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业(善业)佛教把身﹑口﹑意三方面的活动称为 "三业 "这些 "业 "又分为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三种能引起善恶等报应。善业指五戒十善等善事之作业。
善业(善业)佛教把身﹑口﹑意三方面的活动称为"三业"这些"业"又分为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三种能引起善恶等报应。善业指五戒十善等善事之作业。
shàn yè
善业(善业)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婆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智者知己,应修善业,以是所生蕴、处、界等,皆悉端正,见者无厌。
‘龙王!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设无量亿自在梵王,悉不复现。其有瞻仰如来身者,岂不目眩!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入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常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汝当于此正见不动,勿复堕在断、常见中!于诸福田,欢喜敬养,是故汝等,亦得人天尊敬供养。
‘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水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断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
‘龙王!若离杀生,即得成就十离恼法。何等为十?
一、放诸众生,普施无畏。
二、常于众生,超大慈心。
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
四、身常无病。
五、寿命长远。
六、恒为非人之所守护。
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
八、减除怨结,众怨自解。
九、无恶道怖。
十、命终生天。
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复次、龙王!若离偷盗,即得十种可保信法。何等为十?
一、资财盈积,王、贼、水 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
二、多人爱念。
三、人不欺负。
四、十方赞美。
五、不忧损害。
六、善名流布。
七、处众无畏。
八、财、命、色、力、安乐 辩才,具足无缺。
九、常怀施惠。
十、命终生天。
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证清净大菩提智。
‘复次、龙王!若离邪行,即得四种智所赞法。何等为四?
一、诸根调适。
二、永离喧掉。
三、世所称叹。
四、妻莫能侵。
是为四。若能回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佛丈夫隐密藏相。
‘复次、龙王!若离妄语,得得八种天所赞法。何等为八?
一、日常清净优钵花香。
二、为诸世间之所信伏。
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
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
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
六、言无误失,心常欢喜。
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
八、智慧殊胜,无能制伏。
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真实语。
‘复次、龙王!若离两舌,即得五种不可坏法。何等为五?
一、得不坏身,无能害故。
二、得不坏眷属,无能破故。
三、得不坏信,顺本业故。
四、得不坏法行,所修坚固故。
五、得不坏善知识,不诳惑故。
是为五。若能回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正眷属,诸魔外道不能沮坏。
‘复次、龙王!若离恶口,即得成就八种净业,何等为八?
一、言不乖度。
二、言皆利益。
三、言必契理。
四、言语美妙。
五、言可承领。
六、言则信用。
七、言无可讥。
八、言尽爱乐。
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具足如来梵音声相。
‘复次、龙王!若离绮语,即得成就三种决定。何等为三?
一、定为智人所爱。
二、定能以智如实答问。
三、定于人天威德最胜,无有虚妄。
是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即得如来诸所授记皆不唐捐。
‘复次、龙王!若离贪欲,即得成就五种自在。何等为五?
一、三业自在,诸根具足故。
二、财物自在,一切怨贼不夺故。
三、福德自在,随心所欲,物皆备故。
四、王位自在,珍奇妙物皆奉献故。
五、所获之物,过本所求百倍殊胜,由于昔时不悭嫉故。
‘复次、龙王!若离嗔恚,即得八种喜悦心法。何等为八?
一、无损恼心。
二、无嗔恚心。
三、无诤讼心。
四、柔和质直心。
五、得圣者慈心。
六、常作利益,安众生心。
七、身相端严,众共尊敬。
八、以和忍故,速生梵世。
是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得无碍心,观者无厌。
‘复次、龙王!若离邪见,即得成就十功德法。何等为十?
