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后破戒罪过大,不敢受戒,怎么办?《华严经·贤首菩萨品》说:戒是无上菩提本。受了戒,便种下了菩提的种子,因缘成熟,必定成就无上菩提,结成佛果。如果不是故意,没有来得及舍戒,便造了恶业,虽然将下堕三途,但真心
怎么理解见性成佛?《坛经》第一品说,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注意直了,直接了当,当下顿悟,不假方便、次第,这就是本经的中心思想见性成佛,也就是天台宗圆教的修法。性是佛性,圆教讲性具善恶,圆教接引上根利器菩萨,善根
怎么如法称谓僧人?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被称为大和尚的僧人,是西晋时期的高僧佛图澄。汉地佛教丛林(僧团)中有严格规定,全寺僧人称这个僧团的住持一人为和尚。和尚称谓,极为尊贵。其余僧人则不能称和尚。由于和尚一
南传内观和天台止观的区别在哪里?内观(Vipassana)是印度最古老的禅修方法之一。内观是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等到觉知渐渐变得敏锐之后,接着就观察身和心不断
《金刚经》说如来饭食讫,洗足矣,乃平凡相,如何理解?如来之身,并非杂食身;《阿含经》说佛行离地四指,莲华承足。如来乞食、饭食,为令施者种福田,与三宝结善缘,亦为修行人作垂范。如来原不必洗足,而示现洗足,乃为大
禅门祖师“问东答西”,真实用意是:一、破除学人的种种偏执、邪倒。《坛经》付嘱品第十云:“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 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
天台宗的创立,主要依据哪些经论?天台(读阴平、简体字、星宿名)宗以《妙法莲华经》为正依佛经,以《大智度论》为指南,以《中论》为助成,以《大般涅槃经》为扶疏(注解上的扶助),以《大品般若经》为观法,引《维摩诘经
佛教是出世,还是入世?佛教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是至善圆满的教育,是科学而超越科学的宗教,包括小乘与大乘,旨归唯一佛乘。小乘声闻,舍生死,入涅槃,超越三界六道生死轮回。所以,可以方便说,佛教是出世的。大乘菩萨,
问:佛门讲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为什么又说由信门入?答:佛法的修学次第是信、解、行、证。无信有解,佛门外人。有信无解,迷信。有信有解,正信。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的疑,是一种修行方法,是信、解佛法
天台宗十问决疑月悟笔者经常遇到研习天台宗之佛门缁素,提出种种有关天台宗的疑惑及不明之处,兹归纳为有代表性的十问,并据天台宗祖师大德的意思,以浅显易懂的言词解答如下。一问:请解释何谓教演天台,行归净土?答:
佛教反对偶像崇拜,为何又说塑造、礼敬佛像功德甚大?法无定法,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不过,从根本上说,佛教反对偶像崇拜,强调无我,无我是佛教的核心,是与其他哲学宗教不同而又高于其他哲学宗教的
问:人天乘(五戒十善)是世间善法,还是佛法?答:修学五戒十善,作为发愿成佛的基础,不取人天之果,人天乘也是佛法;借用《法华经》会三归一义,以三乘(种种善巧方便法)引导众生趣入一乘(佛乘),三即一。修学五戒十善,唯取
