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讲,念佛的要领。念佛要领是在调心,除妄想。假使调心得成就的话,就叫做一心;除妄想的成就,就叫做不乱。大家不得一心,不过不能调心就是了;大家不能得到不乱,那是因为你妄想纷飞不能平息罢
大家来打佛七,在求一心不乱。《佛说阿弥陀经》上说,善男子善女子持念佛名,一天乃到七天,一心不乱,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称之为得念佛三昧。所以大家念佛七天,要尽量想办法念到一心不乱。
1986年第二期第二天 打佛七要忏悔,平时大家在家里,也要时时忏悔。发忏悔心,才得往生。因为我们无始劫来,轮回六道,就是因为我们的心起惑造业,以致落入苦道。 大家忏悔的时候,要把自己知道的那些过错,轻轻地讲出来。心念口言,才叫忏悔。若是不发露,不称为忏悔
前言 于大乘菩萨中,文殊师利智慧第一。手持利剑,驾乎师子,用表智慧之威猛。普贤菩萨常侍释迦牟尼佛之右,文殊菩萨常侍释迦牟尼佛之左,为菩萨众之首,德推第一,故经中每每特称文殊菩萨为法王子。 笔者素仰菩萨
众生都是凡夫,难免起烦恼,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注意,起烦恼不可在八识田中下种子,下了种子,一定受果报。那么,怎么叫不下种子呢?就是在有烦恼的时候,不要放到心中忆念。 烦恼略说有六种,就是贪、嗔、痴、慢、疑
1985年第三期第三天 今天和大家讲一件事情。前几天有一位居士和我谈话,我发觉他所谈的有偏差。可能各位当中也有这种情况,所以今天特别提出来和大家讲一讲。 各位静坐念佛,必须心念心听,清楚明白。那个境界就叫“一念不起”,一点杂念都没有,虽然没有杂念,常觉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要 智谕法师主讲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要(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满足千人。菩萨摩诃萨十千人俱。以大庄严而自庄严。
这里有几种念佛方法,都可以对治乱想,防止思业。我今天提出来,给大家作个参考,让大家选择哪一种方法比较方便,比较实际受用。 第一种,高声念佛。在佛七期间,你可以高声念佛。回家里去,可能有些不方便,不能办
导言 魔逆经义理高妙,每读不忍释手。只是译笔似词简而文深,所以读来颇觉不易 。愿读者耐心细寻其味,然后可得其旨也。 数年前曾读此经,法喜充满。今者复诵其文,益感欢喜万分。竟至不揣庸愚, 妄思作解。然
要知道入实相是以无我心契合无相法,称为入。那就是般若嘛!般若空义,怎么入般若呢?以无我心契合无相法。般若经上讲的是无住心,无住就是无我。 孔子说,道在迩,远求非道。迩是近处,道就在你的眼前,向远处求的
大唐罽宾三藏佛陀多罗译 智谕法师撰 民国五十八年,奉师命至竹东五指山观音寺看庙。当时山路难行,香客稀少。自己拾柴,自己种菜,半农半樵,倒也安闲。 山上无有藏经,苦无修学之缘。随身带了一本圆觉经
无论出家在家,念佛求往生,必须孝养其父母。尤其出家众,发心长养父母之慧命,是为大孝。孝养父母,有其道理,应该劝父母持戒念佛;如果仅仅供养父母衣食,不能算孝。 因为孝有四种,总说起来,于父母有利益,称为孝
大家来打佛七,在求一心不乱。《佛说阿弥陀经》上说,善男子善女子持念佛名,一天乃到七天,一心不乱,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念佛念到一心不乱,称之为得"念佛三昧"。所以大家念佛七天,要尽量想办法念到一心不乱。 求一心不乱会遇到两大障碍:一个是散乱心,一个是昏沉
记得第一天大家来的时候,我告诉大家,要心安神宁念佛。大家在平时有得意的时候,也有失意的时候,得意的时候要心安神宁地念佛,失意的时候也需要心安神宁地念佛。
各位居士,在家修行念佛有几贡大障碍,最大的一项就是在家众过分爱惜自己的身体。为了保养自己的身体,甚至杀生进补、造恶业,障往生西方路。我今天引证佛的几句话和大家讲。 佛对跋陀婆罗菩萨说:“破身见的众生得生彼国。”得生彼国就是得生西方极乐世界。什么
这支香又要和大家讲几句话,希望大家静心地注意听。 说来说去,念佛法门总是要对治烦恼,一心念佛;一心念佛,对治烦恼。只有这样才能往生。 不管什么烦恼来,总是尽量地念阿弥陀佛,用一声佛号系心。这样,任何烦恼都会慢慢地消逝。 经上说,其它的三昧,只能对治一种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