一、得真善意乐,真善等侣。
二、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
三、惟皈依佛,非余天等。
四、直心正见,永离一切吉凶疑网。
五、常生人生,不更恶道。
六、无量福慧转转增胜。
七、永离邪道,行于圣道。
八、不起身见,舍诸恶业。
九、住无碍见。
十、不堕诸难。
是为十。若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后成佛时,速证一切佛法,成就自在神通。’
尔时,世尊复告龙王言:‘若有菩萨依此善业,于修道时,能离杀害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长寿无夭,不为一切怨贼损害。离不与取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最胜无比,悉能备集诸佛法藏。离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其家贞顺,母及妻子无有能以欲心视者。离虚诳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离众毁谤,摄持正法,如其誓愿所作必果。离离间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眷属和睦,同一志乐恒无乖诤。离粗恶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使夺,一切众会欢喜贩依,言皆信受无违拒者。离无义语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言不虚设,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断诸疑惑。离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一切所有悉以惠舍,信解坚固,具大威力。离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连自成就无碍心智,诸根严好,见皆敬爱。离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财宝无能侵夺,恒生正见敬信之家,见佛、闻法、供养众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是为大士修菩萨道时,行十善业,以施庄严所获大利。
‘如是龙王!举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忍辱庄严故,得佛圆音,其众相好。精进庄严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定庄严故,能生念、慧、惭愧、轻安。慧庄严故,能断一切分别妄见。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愍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于顺违境,无爱恚心。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悉能断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深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妄,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想尽灭,无能坏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性。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
‘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令十力、无畏、十八不共一切佛法,皆得圆满。是故汝等应勤修学。
‘龙王当知!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药草、卉木、丛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长。此十善道,亦复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
佛说此经已,娑竭罗龙王,及诸大众,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六道轮回原为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后佛教引用,佛教把婆罗门教称为外道。所谓生死轮回是说“舍此蕴已复趣他蕴”。世间众生因造作善不善诸业而有业报,此业报有六个去处,被称为六道。六道是佛根据业报身所受福报大小划分的。分别为:天(化生)、人、畜生、阿修罗(魔)、饿鬼、地狱(化生)。
六字大明咒见于《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又称六字大明陀罗尼、六字真言、嘛呢咒,中文拼音参考发音为:嗡(ong)嘛(ma)呢(ni)呗(bei)美(mei)吽(hong)。汉地、藏地、蒙古发音有微小的不同。六字大明咒是观世音菩萨心咒,源于梵文中,此咒含有诸佛无尽的加持与慈悲,是诸佛慈悲和智慧的音声显现。六字大明咒是“嗡啊吽”三
有人问:作恶的人我没见他受到恶报,行善的人也没见其享受善报,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佛教的经典中有着详尽的阐释。比如,《三昧水忏》里就记载着这样一段文:“经中说言,有三种业。何等为三?一者现报,二者生报,三者后报。现报业者,现在作恶现身受报。生报业者,此生
由于世事无常,人生总是在变化着。因为生活中的无奈,有很多东西让人身不由己。人活着,其实就是一份修行,更是一份考验。在生命延续每一分每一秒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地与生和死博弈。至于那一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事儿,我们很多时候也能做到平平淡淡。可是,每当事物降临到自己头上,很多时候相信我们也很难保持到自己昔日的安然了。
