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慈法师答:心中有没有佛,以什么来证明呢?形式是用来证明内心的。形式的一点一滴都是内心真实的流露。我们每天的生活,一言一行一食一饮,哪一样不是形式呢?作善作恶都是以真实的形式来表达。心中有佛的份量,在形式上就必须表现得清净、庄严、真诚、恭敬;心中
崇慈法师答:不是。能够做到吃全素、吃长素当然很好。但不要勉强。吃素的宗旨是慈悲、戒杀、放生。皈依以后,通过佛法的熏陶,应该养成慈悲善良的好习惯。至于吃素,可以每月初一,十五吃,也可以按照六斋日、十斋日来吃,也可以半个月半个月的吃。吃素的方式多种,
崇慈法师答:三灾八难确实是佛教的说法。三灾有小三灾和大三灾两种。小三灾是:饥荒、瘟疫、盗贼;大三灾是:水灾、火灾、风灾。八难是:地狱难、饿鬼难、畜生难、北俱卢洲难、长寿天难、佛前佛后难、盲聋喑哑难、世智辩聪难。
崇慈法师答:不可以。虽然我们汉地僧人现在穿的僧装并不是佛陀制定的,但这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这当中的原因三言两语说不完,另外专题叙述)。既然已经约定俗成而为众所周知的僧装,那么,俗家人就不能穿。反过来,出家人也不可以穿俗装。佛经里面多次说到,出家人
崇慈法师答: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当中共计有二十八层天。欲界六层,色界十八层,无色界四层。除去无色界的四层天以外(因为无色界当中的生命现象不是以色身躯体来显现进行,而是纯粹处于心意识活动当中),欲界和色界共计二十四层天当中的众生,都具有很大的福
崇慈法师答:这是从人的生理残缺角度来讲的:盲、聋、喑、哑都是人的身体上或先天或后天造成的缺憾。一旦有这些缺憾,从最简单的吃喝拉撒到求福求慧修学佛法,都非常不方便甚至十分艰难。从这个角度也反衬出得到一个健康完美的人身,多么值得珍惜!
崇慈法师答:对于算命、看相,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有命理、相学的说法。佛法对命理、相学用两句话作了非常精辟圆满的诠释。这两句话就是相由心生,命自我立。相由心生,就是一切外相通通都是由心所生,外在的正邪、美丑、净秽、定乱、善恶、忠奸、慧愚等等,都是其内
首先我们要晓得我们中国这些佛菩萨的道场,这些概念怎么来的?佛法诞生在印度或者叫起源于印度,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佛法从印度因为各种因缘而传播到世界各地。到目前,今天全世界已经有六、七十个国家和地区有佛教信仰了。那么在
崇慈法师答:这是佛门古往今来的老和尚们在生活中说的一句祝福语,衷心希望和祝愿天下社会一切人都无灾无难、吉祥如意。从这也可见佛门是充满生活味和人情味的。 如果呆头呆脑地把吃三碗饭理解成免三灾,那就要吃八碗饭才能够免八难。要是想修行证道成佛,那就要
崇慈法师答:说起来,风水也算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一门大学问。由于这门学问所涉及的知识面很深很广,所以一般不具备相当深厚学问功底的人很难弄清楚其中奥妙,在表达的时候也由于懂和不懂、有意无意被说成玄而又玄的样子。但无论其理论多么玄妙庞杂,落到实处就
崇慈法师答:没有。绝对没有。如果是因为饥饿、衰老、疾
崇慈法师答:生命的生存繁衍状况分为四大类,即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地狱、饿鬼、天神这些属于化生类。不能简单的以眼见、耳闻作为判断有无的标准。宇宙浩瀚,太多的眼见不一定为实,太多的耳听也不一定为虚。要证明地狱、饿鬼等的存在,只要符合两个条件中的
师父,您怎么看“逢人但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句话?个人觉得,这是不是有把人引向都不坦诚、都老奸巨滑的嫌疑呢?
