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典籍
  • 景德传灯录 景德传灯录

    《景德传灯录》为宋真宗年间释道原所撰之禅宗灯史。其书集录自过去七佛,及历代禅宗诸祖五家五十二世,共一千七百零一人之传灯法系。此书编成之后,道原诣阙奉进,宋真宗命杨亿等人加以刊订,并敕准编入大藏流通。

  • 明觉禅师语录 明觉禅师语录

    凡六卷。宋代僧雪窦重显(980~1052)撰,惟盖竺等编。又作雪窦明觉禅师语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内容包括:卷一之苏州洞庭翠峰禅寺、明州雪窦山资圣禅寺之上堂语、小参等;卷二之举古、勘辩、歌颂等。

  • 禅林宝训笔说 禅林宝训笔说

    清智祥述。全书三卷。清康熙四十五年序刊。此书为《禅林宝顺》之详注书。作者在序文中说:“命之曰笔说,以是知予纵能说,亦有其地,亦有其时,说有间也。

  • 传法正宗记 传法正宗记

    宋·佛日契嵩撰。略称《正宗记》,收在《大正藏》第五十一册。书中记述禅宗传法的次第,为南宗禅盛行后的禅宗史籍。全书内容卷一为教祖释迦传略。

  • 折疑论 折疑论

    【折疑论】五卷。元·至正十一年(1351)子成撰,明·景泰七年(1456)西域比丘师子述注,又名《折疑论集注》,收在《大正藏》第五十二册。本书系作者隐居于终南山石室时,与来客就三教之优劣所作的论议。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中国佛教禅宗典籍。简称《坛经》。禅宗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释门正统》卷八《义天传》有“大辽皇帝诏有司令义学沙门诠晓等再定经录,世所谓《六祖坛经》、《宝林传》等皆被焚”等语。

  • 始终心要 始终心要

    佛学典籍,一卷,唐荆溪述。明三谛为天然之性德,众生迷于三谛而生三惑,依于三观而破三惑,破三惑以成三智,依三智而证三德之心要始终。宋净岳有科文,从义有注,各为一卷。

  • 甄正论 甄正论

    佛经名,大白马寺僧玄嶷撰,佛经全文:甄正论卷上,滞俗公子问于甄正先生曰。余长自聋俗。情未晓于大方。生于季代。心有昏于通理。每迟回于闻见。践岐路以踌躇。竟滞迷于言说。仰夷涂而颠踬。

  • 护命放生轨仪法 护命放生轨仪法

    佛学典籍,一卷。唐·义净撰。又称《护命放生仪轨》、《放生仪轨法》(书名中之‘轨仪’,亦有作‘仪轨’者)。收在《大正藏》第四十五册。内容叙说为爱虫命而作的放生器之制法及使用法。

  • 永嘉集 永嘉集

    《永嘉集》史志未著录,藏书家仅海昌吴寿旸(虞臣)《拜经楼藏书题跋记》卷五有此种,题《禅宗永嘉集》,吴氏云:“《永嘉集》,唐僧元觉撰,庆州刺史魏靖辑,宋石壁僧行靖注,凡二卷。

  • 法苑珠林 法苑珠林

    法苑珠林,凡百卷(嘉兴藏作一二○卷)。唐总章元年(668)道世( ~683)所著又作法苑珠林传、法苑珠林集。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三册。本书为一切佛经之索引。

  • 诸经要集 诸经要集

    二十卷。唐·道世撰。又称《善恶业报论》。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系摘录经律论中有关善恶业报之要文,并加以分类编辑而成的典籍。与梁·宝唱《经律异相》同具有佛教百科辞典的性质。  

  • 历代三宝纪 历代三宝纪

    《历代三宝纪》,或作《开皇三宝录》,简称《三宝纪》、《长房录》,十五卷,隋代费长房撰。长房是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市)人,本出家为僧,博学而精于玄理。北周建德三年(574)废佛法时,他乃还俗。

  •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疏

    佛教经典《观无量寿经》的注释书。亦称《观经疏》、《证诚疏》或《四帖疏》。唐善导集记。4卷。

  •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

    凡六卷。宋代知礼於天圣元年(1023)撰述。又作金光明玄义拾遗记、光明玄义拾遗记、光明玄拾遗记。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九册。

  • 天台智者大师别传 天台智者大师别传

    一卷。隋·灌顶撰。收录在《大正藏》第五十册。具称《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略称《智者大师别传》。仁寿元年(601),智顗的首座弟子灌顶因开府柳顾言之问,遂编集见闻成为此传。

  • 金光明经玄义 金光明经玄义

    凡二卷。隋代智顗口述,门人灌顶笔录。略称金光明玄义、光明玄义、光明玄。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九册。为天台五小部之一。就昙无谶所译之金光明经叙说其玄义,共立释名、出体、明宗、论用、教相等五重。

  • 天台四教仪 天台四教仪

    全一卷。又作四教仪、谛观录。高丽僧谛观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宋初,谛观应吴越王之请,携带天台三大部至我国,投于螺溪义寂门下,深研天台之学,十年后示寂,同门于其故箧中,发现本书,为研究天台教义大纲。

  • 法华玄义释签 法华玄义释签

    凡二十卷(或十卷)。唐代湛然(711~782)着于广德二年(764)。又称天台法华玄义释签、法华释签、玄义释签、玄签、释签、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签。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本书乃笺释智顗之法华玄义之作。

  •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佛教著作。又名《小止观》、《童蒙止观》。佛教天台宗创始者陈隋间僧人智觊撰(一说由其弟子灌顶整理成书)。

  • 四念处 四念处

    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为什么把它称为四念处观呢?因为它并不纯粹在于修定,而是以智慧用四种法观察四念处来破除四种颠倒,故称为四念处观。

  • 法华经安乐行义 法华经安乐行义

    全一卷。陈·慧思(515~577)述。又称安乐行义、法华安乐行。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为慧思依法华经安乐行品所阐示之三昧行。书中主张实践法华经之法华三昧有二种,一为有相行,二为无相行。

  • 陀罗尼杂集 陀罗尼杂集

    佛经名,十卷。撰者不详。又称陀罗尼集、杂咒集。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书集录诸经中之陀罗尼,并载其受持功德。卷一收集神咒十五首,卷二集神咒十八首,卷三集神咒十一首及诸菩萨天王龙王发愿偈。

  • 宋高僧传 宋高僧传

    《宋高僧传》又称大宋高僧传,凡三十卷。宋代赞宁(919~1002)著。本书的记载上接唐代道宣的《续高僧传》,下迄宋朝雍熙年间,对了解唐宋时期佛教的兴盛发展及其对政治、文化诸方面的影响有重要参考价值。

上一页 1.. 17 18 19 20 下一页20转到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