佛经上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迦叶佛住世的时候,有一位平凡的妇女,她目睹了迦叶佛入涅槃,就发了一个大愿心,要造一座塔来供养迦叶佛的舍利。当时还有三十二位善女人,发愿帮助她一起造塔,最后终于成全了她的大愿。因为造塔的善业她就生到了忉利天,做了忉利天王。
作为佛子,第一要务是深信因果,才能恭敬诚求一切善法,求解脱修净业。深信因果的人,才能用平常心接受这个世界发生的一切,因为这个世界是因果的世界,一切都有它发生的因缘。因此我们每天要用理论来思维自己的行为,当我们今天造了一个业,这个业就会有招感果报的功能。
善业,就是善的行为,可从十个方面表现出来,所谓身三口四意三之十种业,即: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九不瞋、十不邪见,此十善业是一切道德的根柢和行为准则,行十善业可以感得幸福的果报。如若违反十善业,向恶的方面发展就是十恶业,造作十恶业必当堕于恶趣之中受苦,所以佛陀教导弟子们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有些人想发财却不走运,也有的人运气平平发不了大财,命运在未来中是不容易把握住的,不走运的人做事大都不顺利,赶不上顺利的节拍,运气平平的人求大财却有阻碍,运气可以用一些方法来改变,在本章的后面教大家转好运的方法,运气平平的也可以按照这方法提升运气,变的更好,有些行为对运气影响很大,在这里一一列出,大家要避免这些行为,没有这些行为的人也可按照改运的方法来做,能转运更快。
帝释以无逸,得为诸天主。无逸人所赞,放逸为人诃。——《法句经》 By heedfulness did Indra become the overlord of the gods Heedfulness is ever praised, and heedlessness ever
世上的人,长相千差万别,全世界的人找不出长相一样的,这是为什么?人的相貌是人的善恶业的综合表现。 某人经常爱贪小便宜,每动一次此念,就收缩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小气相。 某人经常爱小拿小摸,
世上的人,长相千差万别,全世界的人找不出长相一样的,这是为什么? 人的相貌是人的善恶业的综合表现,正所谓相由心生。 经常爱贪小便宜,每动一次此念,就收缩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小气相。 经常
有一天,提婆达多打断佛陀在竹林精舍说法,并且建议,由于佛陀日渐衰老,所以僧团领导的责任应该移交给他。佛陀拒绝他的建议,让他感到非常羞辱。从此以后,他内心异常痛苦,也企图杀害佛陀,但都失败了。
经书上讲:“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她发心的这个因地,不是正因,不是真正为了信仰,为了想修行,想了生死,不是因这个来的话,这都是因地不真的现象,因地不真的人,就是你帮她剃度以后,一旦业障现前,她的烦恼比一般人还要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路上,要多亲近佛法僧三宝,多亲近真正的师长益友,同时,也需要“远离”以下这六种人或事:远离“非正命”。佛教的“八正道”里郑重地提到了“正命”,就是如法的谋生手段,谨慎选择从事的职业。
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邪淫之人,如堕深渊,无尽痛苦,毁伤身心。俗话说“色字头上一把刀”,一旦生了邪念,动了邪淫,便是种下了堕入魔道的恶因。淫欲之事,乐少苦多,犹如逆风而执炽炬,愚者不放,必见烧害,贪恋邪淫,一时冲动,后患无穷,苦果立即现前。
天人福报各个不同,所以同样的食物,每个人所感受的味道也都不一样。因此,我们如果老是感到外面境界不对劲,便应当观察,是否自己的心出了问题?如果一味的怨天尤人,这样只会更损自己的福报,因而从苦入苦。人的生命当中不可能永远高潮迭起,总是起起伏伏的。
人都会做梦。有人在梦中发了财,有人在梦中升了官、出了名,有人在梦中娶了娇妻、生了爱子等等,这些是好梦;也有人在梦中破财、遭贬、遭灾、离婚甚至被杀,这些是坏梦。不管好梦、坏梦,人一旦醒来,就明白了那些全是假的,自己了无所得。
有人问:“我活的好像到了前进不了,也后退不得的地步,您说该怎样调整心态?”我答:“这种情况,不论出现在事业中,还是学习上,既然还得硬着头皮干,不妨专门找个时间让自己静一静,来个‘彻底放下、勇敢拿起’的壮举。”有个小故事:
这篇文章对那些曾经犯了邪淫的人但是又想彻底戒除,并且想弥补曾经因邪淫而损失的福报的人来说是很难得的,想真心戒除邪淫的有缘人请耐心看完,肯定获益匪浅,并且能增加戒除邪淫的信心!戒淫得善果!所谓“天道祸淫,不加悔罪之人”是确实可信的。
当我们需要校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时,请避免陷入负面情绪,您可以跟随以下四大招,来一步步解决困难,把烦恼转化为成长的契机。1、直面困难。当困难来了,不必慌张或恐惧,负面情绪无法解决问题,只会让人乱了阵脚。
小白:“小龙,我昨天说的话,你别往心里去啊。你懂的,我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小龙:“……你这么说,好像不原谅你,就显得我很小气。”小白:“嘿嘿,你最大度,咱们握手言和吧。”小龙:“不太有诚意,我考虑考虑。”“刀子嘴”背后是“豆腐心”吗?
当今社会人事繁杂,因此,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具备良好的处事态度就显得十分重要。具体表现在:1 遇事不抱怨。世间之事终究不离业力与因果,明白这一点,遇事就不会抱怨,且能随顺因缘,顺势而转。2 办事不讨好。为大众做事,不存私心,不为取悦,这样才能坚持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