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放生与动物保护

放生与宗教追求 | 作者:王德华 [投稿]

  宗教放生与动物保护

  (王德华)

  近几年宗教放生活动很活跃。

  宗教是一种信仰。有信仰,心灵可以得到净化和升华,可以有寄托。所以,人应该有信仰。没有信仰,会产生很多麻烦的事情。

  宗教和科学是两个方面,二者在某些理念上也一直存在冲突。一直有学者努力想把宗教和科学统一起来,但宗教和科学在某些方面是很难统一的。

  宗教界的放生是一种善举,但不能把放生简单理解为保护动物。把一个生物释放到野外环境中的时候,要考虑自然界的规律和平衡。自然界的规律是天理,放生活动要循天理。

  什么是天理?简单说就是生态关系,自然界的平衡。在自然界中,各种生物在大自然力量的裁剪下,各自找到了适合自己生存的方式和谋略,不同的生物种类之间也建立了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大家在一种大自然的默契下共享着资源,繁衍生息。一个稳定的自然系统抵抗外界力量的干扰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人,已经被确定为是影响和干扰大自然最强大的力量。

  放生要考虑当地的生态关系,考虑当地的环境,考虑所放生的动物的生理需求和对栖息地需要。放生的目的是保护生命。动物被放生到自然环境中,会有两个结局:1、如果放生的物种“强大”,会成为入侵种(生物入侵是近年备受关注的生态问题之一),破坏当地已经建立起来的生态关系(如食物链、食物网等),造成当地物种的绝灭(生命死亡);2、如果放生的生境不适合放生的动物生存,动物则不能正常生存,最终也会死亡。据有关报道,巴西龟在中国已经引起一些生态问题,有些是养殖的问题,有些是放生的问题。在台湾也早就有呼吁声音了。2010年在台湾太鲁阁的一个展览馆里,有专门介绍放生与生态保护的图片和文字 (见上面的照片)。

  生态关系一旦破坏,要恢复是很难的。生态关系被破坏,对于生命就是灾难。忽视天理,随意放生,很容易造成生态问题。建议宗教人士和相关管理部门,在古老博物学(自然历史)的基础上,还要懂一点生态学知识,这样才能真正做善事。如果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关系,自己认为是做善事,其实是做了一件很错误的事情,是违背大自然规律的事。

  善心也有可能做的不是善事。宗教界需要注意生态关系,民间的动物保护组织也应该了解生态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出发点就是生命是等价的,在自然界生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大自然的儿女,都有享受大自然美好环境和资源恩赐的权利。

  保护动物,要尊重科学。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