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和净土宗的差别一、禅宗不立语言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人看一句话头,堵截意识不行,令见清净本然之心性。此为接上根者流,是圆顿修持之法,称为最上一乘,中下根人未足以语此。 禅宗和净土宗
圆觉经讲义序 清凉云:大以旷兼无际,方以正法自持,用则称体而周。具此三义,故名圆觉。修多罗,此云契经。谓契理、契机故。契经中有:了义、不了义。如来为人天二乘说不了义教,以器小不堪担荷大法故。
我佛说法,契理契机,因群机不等,故施设有殊,虽方便多门,实归元无二也。 禅净二宗,皆如来所说,归元方便之门,未可有所是非。若以禅排净、以净抑禅,非特他宗不用,实亦自宗未彻。 余尝谓:禅净虽
序 ‘华严经’偈曰: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此无差别者云何?曰菩提是。梵语菩提,华言为觉。此菩提觉,约法而言谓之心,约人而言谓之佛及众生。菩提之体,竖穷横遍;菩提之相,万德庄严;菩
法不孤起,起必有由。世间诸事,尚有因像,况无上佛法,岂无因缘耶?今明佛法因缘,有总、有别。总约一代时教,四十九年,或说大乘,或说小乘,或说顿教,或说渐教,无非显理度生,所显之理,即佛知见,众生
法门无量。而有大小乘之分。小乘但求自利。独善其身。大乘志在利他。广度群品。或问念佛之人。厌苦求乐。愿生净土。舍此娑婆。取彼极乐。但求己利。是为小乘。而菩萨发心广大。舍己利他。不辞劳苦。不求安乐。涉世度生。大作佛事。不懂人中勤修万行。乃至泥
圆瑛承荷素食会众位居士相邀,禅悦聚餐,已有两次,十分感谢。方才蒙江老居士、夏老居士,逾格称扬,实不敢当。又夏老居士要圆瑛将净土法门,自修经验,及净宗特点,与诸位一谈。 圆瑛十九岁出家,始修禅宗八载,后研究教理及天台宗。三十一岁开座讲经,并学贤首。至三
序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实如来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妙道。弥陀誓愿,九界齐资,乃众生速出苦海,顿预莲池,心作心是之良谟。此之一法,为一代时教中,仗佛力之特别法门。不可与一切大小权实,仗自
大凡人之修行。与不修行。就在身、口、意、三业分别。若身行恶事。口说恶言。意起恶念。即是不修行。而念佛法门。能令众生。三业清净。即是修行之法。今试验之。有一众生。闻此念佛怯门。深信不疑。愿生净土。实行念佛。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字字从心生起。
念佛能消业障 圆瑛 一切众生,自从无始一念妄动,而有无明,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起心动念,多造恶业,能为障碍,即障蔽自己佛性,业障不除,佛性不得现前,故我释迦如来,倡此念佛法门,教人消除业障。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何以念一声佛号,能灭多劫
长老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摩诃俱絺罗,离婆多,周利槃陀伽,难陀,阿难陀,罗侯罗,憍梵波提,宾头卢颇罗堕,迦留陀夷,摩诃劫宾那,薄拘罗,阿那楼驮,如是等诸大弟子。 长老,德
一切众生,自从无始一念妄动而有无明,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起心动念,多造恶业,能为障碍,即障蔽自己佛性,业障不除,佛性不得现前,故我释迦如来倡此念佛法门,教人消除业障。经云: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
序一 圆瑛上人,吾闽产也。幼失怙恃,依季父教养,颖悟绝人。甫成年,即受牒度于石鼓山之涌泉寺;早参三昧,夙擅说经,素以宏化利生为本愿。初主宁波接待寺,倡办宁波佛教孤儿院;次至泉州重兴开元寺,创
序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实如来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妙道。弥陀誓愿,九界齐资,乃众生速出苦海,顿预莲池,心作心是之良谟。此之一法,为一代时教中,仗佛力之特别法门。不可与一切大小权实,
我佛所说。无量行门。皆是随机方便。利益一切众生。而求其于方便之中。殊胜方便者。则莫如持名念佛一法也。今略举其殊胜之点如下。 念佛第一殊胜方便。即是可以普摄群机。若智若愚皆有分。是僧是俗总堪修。人不分男女贵贱。处不论寺庙俗家。时不拘闲忙动静。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