释昌弘问:1、如何求生东方净土?据《药师经》看,生东似乎比生西要容易些。2、佛涅槃后去了哪里?3、拜佛是否是以色见我(佛)?念佛是否是以音声求我(佛)?4、一切唯心造,心由谁造?5、以不净观对治邪淫,是否不慈悲?月悟
释昌弘问: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与不善不恶如何圆融?月悟答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根福德因缘成熟了,方能自净其意,不善不恶,突破善、恶对待格局,证入圆融不二的佛地。少善根福德因缘,一开始便不善不恶,只能落空,不得
佛教是唯心论吗?《楞严经》说:心生则种种法生,法生则种种心生。前一句强调唯心,后一句强调唯物。《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点明,色、心的对立,是妄心、妄色,必须空掉色
如何理解禅门祖师问东答西?禅门祖师问东答西,真实用意是:??一、破除学人的种种偏执、邪倒。《坛经》付嘱品第十云: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法相语言十二
关于数息、随息的问答释昌弘问:南怀瑾老师说息是入和出之间,圣严法师说看着吸到哪里出到哪里,本地一老师说只看着呼气和出气,我按南老师说法打坐已半年,仍散乱得很,烦闷不已,祈请开示!月悟答复:依照天台止观,数吸
问:天台宗的中观,指的是双破空、假(有)两边?答:双破空、假,是别教中观,此三观是次第三观。即空即假,是圆教中观,此三观是圆融三观、不次第三观、一心三观;虽三而一,虽一而三。
【出家人为何姓释】释是释迦的简称,释迦牟尼佛的姓氏。东晋道安大师首倡:出家人统一姓释。不久,《阿含经》汉译本出现,与之相合;从此,佛教出家人一律以释为姓。《增一阿含经》二十一曰:诸有四姓剃除须发,以信坚固
【古人怎么读诵佛经】1、于经行或端坐时诵经,当使文句分明,音声辩了不宽不急。系缘经中文句,如对文不异,不得谬误。(《法华三昧忏仪》第九明诵经方法)。2、转读,也就是咏经,以梵呗的声律诵经。《高僧传》有转读、
问:菩萨会有身病吗?答:普通的菩萨,也会生病。证得初地以上的大菩萨不会生病,但会示现生病,因为众生有病。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转,大菩萨转了第六、七识,分断无明、证念不退、转第八识的同时,前五识(包括色身)
关于即心即佛的问答??问:我一直只简单把即心即佛的心理解为与佛无别的心,相信也有不少居士都和我一样,今您把他解为即心即佛,不是说凡夫心就是佛心,此中仍有圆修圆证的过程,扩展了我们的视野,谢谢!另外问一下,您觉
天台宗强调一念,专指第六意识吗?天台宗就藏、通、别、圆四教,对每个名相,皆赋予四种不同的含义。这便是天台宗独有的四教释。以一念为例:对藏教人,指第六意识。对通教人,指第八识。对别教人,指如来藏心。对圆教人
法义论辨好不好?法义论辨好不好?因人而异!从好的一方面说,通过双方动机纯正的法义论辩,树立正解;以天台宗的宋初山家、山外之争为例,通过法义论辨,树立并发扬了天台义学的正统思想。从不好的一方面说,法义论辨的双
在家修行应该持戒吗?当然要持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三无漏学,缺一不可。无戒定的慧,是狂慧(世智辩聪)。无慧的戒定,不出四禅八定,不能超越三界。慧是无我正见,加上戒定功夫,才能开发无漏智慧,转凡成圣,了生脱死,
最好的师父就是跟你最有缘的师父 看到某善信的私信:“希望自己能够有缘遇到一位最好的师父,那种非常有名气的大德高僧上师。”其实,最好的师父就是跟你最有缘的师父,何况高僧未必有名!跟你无缘,佛菩萨示现在你面前,你也会觉得他不行,或可望不可及。佛典记载,有的人,贤圣僧度不了,凡夫僧却能度化他(她),因为彼此有缘啊!
