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简介
玅境长老于一九八三年宣讲 一、前言 我们学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第一次。《心经》在中国佛教界里边,是流行最广的一部经,讲的人也特别多,它的批注也很多,可是这一部经在佛法里边,它是属于深义的一部分,不是浅显的。本人并没有听人讲过,这一次,现在有机会叫我来讲,也就是等于叫我学习一遍。
《佛遗教经》 上玅下境长老讲述 我们学习法华经刚刚的结束,现在由于不知道是哪一位提议这件事,而海公老法师、了公老法师慈悲,所以我们今天又继续的有机会学习这一部经。 在佛法的立场来说,我们
《八识规矩颂》乃法相唯识宗精髓,唯识宗巨匠玄奘大师所作。奘师留学印度十几年,得那烂陀寺住持戒贤大德心传,尤其在唯识、因明上造诣极深,于曲女城无遮擂台上立论,历时十八天竟无一人敢于出来辩难,因而不战而胜,声震五印,获“大乘天”之美称。
《佛说八大人觉经》讲记 妙境法师宣讲于悟光精舍 壹、前言 和尚尼,各位法师。我们佛教徒常常的学习佛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从佛法的学习上能够正确的认识什么是佛法,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妙境长老 2002年于法云寺禅学院 《楞伽经》的四种禅,我们突然间要讲这四种禅,也应该是有一个缘起的。现在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我下一个月要到台湾去,到福严佛学院去主持禅七。主持禅七,我心里面想要讲这个四种禅。讲这四种禅,我想要先熟悉一下,所以就先在
四念住讲记 上妙下境长老一九九六年宣讲于美国法云寺佛学院 〖前言〗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我们准备很久的佛学院,今天终于正式开课了。 现在学习的课程,旧译为「四念处」,新译叫做「四念住」
《解深密经.胜义谛相品第二》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们现在学习这部经的缘起,是台湾有居士要我讲唯识的要义,我就想起来这部经,我想讲〈一切法相品〉,就是这部经里面第四品,是〈一切法相品〉。那么后来台湾的新竹福严佛学院又请我去主持禅七,在禅七里面也应该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玅境长老宣讲 壹、释经题 昨天是辛未年九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圣诞,今天是九月廿日,我们开讲这部经,在观世音菩萨圣诞的第二天,藉观世音菩萨的光
普门品讲记 目录 前言 释经题 本经大意 本品大意 牒释品题-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流通因缘 译者简介 正文-壹 普门品讲记.一 普门品讲记.二 普门品讲记.三 普门品讲记.四 普门品讲记.五 普门品讲记.六 普门品讲记.七 普门品讲记.八 普门品讲记.九 普门品讲记.十
《楞伽经四种禅》 2001/02/05于加州闻思修居士林 冯居士、各位居士、各位法友,大家好。阿弥陀佛!我们就开始讲,不要讲其他的话,不讲了。 讲的题目是《楞伽经》四种禅。我们汉文佛教,念佛法门比较普遍。《楞伽经》的四种禅,我感觉我们汉文佛教提倡这种禅的,我
楞伽经四种禅 这个《楞伽经》的四种禅,我们突然间要讲这四种禅,也应该是有一个缘起的。现在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我下一个月要到台湾去,到福严佛学院去主持禅七。主持禅七,我心里面想要讲这个四种禅。讲这四种禅,我想要先熟悉一下,所以就先在这里讲它一次,
《杂阿含经?尊者难陀为五百比丘尼说法》讲记 略释经题 〈尊者难陀为五百比丘尼说法〉,出于《杂阿含经》﹙大正二.七三下﹚。 「杂」:南传佛教译为「相应」。在这一部经内有很多相应经,如蕴相应、
六妙门讲记 妙境法师 讲于1998北投观音禅寺 这里的观音禅寺主人慈悲,大家在这里发心学习禅,这件事非常吉祥。我们日常生活里面,我们的身口意,是一个动乱的情况。非佛教徒当然不感觉到什么,但是,我们相信了佛法的人,我们阅读佛经,阅读经律论,我们才知道,这是一
《禅的名义》 2001 2 3-4讲于加州大觉莲社 大觉莲社主人叶敏居士,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法友,今天有因缘我到这里,我们共同地学习佛法。我原来和叶居士说这件事的时候,我是说这个讲题是「禅与净
暂无简介
菩萨戒本经讲记 时间:八十三年十一月 上下 主讲:说戒和尚玅境长老地点:台中雾峰万佛寺整理书记:释大光释坚律释常隽 菩萨戒本经讲记 我们中国佛教,也就是说汉人的佛教,关于受戒的事情向来的习惯,受完了比丘戒之后就受菩萨戒。但是在印度佛教里,受完比丘之后受
持名念佛与念佛三昧 前言 我出家以来所住的寺院,没有不结念佛七的。听老法师开示念佛法门的殊胜功德,也的确受到了感动,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但因学习圣教,未能无间断地精进念佛,颇以为歉!近三十年来,也时有主持佛七,为人开示念佛法门。今年四月初,在一处念佛
《大乘庄严经论成宗品》讲记--大乘是佛说 甲一、解题与作者 本论于唐.三藏法师波罗颇迦罗蜜多罗初译时,名为《大乘庄严经论》,但在《成唯识论述记》中,窥基大师说这部论能使大乘经得到庄严,故应名《庄严大乘经论》前译为《大乘庄严经论》是不对的,因为并没有