崇慈法师答:一点也不过时,而且还很时髦、很超前。因为我们凡夫身上心上有太多的毛病和习气,而只有当我们毕恭毕敬向佛菩萨顶礼时,我们才会感到自己很渺
崇慈法师答:百衲衣,就是用捡来的各种布料残片,拼缝成的衣服。这是过去穷苦年代出家人的衣服。出家人是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在生活中尽量俭朴节约,也尽量不叨扰信众居士们,所以有了百衲衣的来历,也有了衲子、老衲这样亲切的称谓。居士不宜穿百衲衣,因为与身
崇慈法师答:佛法认为,当一个人或一群人非常聪明、非常有才华和能力,却没有崇高、庄严、坚定的信仰的时候,那无论带给他自己还是带给普天下全社会的后果都是一种灾难。 因为凡是颠倒黑白、阴险狠毒、奸伪圆滑、丧尽天良的诸多恶业、恶话、恶事,都是极其聪明又
崇慈法师答:这有两方面道理被我们忽略了:第一,佛法讲的因果,是三世因果。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作善作恶的种子依先后顺序不断的成熟,善恶种子成熟的时候,就是报应的时候,这也必须有一个过程。第二,当我们看到那些作恶作歹的人时,心情是比较激愤的,以这种激
崇慈法师答:这个皈字,可算是佛教的专用字了。这是佛门高僧翻译家在翻译佛经时,专门造的一个字。根据中国汉字的造字原理,这个皈字是个会意字。左边一个白,右边一个反。在中国古汉语里面,上对下说话叫告,下对上说话叫白,比如皇帝对大臣说话叫做告曰,大臣对皇帝
崇慈法师答:没有办法。但是因果报应却是对任何人都有办法的,因为因果报应这个道理,不是佛菩萨发明的,而是佛菩萨发现的。因果报应是宇宙时空当中客观存在的定律和法则。这个法则,是至公至正、没有丝毫偏私的。对那些不相信因果报应的人,我们只能从心里替他捏
崇慈法师答:佛法讲人身难得。在六道轮回当中,要生到人道,得到一个人的身份是非常珍贵难得的;尤其是得到一个身体健康、心灵正常、生活环境、各种遭遇等等都很完美的人身更是千难万难。佛法讲得人身如掌中土,失人身如大地土。既然如此难得,就要倍加珍惜。珍惜
崇慈法师答:忏悔,是对自己过去所有说错了的话和做错了的事,作一次真心诚意的面对承认和悔过。无论是有意或无意,也无论自己是否还记得,都必须坦然面对。因为凡是说错了话和做错了事,都给他人、给众生造成了伤害,也给自己留下了诸多阴影和障碍;扫除阴影就显现
崇慈法师答:万法皆空、一切皆空是针对凡夫的私欲心、占有心而说的。凡夫的心一点也不空,总是被欲念烦恼填得满满的,患得患失,在得失之间被折磨得苦不堪言。用佛法智慧观照,这些得失都是暂有的、虚幻的、不可取的,所以说万法皆空、一切皆空。但是万法皆空,因果
崇慈法师答:我们学佛是要反躬自省,修养自己的心性,革除自己的烦恼习气,而不是以烦恼对烦恼、以习气对习气。不要去作大家都不杀生会怎样,大家都出家会怎样这些近似荒唐的假设。应该看到、应该思考的是:大家都贪欲膨胀,大家都暴躁残忍,大家都奸猾轻浮,这样的世
崇慈法师答:请你看一看四大菩萨的塑像就明白了。文殊、普贤、观音三位菩萨示现的是居士身份,所以身上衣着华丽庄严,还戴着珠宝璎珞;地藏菩萨示现的是出家比丘相,则堂堂僧仪,一尘不染,卓绝挺拔,飘然洒脱。这就给在家学佛和出家学佛做了非常好的榜样。
崇慈法师答:那就吃呀。直到各方面条件都成熟了,能够心开意解、欢欢喜喜地吃素了,再来吃素(指的是吃 长素,不是指偶尔吃素)。千万不要为了撑面子而咬牙切齿、气急败坏的吃素,那样子,天龙八部都会笑掉大牙!