自誓受八关斋戒仪轨 弘一大师依照《佛说八种长养功德经》,录编一篇《受八关斋戒法》,现根据此文,结合居士、善信自誓受戒的具体情况,编订敬述《自誓受八关斋戒仪轨》。 于自家堂前请供佛像一尊或佛画一张,视同真佛,并随力供上供品,脱鞋,五肢(两手、两足、脸)沐浴,至诚问讯,顶礼三拜,两膝着地、合掌,发出离心及菩提心,恭诵: ?? ??(一)发愿 ?? ??归命一切佛,惟愿一切菩萨众,摄受于我。(一说) ?? ??我今归命胜菩提 ?? ??最上清净佛法众 ??我发广大菩提心 ??自他利益
欲界人类的祖先是堕落天人 《增一阿含经》卷第三十四载:“水灭地复还生。是时,地上自然有地肥,极为香美,胜于甘露。……观看彼地形还复之时,光音天子来下世间,见地上有此地肥,便以指尝着口中而取食之。是时,天子食地肥多者,转无威神。又无光明,身体遂重而生骨肉,即失神足,不复能飞。又彼天子食地肥少,身体不重,亦复不失神足,亦能在虚空中飞行。是时,天子失神足者,即住世间,不能复还天上,遂食此地肥,各各相视颜色。彼时天子欲意多者,便成女人,遂行情欲,共相娱乐。余光音天见此天子以堕
受戒后破戒罪过大,不敢受戒,怎么办?《华严经·贤首菩萨品》说:戒是无上菩提本。受了戒,便种下了菩提的种子,因缘成熟,必定成就无上菩提,结成佛果。如果不是故意,没有来得及舍戒,便造了恶业,虽然将下堕三途,但真心
怎么理解见性成佛?《坛经》第一品说,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注意直了,直接了当,当下顿悟,不假方便、次第,这就是本经的中心思想见性成佛,也就是天台宗圆教的修法。性是佛性,圆教讲性具善恶,圆教接引上根利器菩萨,善根
略释“教观总持” 月悟 出国清寺,站在丰干桥上,迎面一座由晚近著名书画家王震(一亭)大居士题有“教观总持”四个大字的照壁赫然入目。 明末高僧、天台宗第三十一祖藕益大师在《教观纲宗》中指出:“佛祖之要,教观而已矣。观非教不正,教非观不传。有教无观则罔,有观无教则殆。”教观二门,即教相门与观心门之并称,全称教门观门,简称教观。此二门犹如车之二轮,鸟之双翼,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佛教圣典各种说法,自形式而内容加以分类、整理、推判、科释而令学人掌握教法
佛法有五种人说 《大智度论》卷第二:“佛法有五种人说。一者佛自口说。二者佛弟子说。三者仙人说。四者诸天说。五者化人说。”小乘经、律、论,最初是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言。佛灭度后,只要合乎三法印或实相印,这五种人所说也是佛说。大乘佛经,也有不是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言,但是合乎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言,也是佛说!
怎么如法称谓僧人?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被称为大和尚的僧人,是西晋时期的高僧佛图澄。汉地佛教丛林(僧团)中有严格规定,全寺僧人称这个僧团的住持一人为和尚。和尚称谓,极为尊贵。其余僧人则不能称和尚。由于和尚一
南传内观和天台止观的区别在哪里?内观(Vipassana)是印度最古老的禅修方法之一。内观是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等到觉知渐渐变得敏锐之后,接着就观察身和心不断
无所求,才有所得 乌有集团公司吴总裁,今年九月正式退休,正在为接班人的问题,纠缠在心,烦恼不已。这家集团公司是兄弟三人合办的大型私营企业,他排行老大。当初兄弟三人共同制定总裁任职制度,总裁年至70岁必须退休,由兄弟三人的成年长子继任。同为成年长子,则由学历高的长子继任。吴总裁的独生子吴有为,连续两年参加高考,都落榜了。他平时成绩非常好,应当可以考上重点大学,但患有严重的怯场症,关键的时候,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吴总裁也想让他弟弟老二的长子接班,老二的长子只有高中学历
