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词 佛教基础知识 佛教基本教义 佛教修行及戒律 佛教僧侣与居士 佛经简介 宗派简介 基本佛学 入佛因缘 出家因缘 人生佛教语录 善护口业 铁窗下的醒悟 基础佛理
基础佛理
  • 佛法义理

    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从学佛到成佛的过程:就是一个皈依三宝的过程、就是一个止恶扬善自净其意的过程、就是一个走戒定慧之路的过程。  三皈依即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的皈字是反黑为白,转染成净

  • 八苦-明旸法师著

      一、生苦。一个人一生下来就哇哇大哭苦啊苦啊。因为有风刀刮身之苦,更有许多痛苦,唯有婴儿自己知道,他是哑子吃黄连,有口说不出。  二、老苦。人生在世都是由少而长,由长而老,这是发展规律。过去有位

  • 佛教的基本观点

    一、教主  佛教教主释迦牟尼, 2500 年前出生于现今尼泊尔,与中国孔子同时期人。他诞生时,天地震动、百鸟朝鸣、九龙吐水、彩霞纷飞,一从母体落地便独自行走七步,步步脚底莲花,且指天划地地宣称:天上天

  • 开光的意义

      佛教中任何仪式都具有一定的表法意义,开光也不例外。我们众生从无始以来,受到无明尘垢的污染,而不能彻见诸法的真理,所以需要开发我们内具的智慧。如神秀禅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

  • 修学佛法的基本认知

      今天,我和大家谈一谈修学佛法必须具备的基本认知。  佛法博大精深,尤其在今天这个资讯和媒体极为发达的时代,我们得以广泛接触各种法门。除汉传各宗派外,还有因缘了解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目前,甚至有

  • 神通广大并不代表是得道圣人

      唐朝延载元年(西元六九四年),京城来了一个女人,自称是圣菩萨,此人为求名闻利养,显现各种神异,尤其具有他心通, 可知道对方心事,一时之间轰动了京城。  消息传到武则天耳中, 女皇便召见她,且试

  • 佛法要义浅释——向现代人介绍佛教

    第一章 佛教的特点  第一节 佛教不同于其它宗教的特点  1.佛教反对盲目的信仰,主张理信  有些人把其它宗教和佛教混为一谈,认为所有宗教是盲目的信仰主义,说什么宗教信仰不把科学真理作为自己的基础,

  • 为什么要学佛?

    为什么要学佛?  世上所有宗教,宗旨不外离苦得乐。但是很多人对这有误解,有人觉得这是一种迷信,有人觉得这是一种传统信仰而已。这是因为对宗教不理解而产生的观念。为何会这样?因为有人不知自己苦!有人已

  • 佛陀教导什么

    佛陀教导什么?  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位学佛的人好好地思考,如果不搞清楚,那么我们都只配称为假的佛弟子,想要有觉悟解脱的日子,那是不可能的事啊!佛陀说:「比丘们!现在和从前一样,我只有教导苦和苦的止息

  • 佛教入门

    目录  上篇:佛陀示现 一、如何理解佛教  上篇:佛陀示现 二、佛教为何出现在印度  上篇:佛陀示现 三、由人成道的佛陀  上篇:佛陀示现 四、佛陀的教化工作  上篇:佛陀示现 五、佛陀的根本教义

  • 佛法解释物理学

      3月8日下午3时开始,朱清时院士发表了精彩的讲演:《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引到了听众的的极大兴趣,对这一惊世骇俗的论点,报以热烈的掌声。  主题讲演完了后,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著名经济学家王

  • 博士界的论辩

    第一章 缘会  有一天,伦敦学术界中心的学术研究会,正要开演说会的时候,一般素有研究科学、哲学、神学的各位大博士,个个笑容满面高视阔步的都前来集会,济济一堂,将要发表他们所研究的心得,互相来交换意

  • 缘起无我和四法印

    一、前言  街上的大楼不是凭空出现的。首先,建商想盖大楼来赚钱,有了这个动机之后,就开始找理想的地点、筹钱买地,而后开始规划,设计蓝图、刊登广告、接受客户预约、买建材、钢筋、砖块、水泥,找工人盖建

