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癣:黄连25克,甘草20克,研成粗末,加水1000毫升,浸泡10分钟,而后置火上煮沸10分钟。待温泡洗手足30分钟,每日2次,连续3~5天即可。胃热呕吐:黄连8克,清半夏6克。共为细末,分50份,日服3次,每次一份...
黄连是一种草本植物,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药,中医认为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下面中医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黄连的药用价值及中药配伍常识。黄连药用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黄连入药主要用于烦热神昏...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的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
黄连,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根茎。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据说黄连的药名是由来历的。从前,在土家族居住的黄水山上,有一个姓陶的医...
胡黄连,性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可以清虚热,除疳热,清湿热,胡黄连对于小儿脾疳,即兼有脾的湿热或者胃热这样的一些小儿有着很好的疗效。胡黄连来源于玄参科,黄连是来源于毛茛科;从药材来讲,胡黄连和黄连...
黄连是常见的一味中药,我们常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句简单的谚语这就说明了黄连的味道,苦。中医认为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黄连药名的来历。从前,在土家族居住的黄水山上,有...
黄连解毒汤做为清热解毒一张代表方,是基础方。由于它做为一种基础方概念,体现了三焦热毒,针对上、中、下三焦热毒的一种清解方法,主要有三黄和栀子组成。黄连解毒汤,这个名称的考证,是《外台秘要》上引的崔...
黄连解毒汤的辨证要点是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黄连解毒汤为大苦大寒之剂,久服或过量易伤脾胃,所以不能久服,脾胃虚弱者要慎用。有基本的热像,而且热程度较重,再加上热毒的特征。由于这个...
黄连解毒汤可以泻火解毒,治疗三焦火热证。黄连擅长于清热燥湿,清热解毒,作用中焦,黄芩则主要作用于上焦,黄柏主要作用于下焦,栀子清热利水,使热邪从小便排出.这个方是针对热毒,所以清热解毒。从方解来看,...
苏叶黄连汤:【来源】《湿热病篇》。【组成】川连0.9~1.2克苏叶0.6~0.9克【用法】煎汤服。【功用】清热化湿,和胃止呕。【主治】湿热症,呕恶不止;亦治妊娠恶阻。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中医妇科学》补。
芍药黄连汤:【来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组成】芍药黄连当归各15克大黄3克淡味桂1.5克炙甘草6克。【用法】上为粗末。每服15克,水煎服。【功用】活血行气,清热燥湿。【主治】大便下血,腹痛。【加减】腹中痛甚者,加木香,槟榔末各3克调服。
黄连二陈汤:【来源】《医宗金鉴》卷五十。【组成】半夏(姜制)陈皮茯苓生甘草黄连(姜炒)【用法】用生姜为引,水煎服。【功用】清热祛痰,和胃止呕,【主治】小儿胎前受热,面色黄赤,手足湿,口吐黄涎酸粘。
黄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属多年生草本。根茎黄色,常分枝,密生多数须根。叶全部基生;叶柄长5—12cm;叶片坚纸质,卵状三角形,宽达10cm,全裂
黄连,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毛茛科黄连属。叶基徨,坚纸质,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2深裂;叶柄长5-12cm。
【来源】(温病条辨》卷二。【组成】黄连6克黄芩6克半夏9克枳实4.5克白芍药9克姜汁25毫升(冲)【用法】用水1.6升,煮取600毫升。分三次温服。【功用】辛开苦降,两和肝胃。【主治】太阴脾疟,寒起四末,不渴多呕,热聚心胸。
黄连对土壤要求较严,以上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和砂壤土为好。土壤PH5.5-7为宜。忌连作。早晚有斜射光照的半阴半阳的缓坡地最为适宜,但坡度不宜超过30℃。整地前进行熏土,熏土后,耕翻15厘米
生黄连长于清泻疫毒、凉血止血、清热利湿、杀灭虫毒,对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昏迷,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湿热下注之热淋、血淋、泄泻、痢疾、外阴肿痛、痔疮肿痛出血,以及蛔虫病、百日咳、疥疮和体癣效果明显。
黄连泻心汤1【来源】《伤寒论》。【组成】大黄6克黄连3克【用法】上二味。用麻沸汤200毫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二次温服。【主治】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民间有家有黄连,百病可愈的谚语,黄连作为一种家喻户晓的中药,广泛应用于临床。含有黄连的名方,在《伤寒论》中就有12个,唐代《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两书中,有黄连的方剂超过260个。黄连药具有清热燥湿、...
