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问曰。诸佛菩萨以大悲为业。若欲救度众生。秖应愿生三界。于五浊三涂中。救苦众生。因何求生净土。自安其身。舍离众生。则是无大慈悲。专为自利。障菩提道。 智者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久修行菩萨道。得无生忍者。实当斯责。 二者未得已还及初发心凡夫。
夫欲念经灭罪。第一先须盥漱整威仪。别座跏趺而坐。第二入观所坐之座高广严好。次观座下皆有天龙八部四众围绕听法。次须运心作观。观我能为法师传佛正教。为四众说想所出声。非但此一席众。乃至十方皆得听受。名为假观。次观能说之人所念之经。何者是经为经
天台智者大师禅门口诀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师言安般守意。当知色心相因而息。犹然火缘薪以烟。睹烟清浊则览燥湿之形。察息耎粗用镜真邪之候。守之者庶使望云造浦候岸。制篙识其机道船获济矣。师言身安意正其若油净灯明。是故既欲守意先在安身。安身者。安处身
观心论(并序)(亦名煎乳论) 天台修禅寺沙门智者述 问曰。佛经无量。论亦甚多。弘法之人诜诜盖世。听受之众无处不有。是则法雨普津四众。露润利益无边。何所见闻。更何利益而造斯论。答曰。如所问言。佛经无量论亦甚多。是事共知。但弘法之人为利物故多施加水
六妙法门 隋天台智者大师著 六妙门者.盖是内行之根本.三乘得道之要径.故步自封释迦初诣道树.跏趺坐示迹若斯三乘正士。岂不同游此路。所言嵌六者。即是数法。约数明禅。故言六也。如佛或为一数辩禅。所谓一行三昧。或约二数。谓一止二观。或约三数。谓三三昧
一。智者大师之解读 天台智者大师,灵山亲承,大苏妙悟,以五时八教判释东流的一代圣教,可谓罄无不尽。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是智者大师,追溯天台教义对此的判释,亦是从智者大师的《法华文句》开始。大师讲解《法华
金光明经玄义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录 金光明经玄义卷上 此金光明甚深无量。太虚空界。尚不喻其高广。况山斤海滴。宁得尽其边崖。日轮赫奕。非婴儿之所瞻仰。大舶楼橹。岂新产者之所执持。诸佛行处过诸菩萨所行清净。况二乘心口安可思说。凡夫徒欲言之
星云法师指出:智者大师是天台宗的集大成者,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致力于着书立说,勤于修持禅定,可谓是禅教一致,行解并重,悲智双运,福慧双修,是大乘的菩萨行者,同时也是将佛学中国化,使天台宗具足中国佛教思想
元旦前两天,新昌大佛寺方丈,78岁高龄的悟道大法师等一行三人,风尘仆仆地专程来到天台龙山胜景,探访知者大师当年的隐居地—松隐居,并对智者大师的晏坐处、放生潭等遗址遗迹进行了实地考察。 松隐居,位于距
「安住一乘法中」,一乘法中,就是一生证得佛果的大法,这个方法就是信愿持名。「复具善巧方便,精勤求法,广为人说,悉无厌倦」。自己修学一门深入,深入之后,复具善巧方便有两个说法。一个是在现前最适当的方法,自
菩萨戒义疏卷上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记 菩萨戒者。运善之初章却恶之前阵。直道而归生源可尽。声闻小行尚自珍敬木叉。大士兼怀宁不精持戒品。内外二途咸皆敬奉。王家庶众委质虔恭。斯乃趣极果之胜
请观音经疏·释西方义 【经】尔时世尊告长者言:去此不远,正立西方,有佛世尊,名无量寿。彼有菩萨,名观世音,及大势至,恒以大悲,怜愍一切,救济苦厄。汝今应当五体投地,向彼作礼,烧香散华,系念数
金刚般若经疏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略释经题。法譬标名。般若幽玄。微妙难测。假斯譬况以显深法。金即三义。一宝中真上不可侵毁。二利用自在摧破诸物。三表里清净影现分明。刚是坚义。谓身命财。身即法身。命即慧命。财即法财。功德助道。用譬三种般若。实相般
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觉意三昧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 夫行人欲度生死大海。登涅槃彼岸者。必须了达妄惑之本。善知至道出要。妄惑之本。是即意之实际。至道出要。所谓反照心源。识之实际即是正因佛性。反照心源即了因也。而此二因。摄一切法罄无不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