  • 八苦-斌宗法师讲述

      诸位,讲这个题目,当先从一切苦讲起,迫恼身心谓之苦,赅括种种曰一切,是指人生所受种种的痛苦,叫做一切苦。综观三界无非是苦,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此毫无虚诞

  • 三皈五戒的意义

      三皈,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除非我们不信佛,信佛一定要皈依三宝;除非我们不学佛,学佛一定要受持五戒。因为皈依三宝,是进入佛门的起步,受持五戒,是学佛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相

  • 什么是佛法-张澄基著

      世界上任何一个政治朝代,很少有超过一千年以上的统治时间。中国的周朝,号称是一个极长的朝代,前后一共也不过八百多年;罗马帝国,在东西分裂以前,统一的时期,也不过五百年左右。但是,世界上的五大宗教

  • 因果可转变

      诸位老师,各位佳宾大德,各位同修:学人今晚第一次来谈谈浅近的佛法,与诸位互相来研究,敬请诸位多多指教。我们人生,生存在这世间,一种苦未了,一种苦又再来,可以说是八苦交煎,苦不堪言,其受不了!但

  • 向智识份子介绍佛教

    序  知之为知,学者之知;博闻强记,学者之学。强不知以为知,饰未学以为学,则非学者风矣!近代之知识界,每有猝然曰:‘佛迷信耳!’细审所以,则又瞠目相向。是既未睹佛之门墙,遑论窥其堂奥,实

  • 向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介绍佛教

    序(初版)  这是佛教中开示入佛知见的一册好书。大醒学菩萨近三十年,计共推荐过几本好书:一者是梁任公先生的‘佛学十八篇’(中华书局版),二者是尢智表居士的‘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

  • 色身生活与法身生活

    前言  所谓色身:乃是佛教一种述语,在一般人叫做身体,它是揽父精母血及四大种的地水火风所构成,而具有鼻目嘴等五官及两手两脚之四肢,圆颅方顶,有形有质之一个人的躯壳,谓之色身。  一切饮食起居动作等

  • 如何学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则应。  今天在这里能够有这样一个殊胜的因缘,同大家结一次法缘,来表示我的法供养。《维摩经》中有这样一句话:‘诸供养中,法

  • 吃素与学佛

      修行学佛就是要向佛学习。从身口意开始,学佛的身、学佛的口、学佛的意。学佛的身就是学佛的行为,行住坐卧怎样达到最高的标准?学佛的口,在日常生活中,讲话怎么讲?该有什么标准?学佛的心,我们起心动念

  • 改造命运的原理与方法

      一般人对于命运的看法多半是有偏差的。因为大部分的人都是在‘宿命论’和‘自由论’这两个圈子里打转。赞成宿命论的人认为:一切事情都是命中注定和神安排好的。努力的结果,只是白费心机。万事只要听天由命就行了,他们抱著「船到桥头自然直’,‘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态度去过日子,甚至变得消极颓废了。

  • 佛教的形成、教理和人生价值观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这次袁家毅教授要我向同学们作一次关于佛教学术思想的报告,鉴于本人对佛教认识不够全面,知识水准不高,本来不打算来讲,但考虑到佛教是一种影响深广的社会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来

  • 佛教的命运观

    摘要:  本文以佛教的观点来探讨命运的问题,命运就是一个人一生所出现各个果报的总和。命运与佛教所说的因果论、业报论及缘生论有密切的关系,一个人自心的‘行’也决定命运之好坏。命运组成的要素

  • 佛教的根本特质是什么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诸位先生!今天我能在此地和诸位论说佛法,实在感到非常荣幸和快慰!不过讲到佛法,由于深广无涯,有时不免令人感到不知从何说起是好!因此,今天我要和诸位讲的,是关于佛法的根本特质

