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是中国佛教的第一个宗派。它的创立,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件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庞大的思想体系,在中国佛教各宗派中独树一帜,其哲学深度和思辨水平,在世界范围内也毫不逊色。它的创建者,是陈隋之际
一、讲经说法,是出家僧伽的天职,即本职工作。依佛为师,出家为僧,则上求佛道以自利,下化众生以利他;利他既是自利,自利完全是为利他。自他同体,若无众生,即无佛故。经中将众生譬喻为树根,把佛菩萨譬
缘起性空与因果相续,这是佛陀教义的主旨。这一主旨并非佛陀所创造,而是佛陀之所发现所觉悟者。缘起性空与因果相续,是同一事物的两方面。说缘起性空,则必不离于因果相续;说因果相续,则必不离于缘起性空
传印长老和净慧长老的和诗 寄怀传印法师 净慧法师 两度分襟不计春,花开花落每怀君。 喜吟禅悦清新句,颇慰尘劳散乱心。 风月漫酬三世债,林泉堪羡一闲身。 遥知眼底无多物,除却青松是白云! 一九七九年八月廿六日 附:寄怀净慧学兄(沿旧韵) 传印法师 华雨缤纷大
2010年2月3日,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以传印为会长的中国佛教协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在中国佛教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闭幕式上,传印长老作为中国佛教协会新任会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原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在中央统战部、国家宗
释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发现了人生规律—缘起性空而因果相续。他自己遵循这一规律而成佛,又向世人揭示出这一人生规律,劝喻世人遵循这一规律,皆可成佛。 一、佛教的根本是佛法,佛教大乘
释迦牟尼佛(前565—前486)发现了人生规律——缘起性空而因果相续。他自己遵循这一规律而成佛,他向世人揭示出这一人生规律,他劝喻世人遵循这一规律,皆可成佛。一、佛教的根本是佛法,佛教大乘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根据老法师2008年汉传佛教讲经总评视频笔录 或者从自身的实践,念观音菩萨,很有感应。怎么感应呢。感应本身就是你念,念即是感应。我个人认为,什么是感应,感应本身就是你念,念即是感应。就像收音
传印法师在《虚云和尚全集》首发式的讲话 在《虚云和尚全集》首发式暨虚云和尚圆寂五十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传 印 尊敬的净慧法师,方立天教授,杨曾文教授,吴远之先生: 尊敬的各位朋友,各位来宾: 《虚云和尚全集》的出版,是佛教界的一大盛事,我谨代表北京市佛
印光法师悟道年时考 (一)简状 印光法师,法讳圣量,自署常惭愧僧,1861年出生于陕西省合阳县,俗姓赵。幼攻儒书,21岁出家,22岁受具足戒。行脚参方,博学多闻,勤于劳作苦行,而以净土法门为根本之修持。33岁,由北京至普陀山法雨寺,精修念佛达二十余年。1918年(民国
传印长老开示: (一)要珍惜这番大好因缘。 诸位同学值遇殊胜因缘非同一般,不可以寻常视之。诸位年方韶龄,正信佛教,发心出家,实非寻常人所堪能;生值盛世,国泰民安,衣食丰足,日用不缺,这都是夙世
俚句曰: 故人已赴准提会,堪忍苍黄三度更; 堪喜遗人无价宝,生活禅法放光明。 传播佛教,有两大环节,最为要紧:一者契理,二者契机。契理,即上契佛教大乘菩萨道之真精神。契机,即适应大众,所
一、简状 印光法师,法讳圣量,自署常惭愧僧。1861年出生于陕西省合阳县,俗姓赵。幼攻儒书,21岁出家,22岁受具足戒。行脚参方,博学多闻,勤于劳作苦行,而以净土法门为根本之修持。33岁,由北京至普陀山法
内容提要:慧远是中国汉地早期佛教奠基人之一,他所创建的庐山僧团是汉地教团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庐山僧团的僧制建设,为中国佛教早期教制的构建提供了新型的僧团模式。同时,在修行理念统一方面,庐山僧团禅慧并重
释迦牟尼佛(公元前565—公元前486年),示生人间,说种种法,度脱众生,无非为了怜愍我等凡夫,迷昧自心,沉没六道,妄受生死剧苦。佛陀兴无缘大慈,运同体大悲,救拔我等,观机施教,应病与药,为对治众生无量烦恼,广说无
土,即世界,为众生所依居处。众生为正报,世界(土)为依报。众生不能离开所居世界,既有正报,必有与之相当的依报,所以,说依报便包含了正报。如所谓佛国土、佛世界,便意味着即为诸佛菩萨。乃至如所谓地狱世界,便意味着地狱中受苦众生。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