崇慈法师答:佛经典籍当中,诸佛菩萨、历代高僧大德对善知识的定义和诠释很多,处处可见。这里摘录一段《大乘金刚心论》当中的经文:文殊菩萨问佛:云何行持,名善知识?佛言:善知识者,心性柔和,戒行精专;心无贪妒,物无爱恋;心行平等,意无憎爱;有大方便自度度人,量
崇慈法师答:大雄意思就是大英雄。佛法认为,只有释迦牟尼佛及十方诸佛才是宇宙时空当中最伟大的英雄。佛门理解的英雄和世俗理解的英雄涵义不一样。世俗讲的英雄,是以武力暴力向外征服,也就是以征服别人为目的。佛教讲的英雄,是以智慧德行反观内照,将自我身心
崇慈法师答:如果说吃素会营养不良,那吃荤照样也会营养不良。只要按照三个要求吃素,绝对不会营养不良。这三个要求是:①吃得很开心、很喜悦;②粗粮、细粮、杂粮和各种蔬菜搭配得比较好;③做出很好的口味,充分调动起良好的胃口。如果再加上适当的锻炼,动静结合
崇慈法师答:轮回就是循环。时间上周而复始,空间上星移斗转,物质上变化无常,精神上迁流不息,一切一切都是在循环。换句话说,循环是自然法则,是不以任何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崇慈法师答:学佛的乐天知命与世俗的乐天知命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世俗的乐天知命,往往是为了财、色、名、利等烦恼欲望而想方设法去拼搏,到拼搏得身心憔悴、苦不堪言甚至一败涂地的时候,说一句乐天知命,作一个无可奈何的退让! 学佛的乐天知命,不是心有余而力不
崇慈法师答:我们佛弟子遵循佛陀的教诲,尽最大努力做到不违背佛制、不伤慈悲心就可以了。有许多事是众生的共业造成,绝非一个人或少数人在短时间内能立马扭转改变的。我们无法一一辨别这些用含有部分动物毛皮成份的混合材料做成的衣服鞋袜,在使用时,只能为这些
崇慈法师答:宿命论,即被动的、盲从的、无奈的听从上天安排,认为一切都是由上天注定,努力不努力都是白费;如果长期将这种观点郁结于心,就会使人变得萎靡、颓废、丝毫不思进取,完全一副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样子。 要明白三世因果论,首先要懂得什么是三世。三世,即
崇慈法师答:你所说的上天具体是指谁?是大自然吗?大自然不会说话,更不会安排我们吃什么。是某个神仙吗?持这种观点这个神仙肯定是没有慈悲心、没有博爱心的,这样的神仙我们不崇敬,更不愿意接受他的说法。其实根本没有什么上天安排,是人类为饱口腹之欲寻找的借
崇慈法师答:迷信不迷信,不是决定于有没有人骂我们。也就是说,我们真是迷信,没有人来骂也是迷信;我们不是迷信,就算来骂的人骂到昏死过去的地步,我们也不是迷信。 对于来骂的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讲道理的人,另一种是没法讲道理的人。对可以讲道理人,即
崇慈法师答:当然可以,而且也应该打扮。但还是那句话要与身份、场合、行为等客观要求相符合。如果完全不打扮,不要说学佛,连起码的生活常识都乱七八糟了。佛弟子的衣着打扮不仅是为自己好看,更是给其他人展示一个佛弟子的仪表。如果能够在穿着打扮当中给其他不
崇慈法师答:当然行,为什么不行?全世界那么多没学佛的人,不照样过得很好吗?关键是要搞清楚这么几个问题:什么是佛法?学佛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学佛与我们的生活是不是有也可无也可?与其糊里糊涂甚至阳奉阴违地学,真的还不如不学。
崇慈法师答:会。但是善知识发脾气骂人,和世间凡夫发脾气骂人,有着本质上的天差地别。世间凡夫发脾气骂人,是以自私自利为宗旨,凡对自己自私自利有所违逆甚至稍不顺心的境遇,则大发脾气,骂天骂地骂人骂事,统统给予一骂! 善知识发脾气骂人,决不是为他自己,而是
