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堂的居士身上穿的禅褂上都有“止观”两个字,在我们修行方面,止观很重要,念佛也好,参禅也好,打坐用功都离不开止观。止就是定,观就是慧,所以止观又称为定慧,同时,止观也叫“明净”或“寂照”。天台宗智者大师指出:“止乃伏结之初门,观是断惑之正要;
论天台止观的修证 了法 天台四部止观简介 一.《摩诃止观》又名《圆顿止观》是天台智者大师,讲述于隋开皇十四年(594)、由弟子灌顶(561-627)笔录,又称《天台摩诃止观》,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是智者晚年讲述,在其著作中是最圆熟的论书。全篇共有十卷、由
雁荡山能仁寺了法大和尚晋院法语 在山门前正中,以杖指山门: 这个总持法门,森罗万象毕具。 出入皆大欢喜,此门最为吉祥。 进山门: 此是如来选佛场,慈悲喜捨四无量。 了法今日来晋院,重拈灵山一柱香。 弥勒殿: 弥勒现身兜率天,分身无量在世间。 恭敬礼拜供养者,
禅堂开示 了法 各位法师,各位道友: 大家好!现在有很多学佛的人,都想通过参禅的方法来了脱生死,转凡成圣,成为无挂无碍,自由自在的解脱人。但是对于参禅,怎样用心,怎样体会,怎样实践,怎样参究,怎样得到受用,如是等等,想在佛经或祖师的语录里,去找现成的答案是
析“信、解、行、愿”在实践 “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中的现实意义 了法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年之久,与中国的政治、文化、教育、艺术等溶于一体,宻不可分。在迈入21世纪的今天,中国佛教应该如何适应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作为关注社会、关心佛教未来应如何发展
念佛开示——信、愿、行净土三资粮 释了法 各位法师大家好! 这次鸿山寺举行念佛七法会,法云法师请我来给大家讲佛七开示,其实佛七的名称是简称,具体来说应该叫做结七念佛。结七是七天,但是七有二种,一是小七,二是大七。小七就是七天的念佛,大七是七七四十九天
中国佛牙舍利赴泰瞻礼护法三团记要 了法 2003.1.29日闽南佛学院学僧作为中国佛牙舍利护法三团正式组团,上午九时在厦门南普陀寺,闽南佛学院教务处召开组团会议。会上由我担任中国佛牙舍利赴泰供奉瞻礼护法三团团长、国家宗教局孙伟处长任护法三团秘书长、中国
太虚大师僧教育的宏图与实践 了法 前 言 太虚大师是近代佛教史上著名的佛学思想家、杰出的佛教教育家。他曾于一九三二年在浙江的一次演讲会中说:“佛教僧伽教育关系佛教存亡的前途。”这一语重心长的话,足以让我们深思。今天提倡佛教教育不仅关系佛教存亡的
闽院第六届毕业十周年聚会上的讲话 各位法师、 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闽院第六届毕业的同学聚会,来到闽院母校,在五老峰前南普陀寺讲堂内欢聚一堂,追思旧梦,机会难得,在此我表示衷心的祝贺!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闽南佛学院第六届毕业生,毕业到现在已有十周年
观音菩萨事迹 诸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道友: 大家好! 今天是古历九月十九观音节。依照佛教传统的说法,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诞生的日子,六月十九是观音菩萨成道的日子,九月十九是观音菩萨出家的日子,这三个十九都叫观音节。这次乐清市佛教协会请我来给大家讲观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