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徐孙铭 内容提要:湖南禅宗到宋代以临济宗为代表,达到鼎盛,元以后日渐衰落。明中叶以后,湖南禅宗有所复兴,临济宗与曹洞宗纷纷在湖南建立道场,有影响的高僧不少。曹洞宗云门系不论是实修实证、锻炼弟子,还是著书立说,以及弟子法嗣数量,都不逊于临济宗。其主要特点:与明末遗民关系密切;著述多,文化品位高;江湖禅宗网络重显勃勃生机。 关键词:明清佛教 曹洞宗 云门系 笔者此前主编有《湖南佛教史》,对湖南佛教发展的脉络进行了粗线条的梳理。由于资料缺乏和篇幅所
3、净莹、智祥师徒在湖南 元洁净莹(1612~1672),江都人,别号睦堂。二十岁,在金陵投钟山出家。第二年,在杭州报恩院参弁山瑞白明雪。二十四岁,随瑞白明雪上天台护国寺受具足戒。曾住洪都阿耨寺、玉崖山上方寺、弁山龙华寺、江南栖灵寺、宁州无住寺、澧州药山慈云寺、越州云门显圣寺、台州护国寺等。清康熙十一年(1672)示寂,世寿六十一,法腊四十一。元洁净莹弟子有频吉智祥和智愿。智愿的资料缺如,频吉智祥在衡阳县东山紫云峰佛国寺弘法,传承弟子五十三人,著述宏富,在湖南有较大的影响。
(二)鲜明特点 1、曹洞宗僧人与明遗民的密切关系 清朝兴起,明朝灭亡,许多士子官宦,不愿沦为异族,纷纷隐居深山老林,后人称之为明末遗民。遁入佛门的明朝遗民不少,被称为遗民逃禅、遗民僧。在湖南的僧人中,遗民僧不少,创岐山仁瑞寺的懒放禅师就是明末进士。释敬安说:(懒)放固明末进士,不屈为僧,与定南王孔有德有旧。王高其节,檄于此建招提,终其隐,寺田千亩,土豪觊觎之。咸丰间粤寇起,托充军饷,遂占其业。[⑩]懒放吟甘为浮水萍,不作附松萝,最能代表遗民僧的心志和独立的人格气节。在衡阳
尽管清雍正皇帝曾下诏,要求僧人不可学作文章诗词,要以专心修道为务,僧人的诗作还是很多。僧诗是僧人内心情感的写照,也是僧人之间、僧人与外界相互酬答之纪录,反映这一时期湖南僧人慈悲为怀、爱国爱教的感情,还是僧人与士大夫之间联系的桥梁。清末,麓山寺僧笠云芳圃因擅诗词、工书法,在湖南士大夫中有广泛的影响。笠云芳圃等岳麓寺僧人时常与郭嵩焘、王先谦等社会名流往来,结碧湖诗社,笠云与八指头陀均是社员,他们的诗词成就和国仇未报老僧羞的爱国爱教的高尚情怀,使佛教界的声望大为
迦叶二十八传至达摩,达摩五传至曹溪六祖六祖后派列五家。六祖传青原思祖,思传南岳石头迁祖,迁传药山俨祖,俨传云岩晟祖,晟传洞山良价禅师,价传曹山本寂禅师,后人尊为曹洞宗。又石头传天皇悟祖,悟传龙潭信祖,信传德山鉴祖,鉴传雪峰存祖,存传云门文偃禅师,曰云门宗。
临济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运禅师住持宜丰黄檗寺时暂露端倪。从曹溪的六祖惠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一直到临济的义玄,于临济禅院举扬一家,后世称为临济宗。义玄是惠能的六世法孙。又临济六世孙为石霜之圆禅师。圆禅师以后分杨岐派、黄龙派。
释迦牟尼佛→初祖摩诃迦叶→二祖阿难尊者(中经二十八代至)→西天二十九祖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慧能大师→南狱怀让禅师→马祖道一禅师→黄辟希运禅师→临济宗第一代临济义玄法师(中经四十二代至)→虚云古岩禅师→净慧本宗禅师→寂仁常毅禅师→四十六代义辉寂月
印顺大和尚,字源利,湖北襄阳人。2000年于深圳弘法寺礼本焕长老为师剃度,为临济宗第四十五代衣钵传人,次年依广东云门寺佛源长老圆具。印顺大和尚出生于湖北襄阳书香之第。父亲执教乡学,熟读经史,教书之余,兼习笔墨。六岁母亲去世,由继母扶养成人。印顺大和尚自幼聪慧,心慈悲怜,不忍杀掠,喜欢放生,虽然生活贫穷,但是志向很高,喜欢探究天下宇宙与人生问题。小学期间成绩优秀,考入重点中学。初中毕业后进入县城高中,勤奋学习,努力拼搏,最终考入武汉大学新闻系。
第一世:云门文偃 1人第二世:云门文偃大师法嗣: 共88人 香林澄远 白云子祥 南台道遵 双峰竟钦 净本常实 黄元元 云门爽 白云闻 净法章 温门满 地藏慈 奉先深 大容(言*西土) 罗山崇 云门常实 德山缘密 临溪竟脱 华严慧 观英和尚 林泉和尚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谁曾想这短短的四句偈竟成为禅宗中国化革命的标志,是禅宗进入成熟阶段的开始。禅宗进入成熟阶段 公元656年前后,唐朝武则天时代的某日清晨,一位身着灰色的打满补丁,却清洗洁净衣衫的青年,肩挑一副柴担,匆匆行走在乡间小道上。
曹溪慧能青原行思石头希迁——药山惟俨——云俨昙成——洞山良价——云居道膺——投子义青——芙蓉道楷——鹿门自觉——宗镜宗书——少室常润——大觉方念——云门圆澄——瑞白明雪——破闇淨灯——古樵智先——碧岩祥杰——仁寿——德峻——吉堂——智光弥性——峰屏——卓然——慧达——东初镫朗——慧空圣严。