崇慈法师答:是不是信迷信,不在于别人清不清楚、理不理解,而在于自己是否清楚明白。别人对我的信仰不能理解,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要说信仰佛法,即使是生活中许多普通事情,也不见得都能得到别人的理解。甚至生活中有许多庸俗、卑劣、荒唐、不成体统的言行,根本不
崇慈法师答:简明扼要地说,就是:用心! 但是用心这句话被说多了、说空泛了以后,也会变成仅仅是一句话、两个字而已。应当如何用心呢?这就需要每一个真心学佛的人好好用心追问了。用心看,用心听,用心思考。用心去映照自己的心是否与善知识的心相契相印,用心去对
崇慈法师答:如果说会,那就只有乘愿再来的大善知识在承担如来家业、绍隆如来慧命、大作度化众生事业的时候,在他心里对他自己说,用以坚固和加强无边的愿力和信心。所以,说会说,是大善知识对他自己说,而决不会对众生说。 大善知识只会通过真实不虚的点点滴滴修
崇慈法师答:你这句话的语法结构不对。不能说修苦行一定要穿破衣服,这样理解就变成一旦开始修苦行,就一定要找来破衣服穿上,显得生生怪怪的。佛门提倡修苦行,释迦世尊多次赞叹苦行功德不可思议。佛门对于苦行有个专用的规范用语头陀行。头陀一词是梵语的音译,
崇慈法师答:忏悔最重要的,是有一颗极其真诚恳切的忏悔之心。所有的方法和形式,都是这颗心的具体演绎。经济、物质条件确实很差的情况下,甚至哪怕是一贫如洗,都可以至诚恳切的态度拜佛、念佛,求佛菩萨为自己解冤除结、消灾免难。
崇慈法师答:法律是道德的最后底线。如果做什么事情都要以法律条款为依据,这样的人本身就已经成了贱胚子,不用枪押着他就不好好走路;其次,当人们心目中丝毫不敬畏尊重法律、而想方设法钻法律空子的时候,法律也就显得苍白无力、也永远都不会完善了。 报父母恩,
崇慈法师答:这个衣的完整称谓叫做袈裟衣。袈裟这个词是梵文音译,它的本来意思是一种颜色的称谓,即所谓坏色,其颜色相当于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深褐色,佛陀制定比丘日常所着三衣的颜色为袈裟色。佛法传到中国以后,在历史过程中,逐渐把袈裟这个原本是衣服颜色的称谓
崇慈法师答:世间所说的这种痴迷精神,实际就是强调身心的专注、投入、勤奋、执着、孜孜不倦,这样的痴迷精神是可钦可佩的,也是值得学习借鉴的。但如果把痴迷二字理解错了,变成不顾一切、不计后果的发痴发狂,做出种种荒诞、恐怖甚至可耻的行为,那就真是连痴迷这
崇慈法师答:忏悔的方法和形式各种各样,不拘一格。这里列举常见的几种方式:放生、赈灾、印经、布施、供养三宝、扶贫济困等等。
崇慈法师答:在家居士,有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生活档次、个人喜好。学佛,是以佛法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的身心归宿及生活原则。穿衣服,也要与自己的身份相符合才相称。如果不相称,有意或强扭着穿得过份好和过份差,都不对。比如:艺术家穿衣服就要象艺术家,官员穿衣
崇慈法师答:佛门确实有可以吃三净肉的说法。三净肉,即符合三个条件的肉:①不亲眼看见杀生惨状。②不亲耳听到被杀生命的惨叫。③不是专门为我而杀。但三净肉的目的是暂时方便,不是根本究竟。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人类的生理结构非常适合素食,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常
崇慈法师答:不可以。没有什么特殊原因能够比佛菩萨的教导更有份量。无论在家学佛或出家学佛,都是堂堂正正的事情。尤其是出家人,堂堂僧相,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按照佛陀的教诲行持举止,都会受人尊敬。而出家人也因为随时看到自己的僧相僧仪,不断自策自勉,不敢懈
