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佛陀在舍卫国祇园精舍说法时,有位年轻的比丘进城托钵,看见一位容貌端正的女子。比丘对她产生了欲念,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不但茶不思、饭不想,还卧病在床,形容憔悴。师兄弟去探望他时,年轻比丘告诉他们:“因为我的欲爱无法得到满足,所以才忧愁生病。”
质多长者有位亲戚,名叫阿耆毗迦。这位阿耆毗迦自幼就慕恋修道,后来不顾家人的反对,一个人偷偷跑到裸形外道那里去出家。修行了好多年,却毫无建树,还差点把身体折磨垮了。为此,他很是苦恼。有一天,阿耆毗迦造访质多长者,一番寒暄之后,彼此聊起了各自的修行情状。长者问:“阿耆毗迦,您出家多少年了?”阿耆毗迦答:“时间过得真快!
过去有一个婆罗门,他有一位妻子,年轻美貌,姿色无双,可惜情欲深重,心中向往纵欲淫乱,但因家中还有婆婆,不能肆无忌惮行淫,心里偷偷设想奸计,想要害死婆婆。她平日装得很孝顺,迷惑丈夫,早晚勤于家务,恭敬侍候婆婆,让她衣食无缺。丈夫非常高兴,对妻子说:“你现在很孝顺婆婆,称得上是一位贤惠媳妇。我母亲年纪已老迈,多亏有你侍奉,才能安享晚年。”从此以后,婆罗门对妻子言听计从,不再怀疑。
有一次,一个人想侮辱佛陀,看一看佛陀有什么反应。于是他朝着佛陀的脸上吐了一口唾沫。佛陀擦了擦脸,然后问他:“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好像他说过什么似的。这个人被弄糊涂了,因为他没有料到会有这种回答,他什么也没说就走了。这个人回家后整夜都无法入睡,逐渐感到他做了一件绝对错误的事情,
舍卫国有一位长者,妻子生下一个女儿,长得秀美绝伦。女儿刚出生时,身上裹着一层白色细软毛布,父母感到非常奇特,请来相士,却说非常吉祥,因此取名叔离(白的意思)。叔离慢慢长大,白色毛布也很神奇,也在不断变大。
《经律异相》,佛教类书,共五十卷,另有目录五卷,南朝梁代高僧宝唱等人纂集。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佛经译本、本土著作积累渐多,为了便于检索阅读,类钞纂集之作应时而起,梁代此风最盛,《经律异相》即于此时成书。该书按照出世间三乘圣者和世间五趣众生,分为天、地、佛、菩萨、居士、庶人、鬼神、畜生、地狱等二十二部,基本上是直接抄录经律原文类编而成(也有篇目节选部分经文,比如今天这篇故事),引用经律典籍相当广泛,其中不少经律原本已经佚失(后人统计约有一百四十余种),皆赖此书方才为人所知。
世尊过去因地时,曾经有一生成为帝释天。他常常思惟,天人有五衰相,这一生我虽然贵为天主,但这也不是坚固不实的。他静坐时常常如此思惟,而出去游行时就以无常的道理教化大众,精进不休。有一次游行之时,看见过去生的好友今生受报为妇人身,成为一位富人的妻子,她为财色所惑,身处市井商肆之中不能觉悟无常的道理。他心中不由地为她感到惋惜。
久远以前,在裴扇阇国中,有一婆罗门女名叫提违,提违家中虽然非常富有,但却早年守寡,并且上无父母、膝下又无子女可依怙,总是孤伶伶的一人,终日闷闷不乐的。当时婆罗门中有一习俗,若是生活中总是不顺遂、不如意的人,可以先设大会斋供养一百位婆罗门后,再以家中所有的财产供养五百位婆罗门,
今天这则故事,选自《经律异相》,原始出处是《日难经》。故事讲述佛陀住世之时,有一位大富豪家财万贯,但他为人悭吝,不肯布施,转世投生盲妇胎中,盲妇被贫寒丈夫赶出门,在破围墙生下儿子,竟然也是双目
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经过市集时,看见一位卖鱼的老人,一边斗量卖鱼,一边哀叹地说:“老天爷!到底我犯了什么错,你让我的儿子这么早死?如果他还活着,可以帮我卖鱼,我哪会这样操劳、辛苦啊!”佛陀慈悲的看着老人,而后轻轻一笑。瞬时,佛陀的齿畔产生五色金光,照亮了老人和整个市集。一会儿,一头满身臭秽的大猪,身体滴着屎尿,摇摇摆摆的晃过市集,众人此时皆掩住鼻口。