如何修习四念住 妙境法师 一、依四念处住 修行,主要的目的就是使令自己的心清净。如何修行能令心清净?佛说:依四念处住! 四念住,或译为四念处。“处”是心所住之处,“
增上生与决定胜 妙境法师 前言 今天的中国佛教,无论是美国、加拿大、香港、新加坡,或是台湾,佛教徒的人数比十年前增加很多,可见有善根的人还是不少!虽然现在是末法时代,但有善根的人多,是有得圣道的希望。但善根是过去的栽培,我们现在应该如何学习佛法呢?这
四念住讲记 上妙下境长老一九九六年宣讲于美国法云寺佛学院 〖前言〗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我们准备很久的佛学院,今天终于正式开课了。 现在学习的课程,旧译为「四念处」,新译叫做「四念住」
摘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 妙境长老讲述 佛教徒发无上菩提心,由凡夫开始修行佛法,一直到入圣位,这个阶段,是以观一切法毕竟空的般若为重要的修学法门,等到你得无生法忍,成为圣位以后,当然,你功德尚不圆满,仍应继续修行,此时,是以方便般若波罗蜜为最重要,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玅境长老宣讲 壹、释经题 昨天是辛未年九月十九观世音菩萨圣诞,今天是九月廿日,我们开讲这部经,在观世音菩萨圣诞的第二天,藉观世音菩萨的光
谈静坐 于1990 4加州法云寺 各位居士!静坐,我们佛教徒都应该学习的。近多少年来,似乎是有兴趣的人比较多,但是真实有成就的人可能不是很多。能够保持静坐的兴趣、天天静坐,也就很好了。 静坐,
如何消除烦恼 2000/07/14妙境长老宣讲于法云寺佛学院 各位同学,各位居士: 我很多年来讲开示的时候很少写稿,但是这一次在台湾,或者说是心血来潮吧!有几位同学约会在新竹福林堂,给我出个题目;这个题目不是我出的,是同学出的题目,我就把所要讲的写出来。写出来
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若细心地观察自己,你就会发觉,这个「我」是个烦恼的根本,你会发觉这件事。若是通达无我的时候,烦恼的根本没有了,烦恼就不容易生起来,烦恼就会减轻了。
十大愿王 妙境法师 86/3/18~19 讲于信愿念佛会 今天我们要讲的“十大愿王”,是〈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特别赞叹的修行法门: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
《杂阿含经?尊者难陀为五百比丘尼说法》讲记 略释经题 〈尊者难陀为五百比丘尼说法〉,出于《杂阿含经》﹙大正二.七三下﹚。 「杂」:南传佛教译为「相应」。在这一部经内有很多相应经,如蕴相应、
(一)《瑜伽师地论》是全面地、深入地开示了什么是禅,我们若能认真地学习,你自己就会有主张:「喔!应该这样学习禅的!」就不会再随着别人的舌头转了。 (二)学习教义遇见了难关怎么办?可以请教善知
妙境法师:学习佛法的次第 ★颂文★★★。 【颂一】: 有情无量入佛法,根性有异学亦别,增上生与决定胜,如是二途一切摄。 【颂二】: 一切众生皆求乐,若无资具乐非有,佛知众具从施出,故佛先说布施论。 己所不欲勿施人,博爱众生不行非,善有善应不虚妄,故应受持清
修四念处的重要——妙境长老 于公元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八日至四月四日在慧日讲堂主持禅七开示内容的摘录。 我们中国佛教,自从慧远大师提倡净土法门以后,净土法门就在中国流行很普遍,很多人都学习净土法门,虽然与古代人修的念佛法门有些不同,总而言之,仍是净
修四念处是中国佛教的希望 86/3/25 讲于三峡西莲净苑 为什么要学佛? 「为什么要学习佛法?」即使是出家一百年了,还是要探讨这个问题。 在《法句经》上有四个颂: 常在燃烧中,何喜何可笑;幽暗之所蔽,何不求光明。 佛说这四句偈的缘起,因为有四个年纪大、新出家
持名念佛与念佛三昧(节录) 妙境法师 妙境长老关于净土念佛的问答 问:如何念佛才能有把握当生成就,往生西方极乐净土? 师:就是先修奢摩他止,令一心不乱(先不提心不颠倒)。这样可能会成就欲界定、未到地定。成就未到地定后,每天常常入定,在定中念佛,有可能会见
妙境法师:带业往生与消业往生 前言 清净的佛世界,正法流行,佛菩萨为善知识,没有恶国王,正是修道的最佳场所;所以一切佛弟子,尤其是未入圣位者,应当发愿往生。然而,带业往生,还是消业往生,近年来汉文佛教界,若干位善知识,忽然热烈的讨论起来。 今年元旦,奥客兰
妙境法师:如何得观音菩萨感应 三恶道众生的苦恼是很多很多的,他们很难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原因是什么?因为地狱,恶鬼,畜生世界的众生,他们的身体有很大的问题与苦恼,他那一念灵明的心被苦所困扰,所以很难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念不来! 我们可以想一想:若有严重
妙境长老 一九九八年四月二十一日,讲於福严佛学院。 我说一首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我先顺一顺文,「云淡风轻近午天」,在午前的时候、在接近中午的时候,这个人或许是位读书人,他从屋子里面出来,到前面有山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