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佛理 铁窗下的醒悟 善护口业 人生佛教语录 出家因缘 入佛因缘 基本佛学 宗派简介 佛经简介 佛教僧侣与居士 佛教修行及戒律 佛教基本教义 佛教基础知识 佛教名词
入门知识
  • 利己利人

    一、利己与利人  一般社会上的情形,对利己与利人,可分为四种,即:1、利人不利己,2、利己不利人, 3、人己都不利,4、利己又利人。平常,利人不利己的事情,除非菩萨发大心,不然可说少之又少。在佛陀的本

  • 治身

      《论语·子路》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人若想自度度人,首先就必须先以身作则,净化自己,自己若不先求得净化,又如何来净化社会,净化他人呢?所谓净化,不仅思想要净,眼、耳、鼻

  • 信心

    一、信心的意义  信心,是说信受所闻所解之法而无碍心,也就是远离怀疑的清净心。《出曜经·信品》说:欲见诸真,乐听讲法,能舍悭垢,此之谓信。《梵网经》说:信心者,一切行以信为首,众德根本。信为入道的

  • 戒闻利身

    一、自利利人的意义  自利利人,又称自益益他、自利利他、自行化他、自他二利。自利,乃利己之意,即为自身之功德而努力修行,以此所产生之善果而自得其利;利人,乃利益他人之意,即非为己利,而为救济诸有情

  • 财富的处理法

    一、合法的财富  佛教不完全否定钱财,黄金是毒蛇,黄金也是弘法利生修行的道粮,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合法的钱财,能用来作福利人,钱财越多越好。二、发财的方法  财富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的,不过如

  • 善护口过

      一言兴邦,一言丧国。口,能像刀剑伤人;口,能做功德;口,也能修行。但是,口舌往往是最容易造罪业的。《四自侵经》说:谛观一切扰扰纭纭,但诤咽喉不急之事,祸从口出,千殃万罪,还自缠绕。因此,智者应

  • 益友和损友

      世间上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朋友有所谓的益友与损友。什么叫益友,什么又是损友呢?在《佛说孛经》里说朋友有四品,就是四种朋友:  一、 有友如花  ——好时插头,萎时损之,见富贵附,贫贱则弃——  

  • 粗言与善语

    一、口业的重要  口业,有善有恶,善良的口业可以鼓励人向善向上;粗恶的口业,犹如一把利斧,若运用不当,不但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所谓自害害彼,彼此俱害。  又人生不过身、意、口业,据佛所言,口业果

  • 四摄化地

      吾人生活在天地之间,脱离不了你我的人际来往,除了物质需求之外,更要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俗若就:做人难,人难做,难做人。人与人之间如何勾通?如何保持和谐?佛法提出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使

  • 知足与不知足

    一、多欲为苦  众生在三界六道里轮回,生死死生,受著无穷的苦迫,这都是由贪欲而引起的,故多欲为生死的根本。苏东坡说: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出曜经》说:天雨七宝,犹欲无厌,乐少苦多

  • 报恩与息怨

    一、报恩的人生  知恩报恩,是做人的根本。但是,一般人往往凡事都以自己为前提,只想接受,不想付出,当然更遑论报恩了。我们学佛的人,要学习佛陀的慈悲,要以大众的安乐为安乐,对于宇宙世间要能知足、感恩

  • 交友

    一、交友的重要  朋友,在人的一生当中,扮演著相当重要密切的关系。《别译杂阿含经》说:若远至他国,行伴名为亲;于自居家中,慈母最为亲。又《孔子家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

上一页 1.. 15 16 17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