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典籍
  • 入楞伽经 入楞伽经

    【 入楞伽经 】《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经名)十卷,元魏菩提留支译。复有旧译四卷,题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新译有七卷,楞伽为师子国之山名,佛入彼山所说之经故名入楞伽经。

  • 佛说金光王童子经 佛说金光王童子经

    佛经是对佛教经典的一种简略说法.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汉文佛教经典总称为“大藏经”,包括印度和中国的佛教主要著述在内.狭义的佛经专指经藏。

  • 金色童子因缘经 金色童子因缘经

    佛学典籍,经名,十二卷,赵宋惟净译。说佛灭后有大商主子身有金色光,名金色童子。阿难教化之之因缘。

  • 善思童子经 善思童子经

    凡二卷。隋代阇那崛多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记载佛陀入毗耶离城乞食,至毗摩罗诘离车家,有善思童子,以其宿根所熏,献花礼佛,誓成菩提。佛陀乃为其说法,偈答往还,童子遂证无生忍。

  • 伽耶山顶经 伽耶山顶经

    内容叙述佛初成道在伽耶山时,最初文殊菩萨问佛发菩提心之深义,次应诸天子等交相请问,而文殊自答种种之菩萨道者有四种译本:一、秦罗什所译文殊师利问菩提经,一卷,又称为伽耶山顶经。

  • 文殊师利问经 文殊师利问经

    文殊师利问经 凡二卷。梁·僧伽婆罗译。略称文殊问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系佛应文殊师利菩萨之发问,而答以种种问题者。全经计分十七品,卷上十四品,卷下三品。内容包括菩萨戒、佛身、无我、

  •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出自《大藏经》中 经集部 (开元拾遗附梁录)一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全文,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

  •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出自《大藏经》中经集部 (开元拾遗附梁录)一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全文 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三世三劫诸佛名号。欢喜信乐称扬赞叹归命顶礼。

  • 释摩诃衍论 释摩诃衍论

    凡十卷。印度龙树菩萨造,姚秦筏提摩多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二册。为大乘起信论之注释书,一般略称释论。文前先说造论之旨趣,次举论之差别,将一代诸论总分为十类,大乘起信论摄属于摄义论。

  • 请宾头卢法 请宾头卢法

    佛经名,请宾头卢法,宋沙门释慧简译,佛经原文:天竺国有优婆塞国王长者。若设一切会。常请宾头卢颇罗堕誓阿罗汉宾头卢者字也。颇罗堕誓者姓也。其人为树提长者现神足故。佛摈之不听涅槃。

  •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四卷。唐·李通玄撰。又称《华严经决疑论》。收在《大正藏》第三十六册。为八十卷《华严经》之概论,全书主旨系将《华严经》一部视为实践修行之教示,拟藉以发扬自己。

  • 唯识论 唯识论

    《唯识论》书名,有两种:一为《唯识二十论》之略名。二为《成唯识论》,梵名Vijñāpti-mātratā-siddhi-śāstra之异名。 一 《唯识二十论》,共有三译。  

  • 佛说波斯匿王太后崩尘土坌身经 佛说波斯匿王太后崩尘土坌身经

    佛说波斯匿王太后崩尘土坌身经,佛经名,西晋沙门法炬译,佛经原文: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拘娑罗国波斯匿王太后崩。时年百岁老无壮势。精进修善法。时波斯匿王供殡送母。

  • 法海经 法海经

    《海八德经》《瞻波比丘经》《恒水经》《佛说法海经》《佛说海八德经》法海经第一段 闻如是。一时佛游瞻波国。汉呿利池上。与大比丘众俱。月十五日。时应说戒。佛坐集已久。而如来默然。不说戒。

  • 佛说本相猗致经 佛说本相猗致经

    本经全一卷,出于大藏经阿含部,译者为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安世高为佛经汉译的创始人。本名清,是安息国的太子,博学多识,特别信仰佛教,持戒精严。当轮到他即位的时候,他就让位给叔父,出家修道。

  • 佛说四谛经 佛说四谛经

    佛经名,佛说四谛经,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佛经全文: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诸比丘。比丘应唯然。比丘便从佛闻。佛便说是。比丘真正法说。为是四谛。

  • 佛说婆罗门避死经 佛说婆罗门避死经

    佛经名,佛说婆罗门避死经,后汉安息沙门安世高译,佛经全文: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昔有四婆罗门仙人。精进修善法五通。常恐畏死。时四婆罗门仙人。

  • 沩山警策 沩山警策

    一卷。全称《沩山大圆禅师警策》。唐沩山灵佑撰,为灵佑的语录。灵佑鉴于当时修行者金生懈怠,威仪不守,遂作本书警策衲僧归入正道。本书由散文、韵语组成。

  • 大明三藏法数 大明三藏法数

    凡五十卷。明代一如奉敕编纂。略称大明法数、三藏法数。本书系辑自大藏经典中诸法数之名词,依增数法类编撰而成。名目起自‘一心’,终于‘八万四千法门’计收一五五五条,每条并附有略解。

  • 净土境观要门 净土境观要门

    佛学典籍,书名。全1卷,元代怀则大师撰,收于《大正藏》第47册中。此卷阐明四明知礼大师的约心观佛之义,以彰境观不二观法。为以天台之理弘扬净土修法的重要著作。

  • 天台传佛心印记 天台传佛心印记

    全一卷。元代怀则撰述。又作佛心印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说明天台宗所传佛心印‘性具性恶’之法,并破斥禅家之‘教外别传,见性成佛’、相宗之定性二乘、性宗之无佛性等义。

  • 五灯会元 五灯会元

    中国佛教禅宗史书。20卷。宋淳钓十二年(1252),一说绍定间杭州灵隐寺普济编集。有宋宝祐元年(1253)和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两个刻本。

  • 慈悲水忏法 慈悲水忏法

    《慈悲三昧水忏法》 凡三卷。唐代知玄(一作智玄)述作。系依据宗密之圆觉经修证仪著录而成之忏法书。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

  • 修忏要旨 修忏要旨

    全一卷。宋代知礼(960~1028)撰。本书旨在依摩诃止观及法华三昧仪,以阐明法华三昧之要领。然其所述修忏要旨非仅限于法华忏法,更及于大乘经典,以其着重于忏摩用心之要领,故修忏法时所用之诵文则无记载。

上一页 1.. 17 18 19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