崇慈法师答:就用餐而言,开不开心、喜不喜悦却不是由吃什么引起的。换句话说,如果不开心甚至愤怒、忧郁、恐惧等等,就算神仙做的佳肴都吃不下去。如果说想到吃肉就喜悦、想到吃素就不喜悦的话,那么试崇慈法师答:当想到吃肉其实就是在吃一堆动物尸体(甚至可能是
崇慈法师答:佛门讲 少欲知足这个欲,指的是私欲、贪欲。贪欲是一切痛苦的根源。由贪婪而欺诈、算计、坑害、嗔恚、阴险等等,所有的恶业手段都衍生出来了。客观的事实是欲壑难填。贪欲是一种病,得了这个病的人,是不可能通过欲望的满足来治好的。例如:贪财的人是
崇慈法师答:归,就是回归,归宿,回家;依,就是依靠,依凭,依仗。简单的说,就是身心灵魂要有一个依靠,要有一个家园。这个依靠和家园是永恒的、踏实的、坚固的、不打丝毫折扣的。我们的生命有了这样的依靠和家园,才会在无论遭遇什么顺逆苦乐境界时,都不会脆弱,生命
崇慈法师答:①这个周围,是指多大范围?是一个街道、一个片区、一个小镇,还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所以,周围的人都没有感恩之心的假设是不太可能成立的。②即使这个假设成立了,那也是这个区域内的人群相互之间恶性循环造成的结果,那就更需要痛定思痛和改过自新
崇慈法师答:佛法把种因和得果归纳为两大类:①共业共同造因,共同得果;②别业个别造因,个别得果。灾难的种因和得果也是这样。如何免除灾难呢?中国儒家文化的大圣人孔夫子有这么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里的穷和达含义都是多方面的。从学佛的角度
崇慈法师答:在生活中,善知识留给人的印象是:人格品德的高山,智慧福报的宝库,值得千千万万人和众生敬仰顶礼的楷模。 因为善知识是示现在生活中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所以使人更加近距离感受到其人格的光辉、人性的美。其深邃的智慧、卓绝的品行、庄严的修养时
崇慈法师答:放下虚伪,得到真实;放下轻浮,得到厚重;放下圆滑,得到老诚;放下狂妄,得到平和;放下自卑,得到肯定;放下刁钻,得到体谅;放下庸俗,得到庄严。 不是放下责任,不是放下承诺,不是放下爱心,不是放下担当。不分青红皂白笼统地放下,是得不到自在的。自在的前
崇慈法师答: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这段话,是针对已经修学入门的人说的。就是强调在修学过程中要用心不断参究、追问、起疑情,然后通过求教、行持、亲证来破解疑情。佛法的修学步骤是:1、信;2、解;3、行;4、证。这四个步骤是不能颠倒错乱的。如果还没有入
崇慈法师答:真正完全属于大自然客观引起的灾难占的比例很
崇慈法师答:就从父母恩、师长恩的角度,好好用心体察、思考和追问,就认识到佛恩了。佛门把释迦牟尼佛尊称为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从这个尊称就看出佛陀与众生的关系就是父子关 系、师生关系。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我们每个人只是其中很渺小的一分子。一切人、一
崇慈法师答:佛法要破除的执着,分两种:1、我执;2、法执。我执,即执着于我,是针对凡夫说的;法执,即执着于法,是针对二乘以上圣者说的。凡夫的我执,即自私狭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而产生的所有烦恼习气,诸如贪婪、嫉妒、愚痴、欺骗、狠毒、奸猾等等,这些我执习气
崇慈法师答:如果这样说的话,那么我们的家人、亲友一旦生病了,就简直用不着找医生、吃药、治疗了。因为就算治好了,他将来也会因其它原因而死去,何况很多病根本想不到能不能治好呢!我们可以这样说、这样做吗?