作为中国禅宗的五家七宗之一,法眼宗是最后产生的一个宗派,由唐末五代的清凉文益禅师(885—958)开宗。& 8203; 禅宗自六祖惠能大师建立南宗,分传出荷泽神会禅师、南岳怀让禅师、永嘉玄觉禅师、南阳慧忠
佛教三千年,法灯辉映,相传至今,全赖历代贤哲大德的‘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正法是‘以心传心’的。自古以来,诸佛唯传‘见性心法’,诸祖只是密付‘自性本心’。又,唯传‘心法’,恐人不信,故传‘衣钵’,以资证明,由此代代相继承嗣。
禅宗自菩提达摩六传至慧能,下出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二位巨匠,南岳之下经马祖道一、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传至临济义玄?~867。义玄于唐宣宗大中八年854住镇州临济院,接化徒众,大振禅道,以机锋峻峭著称当世,遂成临济宗。义玄之法嗣有兴化存奖、三圣慧然等22人。存奖之下,经南院慧颙传至风穴延沼,延沼传首山省念,省念门人有叶县归省、谷隐蕴聪、广慧元琏、汾阳善昭、承天智嵩等。归省门下有浮山法远等。善昭门下有石霜楚圆、琅岈慧觉、大愚守芝、法华全举等。楚圆传黄龙慧南与杨岐方会,创黄龙派、杨岐派。
禅宗作为最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宗派,并不是中国祖师创造发明的。在佛法的传承上,有着印度佛教的渊源——“拈花一笑”!佛陀说:“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就是禅宗的源头,迦叶尊者是禅法在佛之后的第一位印度祖师。从迦叶尊者开始,一直传到第二十八位祖师菩提达摩。菩提达摩在中国则被尊为禅宗初祖。
达摩祖师首倡禅风,不与译经沙门为伍,所以在经录中没有留下姓名与事迹。在北魏及初祖之前,传道以讲经说法为主。对于达摩祖师这样只传心要,不讲经教的,也曾一时遭到讥讽。当时真正能够得到达摩祖师教诲的人是极少数,有“皮肉骨髓”的说法,也只是四个人而已。
农历七月二十一,是普庵祖师的圣诞日。普庵祖师是禅门临济宗第十三代祖师,宋代高僧,江西宜春人。说起祖师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甚是奇特,难以尽述。今天,我们仅就祖师的一二事迹,来体会学习,互相勉励。祖师二十七岁时,在寿隆寺正贤法师座下披剃出家。一日,他前去参访法忠禅师,请问道:“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禅师竖拂尘示之。祖师见后有所省悟,后回到寿隆寺静心坐
曹洞宗乃中国禅宗南宗五家之一,为洞山良价(公元807-869)及其弟子本寂共同创立的。先由良价禅师在洞山创「君臣五位,偏正回互」的新禅说,后经本寂禅师在曹山解释阐发而成的禅法。相传云岩昙晟圆寂之后,良价每年都会于他的忌辰设斋上供。于是有僧问他︰「您是在南泉普愿座下悟道,为何尊云岩作恩师而为他设供?」
桶地脱时大地阔, 命要断处碧潭清。 好将一点红炉雪, 散作人间照夜灯。 ——宋-大慧宗杲禅师《赠别》 大慧宗杲禅师,是南宋临济宗盛极一时的大师。他三十七岁时谒圜悟克勤禅师而大悟,嗣法分
临济宗,禅宗南宗五个主要流派之一,自洪州宗门下分出,始于临济义玄(?-867年)大师。义玄(?-867年)从黄蘖希运禅师学法33年,之后往镇州(今河北正定)滹沱河畔建临济院, 广为弘扬希运禅师所倡启“般若为本、以空摄有、空有相融”的禅宗新法。
雪窦重显(公元九八○──一○五二年),宋代 云门宗 僧 人。 大师与佛门因缘甚深,七岁便依止仁铣法师出家;后投香林澄远弟子光祚禅师,因问:「不起一念,云何有过?」被棒喝三次开不了口,终
关于禅宗五宗的传承,北宋明教契嵩大师说:“正宗至鉴(慧能),传既广,学者遂各务其师之说,天下于是异焉,竟自为家。故有沩仰云者,有曹洞云者,有临济云者,有临济云者,有云门云者,有法眼云者,若此不可悉数。
禅宗五祖弘忍,俗姓周,黄梅人。东山法门开创者,被尊为禅宗五祖。后迁居蕲州黄梅。弘忍大师生于隋仁寿元年。七岁时,从四祖道信出家。十三岁,正式剃度为僧。他在道信门下,日间从事劳动,夜间静坐习禅。道信常以禅宗顿渐宗旨考验他,他触事解悟,尽得道信的禅法。永徽三年(651年)道信付法传衣给他。后道信圆寂,由弘忍继承法席,后世称他为禅宗五祖。因为四方来学的人日多,便在双峰山的东面冯茂山另建道场,名东山寺,时称他的禅学为东山法门或“黄梅禅”。
禅宗五家七宗是我国南宗禅各派的总称,又称五派七流。即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法眼宗等五家,加上由临济宗分出的黄龙派和杨岐派,合称为七宗。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