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曹洞宗专题 禅宗-云门宗专题 禅宗-法眼宗专题 沩仰宗 禅宗-临济宗专题
明清时期曹洞宗在湖南的发展
  • 明清时期曹洞宗在湖南的发展一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徐孙铭 内容提要:湖南禅宗到宋代以临济宗为代表,达到鼎盛,元以后日渐衰落。明中叶以后,湖南禅宗有所复兴,临济宗与曹洞宗纷纷在湖南建立道场,有影响的高僧不少。曹洞宗云门系不论是实修实证、锻炼弟子,还是著书立说,以及弟子法嗣数量,都不逊于临济宗。其主要特点:与明末遗民关系密切;著述多,文化品位高;江湖禅宗网络重显勃勃生机。 关键词:明清佛教 曹洞宗 云门系 笔者此前主编有《湖南佛教史》,对湖南佛教发展的脉络进行了粗线条的梳理。由于资料缺乏和篇幅所

  • 明清时期曹洞宗在湖南的发展二

    3、净莹、智祥师徒在湖南 元洁净莹(1612~1672),江都人,别号睦堂。二十岁,在金陵投钟山出家。第二年,在杭州报恩院参弁山瑞白明雪。二十四岁,随瑞白明雪上天台护国寺受具足戒。曾住洪都阿耨寺、玉崖山上方寺、弁山龙华寺、江南栖灵寺、宁州无住寺、澧州药山慈云寺、越州云门显圣寺、台州护国寺等。清康熙十一年(1672)示寂,世寿六十一,法腊四十一。元洁净莹弟子有频吉智祥和智愿。智愿的资料缺如,频吉智祥在衡阳县东山紫云峰佛国寺弘法,传承弟子五十三人,著述宏富,在湖南有较大的影响。

  • 明清时期曹洞宗在湖南的发展三

    (二)鲜明特点 1、曹洞宗僧人与明遗民的密切关系 清朝兴起,明朝灭亡,许多士子官宦,不愿沦为异族,纷纷隐居深山老林,后人称之为明末遗民。遁入佛门的明朝遗民不少,被称为遗民逃禅、遗民僧。在湖南的僧人中,遗民僧不少,创岐山仁瑞寺的懒放禅师就是明末进士。释敬安说:(懒)放固明末进士,不屈为僧,与定南王孔有德有旧。王高其节,檄于此建招提,终其隐,寺田千亩,土豪觊觎之。咸丰间粤寇起,托充军饷,遂占其业。[⑩]懒放吟甘为浮水萍,不作附松萝,最能代表遗民僧的心志和独立的人格气节。在衡阳

  • 明清时期曹洞宗在湖南的发展四

    尽管清雍正皇帝曾下诏,要求僧人不可学作文章诗词,要以专心修道为务,僧人的诗作还是很多。僧诗是僧人内心情感的写照,也是僧人之间、僧人与外界相互酬答之纪录,反映这一时期湖南僧人慈悲为怀、爱国爱教的感情,还是僧人与士大夫之间联系的桥梁。清末,麓山寺僧笠云芳圃因擅诗词、工书法,在湖南士大夫中有广泛的影响。笠云芳圃等岳麓寺僧人时常与郭嵩焘、王先谦等社会名流往来,结碧湖诗社,笠云与八指头陀均是社员,他们的诗词成就和国仇未报老僧羞的爱国爱教的高尚情怀,使佛教界的声望大为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