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今论自序 一、在师友中,我是被看作研究三论或空宗的。我曾在「为性空者辨」中说到: 我不能属于空宗的任何学派,但对于空宗的根本大义,确有广泛的同情! 空宗──圣龙树的论典,对我可说是有缘
成佛之道增注本自序 佛法是理智的宗教,不仅是信仰的。所以义理的开导,或是修持的指示,都是通过理性,而有丰富的,正确的内容。由于通过理性的随机适应,自由抉择,所以宏传中的佛法,可说是多彩多姿的
般若是梵语prajna音译,又译作班若、波若、般罗若等,通常称为般若。般若是智慧的别名,或简称为慧。但为什么是沿用印度的原音——般若,而不直译为智慧呢?这是因为般若一名,比较其他异名,可说是最为尊贵
悬论 一 中论作者释者与译者 一 作者 本论的作者,是龙树菩萨。他本是南印度的学者,又到北印度的雪山去参学。他正确的深入了(南方佛教所重的)一切法性空,于(北方佛教所重的)三世法相有,也有透
佛法概论自序 三十三年秋,我在北碚汉藏教理院,讲「阿含讲要」,十三讲而止。讲稿陆续发表于海潮音,由于文字通俗,得到读者不少的同情,但这还是没有完成的残稿。今春讲学厦岛,才将原稿的十三讲,除去
昨天下午,印顺大和尚接受媒体记者集体采访。深圳商报记者 薛云麾摄 【CUTV报道】据深圳新闻网(记者 陈晓薇)消息 “他走的时候像睡着了一样,充满了安详和平静。”昨天下午,本焕长老的衣钵传人、弘法寺方丈印顺大和尚在本老圆寂后首次面对媒体接受专访,讲述了
我今年八十九岁,出家也已经六十多年了。在这不太短的岁月中,总该有些值得回忆的吧!平凡的自己,过着平淡的生活。回忆起来,如白云消失在遥远的虚空一般,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我的一生,无关于国家大事,也不曾因我而使佛教兴衰。我不能救人,也不能杀人。
印顺大和尚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师父圆寂日正是12年前带我出家时 弘法寺方丈印顺和尚在本焕长老的灵前守灵三天 “师父,我来了……”昨日21时,印顺来到弘法寺后山本焕长老化身窑前,拈香,祭拜。昨夜,是印顺连续第四晚来为本焕守灵。 4月5日,在仪仗队的引领
我们中国佛教徒,特别重视素食,所以学佛的人,每以为学佛就要吃素还不能断肉食的,就会说:看看日本,锡兰,缅甸,泰国或者我国的西藏、蒙古的佛教徒,不要说在家信徒,连出家人也都是肉食的,你能说他们不学佛,不是佛教徒吗?
众所周知,我在出家前只是在武汉对佛教并无特别信仰的的一位普通男青年,本焕长老经过半年多的劝化,让我出家,并成为衣钵弟子。出家后,本焕长老是如何培养和指导我修行的呢? 当年我是为老和尚出家的,
佛陀也会生病,更何况凡夫。生病是对人的一种警示,让我们知道人生无常,不知道什么时候病苦灾难便会来临,提醒我们要珍惜光阴,把握自己。都说人生是场修行,修身修心。生活中需要修行的方方面面太多,有没有想过,我们最讨厌的生病,也是一种修行。借病修行,借痛觉心。
佛法的主要方法,在观察现象而探求他的因缘。现象为什么会如此,必有所以如此的原因。佛法的一切深义、大行、都是由于观察因缘(缘起)而发现的。佛世所谈的因缘。及其广泛,但及其简要。后代的佛学者,根据佛陀的示导,悉心参究,于是因缘的意义,或浅或深的明白出来。
舍利是印度语,或译作室利罗、设利罗:译义为“骨身”,“遗身”即死后身体的总称。我国对于祖先的遗体都安葬全尸于坟墓,坟墓便成为我们民族宗教的尊敬对象。但印度俗例多用火葬,火葬后的骨灰--舍利,藏在金属的石质的,陶质的容器中,埋在地下,稍稍高出地面
礼佛成了如今鹏城的春节时尚。近20多年来,不管是信男信女还是经商人士,时兴在年初一凌晨到梧桐山仙湖弘法寺,或大鹏东山古寺、福永凤凰岩古庙,或乌石岩、观澜墟观世音庙争烧第一炷香祈福。弘法寺香火最旺
一、人类的特胜: 一般来说,人虽自尊心极强,却都看轻自己,觉得自己太渺小,不肯担当大事,为最高理想而努力。这是顶错误的,其实人是顶有意义的。佛法说,在六道众生中,地狱太苦,饿鬼饥饿不堪,那里会发
我们中国佛教徒特别重视素食,所以学佛的人每以为学佛就要吃素,还不能断肉食的,就会说:看看日本、锡兰、缅甸、泰国或者我国的西藏、蒙古的佛教徒,不要说在家信徒,连出家人也都是肉食的,你能说他们不学
田桐:理财要一夜暴富,成名要趁早,学习要速成,就连蹒跚学步的孩子也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当今的中国似乎一切都要快才行,然而被这么快的生活节奏抛在脑后的是我们的身心健康。中国人开始变得焦虑,那么如何
人性就是指人的本性,对于人的本性怎么样,各家学说有各家的看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有的说人的本性是善,有的说是恶,有的说不善不恶。《三字 经》开头就说过,人之初,性本善。孔子基本上是主张性善
问:现在未法时期,是修念佛法门比较好,还是参禅比较好? 本焕老和尚答:佛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治我们众生的病的。就象药房里的药,你有什么病,他就下什么药。你觉得哪一个法门好、能治自己的习气毛病,能与
悬论 一 大宝积经与宝积经 『大宝积经』,共一百二十卷,是唐代的菩提流志,在武后神龙二年开译, 到先天二年编译完成的。在中国佛教界,『宝积经』被称为五大部之一,有着崇 高的地位。这部『大宝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