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故事广释 尼弥王的故事 摩登伽女与阿难 摩耶夫人 智言慧语 国王拒美人 百喻经故事全集 百业经故事集 佛经民间故事 法海搜珍 佛典寓言 佛典故事
佛经故事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译文、寓意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译文、寓意

      从前有个愚人,准备宴请亲友,打算积蓄一些牛奶,以备宴会时用。于是他想道:“若现在天天把牛奶挤出来,就会存得很多,那就没有地方存放,况且牛奶放存久了也会变坏,不如就蓄存在奶牛的肚子里,等到宴会时,可以当场挤出牛奶来。”他想好后,就把母牛和吃奶的小牛分开喂养。一个月以后,他举行宴会时,亲朋好友都来了。这时他把母牛牵来,想挤牛奶,谁知一点牛奶也挤不出来,惹得宾客当场辱骂和讥笑他。愚人往往就是这样自以为是。

  • 头上顶粪,自作聪明的养猪人 头上顶粪,自作聪明的养猪人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地处穷乡僻壤。这个国家的人也无知无识。有一个人喜欢养猪。一天到了另外一个村落,见到有许多干粪,心里想:“这里的干粪好多呀!现在我应当用草把这些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回家。”于是,这个人找了些草,把干粪裹起来用头顶着。走到半路,恰好下起了大雨,粪汁流下,一直流到了脚跟。众人看到了,都说这人是疯子。粪便是臭的,即便是晴天也不应顶在头上,何况是雨中呢!

  • 欲速不达,凡事都要遵循规律,不要随心所欲 欲速不达,凡事都要遵循规律,不要随心所欲

      佛陀在与弟子闲谈时说到:我知道有这样一个婆罗门,家中非常富有。婆罗门已经年迈,只有一个16岁的儿子,其母已亡。这个婆罗门又娶了一位妻子,不久后妻有孕。未待生产,婆罗门就死了。婆罗门的儿子对后母说:“家中财物、金银财宝等一切东西都是我的,现在没有别人能分我的财物。”后母听了婆罗门的儿子的话,对他说:“我现在怀着你父亲的孩子,待其生育长大,财物与你

  • 猕猴入海喻 猕猴入海喻

      过去,在一海岸边有树林,方圆数十里中住了五百多只猕猴。有一次,海水上有聚沫,高达数十丈,看上去就像雪山一样,随着潮水而来、停住岸边。众猕猴看到了,互相说道:“我们到山顶上四处游戏,岂不是很快乐!”当时,其中一只猕猴便率先登上山顶,一跃而下,直接没入水底。

  • 佛为优陂夷堕舍迦说斋戒法 佛为优陂夷堕舍迦说斋戒法

      昔日,佛在舍卫国弘化。当时,城东有一位妇女的孩子名叫芜耶楼,因此大家称呼这位妇女为芜耶楼母。某月十五日,佛应芜耶楼母之请,到其家中说法。一位奉持佛戒的女子,名叫堕舍迦,在当天早起沐浴,同时也令她的七个媳妇都沐浴、换上干净整洁的衣服,并在正午前用完斋,饭后洗手,之后便带着七个媳妇一起到佛所在处,顶礼佛。

  • 八万劫没有种过善根的老人,用七天出家证果 八万劫没有种过善根的老人,用七天出家证果

      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吉祥经》中教导我们: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我们不妨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听闻佛法为什么要及时呢?因为人命无常,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善知识难遇,所以千万不要错过听闻佛法精进修行的好机会。《法华经》云: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己成佛道。佛言“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 贫女以油灯供佛 得佛授记后出家 贫女以油灯供佛 得佛授记后出家

      据《贤愚经》记载,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的时候,国中有一个女人,名叫难陀。她生活贫穷,孤身一人,依靠流浪讨饭为生。常常看到国中王公贵戚,大小臣民,一个个都备办斋饭供养佛陀和众僧。不由心中自思:我前世罪孽深重,此生处于贫穷卑贱之中。今生遇到佛陀出世,虽有广大福田,但不能种下善良种子。

  • 调达因贪著名闻利养,世世随业流转生死受苦 调达因贪著名闻利养,世世随业流转生死受苦

      往昔无数劫时,有一人行大布施,供养外道梵志无数千人。梵志常法,通晓经文多者得为上座。其中有一位梵志(提婆达多)年老多智,通晓经文,为会中第一。当时,儒童菩萨在山中修学各种经术,无不博通,也来参与大会,坐在下座。

  • 愚人赞父德行 愚人赞父德行

      从前,有一个人在许多人面前,赞美自己的父亲说:“我父亲十分仁慈,不害人,也不偷抢别人的财物,为人正直,不说谎话,并用各种方式(钱财无畏等)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当时,有个愚痴的人听后说:“我父亲比他的父亲更有德行!”

  • 国师谎称不吃饭,王子巧计使其泄露马脚 国师谎称不吃饭,王子巧计使其泄露马脚

      讲好佛教自己的故事是不容易的!但我们如果用佛法的标准:无常、无我、解脱和诸法空相这样的内容,赋予自己担当责任和良知,去讲好佛教的故事,就一定会理直气壮!佛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国王的老师,号称自己不吃饭已经很多年了……于是国王把这个国师介绍给了他的王子。

  • 佛陀得受斋主供养七日的因缘 佛陀得受斋主供养七日的因缘

      过去,有位菩萨出家为沙门,于山林间修道,慈心悲愍众生轮回三界受苦,常思应如何救度。于是静心思惟,求索根本解脱之道,以拯济众生。一日,因衣内有只虱子,致全身发痒,心受干扰,难以安心静虑,于是用手探寻,抓获虱子。

  • 悉达多太子游四城门后生起出离之心 悉达多太子游四城门后生起出离之心

      释迦牟尼佛出家前为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名为悉达多。太子日渐成长,阿私陀仙人曾预言,太子若在家则为转轮圣王,若出家修行则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父亲净饭王观察,悉达多是一位不贪着世间五欲之乐的太子,而太子即将出城游观。

上一页 1 2 3 4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