  • 佛教的精神与特色

    序一  开证  我认识林世敏老师,是从他的童年开始的,因此我了解他的为人正直豪爽,仁慈宽厚。  从小他随著父母亲出入佛门,听经闻法,种下了善根。又因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强,所以对于各种宗教的教义,乃

  • 佛教要义

    缘起  周炳煌居士和我谈到,假如要宏扬佛法,真不知道从那儿说起好,比如基督教有一部圣经,只要一句‘信者升天得救’的话,就可以做代表,反看佛教不知道拿什么做代表好,任何宗派似乎都可以做代表

  • 佛教律学入门

    甲、叙言  戒的意义,就是止恶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恶五逆的罪恶,如防流水,似护眼珠,滋长善法,是名戒义。大集月义经说:‘诸仁者;离欲义是戒义,解脱义是戒义,休息义是戒义,尽义是戒义,灭义是戒义,

  • 佛教对命运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在殊胜的因缘和合之下,今天我们和往年一样,能够在此举办一年一度的北部弘法大会,除了感恩佛陀的慈光加被之外,更感谢各位的拨冗光临。  今天是讲座的第一天,我要和各位谈

  • 佛陀的启示

    佛陀传略  佛陀,姓乔答摩,名悉达多,西元前六世纪顷生于北印度。父亲净饭王,是释迦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君主。母后叫做摩耶夫人。根据当时的习俗,佛在很年轻——才十六岁的时候,就和美丽而忠诚的年轻公主

  • 佛法的基本与要径

      (一)本师证悟的无上胜义谛—大教之源,万法之本。  当初本师释迦牟尼佛,舍弃了王位,舍弃了最美丽的眷属,舍弃了世间难舍的一切,只是因为大悲心切。他做太子时看见鸟吃虫子,看见众生为了生活而互相吞

  • 佛法真实的面貌

    译者序  东南亚一带的华人有一大部分是佛教徒,但是在这一大群的佛教徒之中只有少数人真正明白佛教之正确教理。很多华人佛教徒把传统的风俗信仰,甚至一些迷信,混合在佛教的教导和实行内,以致于好多人误以为

  •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 (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应化)

    说明  佛教的经沦,浩如烟海,文理艰深难懂,兼且宗派繁多,就是专家学者,能够全部通达的也不多,更遑沦—般读者了。  虽然—门深入的学者的著述很多,但是,总嫌陈义过深,令没有佛学根底的读者只见树木,

  •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 (原理篇)

    第一章 佛法的内容  (一)佛法所解说的是什么呢?  佛法所广为解说的,是宇宙与生命各种生灭现象的原理,及众生能如何随顺驾驭这些原理,创造自己及环境,争取最大的智慧、力量与解脱。  因此,它博大精

  •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 (行法篇)

    经论节录  虽复处居家,服宝严身具,善摄诸情根,厌离于五欲,若能如此者,是为真出家。虽身在旷野,服食于粗涩,意犹贪五欲,是为非出家。一切造善恶,皆从心想生,是故真出家,皆以心为本。(过去现在因果经

  • 佛法导论《净土篇》

    印光法师 序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于在家人,更为要紧。以在家人,各有职业,不易参研宗教等法,唯此念佛一法,最为契理契机。老实头颛蒙念佛,念到业尽情空时,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如来藏妙真如性,悉皆机

  • 佛门礼仪

    一、殿堂仪规  殿者王所居:佛谓之大医王,能医众生之烦恼生死大病,又中国最初佛教初传入东土为王等贵人所信仰尊奉。殿堂之辞,乃武则天所立,如众臣五更早朝必上殿禀事。俗云:无事不登三宝殿。  (一)进

  • 佛学的真实面目

    本书的缘起(前言)  在这里,我要先作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本人法名妙泽,西元一九六九年出生于四川成都,长在贵州。一九九0年大学毕业。于1999年开始修学佛学,现为自由职业者。  或是某种层面上的因果使然

  • 佛学浅释

    小引  佛教的书,已经译成汉文的,约近一万册;所说的理论,多数是深奥难懂。佛教徒不认识字的不算;识字的人,也不少读了十年八年,还只是一知半解。这一课‘佛学浅释’,就是希望在短短的暑假期内

