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上堂法语 (一)金马仑三宝寺万佛戒坛上堂法语(五则) 其一 羯磨和尚上竺下摩上堂法语 名山福地戒坛开, 四众齐心选佛来; 有缘今朝同集会, 他年直聚九莲台! 诸仁者!众生自性
业力不可思议 竺摩法师 普通学佛的人,都知道说「佛法不可思议」这一句话,其实在众生方面说 ,佛法是不可思议,因佛法是佛的境界,不是众生的境界,所以在众生观察不到,自然是不可思议了。若在佛的方面说,也没有什么不可思议,因佛法有证 法和教法两种,在证法中,佛
疾病,是谁也不能幸免的,在佛法中说人生有老病死,把病列为人生的四大痛苦之一。依佛法观察人生,平时有病的人,固然已在病苦中,即使没有病的人,也无时不在病中。这话是怎样讲的呢?因人生的病,有从外界
1977年,继禅法师出家后进入马来西亚佛学院读书,竺摩长老是院长兼讲师,师徒之情就此建立。 回忆当年上课的情景,法师说:长老说话时有很重的浙江腔,学生跟老师父沟通时,相当困难。我们就用心听,用心去理解,尤
净土法门的信和疑 信和疑,是求生净土中极为重要的二法。信是从好的方面说,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一切善法的枝叶,没有信根不会增长。成唯识论说:「信,於实德能,深忍乐欲,心净为性;对治不信、乐善为业」。又说:「信如清水珠,信清浊业水」
侨僧竺摩法师马来西亚弘法传奇 2005年10月29日,一座富有汉代佛教建筑风格的竺摩纪念馆,在雁荡山隆重开馆,供广大游人香客瞻仰游览。这是为了纪念旅居马来西亚的当代才子高僧竺摩法师,由海内外众多信徒共同捐资兴建的。 年少披缁潜心学佛 竺摩法师,俗名陈德安,
竺摩法师:提倡重兴药师法门! 编辑:山宗三原 佛法每种法门,有如药物,都可治病,无分轩轾。不过现世时代不同,人心多倾向现实,不幻想虚无的过去,也不憧憬缥缈的未来,故净土法门虽然是无上至教,但对有一类偏重现实社会利益的众生,他们认为神奇幻化,还是不肯低头,
世出世间孝道之比较 竺摩法师讲述 在澳门佛学社 曾子曰:‘夫孝,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徐倬云\\\\\‘西竺远在流沙外,去中国不知其几万里,而竺氏之为教,以无相为宗,以空诸所有为谛;独所云孝者,世出世间,俱不能废
药师与弥陀两大法门 竺摩法师 药师与弥陀两大法门,在释迦佛法中应该平衡发展才对,可是大家多知道有弥陀法门,求生净土,很少人知道有药师法门,能够延寿长生,这是什么原因呢?大概是中国佛法在晚唐的时候,经过三武一宗的毁法,天台贤首性相各宗经论皆被摧毁,唯禅
谚语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论语说:「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孔子亦说:「为政不在多言,言多必失」。讲话谨慎不多,沉默寡言,固然是美德;但多讲话亦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只要懂得讲话的技巧或艺术,
今晚我有机会在此与各位宣讲佛理,真是高兴。现在我要提出一个问题来讲,就是:人生谁最可靠?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们平常或者都有说过或听过,做人要有一个靠山才稳。但这个靠山颇有问题,究竟谁最可靠?
人生究竟是怎样一回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一个研究不尽的问题;但不是研究人生哲理的人,似乎很少注意到这个问题。其实站在人道的本位,多研究人生问题,增加自己对人生真理的理解与认识,是有意
对于人生的观察或看法,各人有其不同的观点,约略可以分成四种:第一种是浑浑噩噩的人生,他们是不注意人生,不理解人生,只是糊糊涂涂的生,懵懵懂懂的死,例如愚夫愚妇之类;第二种是模棱两可的人生,对人生的道理认识不清,自己没有主见,这样不差,那样亦好,例如“五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