崇慈法师答:站在佛菩萨的角度,看芸芸众生都是迷惑颠倒,都是荒唐可怜。当我们尝到佛法的智慧喜悦、自在洒脱的时候,可以把这一份法喜与更多的人分享。但一定要记住:自己是一个薄福少慧的凡夫,自己还有满身心的习气烦恼业障,自己远远不具备度化众生的大力量。度
崇慈法师答: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善知识确实是可遇不可求。能够遇到则真是多生多世的善缘和福报,一定要倍加珍惜。但毕竟如今末法时代,大善知识更加稀有难逢,要想在生活中现现实实遇到惊天动地、震古烁今的大善知识,对绝大多数学佛者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一
崇慈法师答:举古时候的时间上感觉太遥远,举当代的又似乎不便。就举距离我们现在仅仅半个多世纪之前的若干位举世公认的大善知识吧,他们是:印光大师、虚云老和尚、太虚大师、弘一大师、来果禅师、谛闲大师、寄禅大师,杨仁山大居士、高鹤年大居士、夏莲居大居士
崇慈法师答:古往今来,历史上有记载的某一种动物泛滥成灾现象屈指可数,而且都有办法应对,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时至今日,那些所谓凶猛的动物(比如虎、豹、熊、狼等等)恰恰不但没有泛滥成灾,甚至濒临灭绝,成了珍稀动物。而真正泛滥成灾的,好像是:人类!哈哈!这真
崇慈法师答:不用着急,也不用苦恼,就这样办:①找一些浅显易懂的佛法书籍给家人看;②把自己学到的佛法正知正见道理讲给家人听;③把佛门当中古往今来一些高僧大德的崇言懿行讲给家人听;④和家人平心静气地探讨、切磋一些珍贵的人生哲理;⑤多拜访、亲近、求教令
崇慈法师答:因为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西天;学佛四年,佛化成云烟。绝大多数学佛的人,最初发心都是非常真诚、纯净的。随着学佛的时间一长,眼见耳闻好像懂得的东西多了(是好像懂,并不是真懂),福德智慧没有增长,烦恼习气却肆意蔓延
崇慈法师答:说可以也可以,说不可以也不可以。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①说可以,是因为如果一个人或群人对自己所犯的过失和给别人造成的伤害,死活都不肯承认或不作忏悔,而摆出一副我就这样,你能把我怎样的样子,那就只能由他自己因果循环、报应自受,谁也不能强按
崇慈法师答:从人的范畴来讲,人际社会的关系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但事实上是人人为我的份量很大很多,我为人人的份量很小很少,我享受和占有了许许多多人对我的付出,所以必须随时心存感恩、尽力回报。如果不明此理或假装不明白,而摆出一副地主老财的样子,把别
崇慈法师答:由于时间久远、记忆模糊、事态变迁等原因,确实有许多过失已经无法找到被伤害的对方来进行当面忏悔;由于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确实也有许多过失不便于或不好意思当面忏悔;但这些都不应当成为不忏悔的理由。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佛菩萨面前进行
崇慈法师答:佛教关于世界结构有这么一种说法:一日一月围绕着须弥山运行,周围有四大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瞻部洲、北俱卢洲,这样的范围称为一个单位世界;一千个单位世界称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大千世界;因为大千世
崇慈法师答:迷惑、盲从、糊里糊涂地相信,不分善恶、不识好歹、不辨邪正地人云亦云,就是真正的迷信。 从佛法的眼光来看,世间那些鬼迷心窍的人,由于贪、嗔、痴等烦恼习气的牵引,大到对财、色、名、利的迷醉痴狂,小到成为花迷、酒迷、戏迷、舞迷等等,轻则如痴如
崇慈法师答:善知识是个真实样子!! 所谓真实,即真则不假,实则不虚之意。真正的善知识(唉!如今末法时代,邪妄虚假的东西实在太多,连说到善知识都要强调一下真正的),他的一切都必须是真实的;换句话说,都必须是内外如一、自然流露、不加任何编造伪装和做作、经得
崇慈法师答:噢,你这样理解破执着呀!那你就应该把苍蝇、蚊子、臭虫、蟑螂、厕蛆、蜈蚣等等,通通都作为美味佳肴吃下去才对呀!