  • 佛学常见辞汇 (一画~三画)

    一画  【一地】 (喻)佛性好像一块土地。土地能使一切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而佛性也能使一切众生的善根功德增长壮大。  【一明】 一个咒语。明就是咒陀罗尼的别名。  【一持】 专门受持一佛名号或是一

  • 佛学常见辞汇 (四画~六画)

    四画  【心】 指无形的精神作用,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八个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心王】 万法都是从心中生出来的,心就是万法之王,故称心王。  【心地】 1.心

  • 佛学常见辞汇 (七画~九画)

    七画  【弟子】 徒众对老师的自称。  【伽蓝】 1.僧伽蓝摩的简称,华译为众园,即僧众所居住的园庭,亦即寺院的通称。2.指佛教的护法神。  【伽蓝神】 保护伽蓝(寺庙)的神。佛说有十八神保护伽蓝

  • 佛学常见辞汇 (十画~十二画)

    十画  【乘】 运载之义,是譬喻佛法如渡船,能把众生从生死的此岸运载到涅槃的彼岸。乘有一乘、二乘、三乘、四乘、五乘之别。  【兼利】 自他两利。  【冤亲】 冤仇和亲爱的人。  【息慈】 梵语沙弥

  • 佛学常见辞汇 (十三画~十五画)

    十三画  【乱心】 散乱的心。  【乱善】 乱心所做的善事。  【传心】 见以心传心条。  【传戒】 传授戒法。  【传灯】 传法于他人,如灯灯相传,心心相印。  【势速】 谓有为法刻刻生灭,其势

  • 佛学常见辞汇 (十六画~卅三画)

    十六画  【器界】 器物世界,是山河大地房屋及一切器用物品的总称。与器世间同义。  【器世间】 指一切众生依之而住的国土世界,因国土世界好像器物,能容纳众生居住。  【器世界】 与器世间同义。  

  • 佛学常识课本

    小序一  ‘佛法’是什么?他原是一种‘觉悟学’。吾人处在宇宙间,万事万理,好像都带著神秘。你看著是黑,结果他却是白;你看著是圆,结果他却是方。差不多总给你猜的相反,所以人就感觉

  • 佛学基础知识

    业力与轮回  一、业的定义  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arma),巴利文(Kamma),中文翻译为‘业’。业有三种含义:一者、造作;二者、行动;三者、做事。在佛陀未出世之前的古印度,人们对业的解

  • 我人生死之由来

    前言  学佛主要在求离苦得乐,生死之苦冠于一切,同时也是为一切苦的根本,因为一切苦皆由生死而来的,没有生死就没有一切苦,生死不了怎能离苦得乐?所以常见一般学佛人,一开口便说要求了脱生死,这是莫怪其

  • 初机学佛必备基本知见

    前言  佛教和其他宗教信仰之差异,主要在于其他宗教都是感性的信仰,以感情为信仰的支柱,佛教则是理性的信仰,以理智为信仰的根源。所以在学佛的四门—信、解、行、证—中,解是居于关键地位。能领解佛法的义

  • 念佛入门白话解

    印光大师开示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心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

  • 念佛法门

      今天,我要为各位介绍念佛法门。念是心念、想念、忆念,称念,佛是佛的名号。佛的名号很多,十方三世都有佛,我们最熟悉的是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还有,晚课所诵念的八十八佛,究竟应该念那一尊佛

  • 歧路指归

    歧路指归重排流通引言  时当末法,去圣时遥,人心陷溺,众生业重,所感天灾人祸,相继频仍;人民困苦,不堪言状。每有欲谋径路,求出离者,仍苦魔外纵横,异说纷纷,莫衷一是;稍不选择,便入歧途,又难免遭不

  •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一、极乐世界的有无问题  在我们还未针对问题作出分析之前,要请您且先看看,一些关于佛教与科学十分巧合的数据如下: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佛却说地不是方的,而是圆的,叫做‘地轮&rsqu