佛陀时代,在舍卫国的东南方,有一条大江,这条江水又深又广,在江河的岸边,住了五百户人家,他们从未听闻过道德的精神及佛法的真谛,人民个性刚强,难调难伏,横行无忌,以贪污欺诈为事业,违法犯纪,并以此为乐。一日,世尊了知此五百户人家,因宿世累积的福报,如今得度因缘已到,于是世尊来到江边,坐在一棵大树下准备度化他们。村民经过此处,看到佛陀庄严的三十二相,
那时候佛住在波罗奈国,在旷野中为天人等四众弟子演说微妙法义。当时空中有五百只大雁,听到佛说法的殊胜梵音,心里非常欢喜,在天空中盘旋飞翔,不忍远离,很快他们又想飞到世尊那边,刚好有猎人张开罗网在狩猎,五百只大雁落入罗网中,都被猎人所杀。
《千年菩提路》将以寺庙的兴衰、人物的命运、不同佛教宗派的法脉传承为线索,勾勒中国佛教2000年来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其主要内容涉及32个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寺庙以及与之相关的大德高僧。
公元七世纪,一个大唐的僧人踏上了丝绸之路,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他九死一生,怀着坚定的信念,他终于抵达心中的圣地。十九年时间,一百一十个国家,五万里行程,在异国的土地上,他被奉为先知,在佛陀的故乡,他成为智慧的化身。由于他的缘故,大唐的声誉远播万里,就连他脚上的麻鞋,也被信徒供为圣物。然而他放弃了一切荣耀,依然返回故土。他翻译的佛经,达到了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他离世的时候,大唐的皇帝悲痛不已,百万人哭送。
在某处有一条蛇,一天蛇尾告诉蛇头说:「我应该走在前面。」蛇头回答说:「一向都是我在前面,为什么你突然要这样呢?」蛇头说完便继续往前走,完全不理会蛇尾。蛇尾见状,便故意缠住树干,不肯继续前进。蛇头只好使劲地用力拉,拉扯了半天,弄得双方都精疲力竭。
特异功能可能受到鬼神灵力加持故有预知之特异功能一次意外足以致富。大难不死获特异功能 信不信由你。人类总希望能预知未来,波兰一名男子便是因为能预知人的死期而致富;但保险公司却因他而大伤脑筋!这男子是六十八岁的爱尔·巴非亚。他原任职司机,在一九八五年时因一次意外,撞伤头部,自此便获此能力。他首先预知三十一岁的女地主死期,一鸣惊人,不少人跑来咨询自己或亲人的死期,而爱尔·巴非亚则每次收五百元咨询费,由于其预言甚准确,故其门庭若市,巴非亚藉此预知能力,赚得一所豪宅
名旦是梅兰芳的父亲,少时学拉胡琴,学成后,随名伶戏子拉胡琴,经常在皇宫演技,积攒银子五千多两,家中催他返乡完婚。一日,乘马车返乡,行至京南,见有很多茅棚,一座一座,不知其数,所住的都是难民,因为荒年,无食之人成群奔来京南,饥饿之行,令人一见生怜。
上一次格式化硬盘,还是在半年前。原因是电脑运行速度越来越慢,进行磁盘清理后也没有多大效果;而且文本文件无法直接双击打开,每次都得先进入记事本,麻烦死了。索性格式了C盘重装系统,当然事先对一些重要文件和程序是做了备份的。重装后,运行速度果然快多了,文本文件无法直接双击打开的毛病也没有了。
前世是谁埋了你 从前有个书生,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受此打击, 一病不起。这时,路过一游方僧人,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 看。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
佛陀在《法华经》〈信解品〉中,有一段讲到长者在外流浪的故事:这位长者为了找孩子,亲自离家到各处去找。迷失的孩子在外过了几十年,受尽生活的折磨。有一天,长者看出一位乞丐就是他失踪的孩子,他心里着急,怕孩子又走失了,于是派人在后面拼命追,乞丐看到有人追他,吓得拼命跑。好不容易追到了,使者硬要拉他回去。乞丐以为是官府的人要抓他去治罪,他大声喊着:“我没做错事,也没偷东西,为什么要抓我?”