崇慈法师答:人们往往认为,对于那些曾经绊倒过我、伤害过我的人,我能够做到不以牙还牙、不跟他计较就算不错了。殊不知,这个说法在学佛看来还是有些欠妥因为做到了不以牙还牙、不跟他计较,却很容易变成跟自己计较,而且计较得很厉害!长时间跟自己计较,老是用悔
崇慈法师答:佛教没有末日说和毁灭说的说法。这种说法给人一种彻底消灭、同归于尽的印象,这种说法在佛教教义当中也是不予承认的。因为佛法讲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谁种因,谁得果、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如果不分善恶、不辨对错,通通都胡子眉毛
崇慈法师答:有。这个捷径归纳起来就是六个字:谦逊,真诚,恭敬。这既是捷径,也是必由之路,除此以外没有任何捷径。
崇慈法师答: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这两句话是涵盖一切的总纲领。心即是佛,心即是魔;心即是圣贤,心即是凡夫;心即是崇高,心即是卑污;心即是天堂,心即是地狱等等;心即是一切。因为是心造作一切,是心成就一切。反过来说,佛即是心同样如此。佛从心生,魔也从心生;圣贤
崇慈法师答:虽然问得有点啰嗦,但也问得很实际。居士,就是居家学佛之士。因为信仰佛法,所以就会要求把一些不符合佛法的习气改正或丢掉。但穿衣打扮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不属于习气。只是在穿衣打扮当中或许会有一些庸俗的内容,就应当丢掉。香水等化妆品只是一种
崇慈法师答:非也。这么说吧:有一部分善知识由于其度化众生之宏愿以及观察到有缘得度众生善根已经成熟,就会示现出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学富五车、能言善辩的样子。毕竟绝大多数众生是不具备识人之慧眼的,大都只能通过外相来识别和判断,而这种比较肤浅的识别和
慧珠集
崇慈法师,号般舟,四川绵阳人,17岁在成都宝光寺出家,21岁毕业于中国佛学院苏州灵岩山分院。曾任贵阳黔灵山弘福寺僧伽学校教务长、监院、首座等职,2005年底完全脱离弘福寺。
达摩祖师是哪里人?是南印度人,达摩祖师的爸爸,叫香至王,也就是香到极点了,可能是做檀香的这类似的一个家族。达摩祖师是他的三儿子,也就是他是豪贵家庭,刹帝利种姓,他生来就是享受荣华富贵的。达摩祖师在他风华正茂的年龄:出家,修行。修行得道,在梁武帝统治中
崇慈法师答:心中有没有佛,以什么来证明呢?形式是用来证明内心的。形式的一点一滴都是内心真实的流露。我们每天的生活,一言一行一食一饮,哪一样不是形式呢?作善作恶都是以真实的形式来表达。心中有佛的份量,在形式上就必须表现得清净、庄严、真诚、恭敬;心中
随喜功德这句话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当中的第五愿。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大家有没有想过?是愿中之王。发愿,我们大家都会发愿,很多修行人、不修行的人也在发愿,就从修行这个角度能够称之为愿王的——愿中之王。那不得了了,说明这个含义,它的分量非常的不同凡响
崇慈法师答:不是。能够做到吃全素、吃长素当然很好。但不要勉强。吃素的宗旨是慈悲、戒杀、放生。皈依以后,通过佛法的熏陶,应该养成慈悲善良的好习惯。至于吃素,可以每月初一,十五吃,也可以按照六斋日、十斋日来吃,也可以半个月半个月的吃。吃素的方式多种,
崇慈法师答:三灾八难确实是佛教的说法。三灾有小三灾和大三灾两种。小三灾是:饥荒、瘟疫、盗贼;大三灾是:水灾、火灾、风灾。八难是:地狱难、饿鬼难、畜生难、北俱卢洲难、长寿天难、佛前佛后难、盲聋喑哑难、世智辩聪难。
崇慈法师答:不可以。虽然我们汉地僧人现在穿的僧装并不是佛陀制定的,但这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这当中的原因三言两语说不完,另外专题叙述)。既然已经约定俗成而为众所周知的僧装,那么,俗家人就不能穿。反过来,出家人也不可以穿俗装。佛经里面多次说到,出家人
崇慈法师答: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当中共计有二十八层天。欲界六层,色界十八层,无色界四层。除去无色界的四层天以外(因为无色界当中的生命现象不是以色身躯体来显现进行,而是纯粹处于心意识活动当中),欲界和色界共计二十四层天当中的众生,都具有很大的福
佛法说福和慧像鸟的两个翅膀,尤其这个时候大家特别需要福,福不是表面上的财富,钞票、房子、车子,而是深层次的一种力量、一种底蕴。它不是单纯地说有钱或者说有东西、有物质,它更强调要有承载财富、驾驭财富的这个能力、这个力量。
小时候如果某一天做错了事被老师批评,只要内心没认为自己有什么错,那么即使表面上对老师的批评认真接受,这种看上去的“诚恳接受虚心改正”也是靠不住的。何况几十岁的成年人呢!何况这世上许多事情确实没有对错之分,只在于每个人基于自己的三观作出的选择不同
崇慈法师答:这是从人的生理残缺角度来讲的:盲、聋、喑、哑都是人的身体上或先天或后天造成的缺憾。一旦有这些缺憾,从最简单的吃喝拉撒到求福求慧修学佛法,都非常不方便甚至十分艰难。从这个角度也反衬出得到一个健康完美的人身,多么值得珍惜!
