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应发心再参善知识,不要忘记行脚云游是禅者的任务。”有一年,峨山听说白隐禅师在江户的地方开讲《碧岩录》,便到江户参访白隐禅师,并呈上自己的见解,谁知白隐禅师却说道:“你从恶知识处得来的见解,许多臭气薰我!”
龙树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佛教人物,因此关于他的传说也很多。据说,龙树是南印度人,他的母亲在一棵树下将他生下,他的老师姓龙,故取名龙树。龙树天资聪慧,记忆力过人,听人诵经,很快就能倒背如流。他自幼遍学婆罗门教及其它外道经文,到青年时代已是学富五车,名气很大。
慧可一名僧可,又名神光,俗姓颐,洛阳虎牢人,是中国禅宗的第二祖。他少为儒生时,博览群书,通达老庄易学。出家以后,精研三藏内典。年约四十岁时,遇天竺沙门菩提达摩在嵩洛游化,即礼他为师。慧可从达摩
中国佛教禅宗三祖是僧璨大师,又作僧粲,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曾跟随二祖慧可学佛数年,后得授与衣钵为禅宗三祖。三祖在入寂前,传衣钵于弟子道信为禅宗四祖。僧璨最初以居士身份谒二祖慧可,北齐天保三年,慧可授法弟子僧璨,当时僧璨已经40多岁了。
隋开皇十二年,有位沙弥,名道信,十四岁,前来礼谒三祖僧璨大师。 初礼三祖,道信禅师便问: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 三祖反问道:谁缚汝? 道信道:无人缚。 三祖道:何更求解脱乎(既然没有人捆绑你,那你还要求解脱干什么呢?不是多此一举吗)? 道信禅师闻言,当下大悟。 【禅理】人所感到的束缚不在外面,而在我们的内心。束缚完全来自于我们自心的颠倒妄想,也就是分别、计度、执着,如果看破了这些妄想,知道它们来无所来,去无所去,当下即空,不再被它们所转,那我们当下就解脱了。内心不解脱,到
狗子佛性 “狗子佛性”又作赵州狗子、赵州佛性、赵州有无、赵州无字。自古为禅师破除执著有、无之公案。赵州从谂(七七八-八九七)系唐代著名禅师,山东荷泽人,俗姓郝。幼年于曹州扈通院出家,往参南泉普愿,依止二十年,尽得心要。,其后历参黄檗、宝寿、盐官、夹山、五台等诸大德。
一、放下 两位禅者走在一条泥泞的道路。走到一处浅滩时,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踯躅不前。由于她穿着丝绸的罗裾,使她无法跨步走过浅滩。“来吧!小姑娘,我背你过去。”师兄说罢,把少女背了起来。过了浅滩,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后和师弟继续前进。师弟跟在师兄后面,一路上心里不悦,但他默不作声。晚上,住到寺院里后,他忍不住了,对师兄说:“我们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亲近女色,你今天为什么要背那个女人过河呢?”
唐代陆希声居士初访仰山禅师时,便问道:三门俱开从何门进入? 仰山:从信心门入。 希声:其它二门要它何用? 仰山:亦可从其门进入。 希声:从何门进入? 仰山:从慧心门入。 希声:另一
临济义玄俗姓邢,曹州(今山东荷泽)南华人。他的师承颇为广泛,而直接启发他大悟的,则是黄檗希运禅师。临济落发受具后,精究佛教律学,博通经论,随后辗转来到江西黄檗山参见希运禅师。在黄檗会下,义玄以行业第一著称。当时睦州担任首座,看到义玄开悟的机缘已经成熟,就点化他说:“你到这里已有多时,为什么不去问话?”
孔子曰:智者乐水。 智者的智慧当如水之灵活。若藏于地下则含而不露,若喷涌而上则清而为泉;少则叮咚作乐,多则奔腾豪壮。水处天地之间,或动或静;动则为涧、为溪、为江河;静则为池、为潭、为湖海。水
有一位沙弥,满怀疑惑地向无名禅师问道:「禅师,您说学佛的人要发菩提心普度众生,但如果是一个坏人,他已经失去做人的条件,那就不是人了,既然不是人,还要度他吗?」无名禅师没有立刻回答,只是拿起笔来,在纸上写了一个「我」字,但字是反写,如同印章上的刻
达摩祖师早年辞别祖塔,跨越重重大洋,抵达中国。于是有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与武帝论功德的对话。梁武帝问达摩:“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计,有何功德?”达摩祖师答言:“实无功德。”梁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祖师云:“此但人天小果有
大慧宗杲禅师座下有一位道谦禅师,跟大慧宗杲禅师学禅很多年,每天用功很认真,但是十几年没有成长,非常焦虑,大慧宗杲禅师就让他到长沙去给张浚居士送信。道谦禅师就更加烦恼,不愿意去。但是老和尚吩咐了,他又不能违逆,于是就把烦恼跟同参道友说了,其中一位
曾经有位老修行,独自住在深山的小茅棚里,对自己的修行还算满意,自喻“三十年不冒烟”。就是说已经三十年不生烦恼了。有一天来了一群牧童,叽叽喳喳地,非常热闹。老修行在蒲团上打坐,也不理睬他们。小孩子们调皮,有的去拉老修行的手,有的去动老修行的腿,
古代有一位饱读诗书的学者决意前往南海拜访南隐禅师,同时寻求禅的道理。南隐禅师见到有客人来,准备了茶水招待学者。南隐禅师将茶水倒入杯中,一直倒到茶水都满出来,南隐禅师还继续倒。学者见状吓了一跳,着急地阻止南隐禅师:“南隐禅师,茶水都满出来了,别再
道明禅师问一僧人:“最近离开了什么地方?”那僧人便大喝一声。道明说:“老僧受你这一喝。”僧人又喝叫一声。道明说:“三喝四喝后做什么?”僧人无言应对。
赵州禅师(778~897年),法号从谂,是唐代禅宗名僧,驻锡观音院(今柏林禅寺)。“赵州吃茶去”是禅宗的一大公案,见之于《五灯会元》第四卷。大意是:赵州禅师问新来的僧人:“曾到过本寺么?”僧人回答说:“曾到。”赵州说:“吃茶去。”
有一天,佛印禅师登坛说法,苏东坡听说也赶来聆听,但此时已经没有空座了。佛印说:“人都坐满了,这里没有学士坐的地方。”苏东坡一向喜欢参禅,马上回答说:“既然这里没有坐的地方,我就暂借禅师的四大五蕴之身为座。”佛印说:“我有一个问题问你,如果你回答得出,那么我老和尚的身体就当你的座位。如果你回答不出来,那么你身上的玉带就要留在本寺作为
梁武帝普通年中(520——527),一说南朝宋末(477),达摩渡海来到中国南海(今广东广州)。梁武帝遣使请其至建康(今江苏南京)。梁武帝问达摩:“如何是圣谛第一义?”达摩答:“廓然无圣!”梁武帝又问:“对朕者谁?”达摩答曰:“不识。”
《禅林类聚》有个故事,南岳怀让禅师住在南岳时,有出家人马祖前往学佛,并专心致志地每天坐禅。怀让问他:“你这是干什么?”马祖回答:“坐禅。”怀让又问:“为什么要坐禅呢?”马祖又答:“为了成佛。”怀让听此话,再也不问。过了几天,怀让操着一块砖瓦在庵前石上磨了起来,马祖好奇地问:“磨此何为?”怀让答道:“想把它磨成镜子。”马祖直言:“磨砖怎能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