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密的四种观法 持松法师 密宗观法,不外因字、因事、因法、因人四种,即四种曼荼罗也。 因字起观者,如字、字等,一切文字。 因事起观者,如月轮、莲花等。 因法者,如观慈悲喜舍、三平等观等。 因人者,如观本尊形像等。 细察之,凡一切万法,无有非安心之缘也。故
持松法师佛学论著书目 显教部分 一、《摄大乘论义记》拾卷三册 二、《观所缘缘论讲要》一卷(1922年) 三、《瑜伽师地论浅释》一卷 四、《释尊一代记》一卷 五、《金刚经浅注》二卷 六、《胜蔓经浅注》二卷 七、《十二门论浅注》一卷 八、《因明易解》一卷 九
禅宗“三关”略示 持松大师 讲 一日,大师对弟子开示禅宗境界。云: 禅之谓“明心极致”、“万法尽通,万法俱备”,此乃谈其功能,彻究之,即达摩“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谓“心”,非指有形之肉团心,亦不同无形之赖耶心,乃包举生灭不二之本心,一切染净皆从此出,
为何说唐密超胜? 有疑问云:若唐密(真言宗)惟限于上根上智之人,由收机不普,何谓超胜?如法华开显,三草二木,岂真言上乘不容权机耶?又如《金刚顶经》云:“彼诸众生广造恶业,作地狱因,一切余法不能救度,唯有金刚、大曼荼罗、无上大法、善能救护。”彼云广造恶业,
持松法师自述 余原名持松,字旃林,后以嗣法从派,故易曰密林,而用原名以代字。读《西域记》,慕玄奘法师为人,爰自号师奘沙门。入真言坛场,上师复赐灌顶号入入金刚。俗姓张,楚之荆门人也。 自高曾以来世列黉序,先考讳绪炳,世称南坪先生,妣官孺人,生余兄弟三人,余
重编华严疏钞序 持松法师 昔我遮那世尊,十身昺现,九会初成。高山晃日出之机,本怀唱随自之语。入海印定,作嚬呻吼,敷阐至教华严经王。斯则内证之渊府,果海之灵源,宣惟游夏之徒不能赞,抑亦世间名句文身,无复属其辞而比其事焉。况百代之后,去圣时遥,而欲疏其条理
弥陀十念法 持松阿阇梨口授 1、先于静处结跏趺坐,摄念澄心,端身调息。 此为前方便,为初心行者言之。设久修观行之人,随时随地皆可行之。 2、结末敷莲花印即莲花合掌,乃凡夫八叶肉团心也,观想右五指是西方五智庄严之净土,左五指是娑婆五浊之秽邦,今二手相合是
略述《长寿息风法》-持松法师普传 超逸 持松法师于1971年初曾著有《几种呼吸法》,未曾出版,但早在他的《师奘文集》文库中如《菩提心论纂注》、《摄大乘论义记》等撰述中都提到了呼吸方法,但因佛经中不谈健身长生,只求人能从各种苦难中解脱出来,故持松法师将
即身成佛 一、即身成佛的语义 即身成佛的简单解释是:不须改变现在的肉体,能够成为正知正觉的佛。“成佛”是学佛的人所期望的唯一目的,无论是学显教或者密教,都希望从生死的凡夫转入到佛果的圣位,不过因为显教和密教在开始发心和修行过程中所使用的手段和方法
兴福寺内的持松法师墓塔 熙明 整理 持松法师1972年示寂于上海,1979年,由上海市佛教协会为持师在兴福寺建立了衣帽茔和墓碑,墓碑的边上就是日照亭。 衣帽茔是半圆形的,茔前立着墓碑,砌得比较简单,碑上刻着几个字,写着: “上海佛教协会会长、常熟虞山兴福寺退居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