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詔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訶萨,称讚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讚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懺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眾生。十者、普皆迴向、善财白言:「大圣!云何礼敬乃至迴向?」普贤菩萨告
鸟找东西吃,直接吃了维持生命即可,不需要用花花绿绿的钞票买东西。人现在不用金、银,而用钞票,人就执着这花花绿绿的纸,为它而忙忙碌碌。我又问:“人吃饭为什么?你反对不反对吃饭、穿衣、睡觉?活着有什么意思?为赚钱又有什么意思?”假如人只为满足自己的欲望,那人生就毫无意义与价值了。
有僧问赵州禅师:“狗子还有没有佛性呢?”赵州说:“无。”那个和尚又问:“上至诸佛,下至蝼蚁,皆有佛性,狗子为什么却无?”赵州说:“因为它有业识在。”又有和尚问赵州:“狗子还有没有佛性?”赵州说:“有。”僧又问:“既有,为什么入这皮袋里来?”
你相信因果吗?什么是因果呢?任何事物的产生都是有众多条件引起的,这些条件就是因,由这些因产生的事物就是果。佛陀也无法逃脱因果,受了风寒引起了背部疼痛的痼疾,所以我们要认识到因果是和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有一次,佛陀游化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住在一位名叫提婆比多婆罗门的芒果园中,而尊者优波摩那为佛陀的侍者。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富甲天下的小国王。他深信今生位高权重,是自己过去生布施,造福的结果,所以他欢喜造福。
《佛本行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只长有两个头的鸟,也叫做共命鸟,两个头有着完全不同的思想。一个头叫迦喽茶,常作好想;另一个头叫优波喽茶,常作恶想。为了安全起见,它们轮流睡觉,一头睡着,另一头便醒着。有一天在树林里,优波喽茶在睡觉,忽然从树上
一位大富长者只有一个儿子,可这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离家游走到其他国家。多年来他以乞讨为生,生活非常贫苦。一次乞食,穷子来到自己的国家,并走进了一处豪宅。穷子见到这家的长者,身上挂满宝物,威德庄严,顿时心生恐怖。他想:这位长者是王,还是王的眷属?竟
《撰集百缘经》里面记载着一则“伽尸比丘尼”的故事:佛陀在波罗奈国鹿野苑弘法教化时,梵摩达国王的妻子生下一个端正殊妙、身披袈裟的女婴,取名为“伽尸孙陀利”。伽尸孙陀利天性贤淑善良,渐渐长大。一天,她带着侍卫出城游玩,不知不觉来到了佛陀所在的地方。
《法句经》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佛在世的时候,有两位出身高贵的比丘,出家前是很好的朋友。出家后,一位熟悉经藏,善于弘法;另一位则通过精进修道,证得了阿罗汉果。有一次,二人不约而同去见佛。熟悉经藏的比丘,不知道他的朋友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所以就
释尊成佛十年后,在耆阇崛山宝月讲堂,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等无量佛土的六十恒河沙菩萨摩诃萨与无央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悉皆来集,尊重供养。这时,世尊座下有无量数大如车轮的千叶莲花,色香具足,含苞而未开花。一切花
佛陀率弟子前往王舍城灵鹫山,途中夜宿,一些比丘见佛陀来到,纷纷前去诉说他们的争议,各执一辞,争论不休。佛陀为众人讲了下面的故事:从前一个叫镜面王的国王,召集一些天生的盲人汇聚在殿前。国王说:“请你们来摸一摸大象,然后告诉我,大象到底是什么样的。”
从前,长者的儿子刚结婚不久。这天丈夫对妻子说:“你去厨房取一些酒来,你我共饮。”妻子打开酒瓮,看见自己的倒影显现在酒瓮中,以为有个女人藏在这里,非常生气,回去对丈夫说:“你有女人藏在酒瓮中,还娶我做什么!”丈夫听了感到奇怪,就去厨房开瓮看,当然他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渴见水喻出自《百喻经》。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①,谓为是水,即便逐走②,至辛头河③。既至河所,对视不饮。傍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愚人答言:“若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