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调柔很简单,就是变得慈悲,心量大了就调柔。仁者无敌,在一个仁慈的人眼里,没有敌人,真正地对他人没有怨恨。心生怨气就会刚硬,生起慈悲就会柔软。心柔软了,人也不容易生病,病都是气出来的,气于血亏,百病乃生。身体上这里堵了,那里硬了,其实都跟心态有关
前 言 第一次见到《佛说吉祥经》,是因为一个居士发心要印在年历画上,征求清净的建议。清净略扫了一遍后很是疑问,感觉文辞太过现代,似乎不是原经。实在拿不准,就建议居士先别印,等搞明白再说。但由
本文选自清净法身著《都市茅棚》一书。 一个穿着华丽的女子来到寺院,哭得一塌糊涂,悲痛欲绝地诉说自己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并为此付出了6年的青春,现在爱情鸟飞走了,这个男人要和自己分手,过去的山盟海誓化作云
一、认识自我 南无阿弥陀佛! 好长时间没过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了,感觉非常抱歉。今天我们利用一天的时间来学习认识自我。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修,大家都有了初步的修学基础。我们长时间以来,往往是停
要想辩才无碍,第一,是一定要有良好优越的学识基础、丰富广博的知识储备。第二,要有意境高远的思想内涵、脉络缜密的逻辑思维。第三,就是不要有固执的观念。只要有固执的观念,就会固步自封,画地为牢,就没法辩论,没法辩才无碍。对方说一个观点,你总说“不”,说着
借事修行,借人修心 一个居士向清净讲述目前佛子们存在的问题:不持戒,做事不如法;散漫,不重威仪;不守信,说了不做;贪名利,装神弄鬼…… 居士为这件事烦恼透顶,抱怨不已,并说现在社会上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到哪个寺院都发现存在这些情况。 清净讲了一个佛典故事:
是非以不辩为解脱 一个居士诉说:一块学佛的一个同修出于嫉妒心理,散布谣言诽谤自己,为此和她吵过几次,也托人捎话给她,可她还是不改,因此想找人在街上拦住揍她一顿。 清净讲了一个“娄师德息谤的故事”: 唐代有个名叫娄师德的人,器量过人。 一次,他走在街上,
接到一封信,一个居士写来的,说他的小女儿一出生,跏趺而坐,双手合掌,口念阿弥陀佛,种种迹象显示,是观世音菩萨转世,请清净为她做个宣传。清净把信放在一边,未作处理。一个月后居士亲自登门来访,又说及此事。
【药王药上二法王子,并在会中五百梵天,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无始劫,为世良医,口中尝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数凡有十万八千,如是悉知苦酢(zuò)咸淡甘辛等味,并诸和合俱生变异,是冷是
师徒缘 有句话说:年复一年的禅修,不及忆念师父的一刹那。很深奥的道理。 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迟早会遇到自己的师父。当多生的那份缘成熟师徒相遇,弟子的内心总是有莫名的触动。或悲怆,或欣喜,或释然,或感伤······难以言表。多数是师父找弟子,有时也看似
宗教学术问题的讨论,也是繁荣的象征,但有几个原则大家还是注意的好: 1、不可政治化:不要用叛国、汉奸之类的词汇,修行了生死才是第一位,耍政治大棒是第一大忌!!! 2、不可地域化:日本净土思想也是百花齐放,百
接到一封信,一个居士写来的,说他的小女儿一出生,跏趺而作,双手合掌,口念阿弥陀佛,种种迹象显示,是观世音菩萨转世,请师父为她做个宣传。师父把信放在一边,未作处理。一个月后居士亲自登门来访,又说
祖师乃深契佛心,堪续慧命轨范后学之大德。纵观中国净土宗发展史,祖师的出现,是古印净土教本土化的成功典范,是念佛法门兴盛的表证。净土宗祖师不像他宗的法系那样有前后传承的关系,而是后人根据其修持成就以及弘扬净宗的贡献而推举的。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