小时候,我们看一本一本的连环画《三国演义》。里面出现最多的一个故事情节,就是那些大大小小各种级别的“主公”,在每次面对自己眼前各种各样事情的时候,就会有身边的臣子谋士们为他献上各种主意或计策。出那些主意或计策的谋士们,无论是高手还是低手,无论是真
修行好不是用大话吹出来的,不是用豪言壮语包装出来的,更不是随时一副道德审判官模样去骂别人。尤其那种喜欢当道德审判官的人,他的所作所为往往是最不堪、最见不得阳光的。修行是修自己,不是整天都想去“修”别人。戒律是用来律自己,不是整天琢磨着怎么宽待自
修行到底要“修”个什么?估计这个含义已经普及到每个人都会说了吧——修行,就是把我们所有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和做法统统修改过来。那么,这些需要修改的内容,是停留或专注在某种外相上的吗?或者说只需要做出一个某种外相的样子,就算修行成功了吗?嗯,这
我们一说到解脱,我就想到一个笑话,我们在生活当中常常会听到一些人,被这些琐碎的是非、妄想杂念或者说生活劳顿被折磨得恼羞成怒了,或者说垂头丧气了,或者说毫无办法了,十分无奈了,最后说出一句话来:“哎呀,算了、算了,死了都解脱了。”实在是对解脱的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句话你可曾听说?所以,你一定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而爱,也一定要了解你所爱的那个“它”--这里的“它”是中性词,泛指一切人、事、物--为什么值得你爱。也就是说,你的爱的动机(佛法把动机称为“发心”)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晓得我们中国这些佛菩萨的道场,这些概念怎么来的?佛法诞生在印度或者叫起源于印度,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佛法从印度因为各种因缘而传播到世界各地。到目前,今天全世界已经有六、七十个国家和地区有佛教信仰了。那么在
印宗法师给谁剃度?六祖大师。说起六祖大师谁都知道,包括不信仰佛教的社会人士都听说过他老人家,他的影响力早已跨越信仰、跨越文化、跨越国度。六祖大师关于风动、幡动这个故事也是大家都会讲:六祖大师在五祖那里得法,然后离开五祖大师,五祖大师送他到江边
崇慈法师答:生命的生存繁衍状况分为四大类,即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地狱、饿鬼、天神这些属于化生类。不能简单的以眼见、耳闻作为判断有无的标准。宇宙浩瀚,太多的眼见不一定为实,太多的耳听也不一定为虚。要证明地狱、饿鬼等的存在,只要符合两个条件中的
崇慈法师答:没有办法。但是因果报应却是对任何人都有办法的,因为因果报应这个道理,不是佛菩萨发明的,而是佛菩萨发现的。因果报应是宇宙时空当中客观存在的定律和法则。这个法则,是至公至正、没有丝毫偏私的。对那些不相信因果报应的人,我们只能从心里替他捏
崇慈法师答:大雄意思就是大英雄。佛法认为,只有释迦牟尼佛及十方诸佛才是宇宙时空当中最伟大的英雄。佛门理解的英雄和世俗理解的英雄涵义不一样。世俗讲的英雄,是以武力暴力向外征服,也就是以征服别人为目的。佛教讲的英雄,是以智慧德行反观内照,将自我身心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