钱之间的关系”。目标确定了,冥冥之中就会有股力量牵引你来做这方面的功课。而“业力牵引”是普遍的佛教理念。在过去,大家对人类心理活动
上次讲到几句话:“没事别找事,有事就做事,做事要了事,最好是无事。”如果要讲“无事”,就没有什么好不好,讲到好呢,已经是对待中的话了。如果要讲无事,甚至连多说一句、解释都没有必要。为什么这样说呢?这里所说的“无事”,不是说叫我们什么都不做,
好多人常把放下和放弃混淆。放下和放弃是不一样的。放弃是我费尽心思去做一件事,结果不如预期,我以为会有一百分,劳心劳力后却只有五十分,我失望透顶,也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愿去碰类似的事件,我也打内心深处认为这些事,无论怎么努力都不会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众生对世间的贪欲根深蒂固,总是想尽办法要得到内心执着的东西,往往因为执着的东西,贪求不到也放不下,而让自己陷入永无休止的烦恼与痛苦当中。当一个人能放下心中过多的欲望,懂得知足、清
反观有的时候还是得你自己愿意去看到,你要先愿意去看到,这是第一步。然后你必须去接受自己、去正视自己、看到自己负面的地方、自己不喜欢自己的地方。重点是你必须接受它才可以,谈不上是什么缺点不缺点,这是全面的接受每个人的特色!
当今这个时代,环境保护已日益成为非常紧迫的问题。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等等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将给全球人类带来可怕后果。因此,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探索已经成为一种必要。从个人角度出发,我们每个人又能做些什么来影响环境保护?
觉察能力是一个修行者的目标之一。当看到外在环境中触动我们的人和事,应该马上看到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是我们心的问题。因为外境的显现只是让我们照见自心的一面镜子而已,是自心勾召出来让我们看到并用来修正的。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分析出顺序,先看到、再觉察、
我相信只要是出家师父,都避不掉这些来自信众的要求。比如:找师父看吉日、给公司取名字、甚至夫妻吵架、孩子生病也来问师父。有时候我自己想想也觉得挺有趣,夫妻两个人吵架,感情不合,妻子来问我怎样挽回丈夫的心。我明明是个出家人,没有家庭,也没有配偶,为
佛教里面讲四个字,叫“知恩报恩”,知恩才能报恩。当我们讲到父母的恩德的时候,也许很多朋友会想,这不需要说,我很清楚。注意!你的这种认为,可能就是一个盲区。其实,你未必如你自己所想的那么深、那么细、那么全面地知道或者体会到父母对我们的恩德
不算妄语。有一种叫方便妄语,就是对别人无害的。比如医生跟患者说,你的病不重。这是为了让他鼓起信心,其实他的病很重。这个叫方便妄语。我觉得你那句话接近于方便妄语。我之所以说“接近于”,意思是说其实你可以不那么说,因为你自己主动编了一个事情
有人问:“听佛教音乐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禁忌?”其实并没有给大家定一个严格的规定。比如诵经,没有说只能在客厅诵经,不可以在卧室诵经,虽然我们佛教戒律里面有规范,但并不是每个人的条件都一样。比如我一个人在外面租房子,只有一个房间,但是我的佛堂、客厅
当时是倓虚大师写好了词,弘一大师知道有词了,于是想:“我应该把这首词谱上曲,赋予它生命。”这个《三宝歌》就因此而诞生了。如果从音乐的角度来看这首有旋律的歌时,其实《三宝歌》的旋律结构是比较接近流行音乐的,不管是和弦的运用,或旋律的走向,都比较现
对于过去所做错的事情,我们要油然生起一颗“惭愧心”。所谓的“惭愧心”,并不是叫你去苛责、批判自己,这颗“惭愧心”是指我们愿意勇敢面对过去所犯错误的心。很多过去所做的错事,之前多半是连想都不愿想的。为什么?因为太羞愧了,不仅怕人家知道,连自己面对自己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