苏叶黄连汤:【来源】《湿热病篇》。【组成】川连0.9~1.2克苏叶0.6~0.9克【用法】煎汤服。【功用】清热化湿,和胃止呕。【主治】湿热症,呕恶不止;亦治妊娠恶阻。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现据《中医妇科学》补。
黄连是中药里面以清上焦实火为主的一味药。()给大家介绍下黄连的功效与作用及营养价值。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的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
黄连是民间常用于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传统药物。有不少新生婴儿出现黄疸时,家里的老辈便喂黄连水给婴儿服。黄连除了含小檗碱(黄连素)外,还含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巴马亭和药根碱。黄连有广谱抗菌作用,可治疗细菌性痢疾、伤寒、脓肿、中耳炎、湿疹等等。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崔女士:6月初,我突感上唇内发痒,发现舌尖上有3~4厘米处红痛不适,但未起疱,后来还出现了许多细小的裂纹。我曾经看过中医,当时医生说:舌红、少苔、脉细弦,胃肾阴不足,有心、肝火。
中医认为黄连其性味苦寒、无毒,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清心除烦、止吐杀虫的功效。黄连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以苦着称于中药。其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早在汉朝的《神农本草经》中即被列为上品。...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连含有小蘖碱、黄连碱、甲黄连碱及棕榈碱等化学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同时还有降血压、扩张血管、降血糖、利胆、解热、抗炎、强心、促进组织愈合、利尿、镇痛、镇静、降低眼内压、抗癌...
说起黄连,就会使人联想到苦字,然而,如果只知道黄连的苦,那你其实并未真正了解它。古人云:良药苦于口,黄连是治病良药。《神农木草经》中,黄连被列为药中上品;明清时,黄连曾是贡品,四川产区每年必须进贡...
黄连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但是黄连大苦大寒,过服或久服都易伤脾胃,而且脾胃虚寒者,阴虚津伤者,脾虚泄泻,五更肾泻者均慎服。黄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毛茛科黄连属。因其根茎呈连珠状而色黄,则称之为黄连
黄连是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北、陕西等地。有主治热病火热乙,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心火亢盛,胸膈热闷,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血热妄行,吐血,血块血;肝火目赤肿痛;胃热呕吐,消渴,牙龈肿痛;肠胃湿热,脘腹痞满,泄泻,痢疾;热毒疮疡,湿疹,烫伤等症的疗效作用
黄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叫味连、雅连、云连。因其根茎呈连珠状而色黄而称为黄连。黄连的根茎含有多种生物碱, 主要是小檗碱, 又称黄连素约为5%~8%, 其次为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药根碱、非洲防己碱
黄连是一种常用中药,在《神农本草经》中便有记载,因其根茎呈连珠状而色黄,所以称之为黄连。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北、陕西等地。以四川为主产地。野生或栽培于海拔1000—1900m的山谷凉湿荫蔽密林中。
黄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有分枝,形如鸡爪。叶基生,有长柄;叶片卵状三角形,三全裂,中央裂片棱形,羽毛深裂,边缘有锯齿。花葶1——2条,顶生,聚伞花序有3——8花。又叫云连、雅连、川连、味连、鸡爪连。
黄连的用量最好是0.5——1钱。因为过量服用黄连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气短、发痉。常规剂量则较安全。临床上有因腹泻静滴黄连素诱发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症者。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