信、解、行、证是修学佛法的次第,是学佛的通途、正途。无论修习何法,念佛、诵经、参禅、修习止观等等,都必须落实这四大修学因素,才能获得佛法的真实受用。 读诵佛经,首先要恭敬。佛法从恭敬中求,一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万法皆空,是说,空掉咱们的法执,对一切法都不执着。因果不空,是说,因果决定有,对一切法都能明了(不昧因果)。对一切法都能明了,才能对一切法都不执着。对一切法都不执着,才能对一切法都能明了。所以,两者不但不矛盾,而且互为因果。
略述三皈依之大意 天台山国清寺释月悟 欲走向佛门,成为佛教徒,必须请出家僧为自己授三皈依,受三皈依竟,方名为佛教徒。不仅在家众须受三皈依,并且出家众,受诸种之戒时,亦须重受三皈依。可叹时下的三皈依,比丘僧之“授”,还是白衣众之“受”,大都徒具形式,草率应付,皈依证泛滥成“灾”,未得三皈之利益,则无法获得佛法之真实受用。无怪乎“*轮功”之类邪教,亦能吸引不少未能得到三皈利益的佛教徒。严格意义上说,惟有三皈如法“授”、“受”的才是真正的佛教徒,决不会为邪魔外道所动摇,必
不净观与慈悲观 不净观,对治贪着。慈悲观,对治嗔心。 我修过一段时间不净观,配合看一些死亡图片,效果有一些,欲望有所降低,但出现了偏差。只想速求离开人世,不愿见人。加上观得甚猛,以致一旦专注,就能闻到自、他身中,散发出阵阵臭味,尤其是吃荤的,体臭更明显。毫不客气地说,便是绝代美女站在我面前,我也不会动心。虽贪欲减少了,却对自、他有一种厌恶生嗔之心。好在我对教理下过功夫,遂改修慈悲观,出山任教弘法,广结善缘,恢复了正常。 所以,修法的时候一旦发现有偏差,要注意随时调和(调
读诵佛经之心得 信、解、行、证是修学佛法的次第,是学佛的通途、正途。无论修习何法,念佛、诵经、参禅、修习止观等等,都必须落实这四大修学因素,才能获得佛法的真实受用。 读诵佛经,首先要恭敬。佛法从恭敬中求,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恭敬是信仰,《华严经·贤首品》说“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有了恭敬与信仰,进一步了解经义。有信有解,读诵佛经,进步神速。否则,无信无解,必然发心不正,读诵佛经,非但无有功德,反而容易诵出贡高我慢来,不可不慎!月悟早年
关于“观世音菩萨”的汉译 明天是阴历的六月十九日,系观世音菩萨的成道日,这是令佛子非常感恩的日子。谨以此文迎接观世音菩萨成道日的到来。 ??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 ??百家讲坛主持人张越访谈钱文忠教授,钱教授说:“因为我讲了观世音的梵文叫Avalokitesvara,那这里边有一个语法上的问题,玄奘是懂梵文的,他知道是,观自在,也就是说要观察最根本的存在,观察最根本的本性,所以应该翻成观自在。我们好多朋友讲,也
关于《坛经·行由品》中的三个偈语 神秀大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渐悟的偈子,虽然“不见自性”,但是“依此偈修,免坠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惠能大师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后,弘忍大师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
持名念佛不能代替一切修法 持名念佛虽然殊妙,就简便易行而言,确实“三根普被,利钝皆收”,但是不能代替一切修法。参禅、诵经、持咒、拜忏等等一切修法,都不能互相代替。修法,好比药铺里各种各样的药,对治各种各样的
三种念佛与念三身佛 《观无量寿佛经》侧重观想念佛,若观想力弱,才执持名号,可保下品往生;《阿弥陀经》侧重持名念佛,经由持名念佛,不必借助观想,直达一心不乱,由“事一心”自然流入“理一心”。此“理一心”即是“实相念佛”之异称,因为实相念佛不但是一种念佛方法,而且是念佛所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理一心”。 无论怎么念佛,都是念三身佛。观想念佛,念报、化佛。实相念佛,念法身佛。持名念佛,若得力,直达一心不乱,便是念法身佛;若不得力,也能种下往生净土之善根。 从契机的角度讲,观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