  • 怎样实践佛法

    一、学佛者的苦闷  从来学佛的人,常常会发生这样几种情况:  第一.已认识佛法理论的精辟圆满,也常常看经研教,赞叹随喜,但只当作学术性来研究鉴赏,不肯毅然决然地用认真严肃的态度来躬行实践。有的还曲

  • 甚么是佛法-达道居士著

    一、绪言  佛法自汉代传入中国,迄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在这悠久的期间,有时是光芒万丈,灿烂于世,有时则混沌黑暗,几乎断绝。但虽经三武一宗之厄,慧灯犹能不灭,并深入民间,上自贵族,下至平民,乃至三岁

  • 甚么是佛法-沈家桢博士著

    前言  世界上任何一个政治朝代,很少有超过一千年以上的统治时间,中国的周朝,号称是一个极长的朝代,前后一共也不过八百多年;罗马帝国,在东西分裂以前,统一的时期,也不过五百年左右。但是,世界上的五大

  • 拜佛要诀

    为什么要拜佛  佛教徒为何要拜佛呢?是佛需要我们拜吗?还是我们需要拜佛?  佛就是觉者。是对一切事、理都明白清楚的人。他了知宇宙中千千万万种事物,各种相似与不相似,相同与不相同的生命形态。因为佛对

  • 信愿行证──修行成佛的四个指针

    一、信  在‘信’字上分三点说明:  (一)相信自己有佛性  佛说‘众生皆有佛性’,又说‘人身难得’。法华经里有个‘贫子衣珠’的比喻,说我们的佛性,就像衣领

  • 涅槃是什么?

    前言  修学佛法最后的归趣在求证涅槃,那么学佛修行的人,当要彻底明白它,不可轻易忽略它。然而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让我来略说一下:一、涅槃的意义  涅槃是梵语,正音为波利匿缚男,旧云涅槃,今顺古亦云

  • 情到深处人孤独

    前言  什么是无常?  ‘无’是没有,‘常’是固定不变;‘无常’就是没有固定不变的意思;也就是说:一件事情或一个物体,是不会永远保持同样的状态而不起变化的。  无常,

  • 无漏行──到达生命圆满的“八正道”

    一、修行的中心课题  修行的中心课题,在于找到真正的自己。各期共修会的会友,共同研究和突破的应该就是要找到真正的自己。  永恒的必定是真实的和原本的,这是只能发现不能创造的,既然不因创造而有,因此

  • 圆瑛大师文集—法义

    三乘教义  各位居士:圆瑛昨日因事来京,承本寺广明方丈暨首都佛学研究会,请讲佛理,因未能久留,只作短时间三晚之讲演,讲题是‘三乘教义’。‘三乘’是释迦佛对三种根性众生所说之法。

  • 圆瑛大师文集—宗述

    念佛法门  念佛法门,无有何等巧妙奇特,只要深信、切愿、实行,三种资粮具足,临命终时,即得弥陀现身接引,往生西方,可以了脱生死,出离三界,乃至速成佛道。吾人既然发心念佛,果能具足三资粮,就可清净三

  • 认识佛教之常识

      各机关首长,诸位先生,诸位居士!斌宗今晚应佛教支会及共修会诸同仁等之邀,来此讲几句佛法与大家结缘,感觉非常高兴。今晚我所要讲的题目是‘认识佛教之常识’。所谓‘常识’,&lsquo

  • 学佛是怎么一回事

    一、前言  我的朋友们和我谈起佛教问题时,多数认为这总是一种神道设教的不科学的迷信学说,它的作用,莫非是‘劝人为善’而已,因此不屑一顾;也有认为佛教所说的理虽很高深,可是不能与现实人生相

  • 学佛浅说

    序  佛法深广,有如大海,唯佛与佛,方能彻其源底;其余九法界,虽则圣凡利钝不同,各各随己分量而为修习,以迄证入。譬如修罗香象,及与蚊虫,饮于大海,各得饱腹而去;若欲一口吸尽,除非具足大海之量者方可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