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中的杰出女中丈夫——以根本说一切有部毗那耶广律为主 释悟殷 二千多年前的印度,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走相当低微的。即使是在打破种姓制度,创导四姓平等的佛门中,女性的出家,仍是经过一番艰辛的奋斗。在佛姨母摩诃波阁波提的带领下,不畏艰辛,一村又一村,一
《循流探源——印顺导师
部派佛教中有关“异生不能断诸烦恼”的讨论 释悟殷 异生,是和圣者相对应来说。异生,是凡夫众生;圣者,是证得初果,乃至证阿罗汉果的圣者。行者听闻正法,冀望藉着修道,断除烦恼,由凡夫地,超凡入圣,晋升为圣者之流,乃至最后证得究竟解脱。 那么,异生能否断除烦恼
记印顺导师《印度之佛教》的特见——从声闻部派到大乘二大唯心论 壹、前 言 《印度之佛教》,是印顺导师六十年前的作品,作者在往后的着作中,或因广读经论,或思想更趋圆熟,或因考古资料出现,已经作了部分的修正 [1],但是本书的价值,作者在民国七十四年(1985)的
研究部派思想之杰出比丘尼──悟殷法师访谈录 邱敏捷(台南大学国语文学系教授) 一、前言 笔者为探讨“印顺学派的成立、分流与发展”(国科会专题研究计划,NSC98–2410–H–024–015),乃于2010年9月25日(周六),在电话中与悟殷法师(1955–)访谈。这是本研究案的
《循流探源——印顺导师
一、前言 在中国佛教界,道生法师是一位悲壮性的人物,他从六卷《泥洹经》的如来常住不变论,孤明先发,唱一阐提人皆得作佛,被守旧者认定是邪说而摈出僧团。当道生要离开(建业)之时,在大众中毫无畏惧的
壹、前言 在缘起的世间,生老病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现象。相传当年,释迦太子游观园苑,出四门,看到人之老病死苦,而愁忧不乐;见沙门威仪庠序,常以善心,常修善行,身口意业,悉令清净,舍离俗家,升涅
记《中国佛教史略》之特见——真空妙有与真常唯心(节录版) 释悟殷 壹、前言 民国三十二年,印顺导师和妙钦法师合著的《中国佛教史略》,可说是中国佛教史的的纲要书,短短的九十余页,提纲挈领地解析
中国佛教史略 原典资料汇编自序 悟殷法师 《中国佛教史略》,是以妙钦法师初稿,经由印公导师整理删补而成之作品。成书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距今民国八十六年(1997),前后已经过了五十五年之久。 本书虽然只有短短的九十三页,由于作者治印度及中国佛教思想之功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