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是这个世间的定则,任何人都离不开因果;它是一种法则,有因定有果。佛法的真理,并不是佛发明出来的,而是佛以智慧观察这个世间,所看到的真实道理,见事说事,见理说理。就像佛看到过去、现在、未来,因此告诉我们人有三世因果,过去因,现在果;现在因,未来果。
福报代表这一生当中的经济环境,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顺利;没有福德,做任何事都会遇到困境,经常一筹莫展,所以福报的熏修很重要。中国有句俗话,“大树底下好遮荫”。一棵树枝叶茂密,树荫愈大,就能容纳许多人在树下乘凉遮荫;相对的,如果大树没有了
自在步红尘 第三十一集 [ 88.12.03华视播出 ] 「情」是人们无始以来的烦恼, 就佛法而言,「情」是一种无明,有了欲爱色爱就会产生情执。 【 惟觉谈禅 】:情执的祸害 问题一 如何跳脱情执的烦恼? 老和尚开示: 「情」是人们无始以来的烦恼,就佛法而言,「情」是一
自在步红尘 第三十五集 [ 88.12.31华视播出 ] 要能不犯偷盗罪, 这念心就得时时保持觉性, 不攀缘、不执着,慢慢练习,心念会愈来愈清净, 最后必定能够得到解脱。 【 惟觉谈禅 】: 佛法对钱财的看法 问题一 就佛法的观点,是否允许积蓄私房钱? 老和尚开示: 佛法对
禅对于我们的生活、生存、生命极为重要。佛经上讲,众生有分段生死,每个人终其一生的寿命不过六十、七十岁,最多也才一百多岁,俗语也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即使寿命再长,田地房产再多,功名利禄再高,去世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如此看来,人生实在很悲哀、很渺小。
处事不仅要精进,更要“正精进”,若只是精进而方向不正确,则会与道相违,导致不良的后果。例如社会上有些人熬夜赌博、打电玩、打麻将……这都不是正精进。佛法中的四正勤:“已生善念令增长,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恶念令灭除,未生恶念令不生”,
惟觉老和尚:‘走火’是属于生理上的问题。我们知道,生命是由两大部分所组成:一种是物质,一种是精神。精神是指我们这个心,物质就是指色身。每一个人都有眼耳鼻舌身,都四肢五官,佛法上就把这
万法归宗──一百年度春季僧众禅七导师开示 (一) 禅七过得非常快,明天就解七了。检讨一下,在这个禅七当中,有没有坐到一支好香?心是不是提得起又放得下,放得下又提得起?是不是静也静得,动也动得?打坐是静,行香、跑香、早晚课诵,就是动。看看在动静当中,心是不
禅 老和尚开示节录 有了禅的喜悦 可以化除种种烦恼垢染 使我们的心真正清净 那么人生会愈走愈光明 道路愈走愈宽阔 凡夫的心始终在相对中攀缘活动,始终没有自己的存在,假使悟了「禅」的道理,相对也好,绝对也好,顺境也好,逆境也好,白天、晚上、生死老少、出家
明心见性 见性成佛 ──九十三年度结夏开示 想成就修行的目的就是要精进用功,但是精进用功的方法要正确,不能走远路,更不能走错路。在佛法中,没有在心性上用功,就是走远路;虽然天天口在说「道」,其实「道」已经离自己很远了。为什么?因为根本不明白道在哪里。
用心思惟──知恩感恩 佛法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就是要我们“知恩”、“感恩”、“报恩”。知什么恩?知父母、师长、社会、国家及三宝的恩德,并且进一步感恩、报恩。先想一想哪些人对我们有恩?想即是思,依着佛法思惟,把事情想通了,就能心开意解
现代人总觉得生命很短暂,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成为吃喝玩乐的功利主义。相反的,如果有了禅定,生命就无有穷尽。禅就是保持当下这一念心,契悟师父说法、诸位听法的这一念心,不想过去、现在、未来,能够作主。保持一分钟,就是一分钟入了禅定;
慎护口业,不犯四过 言语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口说善言能令人心生欢喜;口出恶言,除了令人生恼,还须自受恶业苦报。口过有四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为人处世要经常反省检讨自己有没有这四种过失,如果有,马
修行学佛就是要向佛学习。从身口意开始,学佛的身、学佛的口、学佛的意。学佛的身就是学佛的行为,行住坐卧怎样达到最高的标准?学佛的口,在日常生活中,讲话怎么讲?该有什么标准?学佛的心,我们起心动念,也应该有一个标准,达到最高、最圆满、真善美的标准了,这样
普贤十大行愿(一) 行山愿海入不思议解脱门 于自由时报90 03 15(四)刊载 普贤十大行愿,出自《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为唐朝般若三藏所译《四十华严》的最后一品。普贤菩萨为大众揭示,若欲
八关斋戒的意义与功德 (一) 八关斋戒,「八」是数目;「关」者,禁也;「斋」者,斋法也。八关斋戒,以八支戒法关闭八种恶业,通达解脱成佛之道,又称八关戒斋、八支斋戒、八分斋戒、八关斋、八戒斋、八戒、八禁、八所应离,是佛陀制定在家二众于六斋日受持一日一夜的
如何改造命运(一) 于自由时报92.04.12(六)刊载 佛法常讲「福慧庄严」,福报来自于善法的熏修。 福报代表这一生当中的经济环境,有福报的人做任何事都很顺利;没有福德,做任何事都会遇到困境,经常一筹莫展,所以福报的熏修很重要。中国有句俗话,「大树底下好遮荫
感应法门、方便法门与究竟法门(一) 于自由时报89.07.20 (四)刊载 佛法中,修行的法门,可略分为三种:第一、感应法门,第二、方便法门,第三、究竟法门。无论是在家或出家,如果不知道这些道理,这一生就不容易契悟佛法。 何谓感应法门?就是刚开始修行学佛,希望佛菩
解脱生死之意义(一) 在佛法看来,自杀是没办法得到真正解脱的, 因为自杀的人,心念上始终是痛苦的, 这种痛苦会延续到死后, 乃至于下一世。 修行学佛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解脱生死。「解脱」的意义是什么﹖「生死」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必须要了解。 一般人心当中的烦
发菩提心 成无上道 (一) 佛法中经藏、律藏、论藏所讲的道理,都离不开我们当下这一念心,什么心?菩提心、涅槃心。修行学佛、护持佛法,平时出钱出力,护法护教,这些都是修福德、修慈悲,我们现在打坐,就是要修当下这一念心,这才是最究竟的。 佛经里讲:「菩提觉法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